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

第324章


仆固玚遭殃与他的性格有关,他在错误时间、错误地点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围攻榆次久攻不下,仆固玚命人去祁县调兵,镇守祁县的守将李光逸将兵马全部交出,敦促士兵火速赶路。出发仓促,士兵们都没来得及吃饭,饿着肚子赶路的士兵渐渐体力不支,更有些士兵落到了后面。带兵官白玉、焦晖火了,拿起弓箭就向落后的士兵射了过去。士兵们大惊,连忙问道:“将军为什么要向自己人射箭?”白玉、焦晖骂骂咧咧地说道:“今天跟人家去造反,最终也免不了一死;反正都是死,射一箭有什么关系!”一路骂骂咧咧,白玉、焦晖带着士兵赶到了榆次。本以为如此紧赶慢赶能得到仆固玚的见面礼,没想到一见面,仆固玚劈头就问:“怎么来得这么迟?”白玉、焦晖正准备回应,队伍中的胡人士兵先说话了:“我们胡人骑马,自然慢不了,是汉人士兵不行,行动迟缓!”仆固玚闻言,顿时将火撒到了汉人士兵身上,抬手就打了汉人士兵几鞭子。头脑简单的仆固玚以为能借此扬威,没想到起的是反作用,虽然挨鞭子的只是少数几个汉人士兵,但所有汉人士兵感同身受,痛心不已。汉人士兵嘴里嘟哝着:“节度使大人只把胡人当人,不把我们当人!”不经意中,仆固玚大祸临头。半夜,带兵官焦晖、白玉发动兵变,率领愤怒的汉人士兵将睡梦中的仆固玚乱刀砍死,结束了仆固玚跌宕起伏的一生。消息传到汾州,仆固怀恩心中一个激灵,他马上意识到,汾州待不住了,世上什么东西都传染,兵变也会传染。仆固怀恩决定逃亡,去灵武郡找自己的旧部。
临行前,仆固怀恩与母亲告别,并告知儿子被杀的消息,老太太怒道:
“我告诉你别反,国家待你不薄,你偏不听。如今军心已变,大祸必定殃及到我,你说怎么办?”仆固怀恩不语,给母亲磕了几个头便退了出来。说时迟那时快,老太太提刀追了出来:“今天我为国家杀了你这叛贼,再用你的心告慰三军!”仆固怀恩大叫一声,撒腿就跑,总算躲过了老太太的大刀。
仆固怀恩不敢多作停留,带着三百骑兵渡过黄河投奔灵武郡。从仆固怀恩叛乱的前因后果看,他确实是被逼反的。按照李抱玉、辛云京的指控,仆固怀恩让燕国降将原地留任是为了将来图谋不轨,这个指控貌似有一定道理,实际却经不起推敲。当初仆固怀恩让降将留任,不排除有收买人心的成分,但仅凭此就指控仆固怀恩准备联合降将图谋不轨,那就是无中生有了。
仆固怀恩和郭子仪一样,他们都想在功高震主后保住自己的恩宠同时保住自己的命,所不同的是,仆固怀恩用的是拥兵自重,而郭子仪用的是唯唯诺诺。
前者表面安全,实则危险;后者表面窝囊,实则长久。拨开历史迷雾,还原仆固怀恩叛乱真相,根本原因是节度使之间相互倾轧。
由于仆固怀恩平叛有功,地位扶摇直上。在他势力膨胀的同时,客观上对辛云京、李抱玉造成威胁,矛盾由此产生。为了解除仆固怀恩的威胁,辛云京等人把宝押到宦官身上,借骆奉仙、鱼朝恩之口,将疑似谋反的帽子扣到仆固怀恩头上,任凭他如何摆脱,却怎么也摆脱不掉,毕竟宦官身处皇帝的核心层,而仆固怀恩与皇帝隔着几个大气层。
功高震主,同僚倾轧,宦官帮腔,皇帝不明,四个因素集中到一起,仆固怀恩百口难辩,最终走了极端。人都是被逼出来的!
针尖麦芒
仆固怀恩逃亡后,郭子仪到了汾州。
如同颜真卿所言,汾州数万士兵齐刷刷向郭子仪归顺,个个欢欣鼓舞,有的甚至泣不成声,众人在欢喜郭子仪到来的同时,也在抱怨郭子仪来得太晚了。如果郭子仪早一点来,或许仆固怀恩就不会走上那条绝路。
郭子仪唏嘘不已,哎,有些事并不是我一人可以决定的。在郭子仪收拢汾州士兵的同时,仆固怀恩也在收拢朔方士兵,经过收拢,又有数万之众,这些人成为仆固怀恩叛乱的班底。不过,数万人马还不够,仆固怀恩还需要更多的人,最好能联合回纥和吐蕃。联合战线很快形成,在利益驱动下,回纥、吐蕃同意与仆固怀恩一起联合进军,在接下来的几年,他们成为唐朝的梦魇。公元七六四年八月,郭子仪进京面圣,就在这时,探马来报:仆固怀恩联合回纥、吐蕃总计十万大军即将入侵。消息很快不胫而走,长安再次震动。李豫继续照方抓药,下诏命令郭子仪率领诸将前往奉天镇守。临行前,李豫问郭子仪:“可有破敌方略?”郭子仪表情轻松,气定神闲地说道:“仆固怀恩不会有什么作为!”李豫忙问:“为何?”郭子仪解释道:“仆固怀恩虽然勇猛,但对将士刻薄无恩,将士们并不服他。之所以朔方将士会跟随他入侵,是因为他们多数是关中人氏,思乡心切。仆固怀恩本是臣的部将,他的麾下又都是臣的部曲,他们必然不会对臣刀锋相向,因此臣知道仆固怀恩不会有所作为!”
郭子仪的解释让李豫放宽了心,看来有郭子仪这面盾牌,足以抵挡仆固怀恩。十月初,仆固怀恩真的来了,联合回纥、吐蕃进逼奉天。郭子仪的部将们跃跃欲试,纷纷请求率军出征,郭子仪摆摆手,不急!郭子仪说道:“叛军孤军深入,就是寻求速战,我军坚壁以待,他们就会以为我们胆怯,时间一长,我们的机会就来了。如果我们现在与他们接战,一旦战事不利,必定影响军心。再敢言战者,斩!”郭子仪按下众将跃跃欲试的心,转而在乾陵以南构筑防线,这条防线就是郭子仪耗死仆固怀恩的砝码。俗话说,做贼心虚,但凡是贼心都虚,哪怕十万个贼组团,心还是虚的。与仆固怀恩联合进军的回纥、吐蕃就验证了这一点。虽然他们拥有十万大军,但心里依然没有底,他们只想乘虚而入,占点便宜,至于与唐军硬碰硬死磕,他们不干,有死磕的工夫,还不如保存实力,下回再抢。十月八日拂晓,仆固怀恩与回纥、吐蕃大军逼近了乾陵,他们想当然地以为郭子仪没有防备,没想到,郭子仪恭候多时了。一看郭子仪的防线,回纥和吐蕃士兵倒吸几口凉气,看来人家不是没有准备,而是准备多时。鸡贼的回纥、吐蕃士兵互相看了几眼,不约而同下定撤退的决心,即使仆固怀恩想战,联军也不陪他玩了。回纥、吐蕃大军纷纷后撤,仆固怀恩独木难支,也跟着回撤。
郭子仪一眼看出了端倪,原来回纥、吐蕃跟仆固怀恩也不是一条心。这就好办了。郭子仪马上派裨将李怀光率领五千骑兵追击,这一追,让回纥、吐蕃军队撤得更快了,一路退到了邠州。退到邠州的回纥、吐蕃军队不甘心就此撤军,他们还想在邠州捞一把,便挥军攻打邠州。镇守邠州的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和郭子仪的儿子、朔方兵马使郭晞,两个人没有给回纥、吐蕃军队任何机会。十几天后,眼看无机可乘,仆固怀恩的联合叛军狼狈退去,结束了仆固怀恩对唐朝的第一拨进攻。写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疑惑,回纥战斗力不是很强吗?为何会如此轻易地退去?这要从回纥军队的战斗特点说起。回纥军队以骑兵为主,平原冲锋可以把他们的特点最大化发挥,而一旦转为攻坚战、攻城战,骑兵的优势便没了,即便再勇猛的骑兵,也不能骑着马冲上城墙,因此面对郭子仪的防线、邠州的城墙,回纥军队有心无力,只能悻悻而退。
仆固怀恩就此退去,郭子仪得胜回朝,在大唐王朝的功劳簿上又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郭子仪得胜,李豫有喜有忧,喜的是王朝警报解除,忧的是拿什么赏赐郭子仪呢?盘算良久,李豫想到了。尚书令!这顶官帽久违了!唐朝尚书令一职,在武德年间出现过,李世民曾经担任过这个职务。自从李世民登基之后,尚书令一职便永久封存了,这是李世民的专利,没有人敢碰。
屈指算来,从公元六二六年李世民登基,到公元七六四年,一百多年间,唐朝再也没有出过一个尚书令,现在李豫准备把这象征极高荣宠的帽子扣到郭子仪头上。
换作一般人,可能颠颠地、不知死活地戴上了。郭子仪坚决拒绝!郭子仪辞让道:“自从太宗担当过这个官职后,连续数代都没有再设置,近期皇太子(李适,本年初册立)曾经担任过,显然这个官职不是微臣所能承受起的!”郭子仪毅然决然地拒绝了,他知道自己已处于功高震主的危险之地,再不知道谦逊,离破家也就不远了。
节外生枝
尽管郭子仪把谦逊当成自己的保护色,一场危机还是险些从天而降。危机的源头是郭子仪的儿子郭晞,当时正率军驻守邠州。回纥、吐蕃军队退去后,郭子仪回朝,郭晞却留了下来,率领自己的兵马继续在邠州驻扎。郭晞虽是名将之后,军纪却十分松弛,在他的松散治军下,他的士兵成了邠州城的祸害,打人、骂人、杀人屡见不鲜,百姓敢怒不敢言。邠宁节度使白孝德深感头疼,如果换作别人,他早就出手惩戒了,然而偏偏郭晞是郭子仪的儿子,他得罪不起。
白孝德正为难之际,泾州刺史段秀实主动请缨,要求担任战区总纠察官(都虞侯)。两人一拍即合。段秀实上任刚一个月,遇上了一个难题:郭晞手下十七名士兵到集市买酒,寻衅滋事,不仅砸坏了酿酒器具,而且刺死了买酒翁。放在以往,此事将不了了之,没有人会为了一个卖酒翁得罪郭晞。段秀实不干了,一声令下,将十七名士兵全部逮捕,斩首示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