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屋寒门乐日子

30 第三十章秋收


说干就干,伴着啾啾的蝉鸣,苏有义和周家兄弟从这天的未时开始到酉时,第一块竹席编成,宽是路面的宽度十米,长度是五米,这样方便竹席收起来和摊开来,这样一块接一块的铺上,就是一个竹席面的晒场。大家都说实际效果还行。
    这条路长有两百五十米近三百米左右,小草他们秋收不需要那么长,有个三十米长就行了,因为粮食不是一天就能收完的,总要收个好几天甚至十来天。粮食割下后,运到晒场再晒一晒,然后用连枷脱粒后,可以把麦粒拉回院子里用竹筛放在木架上晒,这样既节省空间,又可以空出晒场继续脱粒,待粮食脱粒全部完成,还可以把麦粒摊在竹席上晒。其实利用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而且,如果竹席不坏,来年还可以继续用。在现有的条件下,这个办法很是方便轻简,堪称因地制宜的典范。
    之后的几天时间,编竹席成为大家共同的活计。人多力量大,三十米竹席已经完成。剩下的竹子,小草让相公编了一块院子大小的竹席,到时候放在自家院子里,专门用来晒麦粒,晒玉米棒子什么的。苏有义拿他睿智的小媳妇一点办法都没有,她要什么他就给什么,能让媳妇高兴,他心里别提有多美。
    之前改建了储藏室,现在晒场的问题也解决了,一切事情都准备妥当了,夫妻二人只一心一意等待秋收。
    秋收一事也安排好了,苏有义请了周家兄弟(目前他们还没有种庄稼)和赵大叔,加上苏老爹和苏家老六,一共是六个人。以苏老爹的经验,如果天气晴朗,二十四亩庄稼,四、五天就能收完,因为晒场就在庄稼地的边上,省去了搬运的时间和人力。脱粒用的连枷小草陪嫁了三把,也是够用的,所以几天收完不成问题。
    苏老爹的安排是先收荒地的庄稼,后收苏老爹自家的,如果村里的晒场紧张,就把自家收的粮食运到这里来脱粒和晾晒。对此,大家都认为是好办法。
    等待的时间总是显得慢慢悠悠,好在这时菜园子里的各种蔬菜都到了疯长期,每天都有成熟的菜,吃不了。夫妻二人只好每天忙着晒菜干,腌泡菜,做辣酱,采收蔬菜种子,也不得闲。眼看着夫妻俩储备的冬菜已经是很多了。但是小草说过年过节的还要送节礼,到时候这些东西花银子也买不着,所以现在要多多的储备才是。苏有义听了不置可否,他想:或许媳妇是老鼠脾性,喜欢储存东西?他自己想想也独自发笑。哎,他的小媳妇总是与别人不一样,自己瘦瘦小小的,饭量也不大,还怕饿着自己似的,见天就不厌其烦的卯足了劲的存东西,真是有趣。他只能是无可奈何的摇头暗叹:媳妇呀,就是我饿死了,那也不会让你饿一顿呀!
    稍有闲暇,小草还想去采割艾蒿。苏有义坚决不同意,于是他自己在一天的时间里,几乎割完了村里水沟边所有的艾蒿,然后把一大捆一大捆的艾蒿往家里扛,村里人打趣他,是不是准备把这野草当菜吃呀?他也只是三缄其口,一笑而对。
    苏老爹听说后,急忙问自己儿子是怎么回事?苏有义说是媳妇想要的。
    “你媳妇想要什么你都给?你还是不是我原来的儿子?我看你变得没边了。”苏老爹觉得自己儿子宠妻都没有原则了,拉下老脸训斥了几句。
    苏有义不吭声,一副受教的样子。苏老爹没了脾气,哎,自己儿子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呢?媳妇再好也不能宠溺无度吧。唉,他真是弄不明白,百思不解。
    待苏老爹气得甩袖而去,苏有义搞怪的冲自家爹吐了吐舌头:爹呀,你别怪我,我也是没办法,小媳妇要的东西又不是什么宝贝,只是几捆野草我都不能满足,呵呵,那我才是真没出息呢!
    他说给小草听的时候,把小草笑得是花枝乱颤,直揉肚子。苏有义被媳妇笑得窘迫得也跟着呵呵傻笑,用手直挠脖颈和后脑勺,抓耳挠腮。最后红着脸双手合十:“求求你了,媳妇,你别笑了。我都快羞死了。爹训我都没觉着什么,可是你这么笑,我瘆的慌。”
    “哎哟,肚子都笑疼了。你太搞笑了吧?爹问你,你不知道说拿来熏蚊子呀。你什么都不说,爹能不郁闷才怪。哎哟,好你个幽默大师!这下你出名咯嘢!”
    “是哦,我怎么没想到呢?艾蒿本来就是用来熏蚊子的。”苏有义恍若一语惊醒。
    “其实,我也不完全是为了熏蚊子。艾蒿也是一种药材,晒干后既可以卖给药铺,又可以自家用于熏香、洗澡、艾灸,还可以煮水喝,清毒排湿,散寒止血,特别是对女人来小日子肚子痛效果很好,还有保胎的作用。别人笑你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艾蒿的好处,所以没什么。你不用耿耿于怀,不知者不怪嘛。”小草止住笑,认真说道。
    “原来是这样,难怪你那么想割艾蒿。有这么多的用处,也不枉我被说笑。看来,我这一顿教训挨得值。”苏有义也有“阿扣精神”,原来这种精神真的是来自小人物!
    谈笑之间,时光溜走。转眼秋收时节来临。
    这次秋收,吃食全由小草家负责。消失已久的苏有莲苏五妹仍然被安排来小草家帮忙。姑嫂俩人好久不见,话匣子似闸门开启,稀里哗啦的顺水流似的聊着家常,也麻溜的为干活的男人们准备着美味佳肴。
    “三嫂,竹席晒场是你想出来的吧?”
    “这不是百般无奈吗?谁让我们这里是荒郊野外呢。平时住着还好,清净。可是你说把这么些粮食运到村子里的晒场,脱粒后又运回来,这得费多少功夫,得要多少人力,得有多累人?所以,只好绞尽脑汁想办法,就想出了没有办法的办法,不是办法的办法。”
    “我说这个办法巧,这样省去多半的时间和人力。爹娘都说三哥三嫂是机灵的,凡事想得周全又实用。”
    “五妹,怎么长时间你在忙什么?怎么都不来家里?”
    “三嫂,我可是想来的,可哪有空闲?这不趁着时节采点蘑菇、打点草鞋、接点绣活呀什么的赚点银子,好贴补一下家用。何况我这荒地种、收都要用银子。还有割猪草,喂猪喂鸡,捡木柴。虽然爹和老六也是整天的忙活,毕竟家里人多,吃穿烧用的都费的快。娘也是忙着一日三餐,缝缝洗洗。四姐整天的练习女红、厨艺,娘还要教她为人处事。哎呀,好像每个人都总是忙啊忙的没个空闲。”
    “哎,是嘞,是这个理。”小草感叹道。
    聊着做着,吃饭时间就到了。
    接下来的每天都是这样循环往复的做着同样的事情。好在这几天天公作美,日日都是艳阳高照。九天时间完成麦子脱粒和晒干。黄豆、绿豆晒干入仓。土豆也歇了汗气,用干沙埋着放在储藏室里。玉米棒子全部拔完,小草家里到处挂着玉米棒子,到处晒着玉米棒子,一片金黄,满院尽铺黄玉米,煞是好看。
    从秋收的情况来看,荒地的收成很是不错,也许是因为底肥上得足,也许是上肥次数多,也许是管理的方法得当。麦子每亩收三石,玉米每亩收五石,土豆每亩收五石,黄豆、绿豆每亩收四石。这已经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果(因为今年播种的稀疏)。除去水稻送来的种子,收成比苏老爹家熟地的收成还要多出一些。这在刚秋收时苏老爹已经很吃惊了。
    苏老爹把水稻給五妹的粮食种子也单独留了下来,交待苏有义忙完这边的活,就去小草娘家帮忙,顺便把种子拉过去,表示感谢。还想今冬就把苏家老六的荒地开垦出来,明年可以种两季庄稼,增加家里的收入。农人不容易,收入大都由土地里出来,这点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秋收晒粮的空闲,小草让相公去镇子买回来八口大陶缸,由于没有空闲的房屋置放,小草指使相公把后院闲置的两个猪圈从里到外彻彻底底的打扫得干干净净,每个圈里放置了四口陶缸。小草足足腌了三陶缸的辣椒酱,余下的陶缸小草准备留作储辣白菜、腌酸菜、腌番薯苗、装豆豉用。因为是放在露天,小草特意让相公买了配套的陶制缸盖,腌好咸菜后先用晒干的荷叶封口,再用油纸覆盖,然后用黄泥密封,泥干了最后覆上陶盖就行了。这些腌菜加上菜干,一直要吃到来年的清明前后,新鲜蔬菜出来接上,菜才不会断顿。小草这是未雨绸缪。
    待到农历八月,收完番薯(每亩六百斤)后,所有的粮食才算全部归仓,小草终于可以休息了。这是后话。
    小草之前原准备在苏老爹家秋收的时候去爹娘家里帮厨的,可是相公不乐意。娘也回绝了,说是正好趁机让苏有荷做饭练练手,家里有三个女人,能忙过来,就让小草忙自家的活。
    正如苏老爹预想的那样,秋收时节,村里的晒场非常紧张,最后苏老爹家的粮食还是运到小草他们这边,用竹席晒场弄完晒干然后再运回苏老爹家。苏老爹家庄稼地少,三两天就全部收完归仓。只是他们还要缴赋税,而小草他们要等五年以后才开始上缴赋税。因为有了五妹这边的收成,苏老爹家今年是不会断粮了,但是能卖出去余粮也不多,也就够苏五妹买地的用响“二两银子”。
    小草夫妻二人不准备卖粮,他们想多留一些种子。况且今冬明春天气是什么情况还难以预料,幸好家里改建了储藏室,这点粮食还存放得下,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