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屋寒门乐日子

49 第四十九章正轨


随着小草双双闺女的诞生,小草家的生活与全朝百姓的生活一样,步入正常轨道,故而俩闺女得名安安、乐乐。
    世上奇奇怪怪的事情很多,可谓怪事朝朝有,本朝特别多,这好的怪事被小草有幸中奖遇到。自从旱灾之后,难得天公作美,几十年风调雨顺。加之朝廷推行休养生息,农事空前发展。
    全朝百姓温饱有余,故而读书之人大大增加,才子、大儒、名家、技艺、匠人可谓人才辈出,全朝经济繁荣。
    朝廷边隅稳固,四邻小国甘心称臣,与朝廷俯首交好,使得满朝政治清明。
    各国商旅频繁往来,商品交易活泛。富贵之家收藏古董蔚然成风。
    社稷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达、商业的繁华,带来了人口的迅速增长,这可是了不起的贡献。历朝历代,民族的繁荣和生生不息是政治智力和经济治理的最终目地。如果没有民族生灵的延续,试问政治治理和经济治理还有何意义?所有的折腾,只是瞎折腾,毫无意义。因为一个混沌而没有生命的世界就只是一个气的存在而已,那或许就是莽荒世界。
    这个时候,老皇帝宇文武德已经去世,新皇为帝,称顺丰朝。朝廷推行大治政策,以图达到天下大治。
    新政策的实施,大而快的推动了全朝各行各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双溪村的林家在发达之后,联合村里的富户,捐银出资兴修水渠,全力探究农桑之事,带动双溪村乡民脱困致富,家家户户衣食无忧。大兴读书之风,新建书堂,为鼓励村民送子读书,免去其束脩。晨、夕之时,处处可闻书声朗朗。谁又能说清楚,这些后生里不会出几个国之栋梁。
    苏家村却是另一番作为,在小草套用上世“要想富先修路”观念的鼓动下,利用村民自愿捐献的银子,首先自愿捐资整修了苏家村到镇子那两公里的道路,现在这条路修得宽宽的平平的,为村民的出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深得民心。
    除了科学适时的四时农耕,苏有义代表苏家(其实是小草)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实施庭院经济,家家户户利用房前屋后种花种树栽草药;森林利用与更新,砍伐一棵树木栽种三棵幼树苗,而村子周边的森林保护起来,不能砍伐,用以保持水土,保护农田,保护村庄。富裕起来的村民自觉响应。
    有了苏家的主动捐资和自觉行动,加上之前旱灾的前车之鉴,这一提议顺利通过并实施。
    就这样,通过几年的努力,双水村和苏家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俨然就是小草所见上世的“新农村”的复制版,而且空气更清新,生态更优质,人们的自觉性更高。虽然这些都是民间行为,但乡规民约对于此时的人们具有堪比法律的约束力,也许这就是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的根基所在。
    在小草看来,上世政府很多好政策拿到此世纪来,依然可以得到人们的认同、理解并能很快的得以实施,所以证明了那句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无论何时何地、何代何人,技艺和才干都能找到出口,真的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智慧的力量坚不可摧!
    太平盛世兼衣食无忧与富足有余,小草彻底成为有闲一族。带带孩子、摘摘花,煮煮美食、种种瓜。真乃是:闲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这样的日子,慵懒舒适。但小草却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扶额一想,对了,没有文化生活。物质文明的发展,必然要有精神文明来提升文明成果的质量,于是,她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与相公细细娓娓道来。
    苏有义又在某一天的某种场合,不经意间把小草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切合实际的想法,用不确定的语气委婉的表达了出来,没想到却赢得大家无比浓厚而巨大的兴趣,经过苏有义带头筹划的村文化室很快建成。这件在小草看来很是平常的事,却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力及影响力。
    以至于在苏家村文化室开张的那天,到的最早的不是苏家村的村民,而是县令及其带来的县衙大大小小的官员和隐居附近的一批有名的居士,其中就有曾经购买了小草夫妻果脯的欧阳居士四人。这让苏家村的村长大大的扬眉吐气了一回。同时,县令及居士为苏家村文化室各捐了五十册的书籍作为他们个人对此事的支持。县令还承诺要将此事呈报朝廷,要求村长务必好好经办好建立文化室的初衷,使知识惠及百姓,使百姓皆识字晓理,效忠朝廷。
    之后,此事的确受到朝廷的奖励,特赏赐书籍三千册,苏家村文化室的书籍数量与种类堪比当时的大书院,苏家村成为当朝著名的示范村,并从此传承后世。
    经过了多年的不断创新建设,苏家村成为小草心目中真正的小康村,成为小草理想的居所,成为她身在的人间天堂。
    四季如画的苏家村是多么的美丽迷人:
    苏家村的春天,荼蘼漫山,这些都是从小草家的院子里扦插特意栽种的,只见色彩斑斓,竞相开放,引来蜂飞蝶舞。与男人们在田间耕牛犁田相比,女人们采摘花瓣的场景更为壮观,因为她们一边摘花来制作花茶,一边唱着山歌,夹杂着孩子们的稚语童言,嬉戏与欢笑,还有空气里弥撒着那淡淡的花香和着青草的清新味道,使人精神爽朗,好一派迷人风光。
    苏家村的夏天,绿树成荫,清溪潺潺,荷田连连,麦苗青青,每一阵清风飘过,荡起一波一波的碧浪,使人心胸畅快,好一个爽子了得。
    苏家村的秋天,瓜果飘香,满院的菜蔬和漫山的果树,垂挂着满树的七彩果实,那将是甘美的果脯,映着那远山古森林的满绿,好一处世界花园。
    苏家村的冬天,那是雪白的世界,白色的田地之上是形态各异的白色的屋顶,然后是错落有致的白色的树林,白色山顶之上是飘忽流动的白云,好一个干干净净的仙境。
    如今在苏家村过新年,有村里组织的青年舞龙表演,小媳妇秧歌表演,孩童韵律操表演,还有诗歌朗诵比赛,对对子比赛,猜谜语有奖游戏,等等,各种活动各显其能,成为文人雅士集聚的高雅之地。
    看着当下的苏家村,小草感慨万千,甚至特别庆兴自己能重生于此,生活于此,而且在此收获了自己美美满满的人生。
    眼前的荒台子,变化翻天覆地,以往的凄惶之地,而今已是福地,这里的十二户原始居民,家家成为苏家村的富裕户,是苏家村最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家,其学识眼界高于他人,其吃穿用度皆为优质,极为讲究,其为人处事沉稳豁达,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曾想到的。此外,过去的柳荫路晒场,现在已经修建为水泥路面,这是苏有义在小草的描述中费劲千辛万苦找来的石灰石炼成的水泥修成的,是当朝唯一的“罗马大道”。这些改变,荒台子的人都知道,完全是托了小草家的福祉。
    荒台子的人家感激小草夫妻,苏家村的村民感激苏家,苏家的口碑与名望被官家和民间称赞,也被这里的人们铭记于心,祖祖辈辈戴德传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