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

第286章


运草士兵松了一口气,李光弼却眉头紧锁,四十多天对阵下来,李光弼意识到,仅靠现有兵力只能跟史思明相持,根本无法将之击败,要想把他击败,还得指望援军。
李光弼火速给郭子仪写了一封信,请求郭子仪带兵增援。不久,郭子仪来了,身后是浩浩荡荡的大军。两军会合到一起,人数达到了十余万,这下可以好好敲打一下史思明了。天宝十五载四月十一日,郭子仪、李光弼率军打到了史思明驻军的九门城,人多了,就能干点霸道的事了,他不来,咱就上门打。九门城南,双方开战。这一战双方已经不在一个数量级上,郭李联军十余万人,史思明一方只有数万人,后者明显不支。这时,对史思明一方致命的打击出现了,唐军阵中一位中郎将居然一箭射死了叛军大将李立节,这一箭吓破了整支叛军的胆。叛军开始溃散,史思明收拢不住,只能落荒而逃,逃进赵郡暂时喘口气。六天后,郭子仪和李光弼又来了,仅仅一天,赵郡城破。遗憾的是,史思明于几天前已经离开了,并不在赵郡,而是又逃到了博陵。李光弼不作调整,直接率军攻打博陵,他要把史思明打残。李光弼整整围攻了十天,还是没有攻下来,这时他又遇到了老问题——缺粮。
眼看博陵一时无法攻下,李光弼只好引军退到恒阳(河北曲阳县),就地筹集粮草,解决大军吃饭问题。短暂休整完毕,郭子仪、李光弼准备再次出击,这一次他们故意卖了一个破绽给史思明:数万唐军从恒阳启程前往常山城,后卫部队防守很松懈。史思明以为是天赐良机,便集合数万残兵在后尾随,准备趁唐军不备发动偷袭。然而,三天过去了,史思明一点机会都没有。不仅没能偷袭成,反而他要经常接受唐军剽悍骑兵的骚扰,行军路上时不时就会窜出一股骑兵骚扰一阵,然后扬长而去,只留下一群模糊的背影。三天下来,史思明明白了,郭子仪、李光弼早有防备,算了,还是撤吧!史思明率领部队后撤,却没有意识到郭子仪、李光弼等的就是这一天。就在史思明后撤的路上,郭子仪、李光弼大军后队改前队,紧紧咬住了史思明的部队。在沙河,郭李联军追上了史思明的部队,猝不及防的史思明又吃了一个大亏,再次溃败而去。连续几仗,史思明都吃了大亏,心中只能暗暗叫苦,心想,这时如果能天降神兵该有多好啊。神兵真的来了。安禄山听说史思明在河北战事吃紧,便从洛阳派出了援军,援军与史思明的部队加到一起,总数达到五万,史思明又有了底气。正巧,这时郭李联军回军前往恒阳,史思明便一路尾随,准备在恒阳寻找决战的机会。俗话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适合一般人,但不适合恒阳城下的史思明。在恒阳城下,史思明作好了决战准备,可是他一直没有找到机会。相反,郭子仪、李光弼一直在跟他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逗你玩”。依靠深沟高垒优势,郭李联军与史思明玩起了猫和老鼠的游戏,史思明进攻时,郭李联军便龟缩防守,反正墙高沟深,插了翅膀你也飞不进来;当史思明撤退时,郭李联军则出城尾随,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回。另外,郭李联军还给史思明部队准备了特殊的礼物——白加黑,白天服白片不瞌睡,晚上服黑片睡不香:所谓白片,就是白天在城墙上展示军威,不打你,先吓你;所谓黑片,就是夜里派兵袭营,逢人就砍,连砍带吓,让你睡不着。几天下来,郭子仪、李光弼相视一笑,该决战了!天宝十五载五月二十九日,唐军与叛军决战于嘉山,战争从一开始就倒向了唐军一边,唐军兵多而且休整多日,叛军兵少而且夜不能寐,这样的仗没法打。这一战,唐军斩首四万,生擒一千,叛军主将史思明失足坠马,头盔马靴不知去向,只能不顾风度披头散发赤脚逃亡。
史思明大营留守的士兵不知消息,误以为史思明已经阵亡,正不知所措时,便看见史思明拄着断了一半的枪杆深一脚浅一脚进了大营,留守士兵瞪大眼睛使劲看了看,没错,不是鬼,是人!
大军惨败,大营也待不下去了,史思明只好连夜集合残兵,逃往博陵。刚进博陵一会儿,就听士兵奏报:李光弼又来了。史思明叹口气,真是前世冤家。李光弼将博陵团团围住,与此同时,唐军大胜的消息传遍了河北大地,这时又出现了令人振奋的一幕:河北十余郡百姓纷纷诛杀安禄山任命的太守,十余郡再次回归政府怀抱。到此时,安禄山的南北通道又断了,想指望范阳根据地给洛阳供血,门都没有,即便有叛军单枪匹马想从政府军防区通过,多数也被擒获。这是河北第二次出现有利于朝廷的棋局,第一次棋局由颜杲卿、颜真卿兄弟执子,这一次则是由郭子仪、李光弼联手打造。
(曲昌春注:在写郭李联军攻打史思明时,我一边写,一边乐,怎么越写越像中国电影里八路军打日本鬼子呢?八路军英勇无比、无所不能,日本鬼子萎缩到家、智商极低,这样的对比在我们小时候看着很过瘾,长大后才知道,原来电影里有一种手法叫艺术夸张。郭李联军与史思明的过招必定也经过了艺术夸张,我权且一写,你权且一看,就当是个乐。)
安禄山的烦恼
河北战报传到洛阳,安禄山的郁闷达到了顶点。一直以来,他的梦想就是称帝,以为称帝之后就能过上美好生活。然而,事与愿违,称帝不到半年,烦心事一桩接着一桩,现在河北全境已经多数归顺政府,只剩下范阳几个郡苦苦支撑,这就是自己追求半天得到的结果吗?我们说好的幸福呢?郁闷的安禄山召来“中书侍郎”高尚、严庄,他要发泄一下自己心中的郁闷。
安禄山指着高尚、严庄骂道:“你们俩数年来都在鼓动我谋反,还说什么万无一失。现在怎么样,前面挡着潼关,几个月都打不过去,北面的道路也断了,唐军正从四面向我们包围,我现在有的不过汴、郑等几个州,你们说的万无一失又在哪里呢?你俩现在就从我眼前消失,以后也别来见我!”
高尚、严庄大气不敢出,只得灰溜溜退下。几天过去了,高尚、严庄果真没敢出现在安禄山面前,他们怕安禄山急了,当场斩立决。
这时,安禄山的部将田乾真从潼关回洛阳奏事,顺便替严庄、高尚求情:“自古帝王开创大业,都是有胜有败,哪有一下就成功的。如今我们四周唐军虽多,但都是新招募的乌合之众,没有经过训练,怎能抵挡我们多年训练出的蓟北精兵,所以不足为虑。高尚、严庄都是辅佐陛下开国的元勋,一旦陛下连他们都抛弃了,那么诸将听说了,还不个个寒心。如果上下离心,臣就替陛下感到危险了。”
田乾真一席话打开了安禄山的心结,是啊,唐军虽多,可都是乌合之众,哪里挡得住我的范阳精兵。安禄山转忧为喜,说道:“阿浩(田乾真小名),你还真懂我的心思!”经过田乾真开导,安禄山的好心情持续了一段时间,然而每当夜深人静时,安禄山的忧虑又爬上心头:如今河北形势不妙,范阳危在旦夕,该不该放弃洛阳归保范阳呢?毕竟那里是自己的家啊!
安禄山犹豫再三,左右为难,就这么放弃洛阳,他舍不得,而不放弃洛阳,范阳又形势吃紧,如同鱼和熊掌,两个他都想要,而两个似乎又不能同时得到。
人生怎么这么多选择题啊?
向左走?向右走?
几米,你能告诉安禄山吗?
第六章 自作孽,不可活
哥舒翰的报复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用在哥舒翰身上同样适合。自从出任天下兵马副元帅以来,哥舒翰的心头一直有个结,结的名字叫安氏兄弟。安氏兄弟指的是安禄山和安思顺,当年他俩与哥舒翰一直不和,而且在高力士召集的酒宴上,安禄山曾经大骂哥舒翰“突厥狗”。想起这一幕,哥舒翰心里便不是滋味,明明自己已经想和解,偏偏安禄山没文化听不懂自己的话,反而骂自己“突厥狗”,实在是欺人太甚。想想这潼关真有意思,一道关把安禄山兄弟从中间隔开,安禄山在外面造反,安思顺在里面当官,有点意思。往日恩怨是不是就这么算了?哥舒翰问自己。几次自问自答后,哥舒翰心绪难平,不行,不能就这么算了,就算现在收拾不了安禄山,也要把安思顺收拾了。哥舒翰开始在心中谋划,一场阴谋正在针对安思顺展开。安思顺并没有意识到哥舒翰要报复,他正处于劫后余生的庆幸之中,暂时顾不上哥舒翰。原本,以他与安禄山的堂兄弟关系,安禄山起兵造反,他是脱不了干系的,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安字,虽然他是原装,安禄山是山寨。幸好,七十岁的李隆基并不糊涂,他清楚记得安思顺数年前曾经向他汇报过安禄山可能造反,那次汇报成了安思顺的护身符。范阳兵变后,安思顺调离敏感的朔方节度使职位,到长安出任户部尚书,这说明李隆基恩怨分明。安思顺没有想到,恩怨分明的不仅有李隆基,同样有哥舒翰。不久,潼关关卡上,哥舒翰的部下抓住一个人,从这个人身上搜出了一封信,是安禄山写给安思顺的。“如获至宝”的哥舒翰马上给李隆基写了一封奏疏,指控安思顺犯有七大罪状,建议李隆基将之处死。人证、物证俱在,安思顺,你如何抵赖!不久,户部尚书安思顺以及安思顺的兄弟、太仆卿安元贞被李隆基诛杀,家属全部流放岭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