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推理成凶手的名侦探

第57章


重要的是你觉着我和一般的警察有什么不同?”(详情请见作者《季警官的无厘头推理事件簿》系列作品)
  当谢孝洋听到这句话时,他也看到了一个人从包围圈里缓缓走出。可惜,他还没来得及看清那个人的相貌,数十名手持各种样式枪械的警察已从四面八方围将上来。
  谢孝洋咬咬牙,生出同归于尽的念头,可是当他转头准备再下命令时,却见熊刀不知什么时候已将手中的枪丢在地上,做举手投降状,且动作非常标准……
  后记1 站在东川老师身后
  亮亮
  在武汉暂居的前三个月里,我完成了这部小说。而这个时候,我的《季警官》系列已经写到了第三本。我之所以迟迟不写《季警官4》,反倒改去开新书写这本《把自己推理成凶手的名侦探》,最主要的原因是《季警官》的创作遇到了瓶颈,让我有一种不停复制模式量产故事的厌恶和恐惧。
  这种厌恶和恐惧逼迫着我必须停下来思考,思考后面的幽默创作该怎么走。于是,我静下心来想了三个月。这三个月里,不是想故事怎么编,而是想风格怎么变。后来,我又用了三个月完成了这本书。
  虽然同样称为幽默推理,但是《把自己推理成凶手的名侦探》和《季警官》是风格完全迥异的两种套路。《季警官》走的是讽刺路线,即所谓的黑色幽默,它是通过剧情意外反转带动人物来制造笑点。而《把自己推理成凶手的名侦探》则是吐糟手法,算是轻松搞笑吧。它和《季警官》最大的不同是,它的剧情是按部就班照套路来的,但人物性格逗比,换句话说,它是由人物带动剧情来制造笑点。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陷入一个思考,那就是小说里的两个重要元素,人物和故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故事塑造人物,还是人物制造故事,谁是主导,谁是辅助?
  在这个问题的困扰中,我创作了《季警官》系列,随后又写了《把自己推理成凶手的名侦探》。当我完成《把自己推理成凶手的名侦探》一书的时候,我明白了这其实完全是两种风格,两种创作方式。
  一种是《季警官》这类方式。里面的角色性格是很严谨的,并不逗比,但是因为剧情发生了意外反转,从而导致了剧情里面的人物角色措手不及,进而制造笑点取悦读者。
  其实,这种创作风格和宁浩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模式如出一辙。但是这种模式创作久了,就会产生一个问题,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你的笑点是来源于剧情不断的意外和反转,那么你笔下的人物就要服务于剧情,就要不断地制造各种意外和巧合。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所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形象模糊,缺乏性格。同样,故事里过多的意外和巧合,也会成为你作品的诟病。
  不过,这些诟病,对于独立的短篇小说来说是无所谓的,因为独立短篇小说受限于篇幅,无法塑造人物性格,只能强调故事性。同样,也非常适宜于改编成电影搬上大荧幕。
  第二种是《把自己推理成凶手的名侦探》这类方式。它的剧情是很严谨的,按部就班不走偏门。可是人物角色的性格是很逗比的。通过固定故事模式下的逗比人物来制造笑点,是日本幽默推理小说惯用的伎俩。
  比如东川笃哉老师的《推理要在晚餐后》,发现尸体、勘察现场、询问目击者、推理分析、揭露真相,这些推理小说里的固定套路如行云流水一般一气呵成,然后在里面穿插几个性格逗比的人物角色来插科打诨,制造笑料。
  看完东川老师的作品,我有时候常想,为什么很少能见到幽默本格推理小说呢?
  也许和传统观念有关吧。
  作者们固执地坚持着推理小说的卖点在于诡计,而不是故事。推理作家一直把精力用在诡计的设定上,却忽略了小说的故事性。当情杀财杀仇杀误杀不断演绎,恐怖血腥惊悚凶残反复卖弄之后,读者们终于厌烦了。他们已很少有人会仅仅为了一个精妙的诡计而去耐着性子读完一本情节枯燥得几乎能倒背如流的小说了。所以,最后,推理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作品硬生生逼成了小众读物。
  于是,推理作者中,才会有人想到用轻松搞笑的方式来弥补推理小说里情节枯燥故事偏弱的短板,所以有了日常轻松推理和幽默推理这些风格。
  我读书不多,孤陋寡闻,在日系的幽默推理大师中,只知道东川笃哉老师。他是唯一一个我所认知的始终坚持幽默推理风格的名作家,毫不忌讳地说,我所创作的这本《把自己推理成凶手的名侦探》就是受东川老师的作品影响。
  在动笔写《把自己推理成凶手的名侦探》之前,他的所有作品,只要是翻译成中文的,不论大陆简体版还是港台繁体版我都拜读过,尤其是《推理要在晚餐后》系列。
  当我读完东川老师诸多系列小说,却迟迟没有动笔,是因为我发现以系列短篇集的形式创作幽默推理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瓶颈。这个瓶颈就是,在推理小说里固定剧情套路的束缚下,幽默笑点很难出新。也就是说缺少新颖性,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笑点,很容易让读者厌烦。
  以《推理要在晚餐后》为例,管家对大小姐的毒舌吐糟、大小姐对风祭警部的鄙视,以及风祭警官每次在案发现场的卖蠢,这些桥段几乎都是一成不变。第一次看觉着搞笑,第二次看觉着还行,第三次就索然无味了。
  我如果写《把自己推理成凶手的名侦探》,也会遇到这个问题,那么我应该如何解决或者避免它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我决定在这本书里融合《季警官》的写作方式,用剧情意外反转来不断更新固定套路束缚下的笑点。即在大故事线固定模式不变的前提下延伸了很多小故事线,用小故事线不断地意外反转来更新升级笑点。
  当然,我说这些,并不是要证明自己这本书比东川笃哉老师的作品怎么怎么样。说实话,东川老师对于幽默推理的贡献,他的作品的价值意义早已大过了他的作品本身。
  幽默推理这条路罕有人敢去试验,而东川老师,他用他的销量已经在这个领域拉开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序幕。但是,在幽默推理文的创作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去完善,只有这样才会渐渐被读者们所认可所喜欢。
  今天,我创作完《把自己推理成凶手的名侦探》,我可以很高兴地在后记里说,我解决了固定推理模式下笑料乏味的难题。
  那么我是真的解决了吗?这还要等读者们的答复。也许侥幸,得到你们的喜欢,勉强算是我弥补了这个短板。但我想这只是众多解决途径中的一种,在后面,随着幽默推理的蓬勃发展,我相信肯定会涌现出更多的写作高手,他们肯定会用更好的方式诠释幽默推理的意义。
  我不是第一个写幽默推理的,在我前面有陆小包的《撸撸姐》,有时晨的《斜眼少年》,也许还有更多的推理作者在摸索这条路,只是我不知道。
  在这个到处充斥着恐怖惊悚高智商犯罪的图书市场里,我的《季警官》得到编辑华斯比的肯定,侥幸出版,同时又被影视公司买下全系列的影视改编权,马上,我的《季警官2》也将出版面市。而此时此刻,我的新系列作品《把自己推理成凶手的名侦探》第一部也已经完笔,并将通过神勇无比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漫娱文化副总横刀老师(我如果说这本书里的那个笨贼熊刀就是基于此人杜撰,你一定不会相信……)的打造,走到正在阅读此书并坚持读到了这里的你面前。所以,我写了这篇后记。
  一为反思,一为感谢,也为了把我的创作心得和体会说给读者听,并与同行的作者分享。
  毕竟,写书,又不是高考,没必要局限在一座独木桥上死磕。换一个方式写悬疑推理文,绝对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所以,我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作者来丰富这个领域,有更多的读者能接受这个领域。
  如此足矣。
  2015年6月13日
  于武汉
  后记2 学而有术的侦探学园——从亮亮的作品兼论“幽默推理”的醍醐味
  天蝎小猪
  2012年1月,已出道10年之久的东川笃哉终于坐上了“畅销书之王”的宝座。在日本两大图书中盘商之一的“东贩”评选出的2011年度日本十大畅销书榜单中,他的《推理要在晚餐后》系列首作和续作分别占据了头名和末席,其气势恢弘可谓一时无两。对于这样的成绩,作者和出版方都大呼意外,更有文学评论家将之视为“一个奇迹”,或者称作“东川现象”。
  其实,“东川现象”的产生很值得玩味。毕竟《推理要在晚餐后》系列的剧情、人设并无特殊的亮点,只是描写一个富豪之家的千金小姐兼菜鸟刑警宝生丽子,在她的“毒舌”管家影山的协助和不断提供“伪解答”①的“臭屁”上司风祭的反衬下屡破杀人案件,文风在诙谐搞笑的同时,保留了纯正的本格推理趣味(本书作者亮亮的绝大多数作品亦是此种风格)。那么,是怎样的因素让并非当今大众文坛主流的“幽默推理小说”在书市中辟得偌大疆土呢?
  ①在本格推理作品中,“伪解答”是指一般由配角发布,放在最终真相揭示之前,用以误导读者和制造剧情反转效应的错误推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