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案调查科3:无间行者

第52章


在圈定的范围内再去调查,就相对简单得多。
  思路是好的,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由于很多钱币上油污较重,很多指纹的新鲜程度很难去判断,所以忙活了半天也就查出了几个人的身份信息而已。计划赶不上变化,看着一串串杂乱的指纹信息,我已经放弃了刚才的念头。
  几个核查出的身份信息被我打印出来捏在手中,我刚一出门,就和着急往厕所狂奔的胖磊撞了个满怀。
  纹丝不动的胖磊低头看着一屁股坐在地上的我,问道:“你咋突然就出来了?”
  “你还好意思说。”我起身揉了揉屁股埋怨道。
  “库尔班·热合曼?”胖磊没有像往常一样跟我调侃,而是盯着我手中的人员信息表,读出了声。
  “我×,磊哥,你这视力也太好了吧,字这么小都能看见。”我在确定他读的名字无误后,感叹道。
  胖磊一把从我手中拿过资料,对着照片仔细地观察。
  “他的户口迁入我们云汐时采集了指纹样本,难道这个大叔你认识?”我把头凑了过去。
  “我不认识。”胖磊摇了摇头,然后又点了点头,“不对,我认识。”
  “你到底是认识还是不认识?我怎么蒙了?”
  “他就是那个卖馕的大叔,我这两天一直在筛选监控,绝对不会看错。”胖磊很肯定地说。
  “死者接触的现金,这位卖馕的大叔也接触过,而经他手烤制的馕又被嫌疑人落在了案发现场,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我尽量捋顺自己的思路。
  “也就是说,嫌疑人、卖馕的大叔、死者,他们三者之间有金钱上的往来。”
  “只有一种情况解释得通。”
  “小龙你是说,死者最后见到的那个人(A某),其实就是凶手,而他从库尔班·热合曼手里买过馕饼。”
  “目前这只是一种可能性的猜测,这里面还隐藏着其他的信息。”
  “其他的信息?”胖磊有些不解。
  我把胖磊领进痕迹检验室,打开了电脑。焦急地等待了几分钟后,我点开了桌面上标注有“库尔班·热合曼”字样的文件夹,三张百元大钞的扫描照片出现在电脑屏幕上:“我在三张纸币上都提取到了他的指纹,磊哥,你看这里。”说着,我把鼠标对准了纸币左下角的编号:885,886,887。三张纸币连号。
  “新钞?”
  “这只是一方面。这三张纸币上都有两种新鲜程度相同的手印,一种是库尔班·热合曼的,另外一种手印未知。”
  “未知指印会不会是银行人员留下的?”
  “去银行取钱基本上使用的都是点钞机,银行人员的指纹只会在一沓钱的第一张和最后一张出现,ATM机取钱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极少的钱币上会留下他们的指纹。就算有他们的指纹,我也可以通过指纹的分布规律把它排除掉,而在这三张纸币上不存在这种情况,我有理由怀疑那几枚未知手印是嫌疑人所留。”
  “但是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就算有嫌疑人的手印,根本不知道这个人是谁,我们也无从下手啊!”
  “我可以缩小很大的范围。”
  “这怎么说?”
  “磊哥,你告诉我,库尔班·热合曼出售馕的价格是多少?”
  “他们家的馕比较大,一个要卖六块钱。”
  “那问题就来了,百元纸币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最大面额的钞票,如果嫌疑人只是正常购买馕,库尔班·热合曼的指纹怎么可能会留在嫌疑人所有的百元面值的人民币上面,而且一留还是三张?”
  “对啊,如果嫌疑人拿着百元大钞去买馕,百元大钞会递出去,店老板的指纹不可能留在嫌疑人自己这一沓百元大钞上。”胖磊一拍脑门道。
  “也就是说,这三百元钱不是嫌疑人递出去的,极有可能是他从库尔班·热合曼手中赚回来的。这样才说得通!”
  “是这个理。”胖磊打了个响指。
  “我们之前已经分析出,嫌疑人具有用扁担挑负重物长时间步行的能力,有可能是一个行脚商贩,店老板库尔班·热合曼会不会跟嫌疑人做过某种交易,而交易额是三百元?貌似只有这样才合理。”
  “我完全赞同你的假设。”胖磊对我竖起大拇指。
  “咱们要不要去一趟摸摸底?”
  “当然要去!”
  “问问明哥要不要一起?”
  “去的人多了目标大,我回头跟他说一下,我们两个去就得了。”我家门口的枪击事件使得科室所有人做事都变得小心谨慎起来,尤其是出外勤。
  “那好吧!”我点了点头。
  “你去换衣服,我去明哥保险柜里取枪,顺便就把这事跟他说了。”
  十四
  在公安局的办案机关中,我们属于二线文职,和一线的刑警、治安警不同,我们出外勤不会配备枪支。可自从这接二连三的事情出来以后,明哥特意打报告申请了五支六四式手枪,并要求我们不管是谁,只要出去必须佩带。叶茜虽然是个实习生,但她已经具备了人民警察的身份,并且她早在去年就已经申领了持枪证,所以连她也不例外。从明哥下的这个死命令不难看出,他对这件事其实是高度紧张,并没有他说的那么轻松。
  十几分钟后,我和胖磊开始在办公室内验枪,在确定枪支可以正常击发后,我们把弹夹推入枪中,并贴身藏于腰间。
  “走!”胖磊冲我使了个眼色,我们俩一前一后走出办公室,驾驶单位的民用车朝卢集镇农贸市场驶去。
  我们赶到时,正好是下午农贸市场交易的高峰期,吆喝声、讨价声、招呼声此起彼伏,整个市场被前来买卖的人围得水泄不通。我们两个和市场里的行人多次碰肩以后,终于找到了这家挂着“特价烤馕”招牌的小店。
  便宜、实惠应该是这家烤馕店最醒目的标签。此刻,偌大的馕坑前站满了排队等待的食客,洗脸盆大小的烤馕刚一出锅便很快被抢购一空。几个浓眉大眼的新疆小伙忙得不亦乐乎,而站在店内负责收钱的大叔正是我们这次要寻找的关键证人——库尔班·热合曼。
  我和胖磊走上前,客气地出示了自己的警官证。
  “你们好,警官。”库尔班大叔把右手放在自己的胸前,向我们微微欠身,友好地打着招呼。
  “您好,打扰了。”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照做起来。
  “里边请。”库尔班大叔用他那带有“新疆特色”的普通话热情地把我们引进屋内。
  “您好大叔,是这样的,我们正在办理一个案件,需要向您打听几件事。”我趁他忙着倒水的空当,说明了这次的来意。
  要不说嘴甜到哪里都受待见,这声“大叔”喊到了他的心窝里,他乐呵呵地把水递到我们面前:“没事,你们尽管问,知道的我都说。”
  “不知道您对这三张连号的纸币有没有印象?”我把打印出的照片递到了他的面前。
  库尔班大叔低头看了一眼:“有印象,这是我最近一次取的新钱。”
  我眼睛一亮:“什么时候取的?”
  “应该有半个月了吧。”
  “您一共取了多少?用它购买了哪些东西,您能回忆起来吗?”我小心地问道。
  “取得不多,三千块钱,其中一部分买了芝麻、面粉这些常用的东西,另外一部分我买了一点材料。”
  “材料?什么材料?”芝麻和面粉是市场的大通货,一般不会有人用扁担挑着售卖,所以我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了他口中的“材料”上。
  库尔班大叔咧嘴朝向门外:“我店里的这几个小伙子平时工作很辛苦,想吃切糕了,我就买了一些坚果、葡萄干之类的东西做了一点。”
  “大叔,您能不能记起来单笔超过三百元的有哪些?”这个问题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谁还记得起这些琐碎的事情?我只是抱着试探的心理问道。
  “记得!”库尔班大叔很给力地回答了两个字。
  “您真的记得?”
  “不是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吗?我平时花钱都记账,我去给你翻翻账本子就知道了。”库尔班大叔说完转身朝里屋走去,我和胖磊兴奋得击了一掌。
  “葡萄干240元,蜜饯450元,大枣166元,糯米185元,蔗糖410元,腰果310元,核桃330元……”库尔班大叔照着账单一一读了出来。
  按照我们的分析,越是接近三百元的货物越是可疑,所以经过层层筛选,腰果、核桃被我列为重点。
  “这些东西您都是在哪里购买的?”
  “这么大的农贸市场,什么没有卖的?我都是在市场里买的。”
  “都是在店铺里?”因为嫌疑人很有可能是行脚商人,所以在店铺购买的东西都可以先行排除。
  “除了核桃,其他都是。”
  “什么?您确定?”我本以为还要继续问下去,没想到库尔班大叔直接给了我最终的结果。
  “确定,当然确定。我本来想直接买核桃仁的,可店里的小伙子怕加工好的核桃仁不新鲜,要买干核桃自己加工。市场里经常有人挑着担子吆喝,那天我正好碰上,就买了一些。本来核桃的价格是339元,那个商贩很好说话,给我抹了零,我看他人蛮不错,就给他切了两个烤馕带上。”
  听到这个结果,我和胖磊相视一眼,激动万分。
  “您能不能形容一下这个人的体貌特征啊?”我强忍着兴奋,继续问道。
  “身高嘛,和你差不多,40多岁,身体蛮壮实。”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