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

第316章


久在深宫,程元振察言观色的能力不比李辅国差,他很快看透了李豫。当李辅国还被李豫的恩宠蒙蔽时,程元振已经看出李豫眼神深处隐藏的杀机。程元振迅速靠了上去,他要跟皇帝一起扳倒李辅国,然后取而代之。程元振对李豫说,李辅国的权势太大,陛下应该加以限制。李豫看了看程元振,他明白程元振的意思,再仔细一看,此人不正是代替李辅国的最佳人选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公元七六二年六月十一日,李豫下诏,免去李辅国的元帅府行军司马及兵部尚书职务,其余职务保持不变。李辅国一下惊呆了,他没想到,不久前还把他捧上天的皇帝,这么快就把他摔了下来。看起来仅仅是解除行军司马以及兵部尚书职务,其实,这一下断了李辅国的脊梁,被剥夺了兵权的李辅国什么都不是,连一条癞皮狗都不如。李辅国充满了怨恨,但又不敢发作,只能眼睁睁看着程元振接替自己的职务。昨天还并肩作战,今天就苦苦相逼。不是李辅国不明白,只是这世界变化得太快。被夺兵权的李辅国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会有第二步,第三步。第二步很快来了,李辅国在皇宫中的住房被收回,他只能出宫居住,再也不能享受宫中居住的福利。李辅国知道第三步已不可避免,索性自己上疏:请求退休。奏疏正中李豫下怀,李豫就坡下驴,迈出第三步:封李辅国为博陆王,解除中书令职务。
宦官封王,李辅国开了一个先河,然而此时的他已经破落到家了,连个看门的大头兵都能欺负他。被免去中书令职务后,李辅国准备到中书省去写一份奏疏,以表对皇帝恩准退休的感谢之情。走到门口,李辅国被拦住了。李辅国不解地看着看门士兵,拦我做什么?看门士兵义正词严地说道:“尚父大人已经罢相,没有资格再进此门!”李辅国的心情一下跌到冰点,都说人走茶凉,现在人未走,茶已凉!李辅国呆呆地站在原地,好长时间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不无悲愤地说道:“老奴有罪,侍奉不了郎君(指李豫)了,还是让老奴去陪伴先帝吧!”话传到李豫的耳朵里,李豫不觉一声冷笑,陪伴先帝?那是自然!只不过不是现在!很快,一纸诏书送到李辅国手里,诏书上,李豫把李辅国结结实实地安慰了一番,话写得很诚恳,很感人,很催人泪下。可惜,都是假的!四个月后,一位蒙面侠客进入李辅国家中,几声惨叫后,侠客从李辅国家中离开。这时,李辅国的家人发现,曾经红极一时的李辅国大人倒在血泊之中,头不知去向,右手也一同消失。消息传进皇宫,李豫怀着“悲痛”的心情下令全国通缉杀人嫌犯,同时派宦官到李辅国家中表示沉痛悼念和亲切慰问,并追赠李辅国为太傅,赐谥号——丑!
被卸除脑袋的李辅国随后被下葬,为了弥补失去脑袋的遗憾,家人用木头刻了一个头形,充当李辅国的脑袋。无意之中,李辅国的一生成了一个巨大讽刺:他总以为自己头脑灵光、智商超群,到盖棺定论时才发现,原来只是一块木头。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李静忠,李辅国,都是木头!都是木头!——张艺谋《三枪拍案惊奇》
是谁杀死了李辅国?
一时没有定论!
多年后,梓州刺史杜济力排众议提拔一位武士当牙门将,众人疑惑不解:“为什么?这位武士没有什么出众之处,为什么单单把他提拔为牙门将呢?”在众人的追问下,武士道出实情:“我就是当年杀李辅国那位侠客!”哦,原来如此!在李辅国之后,程元振接替了李辅国的职位,二人的更迭,不意味着任何进步,只相当于两只乌鸦换岗。程元振不仅接替了李辅国的职位,同时也接替了李辅国的功能,在打压重臣名将的道路上,他与李辅国一脉相承。程元振很快盯上了东山再起的郭子仪,他决心把郭子仪拉下马。程元振开始打郭子仪的小报告,核心内容是郭子仪权势过大,需要加以防范,李豫不置可否,不说信,也不说不信。时间一长,郭子仪听到了风言风语,他意识到自己又被猜忌了,不如主动请退,远离是非之地。郭子仪上疏李豫,请求解除天下兵马副元帅及各战区特遣部队元帅职务。
上疏很快得到回复,李豫对郭子仪大加安抚和勉励,末了来了一句:“准予辞职!”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李亨那样的小心眼父亲,就有李豫这样小心眼儿子。父子俩心眼小得如此类似,基本可以免予DNA亲子鉴定。
借兵回纥
转眼之间,李豫已经登基几个月了,他终于清理完各种遗留问题,可以集中精力考虑洛阳的光复问题了。
李豫将王朝的兵力盘算半天,他发现,以现有的兵力还是不足以铲除史朝义,要想彻底铲除史朝义这个祸害,还得走向回纥借兵的老路,不然,收复洛阳,还得无限期延后。
李豫派出宦官刘清潭出使回纥,目的有两个,一是弘扬发展两国的传统友谊,二是向回纥借兵讨伐史朝义,前者是虚,后者是实。刘清潭一到回纥王庭,就被一则消息惊呆了,史朝义居然抢先一步,抄了唐朝的后路。在刘清潭到来之前,史朝义派使节对回纥登里可汗说:“唐朝连续死了两个皇帝,如今中原无主,可汗不妨与我们大燕帝国一起来瓜分唐朝国库!”见钱眼开的登里可汗果然相信,派出三路大军向中原挺进,准备瓜分唐朝国库。
刘清潭急了,他一边向登里可汗呈递国书,一边解释道:“我朝先帝虽然弃天下而去,但新皇帝已经继位,就是昔日的广平王,曾经跟贵国的亲王一起收复两京那位!”
登里可汗半信半疑,颇有点不耐烦地看了看刘清潭递上的国书。
这时,回纥三路大军已经挺进唐朝北部边境的三座受降城,往日的繁华早已不再,映入眼帘的是满目疮痍,昔日威震四海的天可汗之国居然成了这个样子。
前方将领将所见所闻奏报给登里可汗,登里可汗顿生轻视唐朝之心,对刘清潭更是爱搭不理。刘清潭心中暗暗叫苦,忙安排手下人连夜返回长安告急:回纥举全国十万大军即将入侵!
长安陷入恐慌之中。定了定神的李豫想出一个缓兵之计,他派殿中监药子昂前往忻州南部,以朝廷的名义犒赏回纥大军。所谓犒赏,其实是唱空城计,摆出一副早有准备的架势,可以暂时吓住对方。可惜,登里可汗是长大的,不是吓大的。登里可汗向刘清潭提出一个条件:我要见一见岳父仆固怀恩,只有他说的话我才信!仆固怀恩的女儿当年经李亨之手嫁入回纥,此时已是登里可汗的可敦(皇后)。李豫一看有门,连忙下令仆固怀恩与登里可汗相见,大唐王朝是安是危,就看这次见面了。这次翁婿见面戳破了史朝义的谎言,一下又把回纥拉入了唐朝战营,面对仆固怀恩的借兵,登里可汗欣然同意。不过,是有条件的!除了攻破洛阳后大抢一番外,在进军途中也要抢,而且抢的路线要设定好!药子昂和刘清潭先后给出两条路线,但都遭到登里可汗拒绝,理由很简单,那两条路线不经过唐朝境内,直接杀入大燕帝国境内。开头不让抢点,谁还有劲头呢!经过协商,双方终于谈妥了一条都能勉强接受的路线。公元七六二年十月初,反攻洛阳拉开序幕。李豫任命长子、二十岁的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御史中丞药子昂、魏琚为左右翼司令,中书舍人韦少华为判官,给事中李进为行军司马,率军前往陕州与诸道节度使及回纥大军会合。出发时,李适手下的四位助手意气风发,此行他们将跟随李适建立不朽功勋,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等着他们。谁承想,等待他们四个的是一场劫难,其中的两个,有去无回!
对于这次出征,李豫本想安排郭子仪出任天下兵马副元帅,然而诏书还没下达,就被程元振和鱼朝恩叫停了。李豫犹豫了一下,转而把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扶上马,取代郭子仪辅佐李适。李适一行如约抵达陕州,意想不到的劫难向他的四位手下扑面而去。劫难的起因,是因为李适没有拜舞登里可汗。拜舞是当时的一种见面礼节,适用于大臣晋见皇帝。因为李适没有拜舞,登里可汗挑理了。御史中丞药子昂在一边解释道:“按照礼仪,雍王本就不需要拜舞。”回纥将军车鼻质问道:“唐朝天子与可汗约为兄弟,那么可汗就是雍王的叔父,见了叔父为何不拜舞呢?”药子昂回应道:“雍王是天子的长子,如今是大军元帅,哪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拜舞的道理?况且如今太上皇和先帝还没有下葬,更不应该舞蹈!”双方开始了针尖对麦芒的辩论,谁也说服不了谁。回纥将军车鼻急了,不说了!改用鞭子说话!车鼻把药子昂、魏琚、韦少华、李进绑了起来,每人一百皮鞭。至于李适,算他年轻不懂事,鞭子免了!李适一行灰头土脸地返回本方大营,魏琚和韦少华就进入了弥留之际,仅仅过了一夜,双双撒手人寰,他们成为这场无谓争辩的牺牲品。
平心而论,这次争辩没有多大意义,只不过是在维护唐朝看似高高在上的架子。就实力而言,回纥军事实力已在唐朝之上,此时平叛全靠向回纥借兵,而与此同时却还要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其结果,一定是很扭曲,很分裂!
国与国之间,没有绝对情谊,只有实力比拼!
洛阳光复
唐军大举东征的消息传到洛阳,史朝义紧张了起来,连忙召集诸将商讨对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