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问题是唯物史观问题,即主要是阶级斗争问题。但此事不能求之于世界观已经固定之老先生们,故不必改动。嗣后历史学者可能批评你这一点,请你要有精神准备,不怕人家批评。
紧接着就说到高二适的文章,说:
又高先生评郭文已读过,他的论点是地下不可能发掘出真、行、草墓石。草书不会书碑,可以断言。至于真、行是否曾经书碑,尚待地下发掘证实。但争论是应该有的,我当劝说郭老、康生、伯达诸同志赞成高二适一文公诸于世。
同日,他也写信给郭沫若,全文是:
郭老:
章行严先生一信,高二适先生一文均寄上,请研究酌处。我复章先生信亦先寄你一阅。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未知尊意如何?
敬颂安吉!并问立群同志好。
毛泽东
一九六五年七月十八日
章信、高文留你处。我复章信,请阅后退回。
郭沫若是一位性格十分爽朗的人,虽然在政界和学界声望和地位都很高,但不霸道,无意以己意压倒别人,倒是很乐意有人与他争论。他接到毛泽东转来的信稿,立即邀请《光明日报》总编辑穆欣等人到家里来,向他们介绍了这件事的经过,让他们读了毛泽东主席的来信,并请他们尽快发表高二适的文章。
见此情况,穆欣当然不敢怠慢。
7月23日,《光明日报》就将高二适的文章全文刊出。
高二适在文章中把郭沫若和清人李文田合而论之驳之。首先认定不能否认《兰亭序》为王羲之所写,虽现《兰亭序》比《临河序》多数十字,这不排除当时注家对原文的增删。他也学郭沫若以《临河序》和《兰亭序》排列对照,将《世说注》“陆机荐戴渊于赵王伦”与《陆机本集》的全文对照为例,从而说明李文田(当然也包括郭沫若)所谓“注家有删节右军文集之理,无增添右军文集之理”是站不住脚的。
至于说到“笔法”“笔体”,高二适则认为:“右军博精群法,不名一体,”硬说《兰亭序》因为没有隶意,所以就不是出于王羲之之手,“斯乃胶柱鼓瑟,亦其无博识常理者。”高还认为,古人当时能写数种笔体,在什么场合用那一种笔体,而不是死守一种笔体,“使右军写碑石,绝不可作行草。而今右军书兰亭,岂能斥之以魏晋间之隶正乎?”同时他还认为,“夫太宗之收《兰亭》也,于羲之传亲为制赞。又誉右军作《兰亭序》,以申其志。文皇‘笔意’,更载‘学书先须知王右军绝妙得意处,真书《乐毅》,行书《兰亭》,草书《十七帖》云云。”“总之《兰亭》而有真膺,绝不能逃唐文皇之睿赏矣。”等等。
郭沫若自然是不会同意高二适的看法的。8月12日,他即撰写反驳文章《〈驳议〉的商讨》。他说虽然《兰亭序》系智永伪托,但它仍然是佳书,是行书的楷模,它的书法价值是不能否定的。针对高文讲到“窃以太宗之玄鉴,欧阳信本(欧阳询)之精模,当时尚复有何《兰亭》真伪可言”,“总之《兰亭》而有真赝,绝不能逃唐文皇之睿赏矣”,郭沫若不惮其烦地从北京图书馆收藏的章钰手抄本《章安杂说》中,摘引了清代咸丰举人、着名书画家赵之谦批评唐太宗的一段话来回答高。这就是我们在上文已经收录的“要知当日太宗重二王,群臣戴太宗,摹勒之事,成于迎合。遂令数百年书家尊为鼻祖者,先失却本来面目,而后人千万眼孔,竟受此一片尘沙所眯,甚足惜也。此论实千载万世莫敢出口者,姑妄言之。”接着,郭沫若感慨地说:“与赵之谦‘妄言’相比,高先生的《驳议》却是在绝对信仰唐太宗及其群臣。……既是‘玄鉴’,又是‘睿赏’,凡是唐太宗所过目的,便绝无真伪可言。高先生之信仰唐太宗,似乎比唐初群臣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郭沫若的这篇《〈驳议〉的商讨》发表在1965年9月出版的《文物》杂志第9期,同期还载有郭沫若另一篇文章《〈兰亭序〉与老庄思想》。作者从考察王羲之哲学思想的角度,认为魏晋文人多好玄谈,尚旷达,喜欢依仿于老庄。王羲之的思想“是儒家与道家的混合体。”“他一方面渴想用世,另一方面又颇想遁世。”
这就是说,王羲之思想里也有不少老庄思想。而《兰亭序》中,自“夫人之相与”以下一大段文字,在叙出“生死亦大矣,岂不痛哉”之下,有一句话是:“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而这明明是反庄子的观点。因为“一死生”之说见于《庄子·大宗师篇》;“齐彭殇”之说则见于《庄子·齐物论》。而且这些话,在《庄子》书中,可以说是比较精粹的语句。郭沫若说,这并不是说王羲之就不会有“悲夫”“痛哉”之类的感情,但那得有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而“兰亭修禊,是在暮春游乐,既在饮酒赋诗,又未感时忧国,而却突然以老生常谈的‘死生亦大矣’而悲痛起来,这是无病呻吟的绝顶了”。所以,郭沫若的结论是:“总之,传世《兰亭序》既不是王羲之做的,更不是王羲之写的。思想和书法,和东晋人相比,都有很大的距离。”
对于这场学术辩论,毛泽东是一直以浓厚的兴趣注视着的。
8月17日,毛泽东和其他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聚会,公务之余,他向有关同志问道:“郭老的《兰亭序》官司怎么样了,能不能打赢?”显然,他的观点是倾向于郭沫若的。
说也凑巧,就在这天,郭沫若将《光明日报》所排《〈驳论〉的商讨》和《〈兰亭序〉与老庄思想》两文的清样,送到毛泽东的办公室。毛泽东改正了其中一些错排了的字,于8月20日退回给郭沫若。又附一信,说:
8月17日信及两篇文章清样,均已收读。文章极好。特别是找出赵之谦骂皇帝一段有力。看来,过份崇拜帝王将相者在现在还不乏其人,有所批评,即成为‘非圣无法’,是要准备对付的。第1页上有一点文字上的意见,是否如此,请酌定。
“第1页上有一点文字上的意见”,指的是毛泽东发现了清样上的一个差错。郭沫若在《〈驳论〉的商讨》文中,有一处讲到“《世说》作者临川王义庆”(指南朝刘宋临川王刘义庆),但清样上后面有一个地方竟将这人误为“王义庆”。毛泽东发觉后,在清样第一页的空白处批注道:
《世说》作者是刘宋大贵族刘义庆,他是刘裕的中弟刘道怜的第二个儿子,过继到刘裕的小弟刘道规为嗣。刘道规有武功,死后追封临川王,刘义庆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史称他‘爱好文义’,有着述,招引一批文士,以为篆属,其中有鲍照那样有名的人。以上均见刘宋《宋书》宗室传(见《刘道怜》、《刘道规》两传)。《世说》一书大概是鲍照等人帮他集录的。但《宋书》却未说到刘着《世说》,1962年重印《世说新语序》载明‘南朝宋刘义庆撰’,老本子《辞海》亦如此说,请查核。
由此可见,毛泽东读郭沫若的文章是相当认真的。他甚至为了核对一字之差,查阅了三种古籍和工具书。
次日,《光明日报》刊登出郭沫若的《〈驳论〉的商讨》,一场长达六七个月的“关于《兰亭序》真伪问题”的学术讨论,就这样逐渐展开了。
许多专家学者在《光明日报》和《文物》杂志上发表文章。短短半年时间,全国各报刊上发表了争鸣文章有几十篇之多。支持郭文观点的有张德钧、启功、龙潜、赵万里、于硕(于立群)、史树青等人;支持高二适观点的,有唐风、严北溟、商承祚等人。赞成和不赞成郭论的,都畅所欲言。
这场学术讨论(亦可谓“学术争论”)自始至终都贯穿了“百家争鸣”的精神。
即便是毛泽东亲自过问甚至可以说是介入了这次讨论,也都是让大家畅所欲言,一点也没有打棍子,扣帽子,更没有谁以势压人。
尽管关于《兰亭序》的真伪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学术问题,一时不可能作出结论,也无须由谁作出结论,但这次讨论,大家把问题摆出来进行讨论,无论对问题本身或者对推动学术界对其他问题进行讨论,都是有益的。
1972年,郭沫若在《新疆出土的晋人写本〈三国志〉残卷》一文中,还回顾了这次讨论。他再一次重申了自己的看法,说:“《兰亭序》帖虽伪,并不贬低它的价值,只是它不是王右军所书而已。不仅字迹不是王右军所书,序文的后半段也不是王右军所作;这样说也不贬低王右军的价值。一定要坚持《兰亭序》的后半段绝非伪作,那倒是有损于王右军的。”
1973年,文物出版社将这次讨论的文章分上、下编汇编出版。上编是郭沫若以及和郭沫若持相同观点的文章,下编为高二适以及和高二适一样观点的文章。书名为《兰亭论辩》。编者在“出版说明”中指出:这次辩论“对于我国书体史、书法史以及文字发展史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特别是在鉴定书法问题上,乃至在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广袤领域中,如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将会有所启发。”应当说,这场由郭沫若发起,并得到毛泽东的推动而顺利展开的辩论,总体上开展是好的,只不过最后的《兰亭论辩》提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问题的高度,有点画蛇添足,引起不同意郭沫若意见的另一方不满,高二适看到后,就拍着《兰亭论辩》这本书,有些愤愤然地说:“看来,我是唯心主义了?
小说推荐
- 郭沫若自传.第四卷,洪波曲
- 本书收入《洪波曲(含《洪波曲—抗日战争回忆录《苏联纪行《南京印象)与《五十年年谱》两个部分《洪波曲—抗日战争回忆录》写于一九四八年八月至十一月间,是郭沫若最为完整的抗日战争回忆录《苏联纪行》是作者一九四五年六月九日至八月十六日赴苏联访问的日记《南京印象》写于一九四六年夏,是系列关于南京的随笔《五十年
- 都市言情郭沫若.连载中
- 最新章:第十七章 南京哟,再见!
- 两岸惊涛中的毛 泽 东与蒋介石
- :毛泽东与蒋介石之间的交手、和谈、角逐与对决,构成了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国共之争,也牵动了半上世纪以来两岸政治舞台上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世纪风流三部曲》第三部。始自解放南京,止于蒋介石去世。围绕两岸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往来,以翔实、生动、鲜为人知的内容展示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86章
- 共和国风云中的毛 泽 东与周恩来
- 内容简介:有一种比喻说:毛泽东是“湖南辣椒,周恩来是“绍兴黄酒。这不仅描绘了出生地及环境对他们性格的影响,也形象地表达了他们的习惯爱好。谁都知道,毛泽东爱吃辣,周恩来爱喝酒。又一种比喻说:毛泽东是“土包子,周恩来是“洋包子,这又进一步说明了他们在青年时代的经历对后来漫长革命生涯的影响;再一种比喻说: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99章
-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作者:张戎、哈利戴(JonHalliday)内容提要毛泽东,这个曾主宰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统治者,去世已经三十年。他的统治导致至少七千万中国人在和平时期死亡。但他的真实面貌,一直在云遮雾罩之中 英籍华人作家张戎,与夫婿乔·哈利戴,以十二年的时间和精力,搜集披阅难以数计的中外文献资料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42章
- 含情沫沫
- 《含情沫沫》作者:落落依然是_TXT下载前尘往事如云烟,谁还记得谁?谁还爱着谁“这是送我的“沫儿可喜欢”女子轻轻点头,笑容清怡动人“那沫儿永远戴着它可好”你是我心中唯一的沫儿,银舞凤月簪,便是我们的信物,戴着它,上穷碧落,下黄泉,我也定能找到你!沫儿,你说,我们永远都在一起,可好-章节内容开始-楔子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9章
- 含情沫沫,总裁要结婚!
- 乔沫同学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挣钱养家讨好容总!容承慎,C市钻石级的王老五,脸俊身材好,引得C市女人狂风浪碟的涌向他 从此她的人生里又多出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来:赶走这些女人!赶小三驱小四的过程中,乔沫发现这些爱慕容承慎的女人质量其实都挺高,不仅家世好,长的也漂亮,自己还真比不上,遂忍不住好奇问“姓容的
- 都市言情苏三苏巳完本
- 最新章:263. 大结局(完)
- 姜沫沫的七零穿书日常
- 姜沫沫因为一个过千万的评价死后穿到了一本死之前看过的小说,成为一个家破人亡自己也惨死的女配 只是老阿姨姜沫沫怎么会认栽,首先要把上辈子被夺走的金手指抢回来,报仇什么的,人不犯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刨其祖坟.当然刨祖坟什么的是这是不可能的,姜沫沫可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呢 作者:我住长江头H所写的《姜
- 都市言情我住长江头H连载中
- 最新章:第283章 番外三
- 毛毛
- 刚结束了大学的学业即接任了蒂奈曼出版社的社长的我,旋即担负起了米切尔·恩德《毛毛》一书的出版任务。这是作为新社长的第一部书,所以我接到这位大名鼎鼎的作家的邀请去和他谈谈该书的手稿时,颇感到此事不同寻常 说起与米切尔·恩德的合作,真是既容易又困难。说容易,是因为他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手艺人。他会仔细听取对
- 科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41章
- 幸福就像毛毛虫
- 刘笑笑校园三大浪子:欧阳家族的欧阳笑,林氏家族的林子冲,丁氏集团的丁辛一;林子冲喜欢上一个贫困女生简洁,欧阳笑为他探路却沉陷其中生性倔强林子冲为了爱情而放弃了尊严,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的青睐,他甘愿放学后同她在一个杂货店做小工…女主角简洁的出现让三个不懂理节的富家公子改变了…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唯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