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

第224章


  这一仗的战果颇丰。耿弇击溃了张步的主力部队,汉军缴获粮草、兵器无数,仅押送辎重的马车就有二千余辆。
  正在耿弇和张步以“关”对“关”,龙争虎斗,关前斗法时,担心耿弇势单力孤的刘秀来了个“援关”。他亲率大军到临淄支援耿弇。
  刘秀在此举行了一次庆功宴,慰劳耿弇、陈俊、刘歆等有功将士。席间,刘秀拍着耿弇的肩膀,深有感触地说:“耿将军当初征战南阳时,就提出要北伐渔阳,东取青州。朕看困难重重,担心不能成功。实在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实现了自己定下的目标,看来这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这便是“有志者事竟成”这句成语的由来。
  慰劳和奖赏过后,接下来汉军要对张步发起最后一击了——“夺关”。
  刘秀派耿弇率兵直抵张步的老窝剧县。这时候,张步已经从真老虎变成了纸老虎,手下的主力部队消亡殆尽了,拿什么来抵挡耿弇如潮水般的狼虎大军呢?知道抵挡不了,识时务的张步选择了放弃老窝,带领残部向南逃窜。
  耿弇趁机带兵一路追杀,幸亏苏茂率一万多精兵及时相救,张步才得以成功逃到平寿。
  这时,刘秀却及时叫耿弇收手。为此,耿弇百思不得其解,刘秀笑着说了两句话。
  第一句话:得饶人处且饶人。穷寇虽然要追,但要适可而止,切忌一味猛追,否则他们做出狗急跳墙之举来,那可大大不妙啊!
  第二句话:杀鸡焉用宰牛刀。穷寇已是穷途末路了,输得连裤衩都没有剩下了,只要给他们一点阳光就灿烂,给他们一线生机就疯狂,何不让他们自生自灭呢?
  事实证明,刘秀的举动是明智之举,因为最终张步非但没有再逃,而且还来主动投降了。
  患难见真情,按理说张步和苏茂这对患难兄弟应该是“两眼泪汪汪”地共叙衷肠才对,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两人一见面就互掐起来。
  “耿弇那是什么人物,连骁勇的邓奉、剽悍的延岑都不是他的对手,你凭什么跟他掰手腕呢?你为什么不等我来了再共思对策呢?”苏茂也许是看到张步败成这样,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张步虽然静静地听着,脸上很平静,但心中的怒火却在燃烧,那是怎样的一种耻辱,那是怎样的一种愤怒呢?
  正在这时,他接到了刘秀送来的“凉茶”,打开一看,果然是“降火”的:“谁能大义灭亲,斩杀盟友归降者,加封为列侯。”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穷途末路的张步原本就心寒如冰,苏茂责备讥讽的话更让他心如死水。他似乎闻到了死亡的气息,同时又看到了生存的希望。舍友求生,想到这里,张步拔出了腰中的剑,以出其不意的方式,飞快地刺进了苏茂的胸脯。
  剑落,血流,人倒。苏茂死了,张步却活了。他拿着苏茂的人头,带着张蓝、张弘、张寿三个弟弟,来到汉军军营“肉袒而降”。
  刘秀没有食言,他不仅赦免了张步等人的罪行,还加封张步为安丘侯,允许他和妻儿居住在洛阳。
  随后,张步残余部队闻风而降。张步的割据势力彻底瓦解,齐地彻底平定。至此,刘秀终把闹哄哄的中原给统一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建武八年(公元32年),那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夏天,一直闲居在洛阳的张步原本静如止水的心不知怎的也变得火辣起来。他虽然被封为列侯,但毫无权力,而且被刘秀密切监视,早已不能为所欲为,所以他非常想念自己称王称霸的日子。于是,他学汉初田横的样子,带着妻儿,还有三个弟弟及一些老部下逃往了海上,结果被琅琊太守陈俊派兵追杀,抛尸于海,落得个尸骨无存的悲惨下场。
  
第十三章 得陇望蜀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春秋·田穰苴《司马法》
  隗嚣的发迹史
  中原已定,刘秀决定休养生息。连年征战,他觉得太累了,该歇歇了。士兵们也可借此机会养精蓄锐,为征战西北的隗嚣和西南的公孙述做好准备工作。
  趁着休战的机会,咱们先来看看隗嚣的发迹史。
  隗嚣,字季孟,天水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他有九大特点。
  特点一,出生高贵,他出身陇右大族。
  特点二,出道早,他青年时代在州郡为官。
  特点三,才华足,他是陇上有名的大才子,熟读百书,精通兵法。
  特点四,命运坎坷。王莽的国师刘歆听说隗嚣的才能后,推荐他为士(国师的属官)。就在别人认为隗嚣将飞黄腾达时,雄心勃勃的刘歆叛逆没有成功,被王莽处死。隗嚣一看事风不对,赶紧脚底抹油,回到了故乡,过起了田原生活。
  隗嚣很快就解脱了,因为压在他头上的那座大山——王莽政权开始呈土崩瓦解之势了。当时天下英雄皆起,隗嚣家族在当地也算是一霸,自然也不甘心沉沦下去。他的几个叔伯就准备起兵造反,并叫他一起干。他非但不入伙,而且还对叔伯们进行了忠告:革命有风险,扯旗须谨慎。一步行来错,遭殃是家族。他还引用《孙子兵法》的话进行阐述:“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但是,叔伯们却把他的话当成了耳边风,召集千余父老乡亲加入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并且以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很快攻占下了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等几座城市。人马越来越多,地盘也有了,可就是群龙无首,这头把交椅交给谁坐好些呢?这回众人进行了民主投票,结果得票率最高的是“另类小子”隗嚣,理由是:素有名,好经书。说的再通俗点就是说隗嚣既知书达理,又声名在外,是最好的人选。
  
第一回,隗嚣回绝了。
  
第二回,隗嚣拒绝了。
  
第三回,隗嚣发话了:“谢谢大家看得起我小子,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家必须尊重并执行我的意见,我才敢从命。”
  众人异口同声地回答了一个字:“好!”就这样,隗嚣摇身一变,成了他们的“带头大哥”。
  特点五,胸怀大志。
  隗嚣上任第一件事,便是招贤纳士。他用高薪聘请了平陵人方望为“军师”。知恩图报的方望向隗嚣建议说:“足下想要承天命顺民心,辅汉而起事。今更始帝立在南阳,王莽还据守长安,咱们虽想以汉的名义行事,其实没有接到汉的命令,那用什么让众人相信呢?所以,咱们应当赶快建立汉高祖庙,称臣奉祀,才能名正言顺。”
  说白了,方望就是劝隗嚣利用百姓的“思汉情结”壮大自己的事业。隗嚣听了觉得有道理,马上做了四件事。
  第一件事:祭祀。他下令在邑东立庙,祭祀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隗嚣等都称臣执事,祝史手捧玉璧以告神。
  第二件事:盟誓。祭祀完毕,隗嚣带领部将杀牲而盟:“计盟誓的共三十一位将领,十六姓,顺承天道,兴兵辅佐汉室。如有心怀不轨的,神明灭他。高祖、文帝、武帝,使他坠命,宗室遭到血洗,族类灭亡。”
  第三件事:传檄。隗嚣向各地发布檄文,列举王莽罪状,共同谋伐。
  第四件事:扩疆。该做的准备工作做好后,隗嚣带兵十万,先是攻占了雍州,击杀雍州牧陈庆,然后攻陷了安定,杀死了安定大尹王向,再接着攻占了陇西、武都、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郡县。
  特点六,立场坚定。
  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玄对隗嚣投来爱的橄榄绿——招降。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隗嚣心动了,决心归顺。却遭到了方望的坚决阻止。这一回,隗嚣发扬了自己任性的一面——坚决不听。方望见状,选择了和他分道扬镳,临走时,还留下了一封劝谏信。在书信中,方望最后劝告隗嚣,到长安去是没有前途的,将来是要后悔的。为了将来不后悔以及更有前途,方望还告诉隗嚣,安定郡乌氏县境内有一座龙池山,山上有神仙,自己这次正是要到龙池山找神仙去。言外之意,隗嚣与其去长安,还不如跟自己到龙池山。
  但这没能阻挡住隗嚣归顺更始的决心。到了长安,刘玄以他为右将军,他的两个叔叔隗崔、隗义仍维持原来称号。面对“原地踏步”,他的两个叔叔心里自然不是滋味,就找隗嚣商量,说:“咱们还是回去吧,到这里受人管、受人气,职务还是这个职务,薪水却少了不少。”
  隗嚣说:“两位叔伯先等等,我办一下事就跟叔伯一起回家。”然而,隗嚣去了之后,回来却是一大群人,二话不说就把两位叔伯抓起来了。牺牲了两位至亲,隗嚣却得了想要的收获。他因大义灭亲被提升为御史大夫。
  特点七:嗅觉敏。
  更始三年(公元25年)夏,赤眉军入关,三辅扰乱。而这时刘秀已经在河北称帝,建立了东汉政权。隗嚣便向更始皇帝刘玄建议把政权移交给光武帝叔父国三老刘良,结果刘玄没有答应。眼看刘玄敬酒不吃吃罚酒,隗嚣很是气愤,于是参加了前面所说的“三王之乱”。这次活动本来是“秘密五人组”,但刘玄知道这件事后,把他们召进宫去,想来个瓮中捉鳖。其余四个人都去了,唯独隗嚣没去。他的嗅觉天生灵敏,似乎闻到了什么,于是非但没有赴刘玄的鸿门宴,而且还带着自己的亲信逃出了长安。
  别了长安,这是隗嚣第二次离开长安,自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回来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