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 草根儿

第27章


因为蚂蚱和三虫儿的叔叔还在手术室里,急于得到消息的蚂蚱的爸爸和柳桩,赶紧拦住这个姑娘问:“护士,里面的人没事吧?” 
  “没事,已经洗完胃了。”姑娘回答。当她发现站在自己面前的,是蚂蚱的爸爸和柳桩时,突然惊喜地叫了起来:“怎么是你们!”说着,就把口罩摘了下来。 
  “彩蛾,是你?”蚂蚱的爸爸也很高兴,“你不是去当保姆了吗?” 
  “手术室里的孩子是蚂蚱吗?”彩蛾并没有回答蚂蚱的爸爸的问题,而是说,“他们进来时,我就觉得有些面熟,却又没敢认。” 
  “是蚂蚱。”见彩蛾不愿回答自己为什么不当保姆了,蚂蚱的爸爸自然也就不好再问。蚂蚱爸爸知道,彩蛾不说,自然有她不说的痛苦。 
  就在这时,手术室的门开了,蚂蚱和三虫儿的叔叔,被护士用手术车推了出来。蚂蚱的爸爸他们一下子就围了上去。 
  “蚂蚱。”蚂蚱的爸爸喊道,脸上全是紧张出来的汗。 
  脸色苍白得像一张纸的蚂蚱,睁眼看了看爸爸,想答应却没答应出来。洗胃的痛苦,已经把他折磨得说不出话来了。 
  “先让孩子到病房去。”护士说,“家长去给他办一下住院手续。还有这位病人,也要办一下住院手续。” 
  “不……我……不办。”三虫儿的叔叔脸色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但还是有气无力地挣扎着说,“我……躺躺……就好了。” 
  “不住院怎么行?”护士严厉地说,“你可不止食物中毒这一个病。” 
  “我……我……”不知道是痛苦,还是着着急,三虫儿的叔叔的额头上,一下子涌出了许多汗珠。 
  “三虫儿他叔,该住院还是要住,钱我先替你垫着。”柳桩对他说。 
  “那……那你……将来……就从我工资里……扣吧。”说完这句话,三虫儿的叔叔闭上了眼睛,泪水像泉水一样,顺着他的脸颊流了下来。 
  “我先去办手续。”柳桩说完,就跟着从手术室出来的医生,向医生办公室走去。蚂蚱的爸爸则跟着护士,向病房的方向去。 
  很快,病房就到了。巧的是,这个病房的房号正是333,那正是“烧鸡王”和菊儿住的。所以,他们刚一进门,就被认了出来。 
  “孩子怎么样了?”“烧鸡王”大声问。 
  “山子叔,蚂蚱这是怎么啦?”看到进来的是蚂蚱,正躺着休息的菊儿,惊得一下子从病床上坐了起来。 
  “菊儿?你怎么也在这里?”要说吃惊,蚂蚱的爸爸比菊儿还吃惊。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菊儿竟然也得了病,而且住进了 
  医院。 
  “你们也认识?”“烧鸡王”很是奇怪。 
  “大爷,我们是一个村子的,一块儿来城里打的工。”蚂蚱的爸爸回答。 
  躺在手术车上的蚂蚱,显然听到了菊儿姐的声音。他虽然还是没有力气坐起来,但脸上痛苦的表情,却突然间消失了一大半。 
  “菊儿姐。”蚂蚱轻轻地叫道。 
  尽管蚂蚱叫的声音很轻,菊儿还是听到了。她一边答应着,一边从病床上下来,慢慢走到蚂蚱身边,轻轻拉住了他的手。 
  “蚂蚱,没事儿了。”菊儿轻轻在蚂蚱耳边说。 
  蚂蚱的眼里,一下子涌满了泪水。 
  “护士,让孩子住这张床吧。”菊儿指着身边的一张病床,对护士说。 
  “好的。”护士说着,就在蚂蚱的爸爸的帮助下,把蚂蚱抱到了床上。在往病床上躺的时候,蚂蚱一直紧紧握住菊儿姐的手。 
  蚂蚱刚躺下,彩蛾就来了。她左手提着暖水瓶,右手提着满满一大塑料袋水果,走得满头是汗。她是来看蚂蚱的。不过,当她走进病房以后,才惊讶地发现,在这里住着的,并不只是蚂蚱一个人,还有菊儿、“烧鸡王”和三虫儿的叔叔。分别这么多天之后,大家竟然在 
  医院里“团聚”了,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三虫儿的叔叔,在医院里仅仅住了一天,就偷偷出院了。回到工地后,不管大家怎么劝说,他就是不回去。 
  “柳桩也是为咱好,我不能拖累他。”三虫儿的叔叔说。 
  “不是说,将来住院的钱,从你工资里扣吗?”猫眼儿的大伯,边往工具车里装水泥,边责怪三虫儿的叔叔,“那就那么心疼钱,连自己的命都不要了?” 
  “我不是心疼钱。”三虫儿的叔叔觉得很委屈,“不过,你想想,咱能挣多少钱啊。我算了算,就是把我的工资全部扣完,也顶不够住院的钱。我这样还能对得住柳桩吗?再说,我听工地上的其他人讲,柳桩这几天正忙着给大包工头要钱,可是,要了几次都没要来。” 
  三虫儿叔叔的话,让所有正在干活的人,都吃了一惊:要真是这样,这些天的活儿不是都白干了?冬天很快就要到了,每个人总得添些衣服被褥,如果拿不到工资,那可怎么熬过冬天?总不能穿着单衣、单裤过冬吧? 
  “不住院就不住院吧。”蚂蚱的爸爸对三虫儿的叔叔说,“你自己多注意着点儿,干活时多留点儿神。不然的话,身体慢慢会吃不消的。” 
  “我知道。”三虫儿的叔叔说完,就去帮二蛋儿的爸爸抬水泥板了。 
  蚂蚱的爸爸他们,拖着还在有病的身体,在工地上拼命干活时,蚂蚱、菊儿、“烧鸡王”,正在病房里聊天。将近两天的相处,他们已经非常熟悉,蚂蚱和“烧鸡王”都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谈到刚刚过去的那场风雨,以及被风雨彻底破坏了的“家”,还有求学的艰难,蚂蚱的眼里满是泪水。 
  “菊儿姐,城里的学校,为什么不要我呢?”蚂蚱问。 
  “他们嫌我们是农村人。”菊儿回答。 
  “为什么呀?”蚂蚱实在不明白,农村人到底怎么啦,怎么就不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坐在城市的教室时读书? 
  “是啊,为什么呢?”菊儿想。 
  城里的高楼大厦,很多是农村人建起的;城里的很多道路,是农村人修的;城里的很多街道,是农村人清扫的;城里的很多厕所,是农村人收拾干净的;城里的很多孩子,是农村人看护着长大的;城里人吃的每一粒粮食,更是农村人辛辛苦苦种的……甚至城里 
  医院用的血,也很多是来城里打工的农民捐献的。 
  离开了农村人,离开了来到城里的农村人,城市几乎一天也存在不下去,城市人几乎一天也活不下去。可为什么,城市要恩将仇报,如此蔑视农村人?不但不愿意敞开胸怀接纳农村人,甚至连他们的孩子,也不能在城市里得到一间小小的教室、一张窄窄的书桌、一册薄薄的课本……而城市人的孩子,却可以在高楼大厦里读书,在碧绿的草坪上踢球,在冬暖夏凉的 
  图书馆里看书。 
  菊儿知道,这一切,别说孩子不明白,就是成年人,也未必想得通。可是,想不通又有什么办法?这就是现实啊! 
  城市,对农村孩子来说,曾经像极了梦中的天堂,那高楼大厦、宽阔马路、如水的车流、如童话的公园,都是那样美丽,那些迷人。可是,当这一切真的就在眼前时,为什么突然就变得那样冷酷无情? 
  这一切,公平吗? 
  然而,菊儿不能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全都告诉蚂蚱。她不想让蚂蚱过早知道这些残酷的现实,从而仇视城市,仇视面前的世界。毕竟,这些问题对还是孩子的蚂蚱来说,太过沉重了。再说,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说不定有一天,城市也会转变观念,用宽容和慈爱的胸怀,去接纳农村人,去善待农村人的孩子。 
  想到这儿,菊儿微笑着对蚂蚱说:“蚂蚱,城市的学校不要咱,咱就自己在城里办个学校。菊儿姐教你,好不好?” 
  “真的吗?”蚂蚱望着菊儿姐的眼睛,有点儿相信,又不敢全信。 
  “姑娘,像蚂蚱这样,跟着父母来城里打工,却上不了学的孩子多吗?”一直在听他们说话的“烧鸡王”,这时候插话说。 
  “不少。”菊儿回答,“据我所知,只是咱们一个县,像蚂蚱这样在城里上不了学的孩子,恐怕就有几十甚至上百个。” 
  “真有这么多?”“烧鸡王”很吃惊,“要是这么多孩子都没学上,将来可是个大问题。”   
  第七章 雨后6(2)   
  “差不多。”菊儿回答。 
  “你真想在城里办一所这样的学校,教蚂蚱他们读书?”说这句话,“烧鸡王”也望着菊儿的眼睛,仿佛想从中找出一个肯定的答案来。 
  “烧鸡王”这一问,反倒把菊儿问住了。 
  菊儿知道,话虽那样说,但如果真要办一所学校,又谈何容易?校舍去哪里找?教室去哪里找?教师去哪里找?而办学校的钱,又从哪里来?即便想尽办法办起了学校,城市的政府又会批准吗?所以,菊儿只好低下头,沉默了。 
  菊儿的沉默,让蚂蚱明白了一切。他知道,菊儿姐只不过是那样说说,安慰一下自己。于是,蚂蚱对菊儿姐说:“菊儿姐,你别难过。我现在不想上学了。等病好了,我就去垃圾箱里多捡些废品,多到收购站换书看。” 
  蚂蚱的话,使菊儿忍不住流下泪来。 
  听着蚂蚱的话,看着菊儿的泪,“烧鸡王”拄着拐杖,默默走到病房窗口,一言不发地望着外面喧闹的城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