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的另一半

第20章


    当地居民都知道这个地区有胡图族极端分子的民兵组织“联攻派民兵”(Interahamwe),所以迪娜每次去种田时都很害怕,但是不去就只有挨饿。一天,迪娜提早收工,想赶在日落之前走回家。路上,五名手拿刀子的胡图民兵围住她,强迫她躺在地上。
    “你要是敢叫出声,我们就杀了你。”一名民兵警告迪娜。于是她忍气吞声,让那五个男人一个个强暴她。接着他们把她按在地上,其中一个把棍子戳进她身体里。
    因迪娜没有回家,她父亲和朋友就去田里找。在一处草丛里找到时,她已奄奄一息。他们给她盖上衣物抬回家。金杜镇有一家康复中心,但因为负担不起治疗费用,迪娜只好由家人照顾。她全身瘫痪,无法下床走动。那根棍子戳破了她的膀胱和直肠,使得组织里出现瘘管——就是连接组织的不正常的管道,因此尿液和粪便不断从她的阴道沿着腿部流下来。因为性暴力的关系,直肠阴道瘘管和膀胱阴道瘘管这种伤害在刚果很普遍。
    “我们族人跟他们没有部落冲突,”谈到那些民兵时,迪娜说道。“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强暴我,让我生活无法自理。”这种残暴文化从一个民兵部队蔓延到另一个民兵部队,从一个部落传播到另一个部落。联合国估计,2006年光是在刚果的南基伍省(South Kivu),就有2.7万起性攻击事件发生。根据联合国的另一项统计,在刚果的某些地区,有3/4的妇女遭受过强暴。联合国人道事务署副秘书长约翰·霍姆斯(John Holmes)斩钉截铁地表示:“刚果的性暴力事件是全世界最严重的。”
    诺尔·罗比林巴,刚果的儿童兵,他说强奸女人是他们的权利。
    (拍摄:尼可拉斯)
    在麾下军人牵涉强暴案的军阀当中,有一人叫作劳伦特·恩昆达。他身材高大,看起来亲切友善。他请我们到他舒适的山寨享用晚餐。他假装是五旬节派11的牧师,制服上装模作样地别着“为基督反抗”的圆形徽章——显然,他认为这会赢得美国的支持。请我们喝饮料、吃点心之前,他还作了饭前祷告。恩昆达坚称他部队里的军人从来没有强暴过任何人,然后补上一句:只有一次,在麾下的一名士兵强暴妇女后,他把那名士兵处死了。但是大家都知道强暴是惯例。后来恩昆达带上来一些敌军战俘,我们问了他们关于强暴的事情。
    “看到女孩,强暴她们,这是我们的权利。”一名16岁的战俘诺尔·罗比林巴说,他表示自己携带枪支已经有两年了,“我们可以侵犯她们。”
    联合国维和部队在阻止强暴方面做得不多。加拿大前大使斯蒂芬·刘易斯(Stephen Lewis)口才一流,是世界妇女维权的拥护者,他建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Ban Ki-moon)应把消除集体强暴事件列为首要任务,并承诺若会员国不支持就辞去职务。“我们谈论的是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其中有地球上最为颠沛流离、权利遭剥夺最为严重、最为贫困的人,”刘易斯说,“要是你不能为这个世界上的女性挺身而出,你就不应该当秘书长。”
    在卢旺达和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种族大屠杀中,不只是女人严重受害,男人也是。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结束时,全国人口中七成是女性,因为有太多男人惨死。在达尔富尔地区,我们访问了几名妇女,她们都曾在离开营区去搜集木柴的路上遭到强暴,于是我们问了个很明显的问题:“如果妇女出去搜集木柴会被强暴,为什么不留在营区?为什么不派男人去搜集木柴呢?”
    “男人一离开营区,就会被射死,”一名妇女耐心解释。“女性离开,只是被强暴而已。”几乎每一场冲突中,男性死亡人数都尤其多。男性虽然是战争的正常受害者,但女性却成为战争武器——借由摧残和虐待她们以杀鸡儆猴。
    在刚果东部,问问村民们,你就能层层揭示出习惯性强暴的真相。在一处难民营里,我们询问能否访问强暴受害者,一位妇女立刻被带过来。为了保护她的隐私,我们把她带到一棵树下。十分钟之后,赶来的妇女排成了长队。
    “你们在这里做什么?”我们问。
    “我们全都是强暴受害者,”排在第一位的妇女解释,“也想讲讲我们的故事。”
    对大小便失禁、成日里只能瘫在家的迪娜而言,生命似乎到了尽头。后来邻居说,有家医院的医生能够治疗她这样的伤害。那家医院叫“医治非洲”(HEAL Africa),位于刚果东部的最大城市戈马市。迪娜家人联络到“医治非洲”的代表,对方安排了一架飞机把迪娜运到了戈马市。“医治非洲”承担了所有费用。
    到了戈马市的小型机场之后,他们用救护车把迪娜送到了“医治非洲”。这是她第一次坐车。护士给了她一块塑料尿布,让她与其他几十名妇女一起活动,她们全都因为瘘管而大小便失禁。这带给了迪娜一些勇气,她试着站起来走路。护士给她一根拐杖,帮助她一点点走起来。他们给她食物吃,让她接受物理治疗,把她的名字加入瘘管手术等候名单。轮到迪娜动手术的那一天,医生成功缝合了她的直肠阴道瘘管,接着对她进行了更多的物理治疗,以准备第二次手术来修复膀胱瘘管。同时,迪娜开始考虑手术后的事。她决定暂时留在戈马市。
    “要是回到金杜镇,”她解释,“我只会再次被强暴。”第二次手术也相当成功,但是手术完毕后,她决定还是回去。她想念家人,此外,战争也即将蔓延到戈马市。对迪娜来说,待在城市一样束手无策,于是她选择回到动乱频繁的金杜镇。
    海外留学到刚果
    在刚果东部这个充满暴力和厌女情绪的混乱境地里,为迪娜治疗的“医治非洲”医院就是座神圣的殿堂。那是个由白色低矮建筑组成的建筑群,病患在那里受到尊重。这是援助计划改变人们生活的一个案例。许多人在那儿帮助像迪娜这类病患,年轻的美国女子哈珀·麦康奈尔(Harper McConnell)就是其中一个。
    哈珀留着暗金色的长发,在热带的阳光下,她白皙的皮肤总是晒得褐里透红。她穿着随意,除了脖子上挂着的那串非洲项链,她看起来与美国大学校园里的学生没什么两样。然而,现在她却身处被战争蹂躏的刚果,说一口流利的斯瓦希里语(Swahili),与那些在刚果丛林中长大的新朋友谈天说地。她所踏上的这条路,是更多美国年轻人应该考虑的——旅行至发展中国家,“回馈”急需协助的人。
    年轻人经常问我们,他们该如何帮忙解决性贩卖或国际贫穷这样的问题,我们总会先建议他们走出去看看世界。如果实现不了,就在家乡筹款或提升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这也是很棒的做法。但是要有效解决问题,你需要深入了解,光靠阅读是不行的。你需要亲眼看到,甚至在那里生活。
    哈珀和朋友在刚果“医治非洲”的医院中。
    (拍摄:尼可拉斯)
    我们认为,美国教育体制的一大缺失,就是年轻人即使对国内外的贫穷状况毫无了解,也可以顺利毕业。出国留学的学生,往往是到牛津、佛罗伦萨、巴黎深造。我们认为大学应当把花一些时间待在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的一项必修课,不管是休学一年还是去那里留学。如果更多美国人趁暑假到巴基斯坦穆赫塔尔的学校教授英文,或是到刚果的“医治非洲”医院工作,我们整个社会就会对周遭世界有更丰富的认识,世界其他地方或许也会对美国人有更正面的看法。
    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常会担心到海外当志愿者的安全问题。她们担心会感染疾病或遭受暴力,这当然有道理,但主要障碍还是对于未知情况的过分恐惧,这和非洲人或印度人到美国留学时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一样。现实情况是,美国人和欧洲人在发展中国家通常会受到热情款待,在非洲村庄遇到抢劫的概率,也会比在巴黎或罗马低很多。通常生活在贫穷国家最危险的事情是开车,因为没有人系安全带;而红绿灯嘛,如果有的话,往往是供参考而已。
    美国女性有时候的确会引起多余的注意,尤其是金发女性,但是这样的注意很少有威胁性。女性一旦在目的地安定下来,通常会发现那里比想象的要安全。西方女性通常不会受到当地人的侮辱和骚扰,原因之一是当地男人觉得西方女性令人生畏。女性志愿者通常比男性拥有更多的选择,比如在保守的文化中,美国男性教导女学生甚至跟女性谈话可能都不太妥当,而女性则男女学生都可以教,也能够与当地的男男女女融洽相处。
    民间团体为志愿者提供了无数的机会。我们在这本书后面提到的援助计划,大多也都欢迎志愿者,唯一的条件是要能够待上几个月,否则不值得大费周章。待在刚果或柬埔寨可能不像待在巴黎那么舒适愉快,但是这个经验将会改变你的人生。
    哈珀在美国密歇根州和堪萨斯州长大,在明尼苏达大学攻读政治学和英文时,她并不确定将来该何去何从。她研究过贫穷与发展的问题,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毕业一天天逼近,她感到焦虑不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