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

第178章


其实,武则天认可周王朝还有自己的私心,这个私心已经在她心底藏了很多年,这个私心就是洗白自己的出身。
众所周知,隋唐时非常讲究门第出身,这在那个年代非常重要,只要出身名门望族,自然就高人一等,如果你并非出身名门,即便已经做到高官,你的骨子里依然是虚的。
武则天从一出生就在受着门第的困扰,虽然他的父亲武士彟对唐朝有功,甚至官至工部尚书,但是依然没有用--虽然官做的很大,但是依然改变不了寒族的出身,也就依然让人瞧不起,所以骆宾王在《讨武氏檄》中写道:“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
“地实寒微”指的就是武则天出身不好的事实,这是武则天一生的痛,现在通过称帝,她要把这一生的痛一改了之。
她将自己的目光锁定在周王朝,同时把自己的家族与周王朝扯上了关系,她把自己的武姓在周朝的王室里找到了源头:周王朝第十三任皇帝姬宜臼的幼子姬武。
这下,血统问题搞清楚了,远祖贵为周王朝王室,历史悠久,血统纯良。
解决完祖先的问题,再来解决儿子的问题。
在武则天开创周王朝之后,原来的皇帝李旦改姓武,李旦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武旦,武旦也不再是皇帝,而是“皇嗣”,理论上,他是武则天的法定接班人。武旦的儿子也跟着老爹改姓,原来的皇太子李成器现在改名叫武成器,同时辈分也降了,以前他是皇太子,现在他是皇太孙。
到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佩服武则天的勇气,在她登基称帝时,早已不再年轻,已经整整六十六岁了,按照孔子的标准,该是耳顺的年纪了,而她,一个六十六岁的老太太,居然在别人认为“风烛残年”的时候开天辟地地开创了自己的王朝。
由此,我们得把以前的时间概念推倒重来,不要再纠缠于“三十而立”,其实强调“三十而立”的人没有真正读懂《论语》。孔子说“三十而立”的语境是在总结自己的一生,也就是说“三十而立”只是孔子的个体经验,并不适合所有人。
从武则天身上可以看出,人这一辈子,要想做点大事,到什么时候都不晚。
四天之后,武则天梦寐以求的七座祭庙终于成为了现实,再也不用五世祠堂代替了,从现在起,她可以堂堂正正地拥有七座祭庙。
与一般皇帝的七座祭庙不同,武则天的七座祭庙时空跨度非常大。一般皇帝的七座祭庙都是从自己往上数七代,这就是七座祭庙,而武则天不是,她从自己往上数五代,然后一下子推进到周朝,她追认的第一座祭庙的主人是姬昌(周王朝第一任皇帝姬发的父亲),第二座祭庙的主人是周王朝第十三任皇帝姬宜臼的幼子姬武,这样便凑起了七座祭庙。
这样的七座祭庙是否合理?天知道,反正武则天认为合理就是合理。
不服不行!
第六十三章 鸡犬升天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成语说的是豆腐发明家淮南王刘安,看了这个成语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刘安的结局真的是得道升天呢。其实不是,刘安因疑似谋反被勒令自杀,下场非常惨,并没有成语中说的那么好。中国的成语之中很多“以讹传讹”,有心的人需要擦亮眼睛。
回过头接着说武则天的登基,在武老太太登基之后,确实有很多人跟着风生水起,最典型的就是武承嗣和武三思为代表的武姓子弟:武承嗣、武三思、武攸宁这三位因为血缘相对较近,一律晋封亲王;武懿宗、武攸宜这批人则出自武则天伯伯武士让一脉,血缘相对远一些,因此被封为郡王。
相比于西汉时吕后封的吕产、吕禄,武承嗣和武三思这些人则显得理直气壮:当今皇帝姓武,自然是武姓当家,虽然皇帝只是一个老太太,但毕竟是皇帝,武姓皇帝。
与武承嗣一道鸡犬升天的还有另外一批人,他们是在武则天登基过程中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人,他们原本各自有着各自的姓,现在他们统统姓武了。
这个名单很长:
侍中史务滋
代理中书令宗秦客(为武则天发明了“瞾”等新字)
门下侍郎傅游艺
右仆射岑长倩
右玉钤卫大将军张虔勖
左金吾大将军丘神勣
侍御史来子珣
现在你们以前的姓都作废了,以后都姓武了。
这些人中最神奇的要属门下侍郎傅游艺,他的升官速度,火箭都追不上。
刘宝瑞有个经典单口相声《连升三级》,说的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地主子弟歪打正着连升三级,其实跟人家傅游艺相比,地主子弟差远了。
傅游艺一年之内,仅靠着给武则天上劝进书就不断升官,一年之内换了四套官服,从正九品,一直升到了从三品,相当于现在的正股级升任副部级,时间跨度仅仅一年。
唐朝时官员的服装有明确规定:八到九品官服为蓝色,六到七品官服为绿色,四到五品官服为红色,三品以上官府为紫色。多少人熬到头发白了还没有把这四身官服穿齐,而傅游艺一年之内,四身衣服,齐了!
恩宠至此,夫复何求?
然而,中国有句古话,飞的越高,摔得越惨。
以上七位改姓的新宠,全摔死了。
公元690年,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女皇,然而她内心中的纠结也随之而来,这个纠结也是武则天独特的烦恼,翻遍中国的历史书,她找不到现成的答案。
什么纠结呢?
百年之后,皇位传给谁?
在武则天之前,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位真正的女皇,西汉的吕后以及北魏的太后都是垂帘听政,不存在传位的烦恼,而现在武则天登基了,她的苦恼来了。
如果男性当皇帝,那就一个选择--传给儿子,没有儿子传给兄弟,没有兄弟传给宗室,总之能够解决,然而武则天这个女性当皇帝之后,麻烦就来了,在她百年之后,她的皇位传给谁?
传给儿子?皇位本来就是从儿子手里抢来的,传给儿子不就意味着自己这些年白折腾了吗?
传给侄子?可是自己的身份是姑姑,自己百年之后,侄子会在宗庙里供奉自己这位姑姑吗?即使侄子供奉,侄子的后人还会继续供奉吗?
传子,还是传侄,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也让武则天的内心始终纠结,这一纠结就是十几年。
在武则天纠结的同时,武承嗣已经按耐不住内心的冲动,在姑姑武则天登基之后,他的心就已经扑腾扑腾直跳了。
如果姑姑一直是皇后,那么武承嗣也不会有太多想法,顶多作为外戚享尽荣华富贵,然而现在不同了,姑姑是皇帝了,自己这个娘家侄子不正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吗?
不行,还得先把那个李旦扳倒,这个姓李的杵在那里太碍眼。
在武承嗣的授意下,有个叫王庆之的人组织了一个请愿团,请愿团请愿的目的很简单:废除李旦的皇嗣地位,改立武承嗣。
对于王庆之的请愿,武则天还是很有耐心的,她的心中正充满着纠结,现在她想听一听来自民间的呼声。
武则天问道:“现在的皇嗣是我的儿子,为什么要废黜?”
王庆之有理有据地回应:“神灵不接受非同类的祭祀,人也不祭祀不是自己家族的祖先,现在是谁的天下,怎么还能让他当皇嗣?”
武则天一听,不无道理,于是便点点头,对王庆之一挥手--好了,你可以走了。
王庆之却如同没听见一样,他趴在地上不起来,一边磕头,一边声泪俱下,始终坚持着自己更换皇嗣的要求。
武则天没有办法,对于这样的人还需要保护他的积极性,因此便好言相劝,并发给他一张皇宫特别通行证,只要有这张通行证,王庆之进出皇宫就可以畅通无阻,随时与武则天沟通。
其实,颁发这张通行证,武则天只是跟他客气一下,没想到王庆之跟武则天真不客气。
随后,他先后数次进入皇宫,话题是一成不变的:更换皇嗣,拥立武承嗣。
武则天烦了,她的耐性本来就很有限。
她叫来了中书侍郎李昭德,轻声吩咐了一下:把这个人拉出去,打一顿!
李昭德原本就对王庆之有气,一个平民百姓不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往皇家的事情掺和什么呢?这不是找打吗?
李昭德气狠狠地将王庆之拉到了宫门外,那里有朝中的文武百官,还有李昭德的手下,李昭德指着王庆之对文武百官说道:“就是这个王八蛋,想罢黜我们的皇嗣,拥立武承嗣当皇嗣。”
这句话就是动手的号令,李昭德的手下开始动手,部分官员也参与了进来,渐渐地,王庆之的眼睛流血了,鼻子流血了,耳朵流血了,这时乱棍又上来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这个世界清净了,王庆之再也使用不了他的特别通行证了,他的请愿团也随之土崩瓦解。
处理完王庆之后,李昭德给武则天上了一道奏疏:
“陛下的江山来自先帝,百年之后自然该传给先帝的儿子,如果传给侄子,臣没听说皇家祭庙里有祭祀姑姑的先例。”
武则天看罢奏疏,她的心更加纠结,她知道这是个死结,很难解开,那就留待时间去解开吧。
而令李昭德没有想到的是,尽管他用一颗忠心化解了一场易储风波,但同时也给自己埋下了一生的祸。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