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

第365章


含灵禀气,莫不同焉,皆得之于自然,不可以分外企也。虽复回天转日之力,尽妙穷神之智,生必有终,皆不能免。”其对人之生死有正确的认识,压根就不相信人能万寿无疆。
刘道合取出一瓷坛,真诚地说道:“贫道听说陛下龙体不适,特取钟乳、云母诸物,合成此丹,名为九转丹。此丹能够通气生骨、健胃养脾,久服之能够延年益寿。陛下可请太医署让人试用,若果然有效再请陛下服用。”
李世民近来被病所困,有了“病急乱投医”的心理,他与刘道合相识多年,知道他不敢蒙骗自己,遂对李治说道:“如此,治儿,你可将九转丹交给太医署,让其找人试用。若果然有效,朕再试用不迟。”
道士炼丹之初衷为求长生,多取世上珍奇之物以为原料。由于药性不一,且炼制方法因人而异,所以炼出之丹多半毒性甚大,人服之轻者伤残,重者身亡。然也有极少数丹药,由于选药正确,炼制得法,确有养生之功。后世的一些中药,因炼丹而成,即为例证。刘道合所献九转丹,其主要成分为钟乳,本身就有通气生胃的功能。太医署让人对症试用后,觉得有效果,遂请李世民服用。李世民的病根因在辽东之时饮食不那么如意,路上又感风寒,所以引起消化不良。其服用后,症状大为减轻,就对李治道:“治儿,看来我以前对丹药有偏见,丹药并非一无是处。我服用了刘道士的九转丹之后,感到还是挺有好处的。”
李治大喜,遂将刘道合召来,问他还有什么好丹药。刘道合说道:“贫道得师父秘方,其中一味药需用天台山灵草。因此物难觅,此药一直不能合成。师父曾说道,若能合成此丹药,人服用后定能长生。”
李治急忙道:“如此,我让台州刺史派人入天台山寻来灵草,以此入药。”
刘道合摇摇头,说道:“此物可遇不可求,且凡人难识此物。”
李治默然片刻,断然道:“这样吧,我让吏部授你为台州刺史,你在台州可以调集全州百姓入山寻药。若此丹早成,将其进呈父皇面前,即为你大功一件。”
让方士成为地方大员,且让其寻药炼丹,此举非常荒唐。然李世民得知李治此举,大赞李治仁孝,其心中也想让刘道合早日炼丹成功,他此时的心境与其贞观初年相比,实有天渊之别。
李治现在又听说此名天竺方士能活二百余岁,且有炼丹之术,急忙向李世民说道:“父皇,人活七十古来稀,此人能活二百余岁,定有非常之能。儿臣听说天竺向有炼药之能,王玄策能访来此人且将他带回京,实为奇功一件,就让此人入殿觐见如何?”
李世民点头答应。
那罗迩娑婆寐获准觐见,在太监带领下进入西暖阁。李世民和李治见此人鹤发童颜,仙风飘飘,心中大起好感。
人生世上,何人能活二百余岁而不死呢?这分明是骗人的鬼话,谁知李世民、李治和王玄策深信不疑。李世民因近年多病,感到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心中对死亡产生了无限恐惧之意,所以希冀长生,转对丹药方术变换了态度;李治小心侍候李世民,其年轻没有多少见识,得知有什么延年益寿之术立刻进呈父皇;王玄策则是一片奉迎之心,所以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李治问道:“你果真已活二百余岁吗?”
那罗迩娑婆寐听通译翻成梵语,急忙眨动着小眼,躬身答道:“小人今年二百零三岁,不敢虚言。”
“你以何法得以长生呢?”
“小人身有秘术,能炼丹药,每三年吞食一次,所以能够长寿。”
“你可身带此药?”
“此药炼制太难,须采来奇药异石,再以一年时间闭门炼制,方能成药。”
李治得知他身边没有成药,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转对李世民道:“父皇,儿臣想让太医署派员佐此人由他在京炼丹药。”
李世民点头答应,说道:“可在金飙门内为他设立造药之场,由民部尚书崔敦礼主持,发使天下,采办奇药异石,由其炼造延年之药。”李世民如此急切,显示他已经相信了这名天竺人之能。
那罗迩娑婆寐见大唐皇帝如此礼敬自己,不由得喜色上脸,遂又躬身说道:“小人离国之时,曾将炼好的日常药携来一些,人若服用后很有功效。陛下若不弃,可以尝试服用。”
李治比较持重,将那罗迩娑婆寐所贡丹药交给太医署,让他们找人试用。二日后,太医令遵旨觐见李世民,禀报丹药的功效。
“陛下,臣派人试用此药后,身体未有异状,唯体内燥热,能提高房中之术数倍。”
“如此说,此为春药了。其有延年益寿之功效吗?”
“因试用时间太短,此功效难以看出。”太医令老老实实答道。
“嗯,只要此药对身体无害,定有延年益寿之功效。也罢,你将此药留下,下去吧。”
到了晚间,李世民将药服下,半个时辰后,腹内顿时热腾腾地升起一团热流,腰下之处也坚硬而起。是夕,李世民御一女后难畅其意,又召来一女侍寝。其酣畅淋漓,将多日的郁闷和恼火一泻而出。
想是因为王玄策引来天竺方士和献来丹药的缘故,李世民对王玄策大起好感。后数日,李世民让李治拟诏,授王玄策为朝散大夫,最终升了王玄策的官职。
第二十八回 后宫多少喜悲事 老臣纷纷凋零逝
那罗迩娑婆寐所献丹药其实为春药,李世民每隔三日服食一次,其性欲恢复到壮年时状态,于是夜夜春宵,喜乐无穷。这一日,他想起那数名放出宫外的龟兹美女,因未尝其趣不禁生出悔意,遂传旨尚在西域驻扎的阿史那社尔,让他在那里挑选西域美女,尽快送入宫来。
阿史那社尔接旨后不敢怠慢,组织人力遍访未破瓜的美女,准备挑选后速送京城。
李世民此时在宫中也没有闲着,他让人将后宫中未曾临幸过的佳丽引到自己面前,挑选其中可意者备用。李世民现在偏爱那些有着稚嫩面庞和轻盈身材的美女侍寝,许是因为年龄渐长的缘故,李世民拥着这些稚嫩胴体的时候,心中有一种占有的满足,且仿佛在花朵儿妙龄少女的浸润下,自己也焕发出青春。
诸般美女的滋味,自古以来唯有皇帝可以自由品尝。李世民刚即皇帝位时,将李渊留下的宫人裁撤数千,此后又逐年入宫了许多新人,到贞观末年时,其后宫之人已达三万余人。如此多的宫人,李世民纵然夜夜贪欢,受雨露滋润之人毕竟为少数。
那深宫之人,绝大多数要长期忍受着寂寞,像曾被李世民临幸过的武媚娘,一直未得李世民再度宠爱,因有册封在身也难以出宫。到了这年,因一则民间传言,险遭噩运。
是年初,太白金星屡屡在白日出现。司天台(又名太史局)依此占了一卦,其卦云:“女主昌。”是时,民间盛行一本《秘记》,其中有言“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史令李淳风将这些异兆禀报给李世民,早年不信异兆之事的李世民,此时心态亦有变化,从此有了心事。一日,李世民与群臣宴饮时行酒令,让人皆言小名。玄武门之变中的功臣李君羡此时任左武卫将军,封爵为武连县公,行令到其前,其自言小名为“五娘”,众皆大笑,李世民也笑道:“你赳赳武夫,怎么有一个女人的名字?”晚间就寝时,李世民忽然又忆起了这件事,因思李君羡封邑中有“武”字,小名又为女子之名,就将所占之卦及《秘记》所言与其联系在一起,认为其预言正应在李君羡的头上。
李世民决定斩草除根。
一月后,监察御史奏李君羡与妖人交通,图谋不轨。李世民接报后准奏,诏有司将李君羡斩首,籍没全家。
办完了这件事,李世民以为已绝其患,然还不放心,又将李淳风召入宫内秘密问询,问道:“《秘记》所云,似应在李君羡身上。朕现已将其斩首,则此预言可破吗?”
李淳风对李世民的作为不以为然,委婉说道:“记得隋炀帝之时,民间传言李姓将据有天下。炀帝妄杀数人,终不能止,最终还是高祖夺得天下。”
“依卿所言,《秘记》中语可以信之吗?”
李淳风叹道:“臣仰稽天象,俯察历数,其人已在陛下宫中,且为陛下亲属。自今开始不过三十年,此人当王天下,杀陛下子孙殆尽,其兆如今已成矣。”
李世民断然道:“其兆既成,朕将疑似者皆杀之,以绝其患。卿以为何如?”
贞观年间,李淳风、袁天罡以秘技驰名天下,二人实有真才实学,所以被天下人推重。是时,袁天罡已逝,李淳风因明天文推演,知星辰测算被人奉为圭臬,李世民也对其言听计从。
李淳风抬头向天,默默沉思顷刻,然后答道:“陛下,天之所命,不能违也。此人不死,徒然多杀无辜。臣默察天文,此后三十余年时,此人年龄已老,也许颇有慈善心肠,为祸尚浅。陛下若将疑似者杀尽,此人正好在此内,上天再降生年轻者替此人,臣恐怕陛下子孙,从此再无遗类。”李淳风的意思很明白,大唐皇帝遭此祸端为天命所归,人力不可逆转。若强行将此人斩杀,弄不好天降他人,大唐皇帝遭受的荼毒也许更深。
李世民非常信服李淳风之言,他默然片刻,然后说道:“李卿如此说,朕从此再不问此事。”
若李世民掘地三尺,定要将武氏之女找寻出来,武媚娘是时还在后宫,定然被轻易查出,如此就搭上一条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