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法医手记之证词

第22章


  刘晓晓遇害后的第二天中午,一名中年男子来到刑警队。他穿一身笔挺西装,戴一副黑框眼镜,风度翩翩,自称是人寿保险公司调查员,关于刘晓晓身后的理赔事宜,需要警方出具一份文件。
  他随身携带着刘晓晓的保险单,理赔额度为两百万元人民币。投保人为于敏洪,被投保人刘晓晓,受益人为于敏洪和亮亮,保险代理人为蒋文荟。保险手续齐全,只要刑警队开一份刘晓晓被害身亡的证明,保险公司就可以启动理赔程序,两百万元人民币将在一个月内分三次进入于敏洪的银行账户。
  老吕兼管办公室的对外联络业务,认得这中年男子,他名叫张健。不久前他才帮助张健处理过周天成的人寿保险,那次理赔数额相对较小,有五十万元。老吕一边给张健让座一边说:“三名死者有两个是你公司的客户,你们这儿买卖可真兴旺。”张健哭丧着脸说:“赔起来也不含糊,这才两个礼拜不到,经我手就赔出去两百五十万元了。”老吕浏览一遍张健出示的保险文件,感觉没什么疑问。按照规定,警方有义务出具相关证明,可两百万元毕竟是一笔大数目,还是跟沈恕通报一下比较稳妥。
  沈恕在早晨到警队后就没有出门,把自己反锁在办公室里,没有人知道他在做什么。听过老吕的汇报,就让张健进来。
  他认真阅读过保险公司的文件,说:“两百万元不是小数目,你不打算再查一查?”
  张健用中指向上推一推下滑的眼镜,说:“刘晓晓的案子闹得动静很大,我们早就在关注,巧合的是周天成也是本公司的客户,所以对案件的细节我们也基本了解。我在今早已经去过刘晓晓的被害现场,她和周天成一样,都不存在自杀的可能。根据保险条款,只要被保险人是意外死亡,包括疾病、车祸、被人杀害等,就应该获得全额赔偿。理赔及时,也是保险公司形象的一个重要部分。”
  沈恕饶有兴趣地追问一句:“你凭什么断定周天成和刘晓晓不存在自杀的可能?”
  张健摇摇头:“我做保险调查员十几年,这点判断能力还是有的。周天成和刘晓晓素不相识,两人的生活没有任何交集,要说他们自杀骗保,而且是用这种奇怪的方式自杀,还闹出这么大动静,我武断地说一句,可能性为零。何况,周天成做官多年,级别不低,为区区五十万元自杀,无论如何说不通。”
  沈恕说:“如果凶手就是抓住人们的这种思维惯性,故意用相同手段连做三起案子,浑水摸鱼,掩人耳目,以达到骗保的目的,也不是没有可能。”
  张健思考半晌,哑然失笑:“你的分析于情于理都说不通,又没有证据支持,公安机关这样办案可以,保险公司不行。”言语中的讽刺意味非常明显。
  沈恕却像没听出来,笑笑说:“刑警队暂时不能出这份证明,等案子水落石出再说。”
  张健颇感意外:“沈队,我做这行十几年,一直都是保险公司防范骗保而加倍小心,从来没遇到过我方同意理赔、公安机关却持有异议的情况。根据保险条款,只要被保险人意外死亡,合同就已成立,并不需要等到破案或凶手落网。换句话说,万一这起案子成为死案,受益人不是一辈子也拿不到赔偿?这对投保人和受益人都不公平。”这个张健长得文质彬彬,说起话来却挺损。
  沈恕一向不喜欢和人拌嘴,摆摆手说:“你走吧,我还有公务要办。”
  张健白跑一趟,心里的不痛快都写在脸上,拧着眉头往外走。
  沈恕忽然在他背后说:“谢谢你。”
  张健一怔,停住脚,回过头去:“什么?”
  沈恕说:“在你来之前,这案子有个症结始终没解开,你来了以后我受到启发,一下子豁然开朗,所以我要谢谢你,真心的。”
  张健似信非信,似懂非懂,翻一翻白眼,走了。
  16
  2013年7月17日。
  刘晓晓命案现场。
  沈恕叫上我和可欣,回到刘晓晓命案现场。
  我们不知道他葫芦里卖什么药,如果要复核现场的话,至少要携带几样工具,这么两手空空的显然不行。而从刘晓晓遇害到现在,沈恕一直无所作为,大家都以为他理不清案件头绪,已经心灰意冷,恐怕这三起系列杀人案要像《让死者闭眼》中描写的那样,永远搁置起来。
  毕竟,由于科技、经验、人力、物力和客观环境所限,不是所有的命案都能够大白于天下。
  可沈恕现在看起来信心满满,丝毫没有受到挫折后情绪低落的样子。
  他在我和可欣的注视下走到距离垃圾箱一米远处站下来,用脚轻轻跺一跺地面,说:“这里是刘晓晓遇害的地方。”他见我和可欣都一脸茫然,补充说,“我们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散落在地面上的一袋垃圾,其中有一个空瓶子是治疗地中海贫血症药物的外包装,经核对与亮亮日常服用的药物一致,而这个小区的其他人家并没有人服用这种药。但是――”沈恕略提高声音以引起我们注意,“这种药每瓶有一百粒,每天服用一粒,也就是说,一瓶药能服用三个多月。我在刘晓晓案发后曾核对过亮亮正在服用的这种药,药瓶里还剩近七十粒。也就是说,亮亮的上一瓶药是一个月前吃完的,而刘晓晓把这个并没有实际用处的空瓶子保存了一个月,直到遇害当晚才丢掉,显然不符合常理,除非她是故意这么做,以帮助警方确认这袋垃圾就是她丢的。”
  我和可欣仍不明白他的话里暗含的意思,面面相觑,都没说话。
  沈恕像是没留意到我俩的表情,又走向垃圾箱,用手摇晃它的铁盖子。那是一个两米见方的生铁盖子,很厚实,分量着实不轻。沈恕说:“可欣,你更熟悉《让死者闭眼》这本小说,在书中描写的第三起案子里,小说作者在楼下扔垃圾时被害死,并被移尸垃圾箱,她身中弩箭,弩箭上沾有毒鼠强,这些细节都和刘晓晓被杀害的过程没有任何出入,可是,凶手却忽略了一个明显的细节――”
  可欣接过话头说:“你是说杀害刘晓晓的凶手在移尸后没有关上垃圾箱盖子?”
  沈恕轻轻一拍手,说:“没错,在小说里,凶手移尸后盖上了垃圾箱,而杀死刘晓晓的凶手却任凭垃圾箱盖子敞开着。盖上垃圾箱盖子这个细节在书中被提及三次,凶手既然刻意模仿小说作案,这就决不是无心的疏忽。最合理的推测是杀死刘晓晓的凶手没有能力盖上盖子。”
  可欣微微皱起眉头,也用手晃一晃垃圾箱盖子,说:“这不大可能成立,垃圾箱盖子虽然比较重,可是一个成年人要盖上它并没有困难,而且这个人是杀害三个人的凶手,这点力气还是有的。”
  沈恕摇摇头:“人在垃圾箱外面时,要盖上盖子自然不费多少力气,可是如果人在垃圾箱里面,而且身受重伤,再想盖上盖子,就几乎无法办到了。”
  我和可欣都有些发愣,不明白沈恕的意思。半晌可欣才犹疑地说:“你怀疑――刘晓晓是自杀,布下了这个局。”
  沈恕说:“对。刘晓晓和于敏洪的收入都不高,但他们的儿子亮亮患有地中海贫血症,需要定期输血、终生服药,这是一个烧钱的病,他们家早已经入不敷出,负债累累。刘晓晓擅长写侦探推理小说,虽然稿费少得可怜,却让她掌握了大量侦查和反侦查知识。他们夫妇――或者是刘晓晓自己,萌生了骗取保险金的想法。刘晓晓知道采取自杀的方式很难骗过警方和保险公司,就用了一种特别的手段――连环杀人,而她自己则是三个受害人中的一员,而且为了制造社会轰动效应,同时转移警方视线,她以自己的作品为蓝本,实施杀人计划。”
  “她的计划非常成功,不仅瞒过了警方,而且通过电视台播出后,吸引了社会的密切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关心的是刘晓晓是否会成为最后一名受害人,而决不会想到她在制造了巨大反响后,竟然会自杀。就连我们这些办案人员,也一直在怀疑于敏洪,甚至在掌握了他为刘晓晓购买巨额保险的情况后,仍然按照小说里的思路,怀疑他为了获取保险金而谋划杀死刘晓晓。这正是刘晓晓精心设计的局面,她确实很高明,引导我们一步步走进这个思维陷阱。到她自杀时,我们已经形成思维定式,主观地认为凶手按照小说里的情节成功地杀死第三名受害人,却不曾想到,杀害这三个人的真正凶手就是刘晓晓。”
  “她在决心自杀之前,专门到警队揭发于敏洪在家中藏匿毒鼠强,以给我们制造拘传于敏洪的借口。这个节点把握得很好,按照小说里设定的时间,刚好是她‘遇害’前的十二小时。所以她的主动揭发行为,其实是替于敏洪洗清嫌疑,让警方为他提供不在作案现场的证明。在前两起命案中,警方围绕于敏洪做了大量工作,而于敏洪也故意表现得不那么清白,吸引警方注意,却在最后一起命案中,于敏洪全身而退,让警方的前期工作成果付诸东流,更使得这宗系列杀人案扑朔迷离,线索中断,几乎成为《让死者闭眼》中描写的死案。”
  我和可欣听得瞠目结舌。沈恕的分析头头是道,条理清楚,按照这个说法,整个案子从头到尾都理顺了。可是,他却始终没有提到一个关键节点,或者是有意忽略了――这是我排除她自杀可能性的重要依据。
  我等沈恕阐述过他的完整思路后才提出异议说:“如果刘晓晓是自杀的,为什么在现场没有发现她用于自杀的弩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