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

第182章


每次心血来潮,他就在家中抽签,抽到哪个官员,就陷害哪个,一切就是如此随心所欲。
不过在他的心头,他始终有一个固定目标,那就是一直跟他不睦的李昭德。宦海浮沉的李昭德一直讨厌来俊臣,而反过来,来俊臣也讨厌李昭德,这样两人就成了难解难分的冤家,都想将对方一下踩在脚下。
不过,先被踩到的还是李昭德。
李昭德倒霉还是倒霉在嘴上,起因是他曾经在金銮宝殿之上侮辱过秋官侍郎(司法部副部长)皇甫文备,这让皇甫文备一直怀恨在心。现在皇甫文备与来俊臣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他们一起诬告李昭德谋反,李昭德就此下狱。
得手后的来俊臣感觉十分良好,他调整了自己的目标,已经不再满足于小小的李昭德,这一次他要撒一张大网,扎扎实实打几条大鱼。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来俊臣的经历表明,一个人是可以自我膨胀死的,他就是死于自我膨胀。
还是来看看来俊臣打算陷害的名单吧,这个名单很惊人:
皇嗣武旦
庐陵王李显
武氏皇族亲王
太平公主
部分政府高官
来俊臣列出这个名单,就是想把这些人一网打尽,《资治通鉴》对此的分析是,来俊臣想打击完这些人后自己夺取政权,在我看来,这是司马光的臆测。
酷吏出身的来俊臣未必有不臣之心,相反这样的人一般都是忠心耿耿,认准一个主子就会一条道跑到黑,他们陶醉于自己鹰犬的角色,而在这个过程中,甚至忘记了自身的存在。
酷吏们的逻辑是,只要忠心,只要卖命,就一定会得到重用,于是他们不断变本加厉,摇尾乞怜,却不知道,酷吏其实也有底线。
来俊臣不知道自己的底线,他把自己与武则天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以为自己的忠心就一定会换来武则天的“不抛弃、不放弃”,没想到最后的结局却是“又抛弃、又放弃”。
当来俊臣列出这样一张名单时,他已经掘开了自己的坟墓。
他太膨胀了,他把所有的人都赶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原本他以为这依旧是一次简单任务,没想到却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他动手之前,消息走漏了,太平公主与武氏诸王行动了起来,他们展开了生产自救。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唯一的女儿,她说的话比武旦、李显更管用,当来俊臣将她逼到对立面,便注定了来俊臣败局已定。
得知消息的武则天将来俊臣投入了大狱,不过她的心中充满了犹豫。
几年来,她一直靠这个人整肃着异己分子,她知道这个人冷酷无情,同时假公济私,但是她需要这样一个人,一个真正对自己死心塌地的人。
武则天的犹豫还在继续,宫廷内外民意却已经沸腾,要求将来俊臣处死的呼声越来越高。
武则天拿不定主意,她还是有点舍不得。
这时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这个人叫吉顼,他的官职不大,只是明堂尉,也就是专门负责管理明堂的人。
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明堂举行。唐王朝原本没有明堂,武则天当国后便大张旗鼓地建立了明堂,同时任命吉顼为明堂尉。
明堂尉吉顼说话很对武则天的心思,此时正受重用。
在《旧唐书》中,他与来俊臣一样都被收在《酷吏传》里,旧唐书对他的评价是“阴毒敢言事”。
就是这个“阴毒敢言事”的人将来俊臣推进了万丈深渊。
这一天,吉顼为武则天牵着马在明堂闲逛,这时君臣双方有了一番对话。
武则天:“如今民间有什么动向?”
吉顼:“民间对陛下不批准来俊臣的死刑议论纷纷。”
武则天:“来俊臣对国家有功,我不能不考虑。”
吉顼:“以前于安远举报李贞谋反,后来李贞果然谋反,现在于安远不过是在成州当司马;来俊臣纠集乌合之众,陷害忠良,接受赃物,被害死的冤魂,塞满道路,这样的人有何可惜?”
该赏不赏,该罚不罚,吉顼一番话点醒了武则天,当一个国家到了赏罚混乱的时候,国家就危险了。
看来,来俊臣这个卒子得舍弃了。
来俊臣就此被武则天抛弃,李昭德同时也被抛弃。
来俊臣被抛弃是因为恶贯满盈,李昭德则是因为过多地参与了“传侄传子”的争夺,不仅得罪了武承嗣,同时也得罪了武则天,因为武则天的心中比谁都清楚,不需要李昭德一次又一次地揭自己的伤疤。
公元697年六月三日,李昭德和来俊臣一同被处斩,处斩的当天,天空下起了雨,有人说这场雨“一喜一悲”,喜的是来俊臣遭到了报应,悲的是忠心可鉴的李昭德难逃厄运。
刑场之上,李昭德与来俊臣待遇天壤之别,围观的人无不为李昭德痛惜,同时也为来俊臣的伏诛感到无比的痛快。
来俊臣被处斩之后,他曾经的生命痕迹迅速消失,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因为他被痛恨他的人给吃掉了。
数百年后,同样有一位名人被围观的人吃掉了,这个人就是袁崇焕。
一个被吃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快事,一个被吃则是挥之不去的千古痛事。
伴随着来俊臣的伏诛,武则天的统治终于有了一点暖色,不过酷吏并没有就此绝迹,终武则天一生,酷吏始终存在,只是再无往日辉煌。
李隆基开元十三年三月十二日,御史大夫程行谌奏:“来俊臣、周兴、万国俊、侯思止等二十三人,残害宗枝,毒陷良善,情状尤重,子孙不许为官。陈嘉言、鱼承晔、皇甫文备、傅游艺四人,情状稍轻,子孙不许近任(在长安附近为官)。”
中国有句古话: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或许这句话可以赠给所有的酷吏。
第七十一章 有一种男人叫面首
面首,《辞源》解释为:“面,貌之美;首,发之美。面首,谓美男子。引申为男妾、男宠。”
原本面首并没有贬义,只是经过有些人的加工,面首就有了贬义,第一个对这个词进行加工的人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的前废帝刘子业,这是一个荒唐的皇帝,也是一个疑似有精神疾病的人,他的淫乱好色,已经远远超出世人能够想象的范围:他爱上自己的亲姑姑,毒死了自己的姑父,然后把姑姑收入宫中;他驱使宫女嫔妃全部参与天体运动,在后宫的广阔天地里一丝不挂地嬉戏;他驱使诸多官员的夫人进宫,然后授意提前安排好的侍卫进行大规模的性侵犯。
人活到这个份上,就不能称为人了,可是把他称为猪,猪会答应吗?
还好,仅仅荒唐了一年,他就被刺杀了,结束了他的荒诞人生,他没有给后世留下一个年号,却留下了一个名词:面首。
面首是怎么来的呢?
据《宋书·前废帝纪》中记载,山阴公主淫恣过度,谓帝曰:“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帝乃为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
看明白了吧,面首就是这么来的,是刘子业为了满足姐姐山阴公主的需求安排的,他为姐姐找了三十个美男子,让他们成为面首,而他们的功能便是男妾、男宠。
如果说女人靠脸蛋吃饭是天经地义,那么男人靠脸蛋吃饭就是离经叛道,而面首就是那些靠脸蛋吃饭离经叛道的男人。
很不幸,女皇武则天的身边便围绕着一群面首,他们与酷吏一样,成为史家诟病武则天最多的话题。
其实,对于女皇武则天而言,这并不公平,武则天纳面首之所以遭到如此多的诟病,是因为她处于男权社会的大背景之下。
什么是男权社会?国学大家辜鸿铭的话最有代表意义:
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一个茶壶肯定要配几个茶杯,总不能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
这就是男权社会,这就是中国大历史中习以为常的男权社会,这也就注定了一个男人即使有多个情妇也不会有人大惊小怪,而一旦一个女人有十六个情夫,那么必定舆论哗然,说到底,是因为男权社会的思维亘古未变。
然而,对于武则天而言,并不能完全用男权社会的标准来看待她,她是谁?
她是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成非常之业,留非常之名,她是一个“我定规则我就赢”的人。
对于她,对于她的诸多面首,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只把她和她的面首当做一个皇帝与她的三宫六院,当做“女扮男装”和“男扮女装”,当成中国历史的一次错位,如此一来,其实一切都很正常。
提起武则天的面首,薛怀义这个名字是绕不过去的,他是武则天的第一个面首,也是最有名的一个,他是武则天面首的发端,在他之后,面首的大军源源不断。
薛怀义是陕西鄠县人,早年间在洛阳街头卖药,就是这么一个街头卖药的人,后来成为炙手可热的男宠,那么他是如何走进武则天的生活的呢?
关于薛怀义的发迹,至少有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与两位公主有关。
一个版本是那位自甘堕落认武则天为娘的千金公主(李渊的女儿,李治的姑姑)向武则天引荐,一个版本是太平公主向武则天引荐,总体而言,通过公主的引荐,薛怀义进入了武则天的视野。
在太平公主版本中,情结很是香艳,太平公主在介绍薛怀义时,给了这样的评语:“他有非常材质,可以引做近侍”,说完,母女俩会心的一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