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杀

第58章


公元前249年君王后去世,齐王建才真正走上前台掌权。40多年里,君王后与齐王建有一个共同的想法:经历了“死机”后“重启”的齐国,元气大伤,已经无力争霸中原,只能偏安一隅。
基于对齐国国力的正确认识,君王后、齐王建却错误地采取了“穷则独善其身”的策略,不与秦国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冲突,能混一天算一天。
秦国很好地遵守了与齐国达成的协议,每次追到齐国边境就乖乖回去了。齐国见秦国如此讲信义,自然也不含糊,齐军也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出国支援。从秦国打响灭六国的第一枪开始,齐国只是被动地做了一件事:接收各国难民入境。
就算这么一点举手之劳,也并非出自齐国的初衷。秦军在后面穷追猛打,难民无处可逃,只有往齐国这个“安全区”跑,难民从各个方向蜂拥而入,齐国想赶也赶不走,只有勉为其难地接纳。
齐王建似乎也不是铁了心的要偏安一隅,或许从诸侯国的悲号声中多少悟出了一点“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嬴政早就料到齐王建可能不会太老实,所以在四处征伐的同时,不断派间谍前往齐国。间谍只做两件事:大造“秦齐亲善”的舆论、重金收买齐国大臣。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被蒙蔽、被收买,楚怀王时期就有“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屈原。在即将大难临头却依旧歌舞升平的齐国,当然也不乏头脑清醒的有识之士。
史书只记载了这个人的官职是即墨大夫,却没有记录下名字。他向齐王建分析了齐国面临的危险境地,指出齐国再不采取对策,很快就会成秦国的囊中之物。
那么,诸侯国已经被揍得残缺不全,齐国又能有什么回天之术呢?即墨大夫认为,蜂拥而来的难民就是现成的资源。在这些难民中,不乏各诸侯国的王室宗亲。如果齐国出面,将这些人召集起来,组织“流亡政府”,号召各自“沦陷区”的人民奋起抵抗,让秦国占据的土地到处不得安宁。秦国再强大也打不过全天下的百姓,各诸侯国有了复国的转机,齐国也就有了真正的安全。
即墨大夫的提议不是没有道理,如果真这样做的话,虽然难以逆转天下一统的大趋势,但至少能够把水搅浑,最后是不是秦国坐庄还真的很难说。
但是,40年不见硝烟的齐王建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不愿意没事找事、惹一身骚,因此继续得过且过、混吃等死。
公元前222年,完成休整的秦军在王贲、李信的率领下,挥师北上,一举灭掉苟延残喘的燕国和赵公子嘉。
次年,王贲率军南下,沿着当年乐毅伐齐的路线,要给灭六国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嬴政原以为打齐国将是一场不亚于伐楚的大仗,但事实证明他太高估齐军的实力了。曾经的齐军或许很强悍,但40年不打一仗,沉浸在歌舞升平里,充斥着靡靡之音的军队,还能是军队吗?
齐王建最后做的事情,就是紧急调动不怎么能打仗的军队到西部边境进行防御,阻止秦军的进攻。由于齐王建错误地判断了秦军的攻击方向,从北面打过来的秦军基本上没费什么事,就杀到了齐国都城临淄城下。但是,王贲实在不想打了,不是怕累怕损失,而是觉得跟这种“太平军”打仗,太缺乏技术含量,丢不起“名将之子”的脸面。
王贲给齐王建玩了一个阴招,以嬴政的名义给齐王建送了一封书信,说咱们一起开个会,把平分天下的事情讨论讨论。齐王建也不动动脑子,真把嬴政当成了“活雷锋”,欣然赴会,结果遭秦军羁押并流放到共地,几个月后活活饿死,最后一个诸侯国就这样被轻松搞定。
历史记住了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剿灭六国的重任,空前广阔的疆域北抵阴山与辽东一线、西至临洮、南达百越、东临大海。
从周天子东迁算起,华夏经历了500多年的战火硝烟,无数生灵惨遭涂炭,终于第一次实现了天下的大一统!
【由www.sjwx.info整理,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本站仅提供预览,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