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

第226章


对百姓不折腾,对下属有担当,源乾曜用行动证明,只要有心,就可以当一个体贴下属的好上司。
源乾曜担当京兆尹期间,曾经出过一件大事:李隆基豢养的白鹰丢了!这可是一件大事,那只白鹰是李隆基最喜欢的,现在平白无故失踪了,李隆基自然是焦急万分。
一声令下,源乾曜派出长安的众多捕快出去寻找,找来找去,终于把白鹰找到了,源乾曜顿时松了一口气。
然而下属却给他带来了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白鹰找到了;坏消息是:找到的只是白鹰的尸体,这家伙在野外不小心挂在荆棘上,已经死了。
两个消息说完,下属全都哭丧着脸,他们知道白鹰是李隆基的心爱之物,他们却只带回了白鹰的尸体。
这时源乾曜说话了:皇上仁明,不会因为白鹰来治你们罪的。
再说了,就算皇上怪罪下来要治罪,我源乾曜一个人顶着!说完,源乾曜便进了宫,恳请李隆基治自己的失职之罪。
果不出源乾曜所料,李隆基一抬手,白鹰事件也就算过去了,但源乾曜敢于为下属的担当的举动,却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的下属庆幸跟了一个好上司,而李隆基则认为:这是一个可以托付重任的人。
开元八年初,源乾曜的机会来了,宋璟倒台,源乾曜就此上台,出任侍中,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宰相生涯。
上任伊始,源乾曜便做出了一个重大举动,他上疏李隆基,恳请将自己的两个儿子派出长安,出任地方官。
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源乾曜一上任就看到了一个现象:朝中的大臣子弟都集中在了长安和洛阳,都不肯当地方官,这些官宦子弟占住了京官的位置,而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却只能屈居于地方官任上,很少有升任京官的机会。
这不正常,很不正常。
源乾曜决定做一些改变,而改变就从自己身上开始,他要把三个儿子中的两个派到地方,改变一下官宦子弟在京城扎堆的现象。
奏疏上奏到李隆基那里,李隆基被深深地感动了——源乾曜,朕果然没有看错你。
李隆基准奏后,源乾曜的两个儿子就由京官改任为地方官。
这一举动,给了其他大臣极大的震动。
在此之后,官宦子弟在京城扎堆的现象开始减少,这一切都是因为源乾曜敢为天下之先。
源乾曜赢得了李隆基的信任,就此开始了与张嘉贞携手为相的时代。
张嘉贞传奇说完源乾曜,再来说张嘉贞,这也是一个神人,他的仕途充满了传奇。
张嘉贞进入仕途是在垂拱元年(公元685年),那一年他应明经举(参加明经考试)。
明经举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五经的掌握情况,张嘉贞不负众望,脱颖而出。
中举后的张嘉贞被委任为平乡县尉,这个职位就成了他仕途的起点,不想出师不利,刚起步他就遭遇挫折,刚上任不久,就因故被免去职务,泱泱地回到老家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北)。
如果没有奇迹发生,张嘉贞就得终生憋屈在河东郡了,毕竟上任不久就被免职的县尉是没有人待见的。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张嘉贞依然在家里当着自己的白丁,不出天大的意外,他将白丁到老。
时间进入武则天长安年间,侍御史张循宪作为采访使巡查河东郡时遇到了难题,一时难以决断,陷入了苦恼之中。
冥思苦想数日之后,张循宪决定找一个智囊,便问当地一名小吏:你们当地有没有贤才,给我推荐推荐!也该张嘉贞转运,小吏随即推荐了张嘉贞。
正是这次推荐,为张嘉贞的一生赢得了关键的转机。
张循宪马上召见了张嘉贞,并把自己的难题和盘托出。
令张循宪没有想到的是,那些困扰他很久的难题,在张嘉贞那里全部迎刃而解,他的眼睛顿时亮了。
处理完挤压已久的难题,张循宪说:要不你帮我起草一份奏疏吧,我上奏给皇帝。
不一会儿的功夫,张嘉贞就完成了奏疏的草稿。
张循宪接过一看,再次称奇:这份奏疏写的文采飞扬,有理有据,自己写了这么多年奏疏,自问还是达不到眼前这份奏疏的水平。
张循宪就此将张嘉贞记到了心里,说道:放心吧,我一定会向陛下推荐你!张嘉贞闻言,有些怀疑,他没敢当真,而张循宪却当真了。
不久,武则天看到了张循宪的奏疏,深深为张循宪的能力所折服,当即进行了召见。
到了武则天那里,张循宪说了实话:这不是臣的功劳,而是张嘉贞的功劳,此人非常有能力,臣愿意将自己的官职让给他,恳请陛下成全。
公平地说,武则天虽然霸道,但同样爱才,听张循宪如此推崇张嘉贞,便来了兴致:朕难道没有一个合适的官职给有才华的人吗?她的意思很明显:只要张嘉贞确实有才,用不着张循宪相让,武则天自会有重用。
张嘉贞咸鱼翻身的时刻来了。
来到了武则天面前,张嘉贞看到了隔着帘子的武则天,改变张嘉贞命运的面试随即展开。
一番对话之后,仪表堂堂、谈吐得当的张嘉贞得到了武则天的认可。
就在这时,张嘉贞显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本事:敢跟皇帝提条件。
张嘉贞说:臣一介草民,今天得以跟陛下在内殿对话,这已经是莫大的荣幸。
然而与陛下近在咫尺,却如隔云雾(帘子),恐怕君臣之道还没有完全达到。
张嘉贞这是得寸进尺,他想让武则天去掉帘子,面对面对话。
武则天居然同意了,这一天她心情不错。
帘子撤去之后,张嘉贞再次向武则天行了大礼,并且抬头看着武则天,君臣二人有了第一次真正面对面的交流。
事实证明,这是一次极其有效的沟通,张嘉贞就此给武则天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他本人当场被委任为监察御史,连推荐他的张循宪也由侍御史升任为了司勋郎中。
如此一来,在家闲置近二十年的张嘉贞重返仕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他从监察御史干起,很快便干到了兵部员外郎。
在兵部员外郎任上,张嘉贞再次显示了自己的能力,别人束手无策的文件到了他手上,都被轻松破解。
在他上任之前,办公室文件积压成堆,在他上任之后,积压文件彻底消失,所有文件都得到了第一时间的执行。
他的能力得到了认可,官职也不断提升,由兵部员外郎升任中书舍人,再从中书舍人到梁州都督、秦州都督,再到并州长史。
在并州长史任上,张嘉贞执法严格,部下甚是惧怕。
其实张嘉贞也是没有办法:并州身处唐朝北面,属帝国北边的门户,生死攸关,不严格执法还真不行。
很快,张嘉贞的严格管理得到了李隆基的认可。
正巧,张嘉贞回长安汇报工作,君臣二人有了一番对话。
这番对话,张嘉贞延续了自己与皇帝的谈话风格:敢跟皇帝当面提要求。
李隆基问张嘉贞:卿还有要求?张嘉贞马上借坡下驴,说道:臣很小就成了孤儿,与弟弟张嘉佑相依为命,现在他担任鄯州(今青海乐都)别驾,离臣很远。
恳请陛下将其内迁,使得臣兄弟二人离得稍微近点。
臣必当竭力报答陛下的恩德,死而无憾。
张嘉贞真敢提条件,李隆基也真敢答应。
随后,张嘉佑便由鄯州别驾升任忻州刺史,不仅升了官,而且任职辖区还跟哥哥相邻,这是李隆基给张嘉贞的莫大恩宠。
按照唐朝惯例,兄弟一般不能在相邻的州为官,以防止兄弟联手。
而现在,李隆基为张嘉贞破了这个惯例,因为他太欣赏这个人了。
不久,张嘉贞向李隆基提出一个建议:设立天兵军,用来管理内附的突厥人。
李隆基随即同意,同时任命张嘉贞为新成立的天兵军大使。
张嘉贞于是就在太原城中设立了一个军事基地,名字就叫天兵军,里面驻扎大量的士兵,以防内附的突厥人将来叛乱,防患于未然。
此时的张嘉贞只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建议设立天兵军,他没有想到,正是这个天兵军,成为他仕途上的一块重要基石。
开元六年,天兵军这块基石开始发挥作用。
一开始是反作用。
这一年,天兵军大使张嘉贞进京汇报工作,一封针对他的检举信同期抵达。
检举信上说:张嘉贞在担任天兵军大使期间,生活奢侈,举止狂妄,贪赃枉法而且图谋不轨。
如果检举信所说属实,张嘉贞就会被当场拿下。
然而,经过调查,检举信指控的内容都不存在,这下张嘉贞解脱了,检举人麻烦了,盛怒之下的李隆基准备将检举人斩首——让你再陷害忠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按理说跟张嘉贞已经没有关系了,但他并不这样认为,相反他还反过头来为检举人求情:国家的重兵利器都在北边,今天检举我的人因为检举不当而被处死,臣担心会就此堵塞言路,令陛下无法知道天下的事情,所以我建议陛下将此人特别赦免。
张嘉贞的这句话,将检举人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李隆基的进一步信任。
从此时起,李隆基就下定了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用这个人当宰相。
当李隆基将自己的想法初步透露给张嘉贞时,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又跟皇帝讲起了条件:昔日马周仕途起步时拜见太宗皇帝,太宗随即重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