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恨唐太宗

第29章


说实在的,泰儿比承乾努力上进。”
  唐太宗接着提起两年前,由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稿,全书按贞观十道排比三百五十八州,再以州为单位,分述辖境各县的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旁征博引,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唐太宗因此非常以李泰为傲。
  淑妃晓得唐太宗非常疼爱李泰,不但时常喊李泰的小名青雀,而且不惜给李泰别人都没有的特权。最明显的例子是,由于李泰体型肥胖,从皇宫门口进来早朝时,走长长一段路很辛苦,唐太宗就特别准许他乘着小轿子到朝所。更离谱的是,李泰不肯去藩王该去的封地,硬要留在长安,皇帝也就随他。淑妃想到自己的恪儿守规矩,去了封地,长年见不到面,而李泰却常常出现在皇帝面前,处处设法讨皇帝欢心!她不由得满怀不平。
  为了李恪,淑妃实在很想说李泰的坏话,却又唯恐太露痕迹。于是,她沉默了片刻,才以客观的语气说道:“皇上这么欣赏四皇子,也就难怪太子不安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唐太宗这才恍然大悟,想起承乾发表的自我辩护之辞:“儿臣既为太子,夫复何求?但为李泰所图,才与朝臣谋划自保的办法,也才有小人教儿臣图谋不轨。若父皇立李泰为太子,就中了他的计了!”
  这么一想,唐太宗不禁哀喊出声:“天哪!朕竟然犯了当年父皇所犯的同样错误!原来,承乾是怕步他大伯父的后尘,才铤而走险!若是朕叫泰儿一定要去他的封地,不让他留在长安,承乾就不至于谋反了!”
  唐太宗简直难以相信,自己一世英明,但在做父亲这方面,却居然跟才具平庸的父皇一模一样!他忍不住暗叹:人生多么讽刺!
  由于发现自己也有责任,唐太宗不忍心处死承乾。第二天,他授意审理承乾谋反案的官员们建议,废承乾为庶人。然后,他亲口批准。
  接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改立谁为太子。唐太宗深知淑妃一向的心愿,也因李恪优秀而有意成全,但又明白长孙无忌必然会反对,而犹豫不决。
  就在这时候,李泰求见。
  李泰以为,太子之位已成了囊中物。然而,为保万无一失,他不顾体胖懒动,赶紧到父皇面前来献殷勤。
  唐太宗一眼看穿李泰的来意,不听他东拉西扯,就直言道:“承乾被废了,照理说,你是嫡子,继承顺位反而比你三哥高。只不过,朕对你有一点不放心,就是怕你不能友爱兄弟!”
  “父皇言重了!” 李泰连忙辩解道:“儿臣与大哥有过一点磨擦,只是因为,大哥怕儿臣威胁到他的太子地位,一直在设法对付儿臣!若儿臣当上了太子,绝对不会那么心胸狭窄!儿臣不但不会忌讳弟弟们,还愿意立九弟为儿臣的继承人!”
  “你要立雉奴为你的继承人?” 唐太宗讶然问道,觉得不可思议。
  “是啊!” 李泰一边在胖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容,一边以感性的声调答道:“因为儿臣知道,父皇念在母后去世的时候九弟还小,就在父皇自己的寝宫抚养他,对他特别有感情,所以,儿臣将来打算立九弟为皇太弟。”
  “不过,那不是朕能看得到的一天,你无法向朕保证。” 唐太宗质疑道。
  “父皇若不信,儿臣一当上太子,就杀掉自己的独子,以明心志!” 李泰急切保证道。
  唐太宗一听,陡然心惊---李泰渴求太子之位那种不顾一切的狂热,太像他自己当年了!
  就是因为看到了自己过去的翻版,唐太宗反而羞于面对。他长长叹了一口气,只说了一句“你让朕再好好考虑几天吧”,就把李泰打发走了。
  当唐太宗把李泰这番话转述给谏议大夫褚遂良听,褚遂良大大摇头,表示魏王所言违背常理。
  于是,李泰过度急于求成,反倒落了一场空,并且使唐太宗想到原本从未考虑过的李治。
  长孙无忌力主立李治,口口声声:“晋王仁孝,会是守成之君!”
  唐太宗不放心懦弱的李治,想立李恪,郑重说道:“皇子之中,恪儿英明果决,最像朕!”
  然而,他还是说不过长孙无忌。
  淑妃得知,比十七年前更加大失所望。她生平第一次喝醉酒,跑到洛湄面前痛哭。
  酒后吐真言的淑妃流泪倾诉:“我原以为,我偷偷把承乾有男宠的秘密告诉魏王妃,李泰必会去向皇上告状,他们兄弟俩衝突也就会越演越烈,一旦两败倶伤,太子之位就是恪儿的了!怎么也想不到,李治那个傻小子,居然也排在恪儿前面!”
  洛湄聽了,很意外承乾男宠之事原来最初是淑妃洩露的消息,以至于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
  淑妃接下去哭喊道:“我真不懂,当今皇帝到底是李世民,还是长孙无忌?为什么李世民说了不算?长孙无忌说了才算?”
  “淑妃姐!”洛湄这才开口,委婉开解道:“你不是不知道,皇上为了要天下人视他为纳谏明君,自从即位,就受制于大臣,已经养成习惯,改不了了!”
  “他要维持纳谏明君的形象,结果是害江山社稷损失了真正的明君!”淑妃呐喊道:“这不是做娘的说偏袒儿子的话,而是千真万确!恪儿承袭了他外祖父与父亲的文才武略,也像他们一样机智果断,可是不像他们心狠手辣,他宅心仁厚,足为天下楷模!这样完美的皇子,竟然当不上储君,天理何在?这太不公平、太不公平了!”
  “恪儿没当上太子,的确很不公平!”洛湄惋叹道,又劝解道:“不过,淑妃姐,你记不记得,在我怨恨命运对元吉不公平的时候,你曾经怎样劝过我?你说,这世上没有公平,我们只能在弱肉强食的夹缝之中,生存下去。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才慢慢悟出其中的道理。请你也想想自己说过的那句话吧!别再难过了!再难过,也改变不了既成的事实!”
  淑妃听得怔住了。然后,她默默点了点头。
  洛湄伸手拍抚淑妃的背脊。淑妃则一把抱住洛湄,哀哀啜泣。
  
☆、高阳公主
  大唐贞观二十三年阴历正月下旬,也是西元649年阳历三月上旬,长安城的捕快抓到了一名小偷,在缴获的赃物之中,意外发现一个镶金饰银的玉枕,想必非同小可,就转呈御史台审理。经过一番审讯,小偷招供玉枕是从弘福寺的一个沙门房中偷来。这个沙门是唐玄奘的高足辩机和尚。窃盗案东窗事发时,辩机正在弘福寺翻译玄奘从印度带回的经书。
  御史台召辩机审问。辩机起初不肯回答,但当御史威胁要治他窃盗罪时,他为免被当作窃贼法办,不得不从实招出,玉枕是高阳公主赠予。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的第十七女。她体型高挑结实,个性活泼不羁,甚至像男孩子一样学骑马射箭,使唐太宗认为她有乃父之风,格外宠爱。仅管如此,当高阳公主长到豆蔻年华,唐太宗对她的做法还是就像对别的公主,都是许配给功臣子弟。唐太宗眼看功臣子弟之中,以房玄龄的儿子们与高阳年纪最接近,就想把高阳嫁给房家长子房遗直。
  然而,房遗直听说高阳公主性情娇纵,唯恐自己吃不消,推说已经订亲。唐太宗只好改把高阳指给房家次子房遗爱。遗爱比较没有主见,任由父母安排。他与高阳的婚事就敲定了。那是贞观十七年的年初,正好在李祐与承乾密谋兵变之前,唐太宗还不知道将有两个儿子造反,兴高采烈准备嫁女儿。
  洞房之夜,高阳第一眼见到房遗爱,长相倒不算讨厌,但那付小心翼翼巴结的态度,像个奴才,未免让她瞧不起。于是,她在遗爱面前毫无顾忌,直接了当抱怨父皇没有办个比文比武大赛来招驸马。她小时候听保姆讲过,外曾祖父窦毅曾经为祖母窦惠办了招亲的射箭比赛,结果祖父李渊一连两箭射中箭靶上孔雀的双目,雀屏中选。高阳从小喜欢这个故事。她一直认为,自己的夫君应当像三哥李恪一样文武双全才对!
  遗爱听了,坦白表示自己箭法很差,文笔也不行,很抱歉达不到公主的期望!这使高阳越发泄气。她转身面壁而睡,不理遗爱。遗爱自然不敢勉强她。
  过了两三个月之后,有一天,高阳顽皮,爬到后花园的一株桃树上去摘桃子,不小心摔下来,扭伤脚踝。遗爱看她走路一拐一拐,颇不方便,自告奋勇抱她进进出出。这显示了遗爱难得表现的男子气概。高阳有点砰然心动,才终于跟遗爱圆房。不过,高阳脚伤好了之后,又开始嫌弃遗爱唯唯诺诺,很少愿意再让他碰。
  高阳在房家的日子越过越难过,主要是因为婆婆治家严厉,每天都得早起早睡,遵守各种家规,再也不能像婚前在宫中那么随意。她觉得自己像笼中鸟,闷得受不了,就常怂恿遗爱带她到山区打猎,一去好几天,以暂时脱离婆婆的管制。
  毕竟高阳是公主,她要到山区小住,公婆不好意思拦着她。况且,遗爱都与她同行,他们没有理由不放心。他们只是不知道,小俩口一大清早骑马并驾齐驱,带着一票侍从出门,到了乡下,匆匆吃过午餐,高阳就叫遗爱放她只带两个贴身婢女随她去漫游。她总嫌遗爱那付自卑又谄媚的蠢相很烦,宁愿一人在旷野上骑快马兜风。
  每次高阳一说要各走各的,遗爱都随她,但就只有一次,遗爱望了望多云的天空,略带忧虑说道:“看这天色,怕是要下雨呢!我们还是先找个地方歇歇,等雨停了,再分开走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