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第52章


于是也就点头答应:“也好,荆州的事,可以缓一步再谈。造箭的事却很急切,诸葛先生愿意承担,实在再好不过。”
  诸葛亮道:“十万支箭,何时要用?”
  周瑜假装出无奈的样子,道:“十天之内,可能办齐?”
  “十天,都督,十天怎么可能?”在一旁的鲁肃惊呼起来。他本来一直坐在旁边,刚才讲到荆州问题,他本来就觉得周瑜过分。如果赶走曹操,荆州全部归东吴所有,那人家刘备又去哪里呢,人家又为什么和你拼力作战呢?不过他是江东方面的人,虽有异议,却不好出口。现在听周瑜要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觉得过于荒唐,终于忍不住嚷了起来。
  周瑜狠狠瞪了鲁肃一眼,语气中颇带严厉:“子敬。”鲁肃一凛,不敢说话了。
  诸葛亮道:“十天……”面上显出迷惑之色。
  周瑜看见诸葛亮脸色,道:“如果先生觉得过于仓促,也可稍加延长。周瑜心想,十万支箭,以刘备那点兵力,只怕两个月也不能藏事,但我说十天,他总不好要求延长到两个月罢,要是这样,我也不能答应。他望着诸葛亮的脸色,不料诸葛亮摇头道:”曹军随时可能进攻,若等十日,必误大事。“此话一出,大出周瑜所料,他惊讶道:”那先生认为应该几日?”
  诸葛亮道:“三日足矣。”
  鲁肃大吃一惊:“先生莫非疯了?”周瑜却大喜过望:“军中无戏言。”
  诸葛亮道:“怎敢为戏。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
  周瑜道:“好,来人,取文书笔墨来。”
  诸葛亮毫不犹豫,挥笔当场写了军令状。周瑜抚慰道:“有劳先生,这件事成功,先生算是立了大功。将来赶走曹操,我们两家当瓜分荆州。”他虽然自小跟随孙策带兵打仗,杀人如麻,冷酷无情,但见诸葛亮竟然答应这种完全办不到的事,心中也不免有些歉疚,所以一顺口,说出这样让步的话。
  诸葛亮也喜道:“那好,军中无戏言,一言为定。”他虽然知道周瑜的话未必当真,但既然说过,就算将来反悔,也免不了气焰大消,那时自己这边在道义上就占了主动。
  周瑜点点头:“一言为定。”诸葛亮道:“都督当真爽快。今日已来不及,明日开始造箭,至第三日,都督可以派遣五百士兵去江边搬箭。”
  两人又说了些不冷不热的淡话,诸葛亮起身告辞。鲁肃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对周瑜道:“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绝无可能,他却只要三天,莫非有诈?”
  周瑜冷笑道:“他愿意送死,非我相逼。军令状白纸黑字,他便想耍赖,也是枉然。我吩咐工匠,凡应用物件,都不给他齐备,他必然会误日期。到时将他斩首,看他有何话说。君现在且去刘备营中,探听虚实。”
  鲁肃道:“都督,此事使不得啊。”
  周瑜收起了笑容:“子敬,我知你与孔明私交甚好。但国家和友情,难以两全。自古五伦,君上居首,朋友居末,你好自为之罢。”
  鲁肃默然,重重叹了口气。
  三、将计就计
  诸葛亮回到自己的营寨,刘备等人一直在等着他,见他回来,脱口就问:“今天周瑜找军师去,有何计划?”
  诸葛亮道:“要我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给他。”
  刘备大怒:“周瑜欺人太甚,十万支箭,十天怎能造齐,军师不要理他。况且我要是能造齐这么多箭,留给自己用岂不更好,何必给他?”
  诸葛亮道:“我知道他是故意刁难,但想到两国联盟不易,若这次拒绝,必然会生嫌隙,大敌当前,以和为上,于是慨然应允,答应三天内把箭造齐。”
  刘备由怒转惊:“啊,军师你答应了?还只要求三天?”
  诸葛亮点头道:“因怕他觉得我方没有诚意,又立了军令状。”
  刘备差点哭出来:“军中无戏言,军师怎么如此煳涂?”
  关羽冷冷道:“料想军师必有高策应付。”
  张飞道:“除非变成神仙,把别家的箭都挪到我们这里。”
  关羽哼了一声,卷起手上的书本,道:“这世上谁又见过神仙?”
  张飞道:“那只有断头变鬼。”
  关羽冷笑道:“量那周郎小儿,也不敢把我们军师怎样,否则我关羽的刀绝不答应。”
  诸葛亮见关羽这么说,心中感到一阵温暖,他一直觉得关羽为人高傲,对自己也一向语带讥刺,没想到这回对自己这么维护。他感激地对关羽笑了笑。
  张飞哈哈大笑道:“二哥说得是,谁将变鬼,还未可知呢。”
  刘备道:“你们不要闲扯了,快想点良策。军师,你一向聪明,今天怎的如此煳涂。要不去数数我们军中还剩下多少箭,如果能凑齐十万支,一发给他们就是了。”
  诸葛亮笑道:“把我们的箭都给他,那我们怎么打仗。主公勿忧,亮自有良策。”
  张飞惊讶道:“就这还有良策?”
  诸葛亮拍拍张飞的肩膀:“多亏将军刚才提醒啊。”
  张飞一脸迷惑:“啊,我,刚才提醒了你什么?”
  诸葛亮道:“把别家的箭搬到我们这来。”
  张飞仍是不解:“哪家有箭肯让我们搬?岂有此理。”刘备也道:“岂有此理。”关羽也捋捋长髯,笑道:“岂有此理。”
  诸葛亮笑道:“主公,二将军,三将军,你们附耳过来。”
  三个人惊疑地把耳朵靠近,诸葛亮叽叽咕咕说了几句,三人面露惊疑。刘备疑惑地说:“这能行吗?”
  诸葛亮道:“主公放心,绝无差错。”
  他们还没有谈得十分妥当,又有人来报:“东吴鲁子敬先生又来了。”
  刘备跺脚骂道:“这个鲁子敬,平常看他憨厚,没想到和周瑜一起设圈套骗我军师,今天我要当面质问他。叫他进来。”
  诸葛亮道:“他也是各为其主,主公不要怪他。这次肯定是周瑜派他来探听风声的。主公,你们先进去回避一下,让臣独自来对付他。”
  刘备、关羽、张飞侠快退入后室。不一会,鲁肃走了进来。诸葛亮见了他,立刻面现怒容:“子敬,你可害死我了。我曾告诉你,千万不要把我们之间的谈话告诉公瑾,免得他设计害我,你却不听。如今叫我三天之内去哪儿弄十万支箭?”
  鲁肃也有些烦躁:“你我的谈话,我家都督问起,我自然不敢隐瞒。至于造箭的事,我当初告诉你不要答应,你却不但答应,还自己要求把期限减为三天,这是你自取其祸,怎能怪我?”他的烦躁也是真心的,对诸葛亮他一向比较敬佩,雅不愿他冤死在周瑜刀下。
  诸葛亮道:“也罢,子敬,看在我们朋友一场的份儿上,君借我船二十只,每船有士卒三十人,船上都以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佈两边,我自有妙用。不过此次千万不可让公瑾知晓,否则我计败矣,你们既收不到箭,我也会丢脑袋。朋友丢了脑袋事小,国家缺了箭用却事大啊,于公于私,君都不能轻忽。”
  鲁肃有些脸红,国家和私交的确不能两全,这是他在诸葛亮问题上一向苦恼的事,他感觉此刻自己好像被诸葛亮看穿了心事,只是他还有些不解,疑惑道:“这些却容易,你要来干什么?何时需要?”
  “到时便知,越快越好,请君立刻回去置办。”诸葛亮道。
  鲁肃道:“那肃就此告辞。”说着来到渡口,乘船匆匆回到军营面见周瑜。
  周瑜见鲁肃回来得这么快,奇怪道:“见到诸葛亮了吗,他说什么?”
  鲁肃点头道:“见了,不过他只是和我寒暄了几句,没有一字提到造箭的事,也没有向我要求箭竹、羽毛、胶漆等造箭材料,实在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往常鲁肃从来没隐瞒过周瑜任何事,但这次一则关涉诸葛亮的身家性命,实在于心不忍;一则关系军队用箭的公事,若没办到,影响打仗,自己在周瑜面前也有理由辩解。而且,他心里也自我安慰,就算诸葛亮到时交不出箭,刘备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周瑜加害诸葛亮,否则,孙、刘两家联盟势必破裂,而且有可能互相残杀,抗曹战争也势必失败,这不符合孙权将军特地派他去荆州联合刘备的初衷,因此,就算这次对不起周瑜,却于国家有利,有何不可。周瑜这次的确做错了,自己既然劝告不了他,做些这样的挽救也是可以的。
  周瑜来回走了几步,道:“哼,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复于我。”
  四、告别大乔
  京口。孙权全副戎装,再次来到大乔宫中。大乔仍旧全身裹着丝绵,正坐在榻上发呆。她身旁扔着几卷书,床前一盆炭火正在熊熊燃烧。
  看见孙权走人,大乔没有说话,但微微点了点头。
  迄今为止,这大概是孙权从大乔那里看到的最好的表示了,他有些欣喜,柔声问道:“我今天就要出征,你,没有什么对我说吗?”
  大乔嘴唇翕动:“我说什么,重要吗?”
  孙权重重点头:“是的,非常重要。”
  大乔沉默了。过了会儿,低声道:“希望主公能平安归来。”
  孙权喜色满脸:“你真的这么希望?”
  大乔缓缓但是坚定地点了点头。
  孙权柔声道:“那你好好保重。”又对侍女道,“好好照顾夫人。”他的表情变得威严。
  侍女忙伏地道:“谨闻主公命令。”
  孙权又看了一眼大乔,毅然转身,大踏步走了出去,他的身后突然响起了悲戚的琴声,但是琴声有些生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