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也疯狂

第20章


冯小伶却嫌那是曹昭仪的旧居,太不吉利,就命令拆梁重建,并把所有的地板换了过来,大肆挥霍了许多金银。高纬毫无异言,任她所为。冯小伶一直生活在后宫,对那些嫔妃争宠之事耳濡目染,早就练就了一套狐媚惑主的本事。而且她不但天生冰肌玉骨,聪慧伶俐,还精通音律,能歌善舞,尤其擅长演奏琵琶。她还无师自通地学得一手按摩的本领,当年在穆皇后那里就使得女主人夸赞不已,现在又用来侍奉皇帝。美人的一双玉手在高纬身上揉揉捏捏,已是叫他的骨头酥了一半,再加上冯小伶的按摩技术还颇为精妙,弄得高纬通体舒泰,飘飘欲仙,就更是离不开她了。两个人坐则同席,出则并马,还经常祈愿生死一处,做个永远夫妻。就连在朝堂议事,高纬都和冯小伶腻在一起,前来奏事的大臣见状都羞得满脸通红,只好唯唯而退。 
  冯小伶不过,高纬虽然专宠冯小伶,但比起他们高家前朝那几个乱伦通奸,污秽闺门的皇帝来说,还算不得十分过分。如果没有什么事情,估计他还能这么一直夜夜笙歌,狂欢乱闹下去。但是,此时北齐的敌人北周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在两国的界河上,以前一直都是北周人一到冬天就去凿冰,以防止北齐入侵,但慢慢地这项体育活动就由北齐人来做了。后来北周武帝宇文邕即位,他是雄才大略之主,在位时整顿内政,禁断佛道二教,发展经济,很快使北周达到鼎盛。他又久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对于高纬荒淫怠政引得臣民离心早就看在眼里。于是,武平六年(575年),北周武帝率军进攻北齐。 
  要打仗了,但高纬还晕晕乎乎,不以为意。他这时正忙着和他的淑妃冯小伶打猎。警报从早晨到中午已传来了三次,高纬也置之不理,他的宠臣还在一边帮腔,斥责士兵道:“皇帝正在游猎,边境稍有战争,乃是常事,何必急急奏闻。”后来警报越来越多,高纬也有点不安起来。可冯小伶兴致未尽,又要他在猎一围才肯罢休。高纬从不肯拂逆了美人的意思,就答应了她,又猎了好长时间,获得几头野兽,方才尽兴而回。此时,北周军队已经攻破平阳城(今山西临汾)了。 
  于是,皇帝御驾亲征,大军直奔平阳而来。但是,他舍不得心爱的美人,便也带上冯小伶,一路上形影不离。而且御驾亲征的高纬此时关注的不是如何击退北周军队收复失地,而是要让冯小伶开心,居然还有闲情陪着她游览附近的名胜古迹。按照传统的观点,行军打仗是不能带着女子的,因为“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这虽然没有什么根据,但毕竟会给人们的心理上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北齐兵士一看他们的皇帝居然到处带着宠妃,在气势上就觉得要打败仗了,士气十分低落。而且,这个冯小伶还不安分,恃宠生骄,什么都不懂还偏偏喜欢乱出主意。高纬也特别听话,她说一句就是一句。于是,当围攻平阳的北齐军队挖掘地道,陷塌了几丈的城墙,平阳城眼看就收复在望的时候,高纬却因为要等待正在梳妆的冯小伶出来观看攻城的壮观场面,而命令全军将士等候,从而让北周军队有足够的时间又修好了城墙,重新掌握了这座军事重镇。等到北齐北周两军相交之时,高纬和冯小伶并马观战。忽然之间东翼阵脚略有退却,冯小伶吓得花容失色,大叫“我们败了!”齐主手下将领劝高纬不可轻举妄动,免得惑乱军心,但高纬哪里肯听,立刻带着冯小伶奔逃而去。于是北齐兵败如山倒,被杀万余人,百里之间,军资器械丢弃无数。高纬在一路奔逃中忽发奇想,又命人回晋阳去取皇后的朝服绶节,准备封冯小伶为左皇后。冯小伶穿上皇后礼服,他左瞧右看,欣赏不已。这时,又报周军来追,他才继续奔逃。就这样,本来在战场上有很多次转机,但在冯小伶不负责任的胡乱干预之下,高纬终于率领着十万北齐大军,愣是把一场胜仗打成了大败仗。对此,高纬毫不为意,还说:“只要小怜无恙,战败又有何妨。” 
  是啊,战败自然无妨,顺便还可以欣赏一下心爱的美人身着戎衣时那别具一格的风姿,或许在高纬看来,这比她身着舞衣的娇媚更增添了几分风韵呢。但令高纬不快的是他和他的儿子都被周武帝抓了起来,不过亡国对于他来说并不是太大的痛苦,他真正在意的是他的一帮姬妾成了北周的俘虏,其中就包括那个令他心心念念的冯小伶。于是,他一见到周武帝,就跪下来叩首请求,希望他把冯小伶赐还给自己。 
  周武帝看这个皇帝居然没有一点家国之念,也不禁觉得好笑。就说:“朕连天下都不在乎,哪里会吝惜一个妇人。”就把冯小伶还给了高纬。高纬大喜过望,一会竟趁着酒劲跳起舞来。 
  不久,有人诬告高纬谋反,周武帝把他和北齐宗室诸王一并赐死。这个冯小伶就被他赐给了代王宇文达。代王宇文达本来是个颇为严正的人物,节俭廉洁,不好声色。周武帝恐怕也正是觉得他是个坐怀不乱的君子,才肯把冯小伶赐给他。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位王爷一见到冯小伶这般尤物,立刻神思大乱,失魂丧魄,把多年的正经抛到一边,立刻宠爱得她不得了。连自己的正妃李氏都差点让冯小伶挤兑得活不下去。而冯小伶虽然受到宇文达的百般宠爱,却也难以忘怀高纬对她的一段恩情,有一次,她弹琵琶断了一根弦,便作诗一首: 
  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时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膝上弦。 
  可见她内心深处依然对高纬眷眷不已。 
  本来,冯小伶在宇文达这里享有专房之宠,也算是有个好归宿。可没想到几年以后,隋文帝篡周自立,大杀宇文氏宗室,宇文达也难逃此劫,被他腰斩处死。于是,冯小伶又一次面临被转手的命运。真是造化弄人,她这回竟落到了宇文达正妃李氏的哥哥李询手里。于是李询的母亲正好得报当年女儿备受冷落的一箭之仇。她把冯小伶贬为仆役,令她身穿粗布衣服,每天舂米,使她受尽磨难,又对她百般凌辱虐待。于是冯小伶不堪忍受,最终自杀身亡。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北齐二首》,形象的点出了一位“红颜祸水”。“玉体横陈”这个香艳无比的场景也就成为了冯小伶的标志。但对于冯小伶来说,亡国这样的大事情实在超出了她的理解范围,最后以“亡国祸水”留名史册的结局,对她也实在是命运的捉弄吧。   
  亡国的“太上皇”客死他乡(1)   
  北齐建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别都。但晋阳对于北齐很重要。晋阳地势险要,处于汾河谷地,四周都有群山做为屏障,在军事上占尽地理优势。进可南下直取中原,退可凭借城池坚守待援,即便大势已去,也可以北逃塞外以待卷土重来。所以从高欢开始,一代代的北齐皇帝都很重视对晋阳城的经营。高欢最后就是在晋阳去世的。而自高洋之后的北齐皇帝,每年都有很长时间在晋阳宫处理政事。北齐很多次皇帝的更迭也是在晋阳进行的,高纬就是在晋阳北宫即位的。晋阳成为北齐实际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地位重要无比。 
  因此,当高纬一路奔逃来到晋阳的时候,这座重镇是否能坚守得住,就关系着北齐的生死存亡。 
  高纬来到了晋阳已经被吓破了胆子,略事休整就留下安德王高延宗等人留守晋阳,自己逃往突厥去了。大臣和将士们苦苦劝谏他留下来安定人心,他都不肯听从。他手下的人不愿抛弃家乡到突厥去寄人篱下,一路上纷纷逃亡,连他的宠臣如穆提婆都投降了北周。最后高纬周围只有十余骑随从,他只得回到首都邺城。 
  晋阳城中的军民一看皇帝不负责任地扔下他们跑了,就拥立奉命留守的安德王高延宗为帝,改元德昌。高纬得知此事,气哼哼地说:“我宁愿让晋阳城送到周军手里,也不愿意安德王在那里当皇帝。”安德王高延宗将王府中的积藏与后宫美女赏赐给将士们,率领军民坚守晋阳。在北周军队包围晋阳之后,他又亲冒矢雨、身先士卒,率领四万军队出城迎战。一时北周军队被杀的大败,连周武帝都差点被捉。但大胜之后北齐将士们欣喜若狂,涌入街坊之中畅饮欢庆,不少人醉卧长街,致使高延宗无法重新集结军队。于是,在第二天清晨,北周军队趁北齐守军猝不及防之时,一举从东门攻破晋阳。 
  此时高纬正在邺都苟延残喘。他事先曾把家小送到北朔州(今山西朔县)。现在他的母亲胡太后回来,他理也不理。可淑妃冯小伶驾到,高纬就凿开邺城北边的城墙,出外十里迎接。大臣劝他亲自向守城将士发表讲话,还替他撰写了意气奋发,拼死守城的讲话稿,让他演讲的时候要感激流泪,以激励士兵。可这个玩闹皇帝面对十数万庄严肃穆、抱有哀兵必胜之心的将士时,忽然把演讲稿上的词儿忘了,竟大笑起来。将士们大怒,都说“皇帝都这样,我们急什么。”全无战心。而高纬虽然把军心不当一回事,却十分迷信,对老天爷的指示看得很重。宫内占卜官说天文有变,当有改朝换代的迹象。他就学自己父亲,禅位给八岁的太子高恒,改元承光,自己当上了“太上皇”。? 
  然而老天并不能保佑他,高纬刚刚当了二十五天太上皇,北周军队就攻破了北齐的首都邺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