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

第359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


    锦州城破之时,救援的明军在距离松山十里外,也再次惨败。
    清军于杏山城外拦截援军,被川军的铳炮击退后,在王朴的率先追击下,高起潜下令全军追击,明军一路追击,结果在距离松山不过十里的地方,遭遇了清军的再次拦截。
    这一次,局势逆转。
    清军背靠着一条壕沟,侧面的山坡上早布置了许多火炮。
    面对着一窝蜂似追击而来的明军,清军火炮齐鸣,自两侧猛击明军。明军一时大乱,这个时候多铎率领着清军骑兵大举冲出,直冲明军阵中。
    两军混战,大同总兵王朴抢功劳时最积极,逃跑也是第一个。他的逃跑,引发了明军其余各部的败退逃跑。秦良玉虽拼死抵抗,可各部皆溃,连高起潜都调头跑了,最终秦良玉且战且退,是唯一还保持着阵形的兵马,好不容易保着高起潜等退入了杏山城。
    五万援军,经此一战,损兵折将,王朴等人更是一路跑回了宁远。五万兵马,更是折损了大半,许多败兵都跑的没了影踪。
    松山的吴三桂和祖大寿听到这个败讯后,再坐不住了。
    他与祖大寿一番商议之后,当天便率部出城突围。多铎率部拦截,可这次宁锦兵马为了逃命,爆发出了极大的战斗力,而当时清军主力还在锦州城下攻城。多铎拦截不住,竟然让宁锦军一路杀出了重围,逃回了杏山。
    不过虽然杀出去了,但宁锦兵马的伤亡也极大,松山六万兵马,最终突围进杏山的只有一半多点。
    吴三桂刚逃进杏山与干爹高起潜和四川总兵秦良玉等汇合,就听到了一个更坏的消息。
    锦州被破了,副将夏成德暗中降清,开城引清军入城,五万锦州守军全军覆没,洪承畴和孙传庭二总督以及杨国柱等五总兵也一个没跑掉。全都被俘。
    稍后,一个更坏的消息传回,洪承畴等拒不降清,多尔衮一怒之下屠灭四万余锦州明军。并屠杀城中二万余大明百姓。
    多尔衮正率军往杏山而来。
    “杏山不能守了。”高起潜惊惧的喊道。
    吴三桂看了看祖大寿,他的舅父对他微微点了点头。
    正当他想要同意往西撤,四川总兵秦良玉却坚决反对撤退。她认为眼下锦州松山相继失守,杏山更不能放弃。
    不过她的话已经改变不了高起潜和吴三桂等人的主意。塔山只是一座小城,现在清军有了诸多大炮。锦州都只两天就破了,杏山更守不住。
    最终他们商议的结果是趁着清军还没围上来,立即往西撤,也不回塔山,直接就撤往宁远,依仗宁远的城高城坚防守,同时也收笼败兵,并在那里等侯援军增援。
    杏山城里还有五万余兵马,这个时候一起弃城撤退,走的时候。他们将带不走的许多粮草器械都一把火烧光。他们撤退的匆忙,甚至都顾不得城中的百姓,只顾自己撤退,任凭百姓在后面惶恐无助的追随。
    不过让吴三桂等人很意外的是,他们一路撤出许远,都没有看到清军的追击。一天两天三天,都没有清军追击。
    吴三桂一路撤入宁远,都没有见到清军的追击。
    “鞑子怎么没有追来?”撤入宁远城中后,吴三桂才算是大松一口气,轻松之余。他又不禁疑惑起来。鞑子什么时候还这么善心了,如此好的追击机会,竟然放弃了?
    清军并不是善心,而是此时和吴三桂一样的惶恐不安中。
    就在吴三桂突围出松山后。多尔衮攻占锦州,随后多尔衮正准备趁机进攻杏山,把吴三桂这支兵马也给歼灭之时,代善突然回来了。
    代善一见到多尔衮,立即让他挥退左右,然后跟他说了一句话。
    “皇上于辽河被刘钧伏击。五千兵马尽没,皇帝战死阵中。”
    然后,代善又说了一句话,“豪格自辽阳突围回沈阳,辽阳已经失守,为刘钧所攻占。”
    多尔衮被深深的震惊了,久久都没说出一句话来。
    良久,还是代善打破了沉默。
    “刘钧现在占据着辽阳,东可攻沈阳,西可截我退路,眼下我们应当与明廷议和,稳住局势为先。”
    现在明清的战局相当复杂,在辽西方面,清军可谓是反败为胜,如今占尽上风,明军在辽西的二十万兵马,已经完全被击溃了,虽然在宁远还有大约七八万人,可这些都已经是溃败之兵,根本不足为虑。
    清军夺下锦州、松山、杏山之后,下一步已经随时可以打到宁远城下,甚至能直逼山海关。
    可他们在辽西高歌猛进之时,辽东老家却也被明军一路攻城破地。现在不但金、复、盖、海等辽南诸州被破,连辽阳这座重城都没了。
    若仅是丢了几座城池,那还能接受。可现在,皇帝都死了,这才是大问题。
    “此时议和,那辽西的大好局势就将守不住了。”多尔衮道。
    “若我们不收手回师,搞不好沈阳可就都要丢了。”代善道。
    辽阳。
    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辽河已经结冰了,水师不得不退回海上。
    刘钧现在也面临一个选择的问题,究竟是继续东进,攻打鞑子都城沈阳,直捣其老巢,还是救援辽西。
    如何选择,让刘钧犹豫不决。
    有不少的将领,都喊着要趁胜进攻沈阳,直捣鞑子老巢。不过刘钧却也有担忧,此时沈阳确实空虚,可眼下天寒地冻,行军并不方便。尤其是沈阳那是深入女真腹心了,一旦多洋衮和代善率领大军回援,那他们就有可能被堵在沈阳城下,到时,可就相当危险了。
    但若去辽西救援锦州,一样也有很大的风险,最大的麻烦就是海上水路不能走了,他们只能从陆路过去增援,路途遥远不说,一样要面临着跟清军主力野外决战的问题。
    辽河一战后,让刘钧越发的明白,楚军虽有铳炮之利,可在野外作战,如果没有城防和工事,面对着来去如风的清军骑兵,其实并没多少优势,甚至在同等兵力下,还远不是清军对手。
    原本计划是攻敌必救,围魏救赵,现在黄台吉也杀了,辽阳也夺了,可清军却还没有动静。
    “督臣,我觉得还是应当打沈阳,沈阳距离辽阳不过一百六十余里,我们如今占据着辽阳城,进可攻退可守。一旦鞑子主力回援,我们再撤回辽阳城也就可以了,若我们能攻下沈阳,那么辽沈二城协守,并不必畏惧鞑子的。”
    “可万一锦州守不住呢?”刘钧问,一般情况下,明军守城还是比较厉害的,尤其是锦州城里的还都是洪承畴这样的老将和精锐的边军。但清军得了大批火炮,现在攻城能力大增。
    就在他们犹豫不决,相商不下的时候,总参谋部军情处有急报自辽西传回。
    “锦州城有叛将降清,打开了锦州引清军入城,锦州城破,洪承畴等总督总兵皆被俘。”
    “多尔衮在锦州屠城,四万余将士和两万余百姓被屠杀一空。”
    “高起潜率五万兵马救援松山,被多铎大败,退回杏山,损兵折将两万余。”
    “吴三桂松山突围,撤入杏山,损失兵马三万。”
    “关宁锦总监高起潜,辽西提督吴三桂,辽西巡抚邱民仰、锦州总兵祖大寿,四川总兵秦良玉撤离杏山,退入宁远。朝廷原来关外辽西八城,如今仅剩下宁远一城,辽西聚焦的二十万失马,也只剩下了八万败兵集结于宁远。”
    一条条消息传回辽阳城中。
    楚军都被这接连的变局惊呆了。
    刘钧把傅宗龙和范志完李春江瞿式耜王坤等人请来,向他们通报了这个消息。所有听到这消息的人,都心情沉重,满是震惊。
    到了这个时候,刘钧反而不那么犹豫了。
    他扫过众人一眼,道,“锦州失守,松山失守,杏山失守,塔山失守...整个辽西,现在只剩下了宁远一座孤城。”
    顿了顿,他继续道,“我认为眼下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去辽西了。辽西已经没有什么可救的了,我决定,我们应当继续北上,进攻沈阳。鞑子夺了我们的辽西,破了我们的锦州松山,那我们就破了鞑子的辽阳沈阳,端了他们的老巢。”
    范志完问,“鞑子辽西接连破城,兵锋正锐,我们如今已经成孤军一支。眼下海上封冻,其它中原各路援军都无法前来,我们这个时候去打沈阳,会不会羊入虎口?万一鞑子回援,我们岂不是要被围,孤军深入,实是冒险,还请督臣慎重。”
    总督傅宗龙也有这个担忧,现在辽西的清军已经无人牵制了,这个时候去沈阳,可就是孤军深入了。
    傅是楚军的将领们,却都支持刘钧。这既是他们向来对刘钧信任,也同样并不畏惧清军。鞑子皇帝都被他们杀了,鞑子的亲王都被他们吓的弃城而走,有什么可怕的。
    反正有了辽阳城在手中,进可攻退可守,实在不行,再撤回来就是。鞑子现在还在几百里外的辽西呢,一时半会根本回不来。
    “我支持督师。”李春江发话了。
    监军御史瞿式耜也道,“我也支持督师。”
    总监太监王坤和总督太监卢维宁对视一眼,也异口同声的道,“咱家也支持楚公。”
    傅山、王谦、张山、曹端等一众九头鸟大将自然更是一致表态支持出兵沈阳。
    “那就这么决定了,出兵北上,攻打沈阳!”(未完待续。)
    PS:月底最后两天,月票双倍,大家还有月票的请投票支持一下,谢谢大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