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演义

第59章


那时,英国人民没有屈服。成百万青壮年男子走上前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杀,有20 多万人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有更多的人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妇女们勇敢地承担起男人的工作,加班加点地劳动,用汗水支援前线。5 年的艰辛终于迎来了胜利。人们禁不住发自内心地欢呼。
  欧洲战争结束了,英国各党派联合对敌的纽带也断裂了,议会也该改选了。5 月,工党退出联合政府,丘吉尔组成保守党看守内阁。6 月15 日,下院解散,大选定于7 月5 日举行,但选举结果要到7 月26 日才公布。
  德国投降后,处置德国和最后打败日本等紧迫问题需要英、美、苏三大国首脑再次举行会议。会议定为7 月17 日至8 月2 日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真是岁月流逝人易老,在战争中叱咤风云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已于4 月12日突发脑溢血病逝,接替他出席会议的是新总统杜鲁门。英国刚举行过大选,但结果尚未公布,所以丘吉尔邀请工党领袖艾德礼同他一起去参加会议,以便在工党取胜时,新首相能继续参与谈判。
  与会者重申了克里米亚会议的对德政策,决定了在德国肃清军国主义和实行民主化的方针。会议讨论了波兰的西部边界,决定把东普鲁士的一部分领土和哥尼斯堡划归苏联。与会各国同意接纳意大利、保加利亚、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参加联合国组织。在波茨坦会议议定书上签字的是斯大林、杜鲁门和艾德礼。
  三国首脑讨论了结束对日作战的条件和有关对日本的战后处置方针,并将有关决议载入《波茨坦公告》。此公告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责令日本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否则日本将遭彻底毁灭。
  会议期间发生了两件大事,在此值得一提。
  7 月25 日,丘吉尔在他的女儿玛丽陪同下离开柏林回到伦敦去接受大选的裁定。那天,夫人到机场接他,回到家后,一家人都高兴地聚在一起吃饭。保守党总部和丘吉尔对大选结果的估计都非常乐观,因为他领导英国人民取得了抗击德、意法西斯的胜利,人们该不会抛弃这位胜利的缔造者吧?那天晚上,丘吉尔放心睡去,可是快到天亮时,一个不祥的梦突然把他惊醒:大选失败了!他想再睡,可怎么也摆不脱这个使他懊恼的念头。早晨起来后,选举结果陆续出来,一开始就感到不妙,后来果真应验了他清晨的梦。26 日晚上7 点,丘吉尔驱车去王宫提出辞呈。国王对丘吉尔的辞职深感惋惜,他决定授与丘吉尔嘉德勋章,以表彰他在战争中的功绩,但丘吉尔婉言谢绝。丘吉尔对大选结果感到遗憾和烦恼,他不懂选民为什么要抛弃他。英国人民在战前和战争中受了太多的苦,他们强烈希望改变现状。工党在竞选纲领中提出重要工业部门国有化、对经济实行监督、管制消费品价格和扩大社会保障等主张,勾画了一幅工党“社会主义”的美妙蓝图,因而赢得选民的支持,取得大选的胜利。
  第二件事是美国在7 月16 日试验原子弹成功。美国选择这一天试爆原子弹并非偶然,这一消息好像给丘吉尔打了一针强心针,他和杜鲁门都想利用原子弹对斯大林进行讹诈,以增加他们在谈判桌上的份量。两人商量,该怎样把这一消息告诉斯大林,最后决定在会议结束时的一次谈话中进行,以免后者再追问细节。
  欧战结束后,英国为了增加在解决远东问题时的发言力量,便把大量海、陆、空军力量调到远东对日作战,英军的首要任务就是收回被日本占领的殖民地香港、马来亚和缅甸等地。5 月,英印军队和缅甸国民军一起解放了缅甸首都仰光,随后把日军赶出缅甸。9 月5 日,英军在新加坡登陆,把马来亚人民艰苦斗争多年所取得的胜利果实据为己有,在这里重新恢复殖民统治。
  《波茨坦公告》宣布以后,日本拒绝投降。盟军从空中和海上发起猛攻,8 月6 日和9 日,美国空军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炸死炸伤近1 万人。8 月8 日,苏联红军对日宣战,10 天时间就歼灭日本关东军110万人。在盟军的强大攻势下,日本被迫于8 月15 日宣布投降。9 月3 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5 年的战争使英国遭受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损失,战争中死亡人数达24.4 万人,伤27.8 万人,另有5.3 万人失踪。战争中物质损失无数,海外投资减少,内债和外债大增。进出口贸易锐减,工业总产值下降。战时,英国对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控制减弱,战争结束后,英国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空前高涨,一大批国家取得民族独立,英帝国摇摇欲坠。
  正是:纵有万钧回天力,难挽帝国大厦倾。
  欲知战后英国如何举措,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一回 伊公主 树顶承大统 英帝国 落日映米旗运衰势尽国力虚,可怜公主少嫁衣。
  花落无奈水流去,泪眼望断日坠西。
  话说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嚣张一时的德意日法西斯俱被打败,公理战胜,世界重归和平。此番战火,实为空前绝后之浩劫,全球共计70 余个国家,占总数80%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死亡者3000 万,伤残者近5000万,直接经济损失折合美元约4 万亿。单看那大英帝国,虽未沦为战场,亦是损失惨重之极。120 万精忠将士血染沙场、埋骨他乡,战争开支多达1200多亿美元,几乎耗尽国家全部黄金储备,国民财富1/4 化作乌有,物资极度匮乏,举国上下生活艰苦。1942 年9 月美国总统的夫人来访时发现,白金汉宫中的饭菜与平民百姓家中一般无二,王宫的玻璃窗都在德国飞机轰炸时震碎了,连王后的寝室也四面透风。1946 年冬季伦敦奇冷,大雾迷漫,雨雪交加,可是燃料却少得可怜。八十高龄的王太后和大家一样住在寒气逼人的房间里,以致国王乔治六世在出访南非时,一路都忧心忡忡。他写信给母亲说:“我对这种极端的匮乏非常焦虑。你们在家里的所有人现在不得不在这种没有光亮、没有燃料的条件下忍受可怕的寒冷天气。我多么希望我现在是和您在一起,与大家同甘共苦。”国王不光是这样写,他真的想这样做。他向陪同出访的首相艾德礼提出,他忍受不了这种“精神折磨”,要求返回英国,与臣民一起共渡难关。艾德礼百般劝阻,才使乔治六世打消了这念头。1947年,乔治六世心爱的长女伊丽莎白公主与希腊的菲利普王子订婚,在喜讯宣布后两人第一次公开露面时,人们发现,未来的驸马身上所穿的竟是一套旧军装。王后为给公主准备嫁妆,不得不特别申请一些服装配给券,其不足部分,只能靠人们送来的礼物补充。这些礼物中甚至包括尼龙长筒袜和火鸡,因为妇女着装必需的长筒袜战后奇缺,送火鸡的那位美国小姐解释说:“因为伊丽莎白居住在英格兰,而在那里他们没有什么可吃的东西。”生活必需品的定量配给一直实行到50 年代初期。
  然而物质生活的艰苦并未影响人们的情绪。1947 年11 月,英国人民欢庆伊丽莎白公主和菲利普王子结婚。这对年轻的新人极受臣民爱戴。人们忘不了,在战争年代,当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对英国狂轰滥炸、很多人家都把子女送往北美避难时,国王的两个女儿却一步也没有离开不列颠。尽管伊丽莎白和妹妹玛格丽特当时不得不每晚睡在防空洞里,但她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她在广播电台向全英国的少年儿童发表讲话,鼓励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帮助我们勇敢的水兵、陆军士兵和空军”,“努力承担我们自己应该承担的战争危险与残酷”,“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最终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战争后期,她参加了辅助勤务部队,驾驶和维修运输汽车。而菲利普王子战时曾在英国皇家海军中服役,参加过著名的“马塔潘角海战”,而且表现出色。在这两个年轻人喜结良缘时,英国人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1952 年2 月6 日午夜,乔治六世国王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依照惯例,在老国王去世的那一刻,王位第一顺序继承人伊丽莎白公主立即自动继位。然而此刻,这位新王却在远离英国本土数千英里以外的东非肯尼亚。
  肯尼亚当时是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之一,伊丽莎白是代表父王来此访问的。2 月6 日这天夜里,伊丽莎白夫妇正下榻于阿伯德尔森林自然保护区内的“树顶旅馆”,这是一间在一棵硕大无朋的无花果树上搭建的木屋,旁边是池塘和一片盐渍地。当晚皓月当空,大象、犀牛、羚羊等动物纷纷走出森林,到木屋旁喝水和舔食盐粒,伊丽莎白和丈夫一起坐在树枝上,兴致勃勃地俯看动物们嬉耍和厮打的情景。她没有想到,就在此时此刻,她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伊丽莎白公主”变成了“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次日,当她得知慈爱的父亲已经辞世的噩耗时,尽管心中充满悲痛和对新身份的紧张感,可是表面上仍然冷静镇定,自幼所受的教育和训练使她充分具备处变不惊、喜怒不形于色的能力。她和丈夫菲利普亲王迅速安排好返国事宜,次日下午,乘飞机抵达伦敦。她的叔父格洛斯特公爵和首相在机场迎接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