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演义

第61章


印度人主要信仰两种宗教,即多数人信仰的印度教和少数人信仰的伊斯兰教。印度教徒主张独立后全印统一,由人口占多数的他们一方执掌政权。伊斯兰教徒则不愿受印度教徒统治,要求独立后建立起一个单独的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意为“清真国”)。英国特使团在谈判过程中,玩弄花样,挑拨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的关系,致使在加尔各答等地发生了两大教派间的残杀,伤亡甚众,血流成河。英国则趁机于1947 年6 月,由新任总督蒙巴顿提出一份“印度独立方案”,亦称“蒙巴顿方案”。该方案把英属印度殖民地按居民信仰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其中巴基斯坦又分成东、西两部分,共有人口7000 万;印度人口2.25亿。另外还有一些土邦,共计人口8000 万,由王公贵族统治,可自己决定加入印、巴任何一国,如哪一国都不加入,就仍保持与英国的关系,不享有自治权。印度人接受了这一方案。1947 年8 月15 日,该方案生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各自宣布独立,成为英联邦内两个自治领。1950 年1 月,印度宣布建立共和国,但仍留在英联邦内。1956 年3 月,巴基斯坦也宣布成立伊斯兰共和国。
  印巴分治,给这两个新独立的国家带来一系列恶果。原来统一的经济关系、交通和灌溉网络四分五裂,使两国经济都陷入艰难。教派冲突和仇杀造成严重的难民问题和宗教问题、领土问题。特别是巴基斯坦,东巴与西巴并不相连,两地相距1600 公里,联系不便。1971 年,在印度支持下,东巴宣布脱离巴基斯坦,成立独立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土邦的归属问题也引起一系列战乱,其中最严重的是克什米尔问题。这个土邦位于喜马拉雅山区,其居民中75%信奉伊斯兰教,只有20%的人信印度教,况且经济上与巴基斯坦联系密切。可是统治这个邦的王公贵族却是信印度教的,在印度操纵下,他们宣布加入印度,但遭到大多数居民及巴基斯坦的反对。从那时起,迄今已40 余年,克什米尔问题久拖不决,印巴两国多次就此发生冲突。目前的南亚次大陆,国家之间、教派之间、民族之间、种姓之间矛盾重重,社会动乱不安,经济发展步履维艰。这些都是英国殖民者玩弄“印巴分治”花招的恶果。缅甸在二战前也是英国殖民地。二战当中,日本法西斯于1942 年侵入缅甸。当时英国忙于欧洲战事,无暇顾及远东,缅甸人民奋起自救。1943 年,缅甸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抗日武装斗争。1944 年8 月,在缅共倡议下,又组成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昂山担任同盟主席,缅共主席德钦丹东任总书记。1945 年3 月,同盟发动全民族大起义,5月初解放首都仰光,8 月光复广大国土。9 月2 日,日本侵略者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
  抗日胜利后,英国重新占领缅甸,恢复殖民统治。为阻挠缅甸独立,英国人对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进行分化瓦解。排挤和打击比较激进的、主张以武装斗争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德钦丹东一派,将他们开除出同盟。拉拢和欺骗以昂山为首的比较温和、主张与英国合作的一派,让昂山加入殖民地联合政府,又与其签订协定,表示同意缅甸独立,但又不确定日期;同时协定中还规定,今后缅甸制宪议会制订的法律,须经英国议会批准。显而易见,英国根本不想给缅甸真正的独立。英国人的诡计激起缅甸人民的愤怒,工人、学生举行罢工罢课,农村里的农民发动抗税,国家公务人员甚至警察都加入到罢工者行列,很多地方还发动了武装起义。罢工者高呼“我们要求完全独立!”“撤退英国帝国主义占领军!”等口号。在人民斗争的促进下,昂山觉醒了,开始改变他的温和妥协态度,重新联合德钦丹东一派,共同组织了全民族的大选。并在选举基础上,于1947 年4 月成立了制宪议会和以昂山为总理的临时政府。6 月,制宪议会一致通过“缅甸独立”决议,要求脱离英联邦,实现完全独立。英国人对此十分害怕,他们施展卑鄙的谋杀手段,支持和指使暴徒于7 月19 日冲进临时政府会议厅,用冲锋枪打死了昂山和6名政府部长。这一惨案激起缅甸人民反英运动的新高潮,为昂山等人举行的葬礼演变成数十万人参加的示威大游行。在声势浩大的人民运动的压力下,英国当局不得不让步,同意缅甸独立。1948 年1 月4 日,缅甸联邦共和国正式宣告独立,脱离英联邦。缅甸人民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马来亚的独立同样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历程。二战当中,马来亚也沦为日本占领地,靠马来亚人民自己的武装斗争才获得解放。战后英国殖民势力卷土重来,建立英属殖民地“马来亚联合邦”,又把过去属于马来亚的新加坡分出去建立一个单独的殖民地,两个殖民地都由英国派总督统治。当马来亚人民掀起反抗殖民主义的斗争时,英国派出1/3 以上的常备军,对马来亚人民进行了残酷的武装镇压。经过7 年的艰苦的民族解放战争,马来亚人民才最终打败殖民者,迫使英国当局同意马来亚独立。1957 年8 月31 日,英国宣布马来亚在英联邦内独立,但英国仍可在马来亚驻军。1963 年,马来亚与新加坡、沙捞越和沙巴一起成立“马来西亚”。后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另外成立“新加坡共和国”。现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仍是英联邦成员。中东巴以问题也是英国伙同美、法、意等国共同制造的。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冲,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历史上犹太人曾在这里建立过国家,但从中世纪以来,一直是阿拉伯人居住的地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占领了巴勒斯坦,并在战后使这一地区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当时英国的外交大臣贝尔福宣称:“英国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家园”。这个“贝尔福宣言”得到美、法、意等国的赞同。当时在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占人口总数的90%,占有领土97.5%,英美等国根本无视这一现状和阿拉伯人的利益。“贝尔福宣言”发表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大批向巴勒斯坦移居,从1918 年到1948 年的30年间,这一地区犹太人的数量从不足6 万猛增到70 多万。1947 年11 月,英美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一个决议,决定巴勒斯坦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一个阿拉伯国。按这个决议,当时在人口中只占1/3 的犹太人将占有巴勒斯坦领土面积的56%,而阿拉伯人则需让出大片世代居住的家园。而且划给犹太人的土地都在沿海平原,肥沃膏腴。而留给阿拉伯人的则是荒芜贫瘠的高原丘陵。这种不公正的划分办法不可避免地会在两个民族间造成矛盾和冲突。1948 年5 月14 日,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当晚,犹太人宣布成立“以色列国”,西方大国立即予以承认。次日,埃及、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军队开进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的第一次战争打响了。由于阿拉伯人内部不团结,他们打败了。以色列通过战争占有了巴勒斯坦土地的78%,大批阿拉伯人被驱赶出巴勒斯坦,成为流亡的难民。联合国分治决议中规定建立的阿拉伯国也没有建立。此后,巴勒斯坦及整个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战乱连绵,阿以之间大的战争就有4 次,小的局部冲突可说是无日无之。直到近两年,方才显露出和谈和和平的曙光。
  在英国重要的东非殖民地肯尼亚,从1952 年至1956 年,爆发了著名的“茅茅运动”。肯尼亚历来耕地缺乏,而英国殖民者又将其中最肥沃的土地全部夺占,殖民者每人所占有的土地数目是当地人的470 倍。失去土地的肯尼亚农民生活无着,不得不组织起自己的民族主义政党“肯尼亚人民联盟”,提出“把土地分给无地的非洲人”的纲领。谁知英国殖民当局却对这一政党严加镇压,逮捕了联盟领导人。肯尼亚人忍无可忍,终于拿起武器,发动了“茅茅”大起义,口号是“把白人抢走的土地夺回来”!参加起义的农民超过100 万,他们高唱战歌:“为自由独立而战争,我们会流血,会牺牲,但最终我们会得到胜利。”英国殖民当局于1952 年10 月宣布肯尼亚处于“紧急状态”,派来数万军队,动用飞机大炮,对肯尼亚起义人民进行残酷的镇压和屠杀,到1955 年9 月,被杀害的肯尼亚人已达到9 万,还有同样多的人被监禁,许多妇女儿童被活埋。但是英勇的肯尼亚人仍未屈服,虽然大规模的起义被镇压了,但是很多起义者潜入山区丛林,坚持武装斗争,直到1963年获得独立。
  西非的尼日利亚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土面积比英国本土的3 倍还多,而且自然矿产资源极为丰富。英国很早就在这里建立了殖民地,疯狂掠夺当地的资源和财富。他们给当地工人的工资,还不及英国工人的1/10。而当地农民一年的劳动所得,还不如英国工人3 天的收入!在英国的剥削掠夺下,尼日利亚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二战以后,尼日利亚人民也奋起进行反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