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风云中的毛 泽 东与周恩来

第85章


他讲话时,讲台上放着一个稿子。但并没有 念,而是不时看几眼。他对其要讲的内容已经熟烂于胸。毛泽东 早就坐不住了,不时地换着烟,喝茶,对台下的一阵阵掌声无动 于衷,明显地表现出不耐烦。可林彪还在扯着嗓子喊,直到他坐 下,毛泽东才象征性地鼓了一下掌。周恩来也等得着急,不时看 看手里的议程,又看看表和讲台上的林彪。
  对林彪讲话听得最认真又不时在脸上出现赞赏表情的,是陈伯达。
  林彪走下讲台时,已经是4点半了。毛泽东叹气,目光朝周 恩来、康生处一甩,说:“你们讲吧!”
  周恩来已经敏感到毛泽东的不悦,说道,“计划问题有本子, 材料都有,我就不讲了。”
  康生也说:“宪法说明已印发给大家,不讲了。”
  毛泽东手一扬:“散会!”
  不设国家主席,是毛泽东正式提议,并经政治局讨论通过 的。政治局的同志都知道,林彪不会不知道,可林彪为何又在此 时重提此事呢?原来林彪认为,毛主席早在1959年66岁时就辞 去了国家主席,而接替的刘少奇已被打倒,这个位置仍然空着。 现在毛泽东已经77岁了,不可能再重当国家主席。只要重设国 家主席,毛泽东不当,就会轮到自己了。林彪想当“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这个词,也是这次林彪讲的。为了配合这次行动, 陈伯达、叶群很早就做了准备。
  这天晚上,周恩来主持召开政治局委员和各大区召集人会 议,安排会议各组分别讨论宪法和计划问题。吴法宪在会上说林 副主席的讲话很重要,提出要很好学习,要求再播放他的讲话录 音,不少人附和。周恩来只好让汪东兴报告毛泽东。毛泽东听后 不悦,他问政治局的意见怎样,表示:“大家同意我就同意。”于 是决定24日上午会议代表听林彪讲话的录音,下午讨论林彪的 讲话。
  8月24日上牛8时,除毛泽东、林彪外,其他人包括周恩 来、陈伯达、康生,都到庐山礼堂开大会,听林彪的讲话录音。
  会议由汪东兴主持。录音一连放了两遍,直到吃午饭。在播放过 程中,有人提议将林彪的讲话稿印发给大家,到会的人都鼓掌支 持。周恩来要汪东兴去向毛泽东请示。
  汪东兴向毛泽东一报告,毛泽东淡淡地说:“他们都同意印 发,我没有意见,你就印发吧!”毛泽东还嘱咐汪东兴:讲话稿 要由林彪审定后发。
  汪东兴回头又将毛泽东的指示用电话报告了周恩来。周恩来说:“你抓紧办理,先印出清样,送常委审阅。”
  但是直到25日,汪东兴还是没有拿到林彪的讲话稿。陈伯 达却在24日上午塞给汪东兴一份材料,要他打印五份,发给常 委。汪东兴考虑常委看后,可能要发给政治局委员,于是就打印了20份。陈伯达打印的是《恩格斯、列宁、毛主席关于称天才 的几段语录》。在24日下午的各组讨论中,分在各个组的陈伯 达、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带头发言,引用同样的语 录,按照事先商量好的统一口径,大肆煽动。连留在北京的总参 谋长黄永胜,也准备好了同样内容的书面发言稿。真正讲得头头 是道的是陈伯达,围绕着“天才论”,一会儿讲历史,一会儿又 讲哲学,讲到得意处,竟指手划脚起来。叶群在中南组声嘶力 竭:“林彪同志在很多会议上都讲了毛主席是最伟大的天才。说 毛主席比马克思、列宁知道的多、懂得的多。难道这些都要收回 吗?坚决不收回,刀搁在脖子上也不收回!”李作鹏在中南组说 得露骨:“本来林副主席一贯宣传毛泽东思想是有伟大功绩的, 党章也肯定了的,可是有人在宪法上反对提林副主席。所以党内 有股风,是什么风?是反马列主义的风,是反毛主席的风,是反 林副主席的风。这股风不能往下吹。有的人想往下吹。”吴法宪 在西南组嘟嘟嚷囔:“大家听听这些语录,怎么能说没有天才呢? 要警惕和防止有人利用毛主席的伟大谦虚来贬低伟大的毛泽东思 想。”……由于人们并不知他们的险恶用心,在他们的鼓噪之下, 许多人情绪激动,大有要挺身保卫毛主席、保卫林副主席的气 概。
  24日晚,各组的发言情况总汇上来。汪东兴一看,有几个 人在发言中已经引用了陈伯达要印发的语录。他马上打电话给周 恩来:“总理,陈伯达要打印的语录还没有发,怎么办?”
  周恩来在电话里说:“这个语录不能发,封存吧。”
  汪东兴照办。
  ●3.周恩来已经明白毛泽东批陈的用意
  24日以后,部分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代表所在省份, 联名写信给毛泽东和林彪,表态支持拥护毛泽东当国家主席。
  吃午饭时,有人通知汪东兴,说毛主席让他去。
  一见汪东兴,毛泽东就问:“看到六号简报了吗?” 汪东兴说:“刚看到。”他是在来的路上才看到的。其中陈伯 达的发言记录不多,却把许多人的发言加在了汪东兴的发言里。 即便这样,林彪在听秘书读完这份简报后,竟高兴得笑起来: “听了那么多简报,数这份有分量,讲到了实质问题。比较起来, 陈伯达讲得更好些。”
  毛泽东说:“他们(指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已经来过了。 他们说六号简报影响很大。”
  散会后,江青和张春桥、姚文元等人就碰过面。江青一脸气 恼,大骂陈伯达:“过去我把他看成是个书呆子,老夫子,怎么 也没有想到他居然长着反骨,是魏延式的人物,到了关键时刻, 吃里扒外,胳膊肘向外拐。此仇不报,我感到憋气!”张春桥附 和道:“我早说看出他是脚踏两只船。如果没有人在背后支持他, 他根本就没有这么大的斗胆。”江青说:“这是一次有组织、有计 划、有目的的活动,应该提醒主席注意。”张春桥老谋深算:“我 们这次交锋,对有的人有利,他朽会利用矛盾,发展、扩大自己 的实力。”江青心领神会:“周恩来是很不好对付的。他有时打我 们的‘牌’来对付林彪那边;有时也打林彪那边的‘牌’,来对 付我们。眼下,我们也要利用他们一下,哪怕是做一时的同盟军 也好。”于是他们首先向毛泽东表明态度。
  毛泽东语气变得严厉起来:“你汪主任(中央办公厅主任)了解我不当国家主席的意见,还派你回北京向政治局传达过,你怎么又要我当国家主席?”
  汪东兴说了当时的情景:“我听陈伯达发言说,有人听到毛 主席不当国家主席就欢喜得跳起来,我很气愤。”
  毛泽东脸上仍然没有笑意,威严地说:“那就让他们去髙兴吧! ”
  汪东兴又说:“在群众讨论修改宪法时,大家都拥护你当国家主席。”
  毛泽东:“不当国家主席,就不代表群众吗?你强调群众拥 护,难道我不当,群众就不拥护了?我就不代表群众了吗?”
  汪东兴很后悔在会上的发言。毛泽东让他马上通知政治局常 委及政治局委员3时到牯岭毛主席办公处开会。林彪、周恩来、 陈伯达、康生来后,毛泽东分别同他们谈了话。
  毛泽东问周恩 来:“你看会议开得怎样?”
  “我总觉得把原来主席指示的计划给打乱了。”周恩来望着毛 泽东,轻轻回答。林彪是党的副主席,大家都以为林的讲话是经 毛泽东同意的,陈伯达是中央常委,他的发言份量很重。所以六 号简报一出,整个会议的气氛都变了。会上会下议论纷纷,会议 日程全被打乱。
  “就不应该用那么多的时间来讨论林彪同志的讲话,这就给 他们留了一个闹事的机会!”毛泽东紧皱着眉头,心事很重。“当 然了,这件事不怪你,他们是向你施加压力嘛!这次他们一哄而 上,有在前台冲锋陷阵的,有在背后担任总指挥的,这是一场有 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
  周恩来一下明白毛泽东言中之意。
  但毛泽东没有点出林彪,还是在“批陈”:“陈伯达这次上庐 山,居心不良,他是来闹事的,他领头一闹,一些人就跟着起 哄!不能让他们这样闹下去。关于不设国家主席时何题,我的态 度,他们不是不知道。可是他们硬是不听,和我对着干。我认识陈伯达几十年了,他从来没有跟我合作过。当然,陈伯达的观 点,也不是他一个人的看法,也不是他自己发明的。”毛泽东意 味深长地说:“他当了别人的传声筒。”毛泽东果断地一挥手,表 示:“不能让他们这样闹下去。在原则问题上,不管他是谁,我 是不会让步的。会议的方向要转,我要亮明态度。”
  “陈伯达这次的举动,使我很感到意外。”周恩来说着自己的 感觉。
  “陈伯达的观点,是代表林彪同志的。”毛泽东向周恩来交了 底。“对陈伯达的错误问题,不能迁就,要进行严肃的批判处理。 但对林彪同志这次的错误,还是我过去常说的一句老话:一要 看,二要帮。还要加上一句:还要保。”
  “我完全拥护主席的决定。”周恩来表明态度。
  “我还要找林彪当面谈谈。”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你也参加, 还有康生同志。”
  当林彪在外面等候时,毛泽东特意关照秘书:“就请他一个 人来。”因林彪常常称病,“林办”主任叶群常常代表林彪,有时 陪同林彪一起参加重要活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