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蓝

第16章


杨坚此时对前番夹击阿波的圣心独断,已知失策。
——因为一击而失去西突厥,他此时已是后悔不及。故此次在爱子杨广鼓动下,特地召长孙晟上殿,征询他的看法。
沉默良久,已是冷寂的所到之处皆如绝地的长孙晟吐出两个字:“两存。”
同殿的晋王殿下于是阳光灿烂笑了,他笑的那样灿烂而真切,连长孙晟也为之晃了一晃眼:“终究,你对人世还有所牵挂的,还没到死寂,不是吗?”
“是又如何?”长孙晟于脑海中回问他那莫名其妙的灿烂,但并不准备得到答案,因为那无所谓。
也事实上,晋王殿下并未给他答案,他正在对殿上所有人释意长孙晟所言:“突厥内部争夺,于隋无罪,王师不代无罪之国。
前番儿臣遣李广达一战而失半个突厥,如今阿波困穷,杀之唯恐契丹、习、奚难以自安,城非招远之道,不如两存之。”
以丞相高颎为首,众人皆深以为然,心悦诚服的赞同杨广所言。
杨坚由是颔首称善,心怀大慰于爱子的明智和敢于担承,并想及其人当时的凝重与沉默,更简直深觉小小的有愧爱子。
从而,干脆利落的采纳了这番朝议,存养以示宽大。
*  *
开皇九年春。
作为大隋的特使,带着贵重的礼物,长孙晟再次出长城,来到阴山北麓的草原上,于白道川可汗庭参加新可汗的奠基大典。
奠基大典之前,长孙晟还参加了莫何可汗处罗侯的葬礼。
按突厥人的习俗,先是遗体的焚化仪式,而后才举行安葬仪式。
焚化仪式已在去冬举行,眼前举行的是安葬仪式:
染干、雍虞闾等一群亲属,骑马在莫何可汗生前所住的牙帐外绕行七圈,然后于帐门下马,跪拜死者像前。
他看着他们呜咽的痛哭着,同时用短剑划破自己的脸孔,让血泪交迸。接着又挥泪上马,再绕帐七匝,再帐前下马,再次跪拜、痛哭、刺面……
看着他们这样周而复始的一次闪,长孙晟终于淡淡微笑出来——麻木,那是麻木,疼痛被麻木,于是成为礼节——多好的,祭礼方式!
自然,他没有入乡随俗的进行这礼节——他已麻木的太深刻,深刻到划破自己的脸孔却不会有血流出,更惶论眼泪?
——他是个没有眼泪的人,他的叔父临终前抱着他那样呕心沥血的恸哭时他都没有眼泪……
只是,在同一刻,他还是想起了阿波,那个单纯而热情的、至死仍信仰着他的可汉——他就埋骨在这草原另一处,若真的会是在天有灵,他的灵魂,可还仍是在期待着他吗?
*  *
次日上午。
举行了新可汗奠基大典。
新可汗雍虞闾是沙钵略的儿子、处罗侯的侄儿,他被策封为都蓝可汉。
而他的后母,他的婶母,则又再度成为她的妻子,她的可贺敦。
这可贺敦尊贵正如中原的皇后,但却又绝对的不同于中原的皇后——中原里,没有哪一个皇后能这样超脱了一切岁月尘俗的一次次为后,更没有哪一个皇后能理所当然的拥有无限权力。
——她可以干预朝政,甚至直接调兵遣将,一颦一笑中,她风姿楚楚的左右了整个大草原,甚至是全部天下。
对此,可贺敦宇文无又本当荣幸并高兴之至的,她甚至都准备着要好好庆祝一番的。
可是,当她对上长孙晟,对上长孙晟的寂灭。
忽然之间,一切都索然无味,连胜利和未来都来的麻木不仁起来。
“是的,他不在乎了,如果他不在乎了,什么都不在乎了……”
黑天鹅的华美羽翼嚣张的摇曳,心中那些饱胀的、不可抵挡的战意却无处着落,空荡荡的感觉充塞了整个原野,化身为魔后的她第一次低喃:
“这就是胜利了吗?我的路……走到了哪儿?又将如何走下去?”
花事 章十五  佳人
* *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城池皆可得,
佳人难再得。
她是那个足以倾城倾国的佳人,却属于江南而不是北方。
她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儿,天保二十年二月十九日卯时出生于后梁国都江陵。
她有绝对的天生丽质,一自出生便无比的娇媚动人,但她已有了三个姐姐,她的父母只盼着一个儿子,所以并不因此而多疼宠她哪怕一点点。
二月,不是个会生出多福女儿们月份,且她红颜的样子实在是注定了要用来诠释薄命或者祸水的。所以为了她、为了这飘摇的江山少一些苦难,当时仍身为帝王家的她被送入乡间,一如乡间女孩儿般过活以志磨难。
她的名字代表了她父母对她未来的最大期望:平儿,平平凡凡的平,也是平平安安的平,要她平凡,是要保平安,保她的、也保她身绕这些亲人们的。
可是上苍如果注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名字不能去更改什么。事实上,人的名字更多时候是随着其时运在改的。
比如她。
* *
那是开皇九年,那是个春天。
那时候,杨坚笑的很开心,杨坚的臣子们笑的很开心,整个大隋朝都笑的很开心。
这一年阳春三月的风光实在太好,太风光!
自汉末的狼烟,到三国、魏晋、南北朝的烽火延绵,整四百年无休止的战乱和纷争让人们望眼欲穿着一次和平与统一。
而今,在血与火的民族融合后,一个崭新而强大的华夏族终于形成,并实现了它必将铭刻千秋的大一统。
——期待了很多年,准备了很多年,从无一天或忘的努力着,杨坚和他的臣子们终于成功灭去了陈朝,成功的做了这中原近四百年动乱的终结者!
在那样的时刻,任何狂欢的情绪和方式都不为过。
也同时,对参与完成这场战争的将士们而言,所有封赏都是恰如其分。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不能那么恰如其分的,就是杨广。
杨广,这场战役的主持者,从开皇七年平陈之役的准备,直至开皇九年攻入建康的结束,他一直积极的参与其中,并确然可称得功绩显赫,独一无二。
可是,一自开皇元年,杨广十二岁时候被立为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寻授武卫大将军;又接着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大将军如故。
这个从出生即带着七彩祥云和龙之幻影的少年,在所有人的瞩目与宠爱中成长,由美姿仪、少敏慧一天天的驱近于完美,终成朝野属望。
在他不过弱冠的今天,自幼来的无数功勋已然让他所能得的封赏多到了今日的无可封赏。
甚或,以其它臣子而言,杨广的结局正该到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最高境界。
但杨广不是其它臣子。
他是帝王双圣最信赖宠爱的儿子。
尤其,当他们为对爱子的封赏而绞尽脑汁的时候,他阳光灿烂的笑,绝对之真诚的请愿说:“于儿臣而言,这世上最好的赏赐莫过于父皇母后的福乐安康,和我大隋朝由此而至的国运昌隆。”
这般赤诚的拳拳之心让杨坚夫妇倍觉老怀大慰,也更坚定了要给予杨广以最好的赏赐之心。
*  *
还有什么呢?还有什么呢?
所能为他加的官进的爵除太子之位已然没有了。
但是太子之位上早已坐着他的兄长杨勇,嫡长子的继位是千古以来的传统,不可轻易更之。
而,除加官进爵外,至仁至孝并少有欲求的晋王殿下对世俗的种种更是了无兴致,青春年少的他甚至无欲到年已二十岁却连一个女人都没有。
女人!
想到女人的时候,独孤皇后也终于想到了她可以给爱子的赏赐,那是不需要任何灵感就可以,以直觉想到的最贵重赏赐。
是的,是时候了,实在是不能再拖了。
杨广十三岁的时候,她就已开始想着,要给爱子一个天底下最贤淑、最美丽的女子。
但是当她对爱子提起,从来至孝的、顺着她的杨广却微笑着说不、不着急。
理由很简单,却绝对的说进了皇后的心坎里:“孩儿想要慎重、慎重,再慎重一些,自小看着父皇和母后这般相爱相敬的样子,孩儿确定自己这一辈子,也只要有一个女子相伴,就一生足以。”
然后,在独孤无比的感动和支持下,杨广就开始等待那个要与他一生相伴的独一无二的良人。
纯粹的等,绝对不会有所谓主动,事实上也避开所有女子的主动。
于是这样一等就是很多年,让独孤心疼的每每想及肝肠都要寸断了。
所以这一次,她决定了,要由皇帝亲下圣旨,集全天下的女子,只为找到爱子那个一生的良人。
当中的选定过程由她主刀,不惜亲自放下身段去请天下间各色奇人异士来助。
而最终,这个幸运无比、且标志了天下间最优异的女子的决定权,属于杨广!
杨广听完母亲的决定后,感动的快要哭了,他含着泪谢过母后对他这般深重的爱护。然后多少有些不安的转向他的父皇:“父皇,这样真的可以吗?不会太让您和母后费心了吗?”
一心一意要做个流芳千古的明君圣主的杨坚本来是悄悄的皱了眉,觉着如此浩大声势未免太过。
但看到至孝的爱子如此体恤,并征求他的最终同意时,就想起了爱子的千般好——尤其是在这个天下人都知道,独孤皇后的话从来是比皇帝算数一些的情况下,他的爱子却从来都是以他最终意见为意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