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也疯狂

第49章


他觉得这十二个美人还不够,就在京都那些色目人家大肆搜索,把他们的女子招来歌舞,其中尤其美艳的,就留下来供他玩弄。后来,他听说于永的女儿特别漂亮,就让他把女儿也献上来。于永不愿,就把邻人白回子之女冒名顶替地送进宫去。皇帝也没觉察出来,看那女子很美,还挺高兴。可是于永自知犯了欺君之罪,成天提心吊胆。后来他就装作风痹向皇帝辞职,让他的儿子承袭了自己的职位。于永劝诱皇帝大肆搜索色目女子,搅得那些色目人家鸡犬不宁,把于永恨得咬牙切齿。现在看他居然全身而退,还不失富贵,就更是心中不平。可迫于皇帝威势,也没人敢告发他,只好任他去了。 
  明武宗喜欢的另一个女子叫做王满堂,她的故事更加离奇。她是霸州百姓王智的女儿,从小生得俏丽动人,本来参加过皇帝选妃,但却落选了。王满堂自恃貌美,对这样的打击有点受不了,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叫赵万兴的人要迎娶自己,这个人将“贵不可言”。于是她不肯随便嫁人,天天等着这个“赵万兴”。看来,这个小姑娘是受了刺激,变得有点神经错乱了。但她的家人却对她这番胡话深信不疑,就到处给她打听这个叫赵万兴的人。这时,有个道士听说了这件事情,又得知王家姑娘貌美如花,就兴起了冒名顶替的念头。他先贿赂了一个和尚,让他对王家人说:“你家明天有个大贵人要来了。”第二天,他到了王家,问他姓名,就说:“我就叫赵万兴。”王家人一听,就是这个大贵人呀,高兴的围着他拜了起来,马上让他和王满堂成婚。 
  按说这个道士拐骗了个漂亮媳妇,也就该知足了。但可能是王满堂经常和他说贵不可言之类的话,弄得他也晕晕乎乎起来,全然忘记了自己是骗子,居然把自己当成真正的贵人,于是竟准备起谋反来。还煽乎了不少人跟从他,改元“大顺平定”,自己当上了皇帝。当然,这种神经病式的折腾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他们还没有什么实质行动,就已经被当地的官府抓得一个不留。 
  谋反是了不得的大罪。但皇帝听说了这事,也觉得挺荒唐,就释放了那些跟从的愚民,只把那个“赵万兴”和跟从他的两个儒生处死。而王满堂本是“祸首”,但武宗听说她是个美人,就动起心来,特地降中旨赦免她。为了掩人耳目,先把她送到了宫中的浣衣局,接着又把她召入豹房,大加宠爱,甚至戏称她为皇后。王满堂想嫁个大贵人的梦,这时倒是实现了。 
  由此看来,明武宗喜欢的都是这些来历不明,稀奇古怪的女人。这样的女子在朝臣眼里统统是荒谬绝伦,自然不能纳入到皇宫循规蹈矩的嫔妃制度中去,武宗就把她们统统安置在豹房。一时佳丽如云,豹房就由动物园变成了大妓院,不过主顾只有这大明天子一人而已。但即便如此,武宗也要它看起来像模像样。他豹房里开设个一条街市,建有定和、宝延等六个店铺。他自己就穿着商人的衣服,戴着小太监的帽子。在这六个店铺里跟他们做买卖,持簿算账,讨价还价,假戏真做,玩得好不高兴。这个街市还很热闹,街头有各种杂耍,跳猿扁马、斗鸡逐犬;沿市还有当垆卖酒的美妇人。但武宗还觉得不过瘾,就又让那些豹房的美人们都扮做歌伎粉头,他就挨家挨户地进去听她们唱曲,兴致一来就淫乐一番。为了玩得舒服,他还专门建造了一间“乐室”,在四壁和屋顶都嵌上镜子,地下铺着厚厚的锦被,他在那里命两个美女相陪,三人赤裸裸一起行乐,映到周围的镜子里,正是一幅幅“活春宫”,可真正把这个天字第一号大嫖客作足了。 
  明武宗玩够了美女,忽发奇想,又打算尝尝这男色的滋味。他在内臣里选取那些长相俊美,聪明伶俐的,还给他们起了个名字叫“老儿当”;尤其受他宠幸的,就叫“金刚老儿当”,还能干预政事,权势很大。他最宠爱一个叫钱宁的,天天和他在一起,在豹房里经常枕着他的大腿睡觉。百官们见不着皇帝,就通过钱宁的举动来判断皇帝的下落。一看到钱宁打着哈欠走出豹房,就知道皇帝也快要出来了。 
  豹房里虎豹成群,美女如云,乐在其中的明武宗不会有太多的时间来关注群臣们的奏章,善解人意的刘瑾便来替他“分忧”。刘瑾常常趁着皇帝正玩在兴头上的时候,去把奏章拿给他看,于是皇帝就不耐烦地挥挥手,让他自己去处理。于是刘瑾因而大权独揽,权势熏天。当时京城里都说:北京城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立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这位“刘皇帝”一朝当权,自然忘不了报一箭之仇,把朝臣们当作了眼中钉。一次,曾经借口有朝臣们写匿名信骂他,让他们在中午的大太阳下集体罚跪,有些身体和心理素质都不怎么样的,就这么连吓带晒给死掉了。不过“刘皇帝”的滔天权势也召来“八虎”中其他人的侧目,于是朝臣们抓住这个机会,让其中的一位天天在武宗面前哭着说刘瑾要谋反。皇帝开始不信,后来真的在刘瑾家里搜出几百副甲胄,他才大惊失色,下令将刘瑾凌迟处死。刘瑾的胡作非为早就惹得万民切齿,在凌迟他的时候,人们纷纷买他的肉吃,刽子手还因此发了一笔小财。可皇帝虽然杀了刘瑾,却依然行为不改,玩闹得更加厉害了。   
  整日做着将军梦(1)   
  明武宗大肆玩乐,放纵刘瑾胡作非为,结果引来一场民变。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至七年(1512年),北直隶霸州文安县刘六、刘七起兵反明。转战八省,三过南京,四次逼近北京,弄得京师不得不戒严,驻守北京禁军的战斗力之差由此暴露无遗。皇帝十分不满,就直接调来了镇守宣府的边军平叛,后来靠着这些边兵的力量才把这场起义镇压下来。经此一变,明武宗对边军的战斗力大为惊叹,就把那些立功的将领召到豹房里来。 
  这些军官中有一个叫江彬的,身材魁梧,孔武有力,勇猛善战。有一次作战时身中三箭,其中一箭穿过面颊,从耳朵里穿了出来,他却全然不顾,拔掉箭继续和敌人作战。武宗听说了他这段传奇经历,啧啧称奇,就特地召他来要看看那个剑疤。谈起了军事,两人特别投机,皇帝就把江彬留在了身边。武宗从小就对军事感兴趣,当太子的时候就经常在宫里演习骑射。大臣们劝孝宗皇帝管管他,但孝宗皇帝却说太子关注武事是安不忘危,也是好事,就听之任之了。后来他当了皇帝,还在豹房里操练小太监们搞军事演习。但这些都是玩闹,他并没有亲自到过战场。现在有了江彬,协助皇帝指挥演练军阵,把原来武宗训练的那些小太监都换成了从边镇中挑选出来的精兵。经过江彬一段时间的训练指导,皇帝懂得了不少实践经验,在一次次对抗演习中,他对领兵打仗更是着迷了,渴望能有机会走出皇宫,真正体会一下沙场征战的感觉。 
  机会居然不久就来了。正德九年(1514年)六月,鞑靼小王子率领蒙古骑兵进攻宣府,明军初战不利,后来使用前后夹击的战术,迫使蒙古退兵,但是代价惨重。到了正德十一年(1516年),蒙古再次进犯,杀掠百姓,掠夺牲畜,大肆骚扰一番后撤兵。武宗听说此事,觉得正好给自己操练了多时的宫中“军队”一个实战演练的机会。再加上江彬和钱宁互相争宠,江彬害怕钱宁害他,就向武宗吹嘘边军如何英武善战,宣府的歌女是多么窈窕迷人,更使皇帝对边境充满了神往之情。于是,皇帝作出了决定,他要亲自去征讨蒙古人。 
  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一日的清晨,武宗皇帝偷偷换上便服,和江彬一起,带了几个心腹之人,趁人不注意,溜出了北京德胜门,直奔昌平。对此朝廷百官一无所知,第二天上朝发现皇帝没了,都大惊失色,三个内阁大学士立即上马出城去追,一路狂奔却依然见不到皇帝的踪影,只好给他上了一个奏疏,说皇帝这种行为相当危险,应该赶紧回来以安民心。皇帝当然不会被一本奏疏被劝回去,他的目标是宣府。 
  皇帝甩下了一帮大臣,却在居庸关被挡住了。居庸关的巡关御史命令关门紧闭,不准放任何人通过,武宗派人去传旨让他开关,他却拿了敕印,仗剑坐在关门之下,号令关内说:“有言开关者斩!”并立即写奏疏劝皇帝返回。武宗没有办法,只好返回。 
  只是皇帝虽然回去了,却很不甘心,还在找偷偷出去的机会。半个月之后,他打听到那个御史出巡去了,不在居庸关,便溜出北京城,火速赶到了居庸关,混出了关门,向宣化方向加速奔逃。皇帝在途中屡次问御史安在,可见他还是有点自知理亏。于是,为了防止那些大臣们又跑来把自己拉回去,他留了个宦官镇守居庸关,不准任何的官员出关。大臣们无可奈何,武宗终于终于达成了自己的夙愿,来到了宣府。 
  按说皇帝出征也是正大光明的事,何必搞得这么偷偷摸摸,大费周章。原来,在传统的观念中,皇帝是九五之尊,地位重要,不能轻举妄动。若是为了消灭几个小小毛贼而动摇了“国本”,就得不偿失了。再说,明朝本身就有一个惨痛的先例:当年明英宗曾经在太监王振的蛊惑下出征蒙古,结果兵败被擒,蒙古大军直逼北京,史称“土木之变”,闹得差点亡国。所以,武宗一有了出征蒙古的念头,大臣们就纷纷劝阻。就在武宗“奔逃”到宣府的一路上,还接到了不计其数的劝他回去的奏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