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杀

第39章


直觉告诉他,此人“非人臣之度”。
赵武灵王返回后,反应过来的秦昭王派兵去追,可惜没追到。后来抓人审问,才知道竟然是赵武灵王本人,秦昭王还真是吓得不轻:这“胡子”胆子也忒大了!
公元前297年,专门负责找人PK的赵武灵王率领骑兵从代郡出发,一举剿灭了楼烦。拿下楼烦后,赵武灵王又收编了楼烦的骑兵。有了这些英勇善战的“纯种胡人”加入,赵国骑兵的实力蔚为壮观。
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率领战斗力空前的赵国骑兵,向中山国发起了最后一次攻击。复国后经历80余年风雨历程的中山国,在赵军的铁蹄下退出了历史舞台,完全淹没在马蹄扬起的飞沙与尘烟中。
人生就像一只乐曲,有的铿锵,有的婉转,有的欢快,有的悲戚。
赵武灵王的一生,更像一曲交响乐,高潮迭起、荡气回肠,但人生实在祸福难料,当巅峰的乐章还在回响时,一个悲惨的终止符,却让这曲近乎完美的交响乐戛然而止。
赵武灵王怎么了?他壮怀激烈的一生,将是怎样的悲惨结局?
只能说,这是一个由“梦”引发的悲剧。
赵武灵王并不是一个爱做梦的人,他想得最多的是梦想——剿灭中山、北狄,为赵国打出一片安定的天地。这个梦想支撑着他横刀立马、征战不息,用30年的励精图治奠定了赵国强盛的基业。
一个不爱做梦的人,某一天突然做了一个很清晰的梦,他或许会铭记很久很久,至少赵武灵王是这样的。
公元前310年,赵武灵王做了一个梦,说通俗一点,做了一个春梦。他梦见一个女子在鼓琴唱歌,连唱词都梦得一清二楚:“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
过了几天,赵武灵王跟群臣一起喝酒,就一直在念叨这个梦,说很想见到梦中的女子。别人听听也就算了,心想老大这是想女人想疯了而已,但是领导身边从来不缺少捧臭脚的,偏偏有一个叫吴广的人动了心思,因为他正好有一个女儿小名叫嬴,也就是孟姚。
孟姚跟赵武灵王梦见的女子一模一样,这也太神了!
当然,以上的情节可以看做是史书的杜撰,但赵武灵王对孟姚的宠爱却是真实的。
赵武灵王对孟姚宠爱的结果,不仅仅是封她为惠后,还“子以母贵”,将宠爱延伸到惠后所生的公子何。
公元前301年,惠后去世,临死之前向赵武灵王提出了唯一的遗愿:立公子何为太子。——这不是没事找事吗?立公子何为太子,太子章怎么办?
红颜祸水!Trouble Maker!自私的孟姚不会知道,她的无理要求,将让她的丈夫和儿子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孟姚,因为她说完就挂了,没办法死缠烂打让赵武灵王非立不可。
英雄难过美人关,赵武灵王把孟姚的临终遗愿执行得相当到位——孟姚一断气,立即拿下太子章,改立公子何,并安排曾经坚决反对胡服的大臣周袑穿着胡服,负责对新立的太子何言传身教。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退居”前线,太子何继位,是为惠文王。
太子何乐翻了,被无端踹出局的公子章彻底怒了:老子跟随父亲征战中山国的时候,这小子还在穿开裆裤呢,怎么变成他的江山了!
对惠文王充满羡慕嫉妒恨的公子章,何曾不想“咸鱼翻身”,但有碍于实力不济,不禁有些心灰意冷。
剿灭中山后,赵武灵王了却平生大愿,开始将目光转向心如死灰的废太子。当然,除了对儿子的愧疚之外,孟姚的身影渐渐远去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以色事人者,色衰则爱弛”,更何况昔日佳人的坟头已经草木茂盛。心生恻隐的赵武灵王有些后悔当初草率的决定,但覆水难收,只能给公子章一点补偿,封他做安阳君。赵武灵王还特意安排田不礼去辅佐他,劝慰他谨遵父命、接受既成事实,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
赵武灵王万万没有想到,作为没落贵族的田不礼早就想通过政治投机实现东山再起,怎么可能轻易放过这次机会。公子章心如死灰,田不礼偏偏在一旁煽风点火,百般怂恿他发动叛乱,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王位,并为之出谋划策、积极准备。在田不礼的“心理按摩”下,公子章很快就恢复本性、死灰复燃了!
赵武灵王对公子章、田不礼的阴谋毫无察觉,李兑、肥义等大臣却预感大事不妙,因为他们太了解这两个人平日里的性格了。
李兑对肥义说,公子章“强壮而志骄,党众而欲大”,田不礼“忍杀而骄”,这两个人聚在一堆,什么缺德事干不出来?李兑提议,不如趁着两人尚未发端,先下手为强,联合公子成剿灭公子章和田不礼,一举平定乱局。
肥义也很清楚公子章与田不礼的为人,知道他们迟早要犯上作乱。深感忧虑的肥义“夜而忘寐,饥而忘食”。但是,两人毕竟还没有谋逆的实际举动,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致公子章于死地,怎么向赵武灵王交代?念及先王的恩德,肥义没有同意李兑的提议。
李兑“先发制人”的想法没有得到肥义的支持,就独自去联络公子成,准备应对公子章和田不礼的叛乱。
肥义知道形势不妙,但自己是文臣,并不掌握兵权,他唯一能做的防备,就是用自己的安全保护惠文王的安全。肥义向信期表示:从今以后,凡是要求见惠文王的,都必须先见我,我同意了才能觐见。
公元前295年,公子章从封邑来到都城,朝见惠文王。赵武灵王坐在一旁,看到昔日神采奕奕的太子,如今却萎靡不振地跪拜抢了自己饭碗的惠文王,不由得心生怜悯与愧疚。
赵武灵王甚至产生了将赵国一分为二的想法,让公子章在北方称王,俩儿子一人一国,再无争执。
曾几何时,赵武灵王以超人的胆识和魄力,通过“胡服骑射”、剿灭中山实现了赵国南北双方在文化上和地理上的完全统一。如今,他为了弥补一下对儿子的恻隐之心、愧疚之情,竟然想亲手毁掉统一、强盛的赵国!幸亏遭到肥义、李兑等大臣的强烈反对,这个无异于自寻死路的动议最后不了了之。
只能说,一代枭雄已经悄然老去!
此后不久,赵武灵王带着惠文王去沙丘“旅游”,公子章、田不礼趁机发动武装政变。当时赵武灵王与惠文王没有住在一起,公子章就伪造赵武灵王的诏令,召惠文王觐见。肥义按照先前的承诺,先行入见,被叛军杀死。随后,公子章的叛军与惠文王的禁卫军发生激战。
李兑、公子成早就料到有这一天,也在等着这一天。沙丘一出事,两人立即率领周边的部队前来“靖难”,一举剿灭叛军。一番血雨腥风的激战后,田不礼被杀,公子章逃往赵武灵王所住的宫殿。李兑、公子成率军包围宫殿,最终将公子章杀死。
公子章一死,公子成与李兑才反应过来,自己已经陷入了绝境,因为他们无法回答三个致命的问题:——谁通知他们带兵勤王的?
——谁同意他们围攻赵武灵王宫殿的?
——谁同意他们杀死公子章的?
沙丘之乱已然平定,但原本就怜悯公子章的赵武灵王秋后算账怎么办?他如果质问这三个问题,公子成、李兑怎么交代?极有可能的结果是:如果不能解释,那就交出首级!
思来想去,公子成、李兑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继续将宫殿围得水泄不通,并下达了“后出者夷”的命令。宫中的人纷纷逃命,唯独赵武灵王被困在里面出不来。
一心要置赵武灵王于死地的公子成、李兑将沙丘宫围困了三个多月。曾经驰骋疆场的一代枭雄,如今已成瓮中之鳖,没有亲人,没有随从,更重要的是没有粮食,只得“探爵鷇而食之”。将宫中能吃的都吃完之后,老赵被活活饿死,史称“沙丘之难”。
赵武灵王死后,由于惠文王年纪尚小,赵国的大权落到了宰相公子成(号安平君)、司寇李兑的手中。经“胡服骑射”渐渐强盛起来的赵国,因沙丘一难,变得前途未卜。
4 文攻武卫避强秦
赵武灵王死了,具有北狄血统的权臣肥义也死了,原本就不太赞成胡服的公子成执掌了大权。我们很担忧,“胡服骑射”的变革是否还能继续?公子成会废除这项伟大的变革吗?
可以推想,公子成现在十分矛盾,思想斗争也很激烈。
公子成的内心深处是希望废除的,在他看来:——骑兵穿胡服情有可原,但全民穿胡服是野蛮的倒退,纯属“瞎折腾”。
——中山、北狄两大心腹之患已除,“胡服骑射”已达到最终目的。
但是,公子成不能轻易废除这项改革,因为:——当初是自己率先变服,如果一执政就革除,以后说话谁相信?在官场还怎么混?
——“胡服骑射”推行多年,胡人已成为赵国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废除胡服势必引起胡人的极大不满,很可能引发内乱。
反复权衡之后,一心要“秋后算账”的公子成、李兑采取了近乎绝妙的策略:留胡服、废骑射。
所谓“留胡服”,就是胡服可以继续穿,但不再强制推行。
公子成、李兑打着“不干涉服饰自由”的旗号,废除了全民强制易服的命令。胡人可以继续穿你的胡服,没有人会干涉你,但你也不能干涉中原人改穿自己的服装。这样一来,勉强融为一体的胡人、中原人必然在心理上、文化认同上逐渐产生隔阂。
所谓“废骑射”,就是将骑兵缩编,废除骑兵优先的军事政策。
前面分析过,“胡服骑射”促进了赵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改革发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