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第846章 上海务(上)


    “元长,你以为我朝未来有那几大危机?”
    “幽云之门户,人烟稠密,兼并,政见之争。”蔡京答道。
    蔡确额首,特别是蔡京将幽云门户放在了第一位,关于这一点王巨在离开京城前,也刻意提到过。暂时不能打幽云十六州的主意,但不代表着不要了,除非将京城迁于洛阳,但那是不可能实现的。
    说句不好听的话,北方大门不在自己手中掌控着,而将京城置于无险可守的开封,还不如明朝将京城置于北京来得安全呢。
    但蔡确补充了一句:“还有一个危机,族群之危机。”
    原先历朝历代的民族政策多是诸葛亮的政策,顶多置一些戍边的军队,然后扶持一个代理人,由他来治理各个少数民族的边区。
    它在诸葛亮手中确实成功了,不过蜀国立国才多少辰光。
    反而后来的历史证明了这一政策的错误,最好的例子便是唐朝在南诏扶持了蒙舍氏,然后吞的那个果子才叫苦哪。
    宋朝要好一点,但不是宋朝以前做得好,看看以前宋朝有多少羁縻地区,就是这样,还有侬智高叛乱,各个蛮区不停地入侵抄掠,当然,如果说汉人是低贱人种,当做别人的奴隶,任人宰割,任人抄掠,也可以说这些蛮区是不停地起义。
    这种种活生生的事例,已经证明了原先政策的不妥。
    现在多数大臣也认可了王巨的改土归流政策,但不意味着它就是一个完美的政策。
    看上去南方眼下还不错,交趾成了一个重要的储备粮仓,大理源源不断地向广南、荆南与巴蜀提供这些地区紧缺的大牲畜,以及战马,乌蒙有铜矿,后来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矿坑,包括宋朝同样紧缺的金银矿,现在又有了通往天竺的陆地商道。
    然而总的来说,因为这些地区比较贫困,加上交通不便,朝廷虽获利,但获利不多。可是以前为了平定安定这些地区,朝廷花了多少钱,彼岸支援了多少钱?
    若平安无事还好,但若是民族处理不当,来场大规模的叛乱,什么利也没有了。
    还不止南方呢,眼下是南方,未来还有西北的党项人,蕃人,回鹘人,以及南北河套那些莫明其妙的种族。
    如果宋朝有能力收回燕云,其境内必然有一部分鞑靼人、奚人与契丹人。
    因此,这个民族问题也越来越重要了。
    但是蔡京眼中狐疑,俺主管的是司农寺啊,你与我讲什么族群?
    要的就是他这个司农寺!
    王巨提议将吕大防调回来,蔡确便思考顶替的人选。收复的南方三路,交趾路还好一点,原有的百姓几乎都让王巨弄掉了,或者撵走了,余下的百姓多是原先站在宋朝这一边的,要么还有一些人逃避过去,或者重新返回,但人数少,翻不出风浪。
    大理两路却不同,不但现在,就是在未来十几年内,都不能出问题,否则轻者就象原先巴蜀一样,来一个大暴乱,重者则会成为第二个南诏。
    因此两路首长人选无疑慎之又慎。
    两人便想这个人选,想来想去,王巨忽然就想到了蔡京。
    王巨不得不承认此人确实有些能力,不知道怎么混的,混成了司农寺首官,司农寺从变法后是何等的重要!
    于是王巨提议蔡京,不然未来新老交替之时,蔡京弄不好又要倒向旧党,这样还不如将他弄到南方去呢,让他满脑子的心思用在一些桀骜不驯的蛮酋身上。
    至于未来蔡京会变成什么德性,那要等很久以后了,王巨也管不着了。
    蔡确继续说道:“故朝廷将吕大防调回京城,老夫欲以君替之……”
    蔡京脸色有些不自然,云南两路长官皆同时兼有安抚经略使之职,其实权远胜于他州知州或知府,不过蔡京如今判司寺,也只等于平级调动。但一个在京里做官,一个在遥远的西南做官,蔡京心中不大乐意了。
    蔡确也看到他脸上的变化,淡淡道:“这也是太保向老夫推荐的,他对你十分看重。”
    “哦……”蔡京讶然,不要说王巨以后去彼岸,其实这是一步妙棋,如果大功告捷后继续留在宋朝,因为忌惮,朝廷多半对王巨鸟尽弓藏,但去了彼岸,反而退一步海阔天空,对宋朝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除非两边不再通航来往,不过蔡京想到了一些事,便问:“蔡公,下官听闻……”
    “元长,勿用多想,不久后,你便能看到真相。”
    都是聪明人,就不用多说了,蔡京告退。
    于是朝廷下诏,让蔡京去了大理,以王存判司农寺,严格说王存也是旧党,但性格温和。
    其实后面蔡确做了许多人事安排,包括升迁了许多旧党中有影响力的人物,可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性格温和,没有多少戾气。
    这个梗……
    …………
    看着两面黑压压欢呼的人群,种师道心中也艳羡啊,做官的,那个不想自己在百姓心中有这样的影响力。
    当然,论在百姓心中的影响力,即便在王巨的整个仕途中,也达到了极致。
    王巨骑在马背上,不停地向百姓拱手,然后与种师道一道来到州衙。尽管宋朝将前线推到了银州与萧关,但因为运输成本的拘束,庆州仍然再次成为伐夏的主力。
    “还是原来的样子。”王巨来到州衙前翻身下马说道,不过也正常,在古代修官衙仍是官员最忌讳的事,除非真到了破烂不堪的时候,一般不会修衙门的。
    一行人走进州衙。
    “太保,这是蔡公给你的密函。”
    王巨拆开信函,上面只写了一件事,那就是宋朝已经半卖半送地将大批器甲送往高丽。
    其实就是将高丽所有军队换上宋朝新式铠甲,也不可能打败辽国。但胜负因素是一点一滴来增加的,不过这是一步飞子,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王巨也不敢说了。
    他放下信函,种师道又说道:“太保,兰州也送来一封急报,让下官转交给你。”
    王巨拆开,讶声道:“黑汗出兵?”
    “黑汗?”种师道也有些惊讶,他不由向牒报上扫了一眼,是王文郁送来的,上面写了一条消息,黑汗突然出兵沙州。具体的情况王文郁也不清楚,毕竟离得太远,恐怕就是这条消息,还是西夏人泄露出来,让宋朝斥候打听到的。
    “太保,黑汗有没有派使者联系我朝?”
    黑汗出兵西夏,有几种原因,这是最好的一种原因。
    以前黑汗多次派使向宋朝朝贡,这个朝贡不能当真,实际黑汗真正奉为上国的不是宋朝,而是辽国。但因为两者没有冲突,黑汗与宋朝关系不恶。
    也许看到宋朝这一回真的有灭夏的把握,于是黑汗出兵协助。
    若是这种情况,他们则会派使者前往湟州,向种谊通报。
    然而不是,王巨摇了摇头。
    “难道黑汗与西夏发生了巨大冲突?”
    “也不会,前线未听到什么消息,并且这时候,西夏也不会与黑汗发生冲突。”
    “太保,西域那边这时候冷不冷?”
    “那边天气与陕西路又不相同,白天热,晚上冷,但在这时候,依然很冷。”
    “那就有点不好了。”
    如果不是这两种情况,则是另外两种可能了。
    一种是趁火打劫,借机捞取好处,就象董毡那样,每当宋军与西夏大肆交战,他立即出兵兰州凉州,借机捞好处。宋朝也知道,并且对此持支持态度,毕竟或多或少牵制了西夏的力量。
    若是这一条,问题还不大。
    就怕的是最后面一种可能,那就是借机侵占河西走廊西部地区。
    如果是宋朝抢先占领这一地区,中间还隔着一段日薄西山的高昌回鹘地区,高昌回鹘是威胁不了宋朝的,辽国自阻卜、居延海南下可能性也不大,因为成本太高,加上西域水土恶化,那么西北会渐渐平定,整个河西走廊会重新回到中原王朝怀抱。
    但若是黑汗抢先占领了沙州、瓜州与肃州,造成了既定事实,再加上这一带多是回鹘人,宋朝想收回来必然变得很困难。要么就要动用武力,与黑汗军开战,这无疑增加了众多的变数。
    而且时间也不对,现在才是二月末,想来消息到王文郁手中又过了一段时间。
    这代表着黑汗仍是正月就发兵的,正是天寒地冻之时,就算黑汗全部是骑兵吧,也要运输供给,在这种天气下,运输是何等的困难!
    因此这是一次有预谋的快速奇袭。
    王巨想了许久,说道:“下令抓捕吧。”
    …………
    “段天水,你看到了什么?”蔡确指着地图问。
    地图乃是钱塘江两岸的地图,上到吴淞江,西到杭州,东到大海。
    段天水迷惘了一下,小心地说:“蔡公,是水利……?”
    “为何是水利?”
    “东南始重,然盐官潮却是东南之苦……”段天水支吾地答道。钱塘潮再怎么祸害两浙路,与他这个小人物有什么关系。并且王巨还手批了东南官员,说了一件事,那就是钱塘江受地形潮水约束,总体趋势是南涨北坍。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明清时钱塘江三次改道,特别是海盐金牛山以西,生生向北推移了几十里,将一个直喇叭变成了一个凤颈凤嘴形状,又产生了回头潮。
    不过该治还是要治的,王巨详写了吴越的笼石挡潮法,还刻意写了鱼鳞塘。
    只是写了这个趋势,会为当地官员治潮提供了长远的方向。
    也确实不可能与段天水发生关系,蔡确只是随便问一问,看看两人有什么眼界罢了。
    “继续说。”
    “蔡公,草民未去过东南,对当地情况不了解……”
    “张荐,那你又看到了什么?”
    “这……”另一个清瘦的中年人略有些迟疑,就这么一张地图,显然是以钱塘江为中心的,除了水利,还有什么?或者说鱼米之乡,鱼米之乡如今乃是湖苏,但不在这张地图上!或者是当地的商业,但若是商业,同样得有湖州与苏州。
    他眼睛盯着地图,看了好一会,忽然看到一个地方,说道:“难道是市舶司?”
    “恩……”蔡确来了兴趣:“说说看。”
    “蔡公,如今市舶司地图在我朝越来越重,但这几个市舶司各有缺陷。广州市舶司虽依南方大江之势,不过幅射的只是岭南,与中原相隔太过遥远。朝廷新置了交趾市舶司,幅射的地区更是狭小。福建路因为多山地狭,许多百姓被迫从事商贾谋生,由是泉州港后来居上,但幅射范围更是有限。密州港位于北方,但没有大江大河相通,虽在北方,然而想将货物通达京城,成本依然很高。由是有了杭州市舶司,但因为盐官潮之害,船舶行驶不便,时有事故发生,故朝廷又于秀州置了敢浦市舶司,依然有潮水之害。因此又于明州置了市舶司,但明州市舶司想将货物转移到内陆,必须从慈溪转到余姚,再从余姚江转到上虞,再从运河转到杭州,数次辗转,成本同样很高。”
    这些缺陷确实是存在的,但朝廷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不能置苏州港吧,要知道现在的长江可不是后世的长江,特别是扬中以下,宽度平均整比后世宽了近一倍。
    越宽就意味着潮水越大,就象亚马逊河一样,因为入海口太宽,潮头几乎与钱塘江相齐。再加上大风大浪,这就意味着在宋朝,自扬中以下,长江边上都不是停船的好地方。所以大运河是苏州南部直插镇江,而不是从苏州入长江再达扬州。
    如果不怕麻烦,海船还可以往上的,但那意味着没有办法稽查了。
    蔡确额了额头。
    “蔡公,但有一处可以考察的。”
    “哪里?”
    “秀州青龙镇。”
    蔡确哈哈笑了起来:“青龙镇待会说,段天水,你以为程昉如何?”
    这两人是蔡确派属下刻意查出来的人选。
    朝廷让程昉为治河使,主持河北水利,段天水曾作为程昉最重要的门客,立下不小功劳,后来在文彦博与韩琦攻击下,王安石又不庇护,程昉忧郁病死,段天水吓得回家了。
    所以说王安石不会用人,之所以变法有一些亮点,无外乎王韶之军事,薛向之理财,程昉之水利,但这三个人没有一个好下场,都没有得到王安石真正的器重!
    段天水很小心地说:“程河使虽急于求成,草民以为于朝廷九份功一份过。”
    他看了看蔡确的脸色,又补了一句:“不过草民以为千百年后,后人必会给予程河使更高的评价。”
    虽然王巨给程昉“平反”了,但因为程昉终是一个宦官,于是各方面冷处理了这次平反,影响有限,顶多追赠了一些官职,给其亲戚一些奖励。因此看上去,朝廷做得还不够。不过在宋朝宦官地位很低下,就象大太监李宪那么牛,实际在政坛上也就那么一回事。
    而且千百年后,又有几个人知道程昉?
    蔡确心中同样不以为然,心想王子安都给程昉讨还了公道,一个太监,还想怎么的!
    但他对段天水这段话比较满意,扭过头看着张荐道:“好,某就先来说说青龙镇。”
    他卷起上面的地图,下面还是一张地图,一张华亭县的地图。
    华亭县就是后来的上海,但与后来上海有很多不同之处,首先是东南角金山有一部分随着钱塘江南涨北坍移动的趋势,后来没入大海下,但面积不是太大,东面自川沙与南汇一线,又在大海下面。还有横沙岛、长兴岛没有浮出水面,崇明岛现在只是几个零碎的小岛。
    可是华亭县并没有覆盖整个上海,自吴淞江以北,嘉定与宝山则属于苏州昆山县,不过华亭县面积可不小,它包括了后来的上海市区、青浦、松江、川沙、南汇、奉贤、金山,以及部分浙江的嘉善与平湖地区。如果论面积,却是东南第一县。
    现在没有黄埔江,所以也没有浦东浦西之分。
    最后是淀山湖,现在没有淀山湖,而是有好几个湖泊组成,最大的湖泊自秦朝起命名为谷湖,直到南宋时,马腾湖、谷湖等湖泊才相连为一起,形成了淀山湖。但南宋时仍不叫淀山湖,而叫薛淀湖。但不意味着现在淀山湖面积小,相反仅是一个谷湖就比后来的淀山湖面积大,虽然几十年后几个湖泊渐渐相连,因为人工围湖,以及海潮倒灌,水涝内积,泥沙淤塞,致使湖底淤泥不断受风浪侵蚀而搬迁、沉积,于是湖泊面积越来越小。
    不过关于这四条变化,只有王巨一个人略有些了解了。
    蔡确看着两人迷茫的眼神,做了一番简约的讲解。
    中国对东南地区开发得比较早,吴越争霸主,也就是春秋时,这一地区的文明已经不落后于中原文明。不过对于秀州一带,特别是上海一带开发得比较晚,原因有二,虽然华亭县受钱塘江潮害比较轻,不过这时江潮却是很大的,两潮夹击,海潮不时倒灌;若大的地区虽河流密布,却只有东北吴淞江一条主干道,因此台风到来,或秋潦发作之时,上游汛水滚滚而来,却不能及时泄******,故内涝严重。
    但五胡乱华之时,大批中原百姓南逃,许多人就来到了这一带,投奔于当地陆氏等豪门,成为他们的佃客与部曲,人烟渐渐稠密,也开始了第一次开发。
    然后到了唐朝,更多地区涌出海面,不过由于这些地区高低不平,土地酥软,往往会引发海涌,因此唐朝官府西起海盐,东到吴淞江南岸,筑起了一道百多里的悍海长堤,同时置了一个县,也是上海地区第一次正式置县编制。
    这是第二次开发,由是人烟进一步稠密,一些船舶溯着吴淞江而上,于青龙镇交易,加上这时上海地区的农业也开始变得发达了,由是青龙镇成了一个商业重镇。
    但真正开发,乃是从吴越开始一直到宋朝,这是第三次大开发。吴越时,专门置了都水营使与撩浅军,疏浚吴淞江与治理淀山湖,置了多道陡门、堤防与灌溉沟渠。在这个基础上,宋朝进一步开发,创造了许多围田、柜田、葑田和架田。围田与柜田与圩田大同小异,葑田则是指在水面上种植茭、蒲等作物,架田是在漂浮的木排上种植庄稼蔬菜。此外又出现了涂田与沙田。再加上官府有意引进北方的小麦与南方的占城稻,到了这时,上海地区的农业才渐渐与渔业持平。人口也从宋初的一万来户,发展到了十万户。
    对于一个县来说,十万户已经很多很多了,但也不能说这里人烟稠密到了极致,毕竟它面积太大了,又因为多淤积沃田,亩产达到五六石,所以它容纳的百姓远远还没有达到极限。
    不过即便没有改变,它还在继续发展着,不仅这里是渔米之乡,东南还有诸多盐场,因为百姓富裕,商贸发达,造成酒业繁荣,于是宋朝于吴淞江一条支流上置了一个酒务,名曰上海务。
    到了北宋末,宋朝置了市舶务,南宋进一步发展,于是在青龙镇直接置了市舶司,上海务改成了上海镇,上海镇便是后来的上海市区,南宋末年人口膨胀到了近二十万户,称为小杭州。
    南宋什么样子,蔡确不知道了,他继续说道:“华亭虽好,仍只是吴淞江两岸。”
    “蔡公,是指东南没有主河泄洪?”段天水问道。
    蔡确点了点头,因为东南一带没有主河泄洪,所以即便宋朝大规模开发,东南仍多是湖泽地形,只有渔业与盐业,罕有农业。
    同时江潮大,只有一条主河道涨潮退潮,潮水很急,船只行驶不安全,特别是笨重的大型海船不易行驶。即便小型船只,也只能驶入青龙镇停泊(青龙镇位于青浦,离入海口远,受潮水影响稍小)。
    因此南宋虽于青龙镇置了市舶司,却一直达不到其他市舶司的高度。随着因为吴淞江的淤积,许多船只便转移到上海镇停泊,上海镇便渐渐取代了青龙镇的地位,随后禁海来了……
    蔡确说到这里,用笔于地图上画了一道线,段天水与张荐看着这道线,连连说:“妙,妙。”
    “某让你们去华亭县,可愿意否?”
    蔡确一句话,让两人脸上全变了颜色……(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