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

第170章


四大肱骨重臣烟消云散,千斤重担只能压在武则天的身上。
事实证明,武则天看似柔弱的肩膀却能挑起李唐王朝的千斤重担,因此在李治的纵容之下,武则天开始着手处理国政,渐渐可以与李治平起平坐了。
如果李治的身体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能够完全恢复,或许武则天的地位还会受到限制,然而李治的身体实在是不争气,显庆五年之后,他的身体虽然有所恢复,但却一直虚弱,跟盛年的李渊以及李世民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后来到李治四十岁时,他居然相信了有长生不老之药,而就在他二十九岁时,他还坚信世上根本没有长生不老。
当时的背景是这样的:
贞观二十二年,正七品东宫左卫率长史王玄策以一己之力灭掉了印度半岛的中天竺,这就是后世口口相传的“一人灭一国”。王玄策在灭掉中天竺之后,还带回一个天竺神僧,名字叫那罗迩娑婆,后来那罗迩娑婆奉命给李世民炼制长生不老之药。
后来李世民察觉到那罗迩娑婆言过其实,便把他遣送回国。等李治登基之后,那罗迩娑婆又到长安寻找机会,不料又被李治给遣送回国。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那罗迩娑婆又来到了长安,准备再次寻找机会。这时他当初的伯乐王玄策上书为他竭力推荐,没想到又遭到了李治的拒绝。
李治对侍从官员说:“世上哪有神仙?当初秦始皇、汉武帝都追求长生不老,结果弄得民生凋敝,也一无所获。如果真有长生不老之人,他们现在又在哪里呢?”
说这话时,他二十九岁,此时他的头脑是清楚的。
在他的拒绝下,那罗迩娑婆再也没能混进皇宫,不过也没有返回中天竺,而是在长安定居了下来,后来就在长安终老,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世间根本没有长生不老,有的只是广告。
然而时隔十一年,李治居然开始相信世间有长生不老,这说明他对自己的身体已经严重不自信了。
当一个社会到处充斥着伟哥和性药时,这就说明这个社会的男人虚了,不自信了,现在四十岁的李治也不自信了,他准备吃长生不老药。
这次给李治炼药的还是一位高僧,来自印度半岛,此时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李治任命的怀化大将军,品级正三品。
就在李治准备吞服时,东台侍郎郝处俊的奏疏来了,他是来唱反调的。
郝处俊在奏疏中告诉李治,其实当年那罗迩娑婆被遣送回国不是因为“言过其实”,而是因为他的药根本无效,甚至还有副作用,只是怕处理他会让蛮夷看皇帝的笑话,所以才将他遣返了事。现在印度高僧又来了,他的药必定也是无效的,请皇帝三思。
看完郝处俊的奏疏,李治想起了父亲临终时的场景,那罗迩娑婆所谓的神药究竟是否有效,他比郝处俊更清楚,因为父亲临终前后他一直在场。
考虑再三,四十岁的李治暂时放弃了高僧的长生不老之药,或许这个世上真的没有长生不老之药。
然而,如同黑暗中的人渴望光明,久病的人还是相信良药,十四年之后李治还是相信了世界上有长生不老之药。公元681年闰七月二十四日,他吞服了长生不老之药,同时下诏让太子李显监督国政。
长生不老之药最终加速了李治的死亡,而他常年不争气的身体则为李唐王朝埋下了不可救药的心腹大患。
第四十八章 皇上你居然出卖我
李治的身体一直不好,朝政多数委托给皇后武则天,不过李治的委托也是有限度的,他同样明白皇权不能假手于人的道理,即便是亲密爱人也不可以。
然而,放权一旦成为惯性,想往回收就很难了,随着李治放权时间的延长,武则天的一些做法也激起了李治心中的怨恨。
到公元664年,李治放权给武则天已经有四个年头,这时两个人的亲密合作遭遇了四年之痒。
这一段时间,李治感觉武则天逐渐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了,很多事情一意孤行,而自己稍有动作,她就有干预,这让李治很是不爽,到底谁是皇帝啊?
这时,有人向李治报告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让李治的愤怒顿时升级。
向李治报告的是宦官王伏胜,报告的内容是道士郭行真最近在宫中出没,是在为皇后祈福避祸。
李治一听头就大了,在宫中利用道士祈福避祸一向是皇家最忌讳的,谁碰了这根高压线谁就要倒霉,而武则天偏偏要去碰这根线,看来她已经膨胀到了极点。
李治随即召来了西台侍郎上官仪,上官仪此时是李治非常信任的一位宰相,李治找他来就是商量如何处置武则天的。
上官仪并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向自己逼来,也没有意识到皇帝已经被皇后监视,他浑然不觉地向皇帝建议道:“皇后专权任性,百姓不服,请求废黜。”
上官仪如此表态其实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因为一旦皇后被废黜,皇上再无可以依赖的人,届时自然要仰仗自己这个宰相,因此上官仪提议废黜武则天既是出于公心,同时也潜藏着自己的私心。
“废黜皇后”一经上官仪提出,立刻得到了李治的同意,四年来的郁闷让他在这一刻迸发,在这一刻他真的动了废黜的念头。
随后上官仪就开始撰写废黜武则天的诏书,而几乎与此同时,潜伏在皇帝身边的密探已经将这个惊人的消息传递给了皇后武则天。
武则天心中一惊,不过并不慌乱,对于自己的丈夫她比上官仪更了解,上官仪看到的只是皇帝的表面,而她一下就能戳到皇帝的心里。
在她面前,李治就是个透明人,想跟她斗?休想!
武则天几乎是一瞬间就出现在了李治面前,她的突然出现让李治脆弱的心理防线顿时崩塌,刚刚鼓起的勇气一见武则天顿时全泄了,如同被捉奸在床一样,李治没有据理力争,反而像做错了事的小孩子一样,手足无措。
经过武则天的一番辩解,李治原本就不坚定的心彻底软了,而此时废黜武则天诏书的草稿就在他的手边,刚才这份草稿还关系重大,现在它已经是一张废纸了。
看来,指望李治废黜武则天,就跟戊戌变法中指望光绪反对慈禧太后一样不靠谱,因为双方根本不在一个等量级上。
废后至此刚开头就收了尾,不过得有人为它承担后果。
该由谁承担呢?
当然是王伏胜和上官仪,谁让你们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
武则天这个人的手腕实在是太高明了,本来废后只是一个孤立事件,然而经她轻施手腕,废后事件就成了她手中的一张网,她不仅清算王伏胜和上官仪,她还要顺手把另外一个人装进网里,这个人就是废太子李忠,这个人的存在对自己始终是一个隐患,能除掉还是尽早除掉吧。
武则天如何将李忠装进去呢?
这太简单了。
王伏胜和上官仪都曾经是李忠太子宫的属官,有这一点就足够了。
随后武则天授意马仔许敬宗上书诬告:上官仪、王伏胜与李忠一起阴谋杀害皇帝。
究竟有没有阴谋,皇帝李治比谁都清楚,然而他居然认可了这份诬告。
不久,忠心耿耿同时也有点私心的王伏胜和上官仪被处死,上官仪的儿子上官庭芝也被一同处死,家产没收,家人被罚没宫中为奴,后来在大唐历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上官婉儿就是在这次变乱中被罚没入宫,因为她是上官庭芝的女儿,上官仪的孙女。
与此同时,可怜的李忠也被勒令在黔州自杀,横竖也没有躲过武则天这一刀。
写到这里,我不断揣测,下达这纸诏书时李治究竟在想些什么,尽管李忠已经不再得宠,但他毕竟是他第一个儿子,而且当初为了李忠的降生,李世民还在太子宫中宴请百官,李世民喝高了起身跳舞,文武百官跟着一起手舞足蹈,这一切难道他都忘了吗?
此时此刻,他还记得起自己是一位父亲吗?
我很怀疑。
原本,废后事件对武则天非常不利,然而通过武则天的闪转腾挪,居然迅速转危为安,而且还化被动为主动,不仅除掉了与自己作对的上官仪和王伏胜,进而还贬降流放了一批与上官仪交往甚密的官员,还有比这更好的结果吗?
还有!
自此以后,武则天直接参与到李治主持的朝会之中,李治在前,她在后,中间只隔一道珠帘,事无大小均要向她禀告,官员升迁或是贬黜均由她说了算,而此时的李治只是垂手而作,由此,李治与武则天并称“二圣”。
这段记载来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于这个记载我表示怀疑,李治即便再无能,也不会拿祖宗的江山基业开玩笑,所谓事无大小均向武则天汇报应该不是史实。
真实的情况可能是,武则天的确实参与了朝会,而且参与讨论,并给出相关建议,不过并没有到一切由她决定而李治袖手旁观的地步。
司马光的这段记载,怎么看怎么像吕后与刘盈,也像清朝的慈禧太后与光绪,就是不像李治和武则天,如果真是那样,玩笑开大了。
第四十九章 幸福的妻管严
关于李治,历史上的声名并不好,虽然在他任内唐朝的版图继续扩大,人口和生产力较之贞观年间都有提高,但是对他的质疑之声从古至今从未间断,《新唐书》更是把他写的很无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