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屋寒门乐日子

28 第二十八章花椒


苏有义出门后,小草吃饱睡足精神好,看看没什么可做的,她转身到卧房,把篾席卷了拿出来,就着锅里的热水,用粗布巾细细的擦拭了几遍,晾晒干再收了重新铺在床上。锅里的热水还有很多(因为小草身子弱,所以她家的热水是从不缺的,每顿饭后总是要掺满一大锅水,只需在余火里加一灶膛的柴,用一块石板封上灶膛口就行了),小草便把屋里屋外需要擦拭的地方统统擦拭了一遍。之后,想起之前的刺梨皮还没有完全晒干,于是又脚不停歇的搬出几箩筐的刺梨皮,放在铺了芭蕉叶的地上晾晒。
    说到刺梨皮,还是小草突发奇想:在收拾山杏的时候,小草想到了杏仁可食或卖去药铺,但杏皮细毛毛太多,小草让苏有义直接用来沤肥。收拾刺梨的时候,小草想刺梨的核只能用来沤肥,但刺梨的皮应该可用,怎么用小草没想好,于是决定先晒干再说。本来小草想到用作家禽的饲料应该可以,但是她家又没有养家禽,只能晒干了放着,她想总会有用的。
    摊晒完刺梨皮,小草到杂物间找出几个用竹子的里层(竹黄,较厚。竹子的外层叫竹青,较薄)编就的蔑筐(编织粗糙,缝隙大),在筐里垫上一层晒干的芭蕉叶,一会儿用于盛放干刺梨皮。
    这样的筐子小草出嫁前准备了很多,现在用起来很方便。小草还让水生大哥做了两个现代式的可以收缩折放的木架,就是那种养蚕房里用的那样一层一层的,即使是小小的院子,有了这样的架子,亦能一次性晾晒很多东西,非常的节省空间,很是好用,木架不用的时候,也可以折收起来,不占地方。小草他们之前晾晒山杏脯、刺梨脯都是这样晒干的。还可以用同样的原理晒任何需要晒干的东西。因此,小草的娘家林家人和相公都夸小草头脑聪慧、心思灵巧。
    不知道是不是心情好,今天下午,知了此起彼伏的嘶叫声不再烦躁,小草当做交响乐来听,居然听得她情绪激昂。
    “媳妇,我回来了。”只见苏有义瘦瘦长长的身子上挂得琳琅满目,身上背着满满的背篓,腰间的布带上挂着装得鼓鼓的草编的网兜,两只手提着装满的两个竹篮。整个人像个货架,身上的衣裳全都被汗水浸湿了。
    小草急忙去接过篮子放下,又去取背篓,苏有义蹲下身子脱下背篓带子,然后俩人才解开腰带,取下草兜。
    “你不知道少弄点吗?看把你累得,让人于心何忍。”小草微微的嘟起小嘴嗔怪道。
    “呵呵,媳妇,只是看着多,其实不重。”苏有义随口说道。
    “以后不准这样,否则,不让你出门。”小草强势霸道。
    “好,好,好,媳妇,我听你的,都听你的,你不要生气。对了,媳妇,你看这个是不是你说的花椒?我尝了一颗,真的好麻好麻。”苏有义狡猾的岔开话题。
    小草这才看到草兜里装着的果然是花椒,现在还是绿绿的,小草拿起一颗尝了尝,哇,不是一般的麻,比之上世的花椒麻了几倍,但是味道是一样的,好像还要香一些。
    “是的,就是这个,”说着转身进屋拿了几个竹筛出来,把草兜里的花椒分晒开来。
    看着小草如此宝贝花椒,苏有义忙问:“媳妇,这个东西有那么好吗?看把你高兴得脸上笑开了花。这个用来作什么?”
    “当然好啰,是可以吃的,也可以是药。”
    “吃的,这么麻,怎么吃呀。”
    “我现在也说不清楚,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苏有义便不再问了。直直的去灶房拿来木桶,把摘回来的苹果倒进去,准备到老井那里洗干净好收拾出来。
    小草看到这时代的苹果还是不错的,青青亮亮的皮,大小嘛一个也有二两重,一个苹果可以分成八块晒脯(一个苹果相当于两个刺梨,四个山杏)。见苏有义提着洗干净的苹果出来,小草问道:“这样的苹果山上多吗?”
    “没有刺梨多,但也不少。媳妇,苹果皮也要留下来吗?”
    “嗯,你看,刺梨皮今天就晒干了收起来,接着再晒苹果皮,苹果的核只能沤肥了。”
    “一个苹果分成几块?”
    “八块吧,这样不大不小好晒干。”
    “媳妇,我现在再去摘一篓吧?”
    “要不今天算了吧。”
    “现在才申时,时辰还早,弄一篓子不成问题。”
    “哎,倔不过你,那你慢点。噢,没人问你点什么?”
    “大家都各自忙乎,也只是随便问问,没人刻意打破砂锅问到底。再说,我藏得很好,别人看着的不是野菜就是柴火。要是有人和我一起,我就采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人家觉得无趣,就不会跟着我了。没事的,你放心吧!”
    “哦,那你去吧,这里我来弄。”小草没想到他还挺会用计谋。
    “好,你慢慢弄,有我呢,你不用着急。”
    小草削苹果那是很老道的,在上世她最拿手的技艺就是削皮,削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皮那都不是事,要不然之前的刺梨皮仅靠苏有义的速度,那纯粹就是蚂蚁搬家、蜗牛爬树,还是靠小草的好削技才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苹果皮要比刺梨皮好削得多,因为它个大,收拾起来更容易。故而,苏有义摘第二篓加两篮子苹果回来的时候,小草已经将之前洗干净的苹果皮削了一大半了,苏有义是见怪不怪,他了解小草削皮的利索劲儿。
    时间飞一样无了踪影,五天后苏有义拉走三马车苹果脯,一如之前的顺利。不到两个时辰,换回来一千四百六十两银子,苹果脯一共三千六百五十斤,照样每斤四百文。现在,小草家有存银四千零壹拾七两(只算了卖野鹿和三次果脯的赚头)。虽然现在家里不缺银子,但是夫妻二人深藏不露。他们的生活依然如故,一如既往,显得平平淡淡(这多多少少有小草受林老爹财不露白教诲的影响)。
    此时此刻,夫妻二人说不激动那是假的。毋庸置疑,俩人毫无悬念的黏糊在一起,以抚爱的方式庆祝他们的劳动成果,增进了的是两颗相印的真心。□□是动物界万古不解的结,只要一打上这个结,几乎没有愿意去解开的,只会越结越牢,沉溺其中,不想自拔。其实也无需去拔,只要学会自己控制好度就可以了,呵呵。
    接下来的两天,小草在家里操持家务,做饭洗衣,晾晒苹果皮和花椒。
    卖完苹果脯,苏有义明目张胆、正大光明的去山上摘光了附近山头的所有的花椒,所以现在苏家老院子里:地上铺着的芭蕉叶上晒的是苹果皮,两个木架子上是层层叠叠晒了十竹筛的花椒,架子上放不了的还有三筛子的花椒放在地上晒着,满院子的空气里飘着果香椒香的味道。小草看着好有成就感。她都担心房子太小,没有地方存放,苏有义却告诉她,实在不行,他空闲时把柴房改成储藏室,把苏家老院子后院北面一整面的无用空地,全部用来重新建一个大大的柴棚。因为他要让小草一年四季都用热水,所以木柴的储存是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这两天,苏有义去镇子请了之前开荒时的短工赵大叔和另外两个壮劳力,四个人很快完成了二十四亩庄稼地的薅草工作,给麦地、玉米地催了一道肥(番薯、土豆地不能太肥,否则,虽然结果多,但其果实味道不纯。豆类本是肥地的农作物,小草认为暂时无需上肥),最近晚上经常下小雨,所以免去了浇水的大工程。
    这期间,周家兄弟的砖瓦房建好好(因为是外来户,没有帮忙的亲朋,加上又是农忙时节,他们采取的是现代那样的半承包方式,自家采购所有的建材,只请修建的人,事先商议好总的价格,速度的快慢主家不做硬性的要求,也不用主家管饭,吃住由承包方自行解决。小草没想到古代就有这样的承包方式,所以说古人的智慧开启后人文明的钥匙)。
    他们修建的也是一个院子一明两暗三间房,有东西厢房,分别是一间灶房一间茅厕一个柴棚,与小草家的院子布局一样。在苏家村,大部分的农家都是这样的布局,但是砖瓦房算是上等的房子了。周家兄弟搬进新建的房子时,把关系近的村民(当然包括苏家所有的人)和村长一家请去吃酒宴,摆了五桌。他们是从镇子上的酒楼请来的厨师,所以大家吃得很是满意。这样,周家兄弟算是在这里落下了根,成了真真正正的苏家村人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