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一生去寻找

第30章


第110节:幸福不一定是什么,但它一定是可分享的(2)
我说,当我在海边骑着自行车,戴着MP3听音乐时,有幸福的感觉。前几天,又听了一遍《同桌的你》,它把我带回了中学时光,这时刻我也感觉到幸福。的确,哪怕我再疲惫,再烦躁,只要有音乐就能让我安静下来,尤其是莫扎特的音乐,每一首我都喜欢,我听莫扎特音乐的时候,就能感觉到幸福。所以我觉得幸福与精神的关系可能更大一点。要让人们获得幸福就离不开信仰,信仰才是幸福真正的源泉。
记者仍然觉得不满意,问我能不能再讲一个具体的故事。我说,前几天,我见到了我的中学同学,我们在一起吃饭,饭桌上还有许多人。看到这位同学,我就回想起我们一起度过的中学时代。那时,我们20多个学生住在一间宿舍中,冬天没有暖气,也没有炉子取暖,同学们就在床板上铺上厚厚的麦草来取暖,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再把麦草清理干净。那时,床板上有许多臭虫,每天晚上我们都被咬得全身是包,有时我们用竹棍或笔去戳床板的每一个裂缝,裂缝里都会有血流出来。有一天,我实在忍受不了臭虫的折磨,就带了两毛钱和一个空瓶子去公社的生活资料门市部,想买一点敌敌畏,但这个门市部敌敌畏只能整瓶销售,不零卖。正在发愁时,正好有一位解放军叔叔来买一瓶敌敌畏。我就问他能不能卖给我一点,这位解放军说可以,但要注意安全。于是他给我分了一些敌敌畏,但坚持不收我的钱,白送给我了。回到宿舍后,我先在床板上撒了一些,等上完课回来,床板上一大片的臭虫都变软了,跑不动了。从那天起,我睡上了安稳觉,宿舍的同学们也都睡上了安稳觉。这次同学来到北京,一起吃饭的人都在不断地讲话,谁谁是什么"长",谁谁是什么"总"。带"长"的都是当官的,官似乎都做得很大;带"总"的都是赚钱的,谈到钱的数目也都很大。但在我的脑海中出现的一直是那两毛钱和那一小瓶敌敌畏。
回忆也许也是一种幸福。
第111节:我有爱情理想(1)
我有爱情理想
可以跟信仰的力量相比的,可能就是爱情的力量了。爱情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可是对人的作用太明显了。我经常看到一些人因为有了爱情,一下子变得漂亮了,精神焕发了,人也快乐、爱笑了,皮肤似乎都变得白皙细腻了,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爱情成了他们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也成了推动他们生命前进的动力。爱情的强大力量,足以从生理上改变我们的外貌,也能令我们调动全部的能力去追寻、了解所爱者,并因此对世俗生活发出由衷的赞美。理想的爱情很早就由诗人、哲学家描述过了,可是没有亲身体会还是很难理解。因为爱情是一种状态,如果不在这个状态里,或者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状态的人,你跟他说得再多,他还是不懂。就比如同样一首诗,有人读着感动得落泪,另一个人可能毫无感觉,甚至嘲笑诗人太酸。我经常会被文学作品里的爱情故事打动,觉得能经历真正的爱情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之一,也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平凡的世界》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小说,每到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总会拿出来翻一翻,不知看了多少遍了,里面关于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故事让我非常感动。我想路遥一定经历过一次真正的爱情,否则他一定无法把田晓霞死去后孙少平的悲伤写得那么真切感人。另外,孙少平和田晓霞每次约会总在杜梨树下,由此我也牢牢地记住了杜梨树,把这种树当成爱情的信物看。后来,路遥去世,很多读者去悼念他,都带着杜梨树枝,可见,不只是我,还有无数人被他描写的爱情打动了。这也说明,爱情在人们的心里是珍贵的,富有感染力的。爱情的理想主义者,心中有着对爱情的全盘构思,其中包括完美的道德操守,以及浪漫行为的设计。为了实现这个构思,他们像一个苦行僧那样克制,以便令自己无论是在精神情操、行为方式还是生活的格调上,都符合爱的要求。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都认为爱情的理想如此神圣,堪比当时对"四个现代化"的梦想。
理想爱情,包括了彼此情投意合、相互奉献、忠诚于对方、长相厮守和浪漫感觉,更深层的内涵则有两性平等、对性的理性认识以及对弱势女性的倾斜性保护。
我一直认为,补偿现实中的男女不平等的,正是爱情的理想主义。理想的爱情必须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而男女平等是指其基本人权上的平等,并非是抹除一切差异的胡乱平等。"文革"时期,所有的女人都追求和男人完全一样:一样的发型,一样的服装,一样的工作,结果成就了一批看上去不男不女的"马列主义老太太"。这与现在西方极端的女权主义者们追求的男女平等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这难道是真正的男女平等吗?人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物质的人,另一部分是精神的、灵魂的人。男人和女人的身体结构是不一样的,但他们的灵魂是一样的;他们的体力是不一样的,但他们的精神是一样的;男女的性格是不一样的,但他们追求真理、渴望拥有美德的品质是一样的。所以在社会和家庭中,男女的角色、分工是不一样的,而他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应该是一样的。这个社会需要男人,也需要女人。如果只有一个性别存在,人类过不了100年就会灭亡。所以,在地位一样的情况下,男女虽分工不同,但互相协作,互相配合,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马列主义老太太"追求的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西方女权主义追求的也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第112节:我有爱情理想(2)
男女从自然属性上看是有差异的。自然属性中包括他们的感觉和思维方式,大自然规定了男女有不同的分工,男性女性也以自己不同的才能创造了不同但同样珍贵的文化。
我们不能单方面地厚此薄彼,不同民族的矛盾要磋商,不同性别之间的矛盾和差异也需要磋商。男女之间的和谐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双方真诚地互相关爱,互相理解,更多地看到对方身上的优点,给对方更多鼓励、肯定的语言,忽略和包容对方身上的一些缺点和不足,这样的氛围就是爱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人生就会得到积极的推动,因为当一个人受到精神上的鼓舞时,他(她)得到的力量就是一种向上的力量。相反,如果没有真正的爱情,或者是一方面的单相思,那就会得到相反的力量。这是一种向下的力量,这种力量会让人自卑。如个子矮小、长相、讲话的口音、家庭的状况、学习的背景等等都会成为对方挑剔、不满和指责的理由。在这种缺乏爱和欣赏的氛围中,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渺小,越来越自卑。在这样的状态下,就会没有力气去做任何事情,自然也会一事无成,有时甚至会给对方和别人带来负担。自己本身没有力量,又如何能给周围的人以力量呢?恋爱绝不仅仅是本能之需,而是一门学问,要在其中大量利用到磋商,搭建最好的、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年轻人在恋爱的过程中,要学会爱,学会表达自己的爱,也要理解对方的表达,上好"恋爱"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并把爱情转变成为坚实牢固的婚姻,建立美满的家庭,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在这一课中,要学会理解、爱、忠诚、宽恕这些美德,并把这些转化成自己性格的一部分。这对每个人的一生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人生的很多方面都会因这些美德而获益。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粗俗的传统与真正的爱情是格格不入的,例如买卖婚姻、包办婚姻、换亲,甚至有些地方还存在着童养媳的陈规陋习。
我觉得男女感情最佳的状态应该是一种包含亲密的温情脉脉的状态,它不够热烈,但是极为长久。从激情到温情,转换好了才能永远在一起。老在激情中争吵,分手是迟早的事情。我觉得这好像是大自然安排的,你必须要转到温情,否则即将出生的小孩子受不了。我觉得冥冥中有股力量在安排男女感情,在为后代做准备。
小孩出生后,需要温情、关怀、祥和的环境。对于年轻的夫妇来说,新生的孩子是个新问题。对他的照顾,对他的教育,都需要磋商。前面我讲过磋商的原则,平等、互惠、民主,这些都导致家庭是一个温和的地方,而非充满大起大落的激情的环境。
爱情是属于精神范围的东西,我觉得这样一种爱的状态是神圣的。就像我们做生意也有理想一样,对于爱情,我们追求的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爱情。
第113节:父母的形象遗产(1)
父母的形象遗产
在我的记忆里,我爸爸非常勇敢和乐观,妈妈非常善良。一个心理学家对我说,一个孩子如果对父母有这么正面的印象,那这个孩子一定是健康和幸福的。他这样说我感到非常庆幸。父母良好的形象会伴随孩子一生,永远会激励孩子、启发孩子,我把它称之为"父母的形象遗产"。仔细想想我国传统文化里面讲究的孝道,就非常强调父母的形象。
一个人如果被人注意,他就要穿上干净整洁的衣服,努力完善自己的仪表。而一个人没人注意,他也就变得灰头土脸,衣冠不整了。现在我们的"父辈形象"在哪里呢?被"文革"时期的"革命小将"打砸抢了。重建父母的形象非常重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