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差一个谎言-再一个谎言

第30章


特别是〈失算〉对于女性婚姻处境的描写,并没有做太多额外的控诉,对于一个杀人事件之外与动机相关的人性纠葛,浅浅的字句却写得让人怵目惊心,有推理逆转,有情感无奈,谎言与圆谎之外,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也似乎是《红色手指》再度登场的加贺系列多了推理之外的内底。
    另外,在《我杀了他》书末推理作家宠物先生的解说,约略提及视点的问题,我也愿意在此呼应,毕竟这一个阶段的加贺系列,在视点的设计上比较重要,毕竟牵扯到事件的翻转与作者的创作意念的安排。
    不过长久以来,关于推理小说的中文描述视点,一直存有争议。
    我以最后一篇〈朋友的忠告〉为例,其实这篇凶手反而登场篇幅不多,但在开头没多久出现了“知道丈夫发生意外的峰子,惊慌得表示要立刻赶过来”的中文描写。
    这是谈视点争议的一个好例子,因为是作者以全知观点描写的语句,基本上读者应该相信作者描述的笔下人物心理状态。不过,“惊慌得”这类中文语句牵涉到心理,刚好就是一个模棱两可的状态,有人认为既然峰子是凶手,早预知丈夫可能会发生意外,当知道意外发生,凶手怎么会“惊”且“慌”呢?如此一来,这几个字牵涉内心状态的观点与整体事件真相,就形成了矛盾,显然是作者的误导,对于本格推理公平性有极大的扣分,所以有人认为可写成“惊慌的语气表示”,来消除直接反应内心的状态。
    相反的意见是,过度注重视点会受到束缚,而且心理层面的用语,还是能广义的解释,亦即认为峰子即便预期意外会发生,事情一旦发生,接到通知,内心会慌乱也无可厚非,我个人是比较偏向后一种说法。有趣的是,阅读此篇小说之初,前后句情境上我已经把峰子排除涉案,真是有意思的矛盾。
    所以,视点的争议端视读者怎么来看这样的事情,如果阅读推理小说总是任由作者摆布,喜欢结局揭晓的惊奇感,对于枝微末节就没有那么局限了。
    虽然,加贺恭一郎的形象在作者的描述下并不醒目,但由于阿部宽扮演的加贺恭一郎的影视形象太过强烈且贴切,我个人在阅读这系列也很自然置换成阿部宽登场的印象,不知读者们是否也是如此?
    作者简介:
    蓝霄:一九六七年生,医师、推理作家。着有《光与影》《错置体》等秦博士系列作品。
【由www.sjwx.info整理,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本站仅提供预览,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