话说杨家将

第七十七回一树分四支


杨家又出了什么大事呢?原来,杨文广的奏章到京后,庞太后与内阁大臣‘廷议’此事。当时西夏国也派了个使团来汴京探消息,暗地给庞太师为首的朝中议和派送了大量珠宝古玩。于是,主和派就联奏,要求朝廷与西夏使团先谈谈,再定战和方略。庞太后自然是令庞吉为首席谈判代表。经过十多天的所谓‘谈判’,达成:‘大宋每年赐与夏国三十万两白银,做安抚费,西夏保证永不犯边’的和议。身为内阁行走大臣的杨宗勉,得知和议内容后,认为这是丧权、辱国的和约,此例如果一开,大宋国周边的诸小国家必然会纷纷仿效,后果十分可虑!彻夜未眠,写下一本万言奏章,详论与夏国和议的弊端,由于心情激动,用词欠推敲,有指责朝廷判事不明之意。第二天,奏章呈上后,庞太后心中不悦,庞吉趁机奏道:“杨行走不过是内阁末臣,竟敢妄参国政,狂言忤君,按律当斩!”六合王赵怡忙奏道:“本宫以为,杨行走乃是前朝老臣,奏章中虽有微词忤君,亦是忠君直谏之意,罪不致死!望太后三思!”庞太后为了拉拢人心,降‘杨宗勉’为延州知府。杨宗勉以年老不堪远任为由,愿辞官回乡为民,太后准奏。杨文广死于任上的消息传来后,年过七十的穆桂英,受不了接踵而来的沉重打击,也离世而去。杨宗勉给杨文远报了丧,就先护母亲的遗体回火塘寨。
    数日后,杨文远亦回到火塘寨,杨宗兰、杨宗勉、杨文远商议:认为眼前杨家的状况,不适宜大办丧事,于是就不给外人发丧贴,仅通知火塘寨族人参加葬礼,草草安葬了穆桂英、杨文广。
    等亡人过了百日,杨文远问杨宗勉道:“四叔既已辞官,以后有何打算?”杨宗勉道:“现在我才明白,老奶奶佘太君何以不准我学文考官!自古‘伴君如伴虎’诚不我欺!你这个‘太平年间的节度使’我看不做也罢!当然,此事由你小子自己决定!我呢!准备去古阳一趟。你知道,我自从调入朝中为官,数十年没有时间回岳家探望。现在,你吕婶家早已无人,齐婶、莫婶、贺婶娘家皆在古阳,是故,想去尽一回‘半子之劳’。”杨文远道:“侄亦明白!四爷、五爷、姑奶奶何以要出家!八爷、三叔何以坚决不愿在朝为官!唉!自古忠孝难两全!其实,立志尽忠之臣到头来未必能落个‘忠’字;诚心事孝之人,世势也未必允许他把孝心表现得尽善尽美!荣华富贵,忠孝之名,说到底亦是过眼云烟!况且现在朝纲是与我杨家有隙的庞家独霸,六合王虽与杨家有旧,真出了大事也左右不了朝政罢!罢!罢!侄也赐官,去云南探亲去!”杨宗兰道:“我们家亦准备回三元,可以同路结伴。只是,我们全都离开火塘寨,亜男与‘怀玉’谁来照看?”杨文远道:“我已与亜男嫂子商议过,她想回登州娘家住一段时间,侄准备把她娘俩送到登州杨亲家处,托杨海照看一二年,你老看合适不?”杨宗兰道:“就这样吧!我们等你从登州回来再一齐走!”
    第二天,杨文远单骑进京,上朝向英宗奏道:“臣自二十年前,携妻离开岳家,一直勤劳王事,无暇回岳家探望,心甚耿耿!近闻岳父身体欠佳,臣欲辞去山东镇抚使官职,交回‘大功坊’封宅,远赴云南探亲,望万岁恩准!”英宗与太后耳语后道:“杨爱卿乃两朝老臣,国难尽忠,太平尽孝,言之成理!朕准杨卿以一品官员衔带俸荣退。卿且回任所理事,待朕另委官员接任后,即可离任。”
    过了数日,杨文远带着嫂子杨亜男,八岁的侄儿‘杨怀玉’,从风陵渡上官船去济州。杨文广与杨亜男成亲二十余年,何以儿子只有八岁呢?须向读者交代一下,杨亜男与杨文广成亲第二年即有了喜,时值西夏军渡河侵犯,杨亜男下水凿敌人的渡船底,惊了胎气,回来即小产,身体受损,以后连怀上数次胎,皆未保住,经过郎中多年调理,好不容易才生下杨怀玉,尚脸上带有胎记,叹为憾事。下面书归正传。却说杨文远回到济州,交待副将张叔度暂署帅印,亲自护着轿车送嫂子、侄儿去登州。见了杨海道:“愚兄欲去云南探亲,须一两年才能回来,欲将嫂子、侄儿暂留登州麻烦兄弟照看,更要严督怀玉练武习文!能做到吗?”杨海道:“惊闻妹夫的恶耗,弟即拟将妹子与外甥接来登州住。兄将她们送来诚是好事,甭说是住二年,就是一辈子住在这儿,我也高兴!兄在云南,方便时托人捎个信来,以慰弟怀!”杨文远道:“那是自然!”读者请记住,从此杨亜男母子就住在登州娘家。
    一个月后,杨宗兰一家、杨宗勉一家、杨文远一家,留下杨家生、杨家育两家人在火塘寨看家。三家人一起在风陵渡过黄河,向江夏县行去。到了江夏县,全家进行了一次聚餐,即分手。杨宗兰一家与杨文远一家继续走旱路去云南,暂时不提。
    却说‘杨宗勉’一家从江夏雇船顺长江、扬子江、直航古阳,一路无话安全到达古阳城。杨宗勉旧地重游,却没有‘千里燕归来’的欢愉之感,因为,齐、莫两位岳家已经无人,多方讯问才找到两家无人照看的荒坟,扫祭一番即起程去童家堡,看望‘贺香菱’的舅父。老堡主童万山已是九旬高龄的老人,仍是龙马精神。闻报甥女全家来到,乐的笑声不断,抱着已经八岁的外孙女杨金蕾,连催下人快上酒菜、与儿子童家鑫、孙子童仁贵、同陪杨家人饮宴。席间,童万山听说杨宗勉已经辞官,乐呵呵地道:“好!好!不做官也好!文官呕心沥血,武官舍生忘死都不容易!你看,这才几年光景,你的小白脸都变成‘芥菜疙瘩’啦!叫舅说呀,干脆!哪也别去啦!就在此地改行卖瓷器算啦!现在朝廷允许私窑生产瓷器,景德镇的私窑有一多半是咱童家的,贤婿若能总揽瓷器的售卖,在汴京、北平、宛城、‘五羊城’都开上分店,专卖咱自己的瓷器,那钱可就赚老鼻子啦!”杨宗勉道:“好呀!只要‘家鑫’兄弟没有意见就行!”童家鑫急道:“姐夫说的什么话?当年,要不是姐夫给兜着,童家堡早就玩完啦!何况,烧瓷,卖瓷是两码事,各赚各的钱,我有啥意见?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你说是吧?香菱姐!”贺香菱笑道:“耶!啧!啧!瞧我的老兄弟多会说话!你记住,若给你老姐夫耍滑头,甭说你已当爷爷了还挨老姐的绣鞋底打!”道罢哈哈大笑。自此以后,杨宗勉这一枝就落户景德镇做起了瓷器商人。
    回头再说杨宗兰与杨文远两家,一路晓行夜宿,到达三元五毒门。杨宗兰先安排杨文远一家四口住下,处理了两天门中俗事,任命达达寒梅的侍卫长‘艾买特’做五毒门内总管。开始操办杨文贵与达达寒梅的婚事。一个月以后,等小夫妻过了三朝,杨文远一家才离开三元去韶通。
    老梁王柴潜,与二弟柴勇,三弟柴超共聚一堂,热情招待初次于归的女儿、女婿、外孙、外女。席间,柴王问道:“贤婿舍却封疆大吏高官不做,此后作何生计?”杨文远道:“尚未细细思考,初步打算是,看过你老后回火塘寨守着祖坟过渔猎、田园生活,颐养天年可矣!”柴潜微微笑道:“只怕朝廷不会容你如此逍遥吧?”杨文远道:“我杨家外无犯律之男,内无越规之女,朝廷奈我其何?”柴潜道:“不是此等说法!近几年,为父闲读易经,颇有心得,遇事按图索骥,倒也推断甚准。曾细推过大宋的国运,看出大宋国祚虽长,宁日无多。朝廷一旦有了战事,一般习武之人在中原尚不能安生,何况你这国之名将乎!你如真想安逸渡晚年,就留在为父的这一亩三分地,不烦你担任什么王官,只请你帮我训练一批王府的亲丁、护卫。你同时也可开门立派,这是习武之人的一大乐事。若以你的外功,燕儿的内功,不愁成为一代武学宗师。哈哈!你人不在中原,他赵家就是塌了天,也无法再麻烦你!怎么样?”杨文远道:“父王的主意倒也不错!只是,留下亜男寡嫂与幼侄在火塘寨,不合适!”柴王道:“天下之大,何处不可容身,你写信让杨家生把他们全部接来云南生活,不就行啦!”杨文远主意随决。
    帝王之家好办事,第二天,梁王即下令在王府卫军大校场内盖了两进院,头一进院是客厅、练武厅、学员住舍,后院是杨文远一家的住院。在围墙上开了个大门,门上挂‘王府武卫教习所’金字匾。在院里修了‘梅花桩’、沙坑等练武设施。在迎门的影壁上写明:“教习所是王府培训护卫、领兵将校的场所,由中原杨家将任教头。本所还招收年龄在六——十二岁的男、女*为徒弟,云云。在教习所筹建期间,杨文远夫妇又抽空去了一趟苗洞,一是看望舅父李妙龙,二是看望任金童叔叔,任金童十分赞赏杨文远的开门立派举措,派自己的二孩子任彪,二儿媳朗珠玛、出任教头,助杨文远训徒。
    两个月后,教习所在一阵鞭炮声中开张。梁王亲自剪了彩,二十名王府子弟兵,十名青年卫军,在身穿武士服的杨文远师傅带领下向祖师爷杨衮的画像叩过头、向杨文远师傅,任彪师傅、梁燕师母、朗珠玛师母、杨凯大师兄、杨婉师姐见过礼,仪式就算完成。
    教习所从早到晚的哼哼!哈哈!的练功声,引来不少围观者。有不少富豪人家送子弟来拜师,杨文远挑了六名资质好的男童、四名女童做终生弟子。三年过后,第一批军中学员,已可出师,经过出师较艺,梁王十分满意。杨文远把其中四名有培养前途的学员,收为‘记名弟子’叫他们隔十天再来所一次,分授杨家刀、枪、箭绝技。
    消息传到点苍山,莫家堡的堡主‘莫家发’亲来韶通拜见杨文远,请求把‘教习所’搬到点苍山办。杨文远也担心长期为梁王府培养军事人才,会引起朝廷猜忌,就把自己的意思告之梁王,梁王同意教习所迁往点苍山,答应马上派人去购地盖新校舍。莫家发道:“不劳王爷费心!草民已把训练场所、各种设施建成了,只须诸教头人去即可!”原来,莫家堡投资把云雾峰的朝天观进行了扩建,要把训练场所搬到朝天观。
    教习所搬迁后,梁王府又送了四十名学员,莫家堡也送了十名子弟,任金童家送了四名子弟,李苗龙的苗洞亦送了十名子弟。徒弟多了,杨文远觉得忙不过来,就邀请朝天观的安道长、莫家兄弟来帮忙,梁燕也恳请师傅‘滇池仙姥’,大师姐任彩红出山帮忙。
    又过了一年,柴潜谢世,传位给儿子柴瀛,柴瀛为了给姐姐、姐夫一个名正言顺的社会地位,除费用照付外,将教习所改成民间组合,就叫‘点苍门’。杨文远与诸教头商议后,派门下弟子到少林寺、武当山、青凉寺、丐帮等各大江湖门派送请帖,邀请派人参加立派观礼。各门派出于对杨家的敬慕,纷纷派遣帮中的重要人物前来祝贺。三个月后,在十多家江湖门派的见证下,‘点苍门’正式成立。杨文远出任掌门,滇池仙姥,安道长为门中护法长老;莫家发、莫家达、任彩红、莫家兴、任彪、朗珠玛、柴燕合称‘点苍七英’;门下男女弟子八十余人。从此,杨文远这一枝就定居在点苍山,暂时不提。
    回头再说杨亜男。杨文远决定在‘韶通府’做王府教头时,派专人到‘火塘寨’送了封信。令杨家生夫妇、亲到登州护送杨亜男母子来云南居住。杨家生到了登州,给杨亜男讲了杨文远的意思,杨亜男道:“前不久我接到宗勉叔的来信,知道他一家已在古阳安居乐业,希望我们母子去古阳住。我想,我们老杨家现在分成几枝,宗兰叔在三元、宗勉叔在古阳、文远在云南,我母子如果也离开火塘寨,河东老杨家就没人了,这不行!我可以随你们夫妇回火塘寨,咱们那里也不去!就守着老家,看护祖坟。怀玉他爹还没过十周年,我怎么能丢下他一人孤零零在此呢?现在怀玉还小,等他长大了,他想去哪里,我就不管了!”杨家生道:“我与家育也希望夫人与小少爷留在火塘寨,不然,我们守着空府有什么意思?”杨海知道妹子的脾气,就什么也没说,派了四名丫鬟、二十名亲兵,带着足够的生活费,跟随杨亜男母子回火塘寨居住。
    回到火塘寨后,杨亜男闭门谢客,把寨中所有杂务全交给杨家生、杨家育夫妇处理,自己在家中专心调教杨怀玉。为什么呢?因为,杨文广临终交代,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将帅之材,长大为朝廷效力,决不可断了杨家的将根!也因为‘杨怀玉’虽然长的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剑眉虎目,但脸上有一块紫红色的胎记,令人看了不愉快。这是杨亜男的心病,唯恐儿子长大貌不惊人,再无绝艺在身,无法在世上立身。是故,一回到火塘寨,就令‘杨怀玉’拜寨中的师爷王经天为师,学习四书五经、兵书战策。每日上半天,杨怀玉学文,下半天习武。由杨亜男、杨家生、杨家育、黄继娟、黄继粉,分别传授刀法、枪法、戟法,锤法、以及水功等武艺。
    一日杨家生来报,南清宫六合王爷已莅临砦门,杨亜男一听大吃一惊,忙带领杨家生、杨家育夫妇及杨怀玉前去迎接、、、、、、。
    身为大宋朝中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六合王赵怡何以降尊屈贵远离京师来火塘寨呢?请看下回“杨金花征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