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楠林语

第22章


  没过多长时间,旅游大巴便到了学校门口,同学们依次上车并选好座位坐下。旅游大巴上除了已经就坐的班主任和同学们,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司机,另一个是导游。
  “各位同学们大家好,我叫朱稔,朱元璋的朱,禾念的稔,寓意丰收,大家可以叫我稔姐姐。我是你们本次出行的导游,从事导游工作一年左右。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王顺山。“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暧玉生烟”,王顺山位于玉乡蓝田,因出产蓝田玉而得名玉山。“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王顺山景色奇特,兼有华山之险,黄山之秀的特点,这里奇峰耸立,沟谷幽深,森林植被覆盖完好,其自然山水和地貌特征与我国名山黄山相似,因而有陕西“小黄山”的美誉。“天下名山此独奇,望中风景画中诗”,王顺山景色优美,一线天、姐妹峰、孔雀梁、奔马石、七彩潭、醉仙台、碧天洞、成仙岭、舍身崖、林英嘴、铁瓦庙、古栈道、孝母祠等,自然人文资源非常丰富。“秦楚之要冲,三辅之屏障”,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王顺山还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云横秦岭,回望长安,雪拥蓝关,前路艰险,韩愈在玉山边的吟诵,彰显了一代良臣不惜残年除旧事的决心和意志。“昔闻王氏子,羽化升上玄”,王顺山之所以得名,就是因为白居易诗中的这位王氏子,王顺背土上山途中,受到一位老者劝化,回头看时,则老者飘然不见,从此他归心向道,专心修养,最后成道仙化。因此王顺山可算是一座道山,但与此同时,王顺山的庙宇、摩崖石刻众多,因此也算是佛教圣地。另外,王顺山也被誉为“中华第一孝山”,这是因为在此地流传着王顺担土葬母的故事。总的而言,王顺山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希望在我的带领下,同学们可以深切体会王顺山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貌。”
  班主任带头鼓掌,同学们跟着鼓掌,表达了对朱稔的认可。
  同大家一同鼓掌的贾斓听过朱稔对王顺山的介绍,兴奋地对坐在她旁边的苑文芳说道:“果真是人如其名啊,就凭她这简短的导游词就能看出这位美丽的导游姐姐是个博学之人,我相信我们今天的旅程定能有许多收获。”
  “呵呵,导游词这种东西还不是提前准备好的,能看出什么真才实学。”苑文芳不屑的点破问题的核心。
  “你呀,就不能说人家点好的?”
  “能啊,我感觉她长得确实比你好看!”苑文芳不假思索的回应道。
  贾斓虽然也承认这位导游姐姐确实长得不错,但这话从苑文芳嘴里说出来就让贾斓莫名其妙地有种想打人的冲动。“真想撕烂你的这张嘴!”贾斓对着苑文芳龇着牙,瞪着双眼,装作恶狠狠的说道。
  “咦,我们严肃的班长什么时候学会卖萌了,不错嘛。”苑文芳一边说着一边上手去捏贾斓因龇牙而越发凸出的肉肉的脸蛋。贾斓也不示弱,直接冲着苑文芳的腰部上抓挠,甚是愉快!导游朱稔做完例行的介绍之后便开始鼓动同学们唱歌活跃气氛,“接下来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车程,所以呢,如果有哪位想表演才艺的同学便可以上前面来为大家表演节目了,当然,大家也可以推荐一些才艺出众的同学为大家表演。”
  也不知道是哪位同学喊了一声刘歌,整个车里的同学都开始呼唤刘歌的名字。刘歌本不是扭捏人,所以便在呼声里接过了朱稔手中的话筒。“既然大家推我上来,那我就给大家演唱一首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也算跟孝山的主题相应。”
  当一句句听妈妈的话落在钱誉的耳中,所有的温情都像是一种讽刺,无声无息却又澎湃在心底,因为对于钱誉而言,他还是无法释怀钱妈对待杨文斐的态度。
  而坐在钱誉后一排的郝楠,他对于这首歌里的那句“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亦是不堪其负担,不论郝楠怎么在郝妈面前掩饰他对于父母离婚之事的不在乎,但他的内心依旧是为这件事而烦恼和不解的。
  刘歌是班里的艺术生,准备艺考,因此唱歌非常好听,所以一首《听妈妈们的话》自然是无法满足同学的,于是伴随掌声而来的是一句又一句的再来一首。看大家的热情都比较高,刘歌便对着话筒说道:“既然大家这么给我面子,那我再给大家唱首《星月神话》,希望大家喜欢。”
  “如果当初勇敢的在一起,会不会不同的结局。”韦冠的脑海里不断的回荡着这句歌词,因为即使当初做出了最理智而果断的选择,但他还是无法打心底里认同自己的决定。
  刘歌唱毕,李默主动的上前接过刘歌手中的话筒,“刘歌同学唱了一首关于亲情和一首关于爱情的歌,我想唱一首关于友情的歌,可能唱的不太好,大家凑活着听,尤其是某人。《同桌的你》送给大家。”
  某人,自然指的是郝楠。而郝楠,自然认真地听着李默的歌,歌曲的歌词也让郝楠回忆起了他和李默做同桌时的许多小事,他跟随着李默的歌词,心理默默念到:明天我一定会想起,昨天你写过的日记;明天我一定会惦记,曾经爱笑的你;我会时常翻出旧照片,怀念着同桌的你;我从前总是很小心,问你借半块橡皮;我曾经无意间说起,很喜欢和你在一起;日子总是过得太快,我不想高考在即,不想和你各奔东西…………欣慰的微笑,眼眶的泪滴,也许此时郝楠和李默的这种共同情感是二人这一周以来心与心靠得最近的瞬间,那么的甜蜜,那么的如意。
  在一首一首的歌曲中,同学们愉快的度过了在旅游大巴上的时光,转眼间,蓝田已到。
  大家一同从山脚出发,开始登山。登山途中,有的同学用手机放着音乐,边听音乐边登山,尤其是放到《最炫民族风》的时候,气氛更是热闹;有的同学边走边用手机自拍或者叫上同学合影,尤其是郭实和秦媛二人;有的同学两人一队、三人一组的边走边聊边欣赏风景。
  导游朱稔在开始的时候掌控着大家爬山的速度,边走边讲解玉女潭、龙虎潭、孝子祠等沿途景点和山路两边雕刻的二十四孝故事。到了望亲石,有一些同学的体力跟不上,可有些同学仍然精力旺盛,因此整个队伍渐渐分散开了。体力较好的同学三五人一行边爬山,边游玩;体力较差的同学走走停停,导游朱稔则跟在队伍的最后,一直鼓励着落后的同学。
  在爬到半山腰后,有一个比较大的广场,这里算是一个游客集散地。缆车由山下直接通到这里,上下山乘坐缆车的游客都会到这里。这里休憩的椅子比较多,也有几家摆摊买食品的商贩,所以爬山的游客大多会选择在这里休息,没带食物的也会在这里解决午饭。同学们自然也不例外,大家选择在这里休息,一方面是为了吃些东西补充能量,另一方面也是等待爬的较慢的同学,好在这里整队。
  郝楠到了半山腰的广场,见体力好的同学都在休息,便也决定坐着休息一会儿,吃点零食。郝楠环顾四周,见林欣独自一人坐着,便走上前问道:“我可以坐你旁边吗?”林欣见是郝楠,点点头示意郝楠坐下。郝楠坐下后,从包里取出自己准备的零食递给林欣,林欣委婉的拒绝了。郝楠无趣,林欣无意,二人便只好静静的坐着。
  “现在我算不算跟你一起静静的等待?”郝楠主动问道。林欣反应了一会儿,明白郝楠是在回答她早上等车时的问题,欣慰的笑着说道:“致虚极、守静笃,何谈算不算?”
  “虚极静笃,你的这句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吧?”“是的,老子的这章内容也许是想告诉我们要收敛浮华,归于笃实,凝神于虚,养气于静吧,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回归本心,不受外物干扰。”林欣解释道。
  “我记得这一章有这么一句: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我想,你应该算得上是那种知常的聪明人。”林欣淡淡一笑,“不用这么夸我,我达不到那样的境界,我还是个俗人,一个要为高考成绩而发愁的学生,怎么可能静的下来。”
  “是啊,我们还是学生,要为高考而努力,还要为其他的事情而烦心。”郝楠感叹道。林欣见郝楠有心事,略微思量,劝解道:“澹兮其若海、飘兮若无止,太多的欲望与思虑只能让你为其所累,何不随遇而安。”郝楠不语,望着远处山间的流云,只是心里默默的重复着那句随遇而安。
  休息过好,队伍再次启程。接下来的山路越来越陡,也越来越窄,不过经过一番休息之后,大家都斗志昂扬。而李默则拉着郝楠跟她一起走,郝楠没有拒绝。
  “呆子,怎么样?”李默问道。
  郝楠反问道:“什么怎么样?山景怎么样还是心情怎么样?”
  “我今天车上唱的歌怎么样?”李默看着郝楠的眼睛,等待他的回答。“你自己都说让大家凑活着听了,还好意思问我好不好听?重点是你还抢在了刘歌的后面唱,这对比岂不更明显?”李默气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郝楠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她面前,他从来都是一些大实话。
  “我怎么样?”郝楠无意的问了一句,声音很小,但还是被李默听到了。于是李默问道:“你说什么?是问我你唱的怎么样吗?”郝楠并没有回答是与否,只是继续看着风景。
  走了一会儿,郝楠突然转头看向李默并问了一句:“你认为咱们两个分开坐,这样还好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