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阴谋

第21章


    希特勒主义研究最重要的史学家之一、英国人安恩·科修(Ian Kershaw:生于1943年)将纳粹体制描述为一个个体必须竞争求存的丛林体系,此一必要性引导着希特勒精神的建立和理念的形成。他认为,“希特勒只是一个懒惰的独裁者”。一个“懒惰的人”,因其权利的威信力,对大众的煽动力,建立在封建主义形态上的男人间伙伴关系的信任力,而被置于德国伟大功勋实现之路必不可少的独裁者位置上,行使着他的功能。
    此外,希特勒只是一个可替换的棋子,一个特定时间、特定地点产生的特定的人,一个被金融和工业财阀控制的木偶:一个在两个多世纪前就已经宣告的经济和精神领域世界新秩序的工具。
    在以上千万计的牺牲者和为历史继续悲哭的巨大破坏面前,希特勒是毗湿奴的第九个化身也好,是一个光明会随时可以撤换的棋子也罢,或者他是软弱的,或者他是懒惰的,历史却不会改写。然而,我们还是要问,他曾经是怎样的……从前。
    参考资料
    1)Nicholas Goodrick-Clarke,《纳粹神秘主义之根:1830-1935年奥地利和德国的雅利安主义》Les racines occultistes, du nazisme: les Aryosophistes en Autriche et en Allemagne 1830—1935, Par dès出版社,1989年;——《萨维特里·黛维,希特勒的女祭司》Savitri Devi, la prêtresse d’Hitler, Akribeia出版社,2000年;——《黑太阳:雅利安崇拜,纳粹主义谜团和身份政治》Soeil noir: cultes aryens, nazisme ésotérique et politiques de l’identit é, Camion blanc出版社,2007年;——《萨维特里·黛维的怀疑》Savitri Devi, Defiance, A.K. Mukherji出版社,1951年;《炉中之金》Gold in the Furnace, A.K. Mukherji出版社,1952年;——《萨维特里·黛维的朝圣》Pilgrimage, Savitri Devi, Mukherji出版社,1958年;——《阿赫那吞,太阳之子:埃及国王阿赫那吞的生活和哲》khénton, fils du soleil: 1a vie et la philosophie d’Akhéntion. roi d’égypet, Rosicruciennes出版社,1988年;——《闪电与阳光》La foudre et le soleil: www.savitridevi.or/L&S_pierce_frence.html2)萨维特里·黛维Savitri Devi: fr.metapedia.or/wiki/Savitri_Devi_Mukherji3)Jacques Bergier与Louis Pauwels,《魔术师的早晨:魔幻现实主义介绍》Le Matin des magiciens: introduction au réalisme fantastique, Gallimard出版社,1960年。
    4)纳粹的神秘主义:http:fr.wikipedia.or/wiki/Mysticisme_nazi5)Pierre-Andr é Taguieff,《主业会议定书》两卷,Les protocoles des sages de Sion, 2 vol., Berg International出版社,1992年。
    6)《主业会议定书的来源:解密排犹主义的谎言》L’orgine des Protocoles des sages de Sion. Les secrets d’une manipulation antisémite, 快报杂志L’Express,1999年11月16日:www.phdn.or/anti-sem/protocoles/origines.htmlMartin Broszat,《希特勒的国家:第三帝国架构的起源与演进》L’état hitlérien: l’origine et l’é volution des structures du Troisième Reich, Fayard出版社,1986年。
    7)Iran Kershaw,《纳粹主义下的德意志观点:巴伐利亚,1933-1945》L’opinion allemande sous le nazisme: Bavière, 1933-1945,CNRS出版社,1995年。
    ——《希特勒:领袖魅力的政治考验》Hitler: essai sur le charisme en politique, Gallimard出版社,1995年。
    ——《希特勒,1889-1936:狂妄篇》Hitler, 1889-1936: hubris, Flammarion出版社,1999年。
    ——《希特勒,1936-1945:复仇篇》Hitler, 1936-1945: Némésis, Flammarion出版社,2000年。
    ——《魔鬼的好运:瓦尔基里行动的叙述》La chance du diable: le récit de l’op é ration Walkyrie, Flammarion出版社,2008年。
    8)《必须杀死希特勒吗?》Faut-il tuer Hitler?,秘史档案Les Archives de l’histoire secrète, Italiques出版社,1999年。(世界报丛书Le Monde des Livres,1999年10月22日)
    * * *
    [1]1992年10月31日,教皇让·保罗二世公开承认那些反对伽利略的教会学者曾经犯下的错误。
    [2]哥达曾是1773—1944年间编撰皇室家族和欧洲贵族上层年鉴的所在地。正鉴于此,此后便有了“属于哥达”的说法,指代某人来自上层精英阶层。
    
    [3]参见第三章《实施中的世界新秩序》。
    [4]参见第七章《肩并肩,手拉手的中情局和黑社会》。
    
    [5]尼古拉斯·古德里克·克拉克在研究方向上含混不明。可以说,他更多地站在对象一方提供理由,而非一个批评的视角。
    [6]这则关于萨维特里·黛维的佚事也许可以被列入圣徒传记。当年的6月1日,保加利亚军队占领希腊;8月20日,意大利军队又于马其顿登陆。
    [7]阿赫那吞对于神学演进的大力推动,使他成为一个在现代埃及学中备受争议的人物。
    [8]萨维特里·黛维于1982年死于英国。
    
    [9]参见第二章《外星人(一直)在我们中间》。
    第五章 CHAPITRE 5
    
    到处都是魔鬼(尤其是在细节里)
    谨慎些,警惕些
    藏在你“恶”中的魔鬼,就像一头咆哮的狮子,静窥时机,把你吞没。
    圣·皮埃尔(Saint Pierre)
    * * *
    他身穿Prada,他在酱料里,他来自塔斯马尼亚,他精致而小巧。我们在他手中,他在我们体内。我们有他的美貌,他来自沃韦尔[1],他在上帝陪伴下演着戏,他还在发着笑,他叫罗伯特。我们向他乞求,我们和他一起走,我们和他签下约,我们把灵魂卖给他,我们是他的拥护者……到处都是魔鬼,这样的说法合情合理吗?
    如果有人曾经和他不期而遇,不用觉得吃惊:蓝调吉他歌手罗伯特·约翰逊(Robert Johnson)就讲过,1931年的一次神秘邂逅令他的才华由此迸发。有时,魔鬼会给我们一记耳光,让我们变得和他一样凶神恶煞;有时,他也会给我们魔鬼般美妙的甜头……就在被他附身的刹那。“9·11”现场目击者中有人宣称,曾看到过隐藏在一号塔楼崩塌尘埃中的魔鬼面容。这种幻想性错觉(pareidolie)最易产生的效应便是在一处混乱中识别出明晰易懂的样貌,比如云彩的形状?从滚石乐队到皇后乐队,在流行音乐中可以听到魔鬼的声音。此外,他还藏身大品牌的广告和商标里:可口可乐(圣诞老人是撒旦),还有耐克及其著名广告词“想做就做”,好像可以理解成一次自杀的邀约。魔鬼,有人说,甚至栖身在商品的条形码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