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

第283章


说完,高仙芝赴死,人生悲剧达到最高潮。
由于篇幅的原因,我无法将高仙芝、封常清之前的功绩一一列出,我只能说这是两个对帝国有巨大战功的将军,他们的人生顶峰在安西,他们的麦城在潼关。
高仙芝、封常清的无辜被斩,于我心中升腾起一腔悲愤:自毁长城。可悲的是,中国人干的自毁长城的事太多了。李隆基,朱由检,同意我的话,就请握一下手!
第五章 潼关内外
哥舒翰挂帅
冲动的李隆基将高仙芝、封常清问斩之后,潼关群龙无首。李隆基临时将高仙芝的部将李承光推上前台,但这是权宜之计,李隆基知道,李承光无法服众,想要统御潼关守军,还需一个众望所归的人物。李隆基思来想去,想到了一个人——哥舒翰。原本,在杨国忠遏制安禄山的计划中,哥舒翰是重要一环,哥舒翰身兼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势力不在安禄山之下,以哥舒翰对安禄山,正是杨国忠的如意算盘。然而,千算万算,杨国忠还是有一样漏算。杨国忠漏算的是身体状况。如果没有意外发生,哥舒翰的身体状况远在安禄山之上,因为安禄山的身体不是一般地差。
安禄山很胖,当年跟随张守珪效力时,因为张守珪嫌他胖,安禄山每顿饭都不敢多吃,只能吃个半饱,这样才能勉强达到张守珪的要求。张守珪倒台之后,安禄山渐渐发迹,这时再也没有人嫌安禄山胖了,安禄山终于能吃顿饱饭了。
这一吃,就吃成了重达三百多斤的胖子。
这一胖就给安禄山带来了很多烦恼,比如骑马,别人只需要一个马鞍,他却需要两个,两个马鞍一前一后,各自分工,后面的马鞍放屁股,前面的马鞍则放安禄山的肚子。久而久之,给安禄山买马成了一件极困难的事,因为要找到一匹能承受安禄山重量的马非常不容易。后来买马的人总结出经验,买马之前,先给马作压力测试,他们先在马身上码放几百斤的沙袋,如果马能承受得住,二话不说,立刻买下,如果承受不住,赶紧牵走,别瞎耽误工夫。然而,即便如此,安禄山的战马也需要及时更换,每到一个驿站必须换马,换晚了马就有危险,不是被压成腰椎间盘突出,就是被压成了骆驼。
人一胖,就容易多病,肥胖的安禄山也不例外,很快他被糖尿病缠上了,虽然糖尿病不至于致命,但长期如影随形,而且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从安禄山生命后期的症状来看,范阳起兵时,他的糖尿病已经接近晚期。
因此,正常情况下,哥舒翰的身体比安禄山好得多。遗憾的是,哥舒翰出现了意外。天宝十四载,哥舒翰从驻地前往长安晋见。去长安的路上,哥舒翰顺便视察了一处驻军,这次视察出现了意外。在这次视察中,有些贪酒、有些好色的哥舒翰可能酒色都沾了,然后又带着浑身酒气进入了浴室。现代人都知道,喝酒之后千万不能蒸桑拿,而那时的哥舒翰并不知道。喝高了的哥舒翰进入热气腾腾的浴室,本来兴致很高,不一会儿便倒地不省人事。许久之后,哥舒翰醒了过来,这时他才发现,身体不对劲了。中风了!回到长安,哥舒翰就开始了自己的养病生涯,从此,那个威风八面的哥舒翰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病病怏怏连自己身体都无法征服的哥舒翰。李隆基知道哥舒翰的病很重,他本想让哥舒翰安心养病,然而现在情况不允许了,潼关群龙无首,哥舒翰必须出山。李隆基发布任命,任命哥舒翰为全国兵马副元帅,率军八万,讨伐安禄山。这不仅是赶鸭子上架,而且是赶病鸭子上架。哥舒翰连忙辞让,然而却始终辞让不掉,李隆基已经无米可炊,只能拿哥舒翰这匹病马当好马骑了。
君命难违,哥舒翰硬着头皮答应了。考虑到哥舒翰身体欠佳,李隆基为哥舒翰配了两个副手:御史中丞田良丘出任行军司马(作战参谋长),起居郎萧昕任判官。另外,骠骑大将军火拔归仁等率领各自部落军队跟随哥舒翰出征,这样算下来,连同高仙芝旧部,潼关守军达到二十万。乍看起来,潼关军事布局已接近完美,有哥舒翰挂帅,又有二十万大军保底,对付安禄山应该不难。一切也仅仅是乍看起来。仔细一看,危机重重。中风的哥舒翰身体奇差,连自己的身体都无法理顺,更别提理顺二十万大军了。
无法正常工作的哥舒翰只能当名义上的领导,具体工作交给行军司马田良丘负责。要命的是,田良丘文官出身,不懂军事,再加上他性格懦弱,万事不敢负责。于是所有工作乱成一团麻。
雪上加霜的是,二十万大军也并非铁板一块,骑兵由兵马使王思礼指挥,步兵由高仙芝的部将李承光指挥,两人行政级别相同,谁也不买谁的账。就是这样一个布局,承担了李隆基几乎全部的希望。公平地讲,如果策略得当,潼关的军事布局也足以应付安禄山,只要把安禄山挡在潼关之外,长安便固若金汤,那么安禄山依然闹腾不了多久。因为,接下来,安禄山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局:进退两难。
颜氏兄弟
进驻洛阳城的安禄山没有想到,他的幸福竟如此短暂。
就在他为攻下洛阳城欣喜不已时,他猛然发现,潼关防线已经固若金汤,想要越过潼关这条防线,短时间内已经没有可能,这样他的军队只能被挡在潼关之外,前进不得。
如果仅仅是前进不得也可以接受,毕竟洛阳已在手中。然而,接下来的消息让安禄山大惊失色:有一对颜氏兄弟居然在河北大地举起了反正大旗。
颜氏兄弟共有两人,一个叫颜杲卿,一个叫颜真卿,两人是同一个祖父的堂兄弟。值得一提的是两人的五世祖叫颜之推,当过北齐的黄门侍郎,颜之推留给后人最津津乐道的是一本书——《颜氏家训》。
颜真卿不是别人,正是与柳公权、赵孟、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的著名书法家,同时他还与柳公权形成一个组合——颜筋柳骨,此组合与肉筋排骨无关,只与书法有关。
机缘巧合,安史之乱给颜真卿、颜杲卿兄弟一个前所未有的舞台。安禄山范阳起兵时,颜杲卿时任常山郡守(河北正定)。面对安禄山来势汹汹的兵锋,颜杲卿知道死磕没有意义,于是便跟长史袁履谦一起拜见了安禄山。这次拜见,安禄山很是欢喜,当场便赏赐“乖巧”的颜杲卿紫袍和金鱼符,这表示安禄山将颜杲卿列入三品高官序列,算是不小的恩宠。赏赐完毕,安禄山令颜杲卿继续镇守常山。回常山的路上,颜杲卿指着身上的紫袍对袁履谦说:“我们穿这个玩意干什么?”袁履谦一看,顿时明白,两人相视一笑,反正的大旗从此刻便在心中举起。相比颜杲卿,颜真卿早早便看出安禄山的不臣之心,时任平原郡守(山东省陵县)的他早在心中盘算应对之策,事有凑巧,一场大雨帮了颜真卿的忙。
当时阴雨不止,颜真卿便以“城墙年久失修需要维护”为名在平原郡大兴土木,他加高了城墙,挖宽了壕沟,充实了粮仓,清点了辖区内壮丁的数量,这一切都是为了备战。
颜真卿修城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安禄山的耳朵里,安禄山却不以为意,在他眼中,颜真卿只是一个不懂军事的文官,哪里懂得行军打仗,修城就修吧!这样,在安禄山的眼皮底下,颜真卿完成了备战,不久,范阳兵变。兵变之后,安禄山给颜真卿发了一道指令,命他率领平原、博平两地总计七千士兵驻守黄河渡口,为大军渡河提供方便。颜真卿接令,暗骂一句:“我守你个头啊!”颜真卿把安禄山的指令往废纸堆一扔,然后伏案写就一封奏疏,安排手下抄小路星夜送往长安。这封奏疏是范阳兵变后,李隆基接到的第一份正式报告安禄山兵变的奏疏。
奏疏到达长安之前,李隆基正被失望的情绪笼罩,几天来,他连续接到郡守投降安禄山的消息,他不禁感叹:“河北道二十四郡的郡守,难道没有一个忠君爱国的义士吗?”
等颜真卿的奏疏到达长安,李隆基又是一声长叹:“我连颜真卿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他却能做得这么好!”李隆基并没有想到,那个与他素未谋面的颜真卿还能做得更好。在李隆基长叹时,颜真卿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行动,他向河北各郡派出亲信,到处张贴讨伐安禄山的檄文。河北的星星之火,被颜真卿点燃。颜真卿开始招兵买马,不到十天,就召集了一万多人。对着这一万多人,颜真卿开始了自己的演讲,他是一个很有口才的人,同时懂得如何打动听众。颜真卿的话不长,但每一句话都饱含着情感,演讲完毕,颜真卿泪流满面,在场的一万多人热血沸腾。看着此情此景,颜真卿在心中告诉自己,民心可用。颜真卿已经完成了战前动员,不久,安禄山派来的使节又帮颜真卿加了一把火。使节名叫段子光,奉安禄山之命前往河北各郡展示军威,这一天段子光来到了颜真卿镇守的平原郡,想让颜真卿见识一下安禄山的军威。
段子光用来展示军威的不是军队,而是三颗人头。三颗人头的主人是洛阳沦陷时慷慨就义的李憕、卢奕和蒋清,段子光要用这三颗人头告诉河北各郡,跟安禄山对抗就是这个下场。
颜真卿一下认出了卢奕,因为他们有过交情,但颜真卿不动声色,反而跟属下说:“别听他的,那三颗人头根本不是洛阳高官的,而是随便弄了三个充数的。”
颜真卿如此说,是为了安抚人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