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

第272章


这一年,正是天宝十一载,空前的盛世即将走到烈火烹油的巅峰。
关于那时的繁华,无数史书已经给予了描述。
相比而言,我个人觉得大诗人杜甫的《忆昔》颇为简练,也更加经典: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只可惜,这样的好日子太短了!此去天宝十五载还有四年,大唐王朝的好日子也只剩下了四年。
遥遥的,范阳鼓起……请看下集《唐史并不如烟之安史之乱》。
唐史并不如烟第五部:安史之乱
第一章 杨国忠的美好时代
国忠拜相
天宝十一载十一月十七日,杨国忠终生难忘。这一天是他的幸运日,在这一天他终于官拜宰相,出任中书令,同时兼任吏部尚书,还兼任大大小小四十余个官职。
四十余个官职中,最小的是侍御史,最大的是中书令,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别人一个脑袋只顶一个官帽,而他一顶便是四十多个,即便李林甫最红时也没有如此多帽子。新旧对比不难发现,杨国忠后来居上,比当年的李林甫更红。
杨国忠首先是中书令,这保证了他王朝第一宰相的地位;其次是吏部尚书,这保证了他握有官员的任免权;再次,他兼任诸多经济领域职务,这保证了他握有王朝的财政大权。三者叠加到一起,杨国忠自然便成了王朝中最红的人,红得发紫,红得夺目,只是能够红多久呢?
杨国忠没有去想,但他有个初步判断,只要杨贵妃依然受宠,自己就能在这棵大树底下乘凉。从目前的态势看,贵妃的受宠还会继续,看样子,没有尽头。
此时如果有人告诉杨国忠“你的好日子还剩下五年”,估计杨国忠会马上暴跳如雷,打此人一个生活不能自理。什么时候,说实话,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的,小杨子,你的好日子还剩下五年,短短的五年!五年之限,只有后来人知道,当年的杨国忠并不知道,他只知道,这是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时代,他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时代。于是,杨国忠卷起了袖子,握住了手腕,一生中最习惯、最惬意的姿势终于可以摆出来了。这是他年轻时最习惯的动作,虽经多年,习惯不改。
只是如此一来,当年的小混混就在大唐王朝宰相的身上灵魂附体。明白人知道,这是因为杨大人出身贫寒,当年就是小混混出身;不明白的人还以为小混混想打架找错了地方,误入大唐王朝的宰相办公厅。
然而,无论别人如何心里暗自偷笑,抑或是对自己嗤之以鼻,杨国忠都不在乎了。他已经是大唐王朝的第一宰相,不需要再看别人的脸色,而只须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仅此而已。
大权在握,所有人在他眼中都成了下级,无论是三公,还是各部尚书,在他面前都是呼来喝去的命。时间不长,杨国忠便把眼前的芸芸众生分为两类,一类是听话的,一类是不听话的。听话的,可以有赏;不听话的,一定有罚。
不久,一批官员便莫名其妙地遭到了贬黜,其中不乏有才、有德、声名不错的官员。这些人的被贬让官场中人有些疑惑:为什么呢?腐败啦?原因很简单,他们被杨国忠盖上了“不听话”的戳。仅此而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坏”榜样的力量同样无穷。有这批“倒霉”的官员在前,官场中人被深深触动,纷纷削尖了脑袋去走杨国忠的门路。此时的杨国忠已经不是杨国忠,而是不少人眼中的靠山,千年不倒、万年不烂的靠山。投靠杨国忠的风气迅速在社会中蔓延,很快传到陕郡进士张彖那里。有人对张彖说:“赶紧,去拜会一下杨国忠,富贵立马就有!”张彖摇了摇头,说:“你们把中书令杨国忠当成靠山,在我眼中,他却只是一座冰山。有朝一日,太阳出来了,冰山还会在吗?”说完,张彖大步流星,绝尘而去,从此隐居嵩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并非所有人都像张彖这般明智,还是有很多人如飞蛾扑火一般扑向了杨国忠。杨国忠来者不拒,照单全收。与此同时,杨国忠还不忘展示自己的“仁慈”,借用的工具是官员补缺制度。
以往惯例,当某一职位出现空缺时,吏部就会从候补官员中选拔,选拔时一般先看能力,后看资历,这样一些有才能的年轻人便脱颖而出,而在年轻人脱颖而出的同时,大批能力平庸但资格很老的人却被压在了箱底。
现在杨国忠上台了,他要别具一格,展示自己的“仁慈”。杨国忠规定:以后职位出现空缺时,选拔官员一律先看资历,资历老的先上,年轻的在后面排队等着。规定一出,立即得到了大批压箱底官员的支持,他们为了等一个官职把头发都快熬白了,现在终于等到了重见天日的一天,这一切都是托杨国忠的福。小试牛刀,杨国忠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在一片“赞誉”声中,杨国忠却保持着冷静,因为他知道,有一件大事还没有做。
秋后算账
杨国忠的大事与李林甫有关。
在上一部《开元盛世》中曾经说过,李林甫临死前想除掉杨国忠,便想出了借刀杀人的计谋。他想把杨国忠推到剑南前线,借南诏王国的刀把杨国忠杀死。然而“借刀杀人”的计划被杨国忠识破,杨国忠通过杨贵妃向李隆基求情,最后杨国忠只是到剑南地区点了个卯,转身便回了长安,“借刀杀人”计划无奈流产。
天宝十一载十一月十二日,李林甫不情不愿地离开了人世。李林甫再也不能针对杨国忠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杨国忠不再针对李林甫。政坛的斗争就是这样,你有权力喊开始,却未必有权力喊结束,无论你的地位有多高,秉国有多久。李林甫的生命结束了,而他与杨国忠的游戏还没结束,杨国忠要给这场游戏送上一个高潮结尾。杨国忠细细分析了李林甫的一生,他要在李林甫人生轨迹上找漏洞。这个漏洞可以很小,小不怕,杨国忠自会放大,经过放大,这个漏洞就能颠覆李林甫的一生,让他死了也不得安宁,盖棺也不能定论。很快,杨国忠找到了,漏洞的名字叫“阿史那阿布思”。阿史那阿布思原是东突厥西亲王,后来投降唐朝,被李隆基赐名为“李献忠”。李献忠非常勇猛,而且有谋略,凭借不断积累的功绩升迁到朔方节度副使。机缘巧合的是,当时遥领朔方节度使的正是李林甫,李林甫与李献忠的人生就这样产生了交集。
作为朔方战区的节度使和节度副使,李林甫与李献忠相处得比较融洽,李林甫需要借重李献忠在边境的影响力,李献忠则需要借重李林甫在朝中的权势,双方正好互补。
然而,并不是李献忠与所有人都互补,李献忠跟安禄山便非常不对付,双方都视对方为眼中钉。天宝十一载,安禄山先出招了。安禄山上书李隆基,声称要向奚和契丹部落发起攻击,但苦于力量不足,需要李献忠协同同罗部落的骑兵一起参战。李隆基没有多想就同意了,这样李献忠便接到了带领本部骑兵与安禄山协同作战的命令。接到命令,李献忠惊呆了,他当即意识到这是安禄山给自己挖的陷阱。战争时期,一切从严,同时一切从简,战场之上,安禄山要整死李献忠的办法太多了。他既可以以“违抗军令”为由将李献忠斩立决,也可以借敌人之手杀李献忠于无形。李献忠看到安禄山向自己张开了罗网,他无处可逃。困境中的李献忠恳求留守朔方的唐朝官员向李隆基求情免除协同作战的任务,然而却遭到了拒绝。万般无奈之下,李献忠选择了一条绝路:跟唐朝翻脸!李献忠率部袭击了朔方粮仓,一番劫掠之后,绝尘而去,从此他不再是“李献忠”,而是阿史那阿布思,唐朝管不着他了,安禄山更管不着。阿史那阿布思决绝地背唐而去,李林甫的人生漏洞就此形成,谁让你俩曾经是同僚。现在,杨国忠就要利用这个漏洞,把已经停止呼吸的李林甫扔进阿史那阿布思叛乱的漩涡之中。杨国忠不想一个人战斗,他还要拉上一个人——安禄山。
其实,就个人情感而言,安禄山眼中的李林甫要比杨国忠高大很多。在安禄山的眼中,李林甫是货真价实的宰相,充满政治家的谋略,而杨国忠,只是一个趋炎附势、靠裙带关系起家的小人而已。如果两人同时拉拢安禄山,安禄山更愿意跟李林甫走。
如今,却大不同,李林甫已经作古了,而杨国忠却是活灵活现的第一宰相,该跟谁走,安禄山一目了然。安禄山很快接受了杨国忠的提议,一纵身加入到陷害李林甫的行列中来。安禄山的加入具有关键意义,因为他的手中有王牌——阿史那阿布思曾经的部下。原来,阿史那阿布思叛唐之后,一部分下属跟随他逃进了瀚海沙漠,一部分则被安禄山收编,现在这些人成了安禄山手中的“王牌”。不久,“王牌”的代表来到了长安,他们向李隆基举报:李林甫曾经收阿史那阿布思为养子。可怕的链条就此形成:阿史那阿布思叛乱——李林甫曾经收他为养子——李林甫阴谋叛乱?顺着这个链条一捋,李隆基大吃一惊,自己信任了将近二十年的第一宰相居然有阴谋叛乱的嫌疑,看来得查一查了。针对李林甫的调查随即展开,很快就有了突破,李林甫一方有人扛不住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