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尊日常手札

第31章


  虽然并没能把全部草原纳入版图,但能收到手里一半就已经很不错了。毕竟对于攻打来说,治理更难。
  如何让游牧民族迁徙内地,还有草原区域如何建设,如何让国内的百姓迁居过去,都是一件不小的工程。
  时间不等人,二三王女之间暗中的角逐已经快要分出胜负,一旦结果出来,就再没有可下手的余地。因此谈判的最后结果是除了上述条件外,胡人还要每年给大禹上贡种马两千匹,牛羊万头,岁币万两黄金。而相对的,互市继续保留,但交易品要加上茶叶、丝绸及食盐等。虽然逍遥王还想争取一下铁的交易量,但这件事根本不可能,她也就放弃了。
  大禹与逍遥王各自盖了印信为证的锦帛,一式两份的被各自保留。王爷松了一口气,队伍终于可以继续开拔了。
  大禹方给逍遥王提供了充足的粮草,能保证逍遥王的军队能够支撑到明年开春。并且由于互市的存在,逍遥王治下的百姓也能够得以生存,这对于这片的胡人来说,再好不过。
  可惜王女们并不这么想,她们因为逍遥王的背叛而气疯了。即使她们侥幸整死了上任单于,但她们可怜的脑髓稀疏的脑袋也不能让她们想的更全面周到,远远不及上任单于的头脑及魄力。
  不过此时,她们也没时间考虑要不要再继续内斗,她们山穷水尽,除了绝地反击,无路可走。
  她们骨子里的凶悍被彻底激发了出来。
  王女们与逍遥王最先开始了正面的厮杀,宽阔的草原上一览无余,使这惨白的冬日因为血的染色而变得凄惨而热烈。大禹派出的骑兵在王女军队的两侧进行夹攻,由于三方的士兵都混杂在了一起,所以各方的弓箭手们都没能上场,只一排排地防卫在战场外围,以免被人包了饺子。
  王女们的士兵虽然都骁勇善战,但可惜她们已经饿了一个月了,这对于吃饱喝足的逍遥王的人还有大禹人来说,砍人不比砍西瓜更容易一些,只要小心偷袭的就可以。
  周辰那边也收到了消息,于是在商人的帮助以及先前的准备下,他分出了两千士兵从密道进城,好里应外合拿下王庭。在王庭的贵族们还暗自窃喜有王女们在外御敌的时候,大禹人联合阏氏的部族已打开了她们的家门。
  周辰帮助阏氏彻底拿下了王庭的管理权。
  王女那边也进入了疲态,留得青山和没柴可烧是个明白人都会选择,于是她们被有意识地往北方驱赶。同时她们也收到了王庭失陷的消息。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大的晴天霹雳。
  阏氏知道了逍遥王与大禹的谈判,他无可奈何地表示很庆幸天气阻拦了大禹的脚步,能保存一半的实力就已经很不容易。
  在后续的三个月里,王女们犹如丧家之犬一般被逍遥王追赶进入绝境,最后死在了阏氏的箭下。
  阏氏为了自己部族,逍遥王为了获得王庭的势力,二人最终决定联姻。
  至此,时隔半年之久的战争终于进入了尾声。同时,大禹已经全面接管了辽河以南的地区,后续的谈判及休养生息问题被重新拿到了皇帝的案板上。如何划分草原的行省,如何在宽阔的草原上建城,如何军事部署,如何派官员治理,如何迁徙民众等等都成为了让六部文臣武将们头痛的大问题。  
  为了能看到徒弟们凯旋的场景,柳姝带着夫郎女儿还有黄瑾裴珍等人前往了京城。
  这天天朗气清,雪化时的寒冷都不能消退京城里的人声鼎沸,所有主街上的茶楼酒楼都人满为患,尤其是沿街的包间更是一屋难求。柳姝她们靠着黄瑾的势力坐在了正阳楼视野最好的包间,探出脖子就能一眼看见将军们进城的场景。
  在人们叫喊和欢呼的声音中,元帅骑着马带着一众手下进了城。
  裴珍找了半天才发现副将堆儿里面的齐喆,他激动地红了眼眶。他看着她消瘦地脸颊,心疼地揪紧了领口。
  黄瑾一眼就看到了跟在元帅后面的周辰,他探出了半个身子,用力地挥舞着手臂,大喊:“阿七!阿七!”
  或许是心有灵犀,周辰第一时间也发现了黄瑾,她望向黄瑾,冲着他微微一笑,并握拳锤了一下自己心脏的地方。霎时黄瑾一行清泪就流了下来,这是喜悦的泪水。
  柳姝好笑地看着元帅旁边王爷黑着臭脸,盯着自己的儿子跟情人勾勾搭搭,互诉衷肠,一点都没瞧见自己的老娘。柳姝笑着冲王爷挥了挥手。
  元帅在旁边偷偷戳王爷的伤疤,说:“哎,老伙计,是不是过一阵子就可以去你家喝喜酒啦?”
  王爷板着脸说:“哼!等着吧!我不高兴,谁也别想喝!”
  元帅好笑地看着王爷自己在那吃儿子的飞醋,摇了摇头接着说:“儿大不中留啊,留来留去留成愁啊。”
  等到了宫外,二人才下了马,调整了面目表情。
作者有话要说:  没想到已经不知不觉就写完了三分之二,感谢大家陪伴~爱你们~╭(╯ε╰)╮
☆、后续琐事
  皇帝站在大殿的门口,等待着从远处走来的将领们向她复命。众人跪在了下首,齐声道:“幸不辱命!吾皇万岁!万万岁!”
  皇帝亲自扶起了元帅和王爷,道:“众卿平身,各位辛苦了,先在偏殿稍作休息,一会庆功宴正式开始。”说罢带着元帅和王爷去了内殿详谈。
  胡人的使臣暂时被带到了宫外的会馆看管了起来,等着大禹皇帝召见。
  殿内皇帝坐在了上首的龙椅上,元帅和王爷详尽的把这半年的事情都告诉了皇帝。虽然仍有遗憾,但皇帝知道,事不可为,她们已经错失了将胡人全部收入囊内的机会。
  晚上的宴会热闹而又愉快,并没有因为皇帝的在场而受拘束。第二日皇帝对于此次战事有功之人进行了大肆的封赏。
  周辰被封为了正二品的禁军统领,着她掌管京城的守卫,这也是皇帝考虑到她快要成为外甥儿婿,所以把她留在了京城。
  齐喆被封了从三品的游击将军,可谓一步登天,让人羡慕异常。想他孤儿出身,因为拜得好师母,才有了青云直上的机会。
  由于柳姝在幕后的支持,无论是武器还是教学等,都不能抹杀她的功绩,皇帝为此终于下定决心封了她一个忠武侯,以表彰她对大禹王朝军事做出的贡献。
  不过这个忠武侯不能世袭罔替,这就是说小九九是没有爵位的,柳姝对此也不是很在意。
  除了齐喆还有几个柳姝的弟子都有了官身,有心人私下里留心发现了此事,暗地一讨论,再一次证实了柳姝的能耐,因此大家对于柳姝更为推崇。
  精武堂顿时名声大噪。
  第三日皇帝才召见了胡人的使者,现在胡人的政权才刚刚稳定,不敢再招惹大禹。使者小心翼翼地回答着大禹皇帝的各种问题,并请求大禹皇帝宽限纳贡的时间,毕竟胡人现在温饱都是问题。皇帝也知道不可再三逼迫,因此最后同意明年上秋要将两年的纳贡一起上交。
  说到这场战事,其实也可以将胡人的草原全部拿下,但是那样己方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太过庞大,有点得不偿失,种种因素之下,大禹皇帝终于停止了继续北上。而且这一次,胡人没有个三五十年是恢复不过来的。
  但是最好的入侵就是润物细无声的,皇帝和王爷商量了一下,采纳了杨先生的计策,打算通过以开荒所得为自己的田地而且五年免税等等优渥的条件将内陆穷困的百姓吸引过去,也将这片草原剩余的部族迁徙内陆。继续加强互市,并在草原行省开展大禹文化的教育,这样多年混居、耳濡目染之下,想必草原的民心能够安定下来。
  皇帝今年也已经快要四十岁了,也不知道她还能不能看见新的版图全面安定下来的那一天,种种之下,她决定改变策略,以守业为主。以后的事就交给后来人扌喿心吧。
  这边柳姝带着阿络逛着京城,孙兴跟在后面拿东西,京城繁华,将柳姝基因里购物狂的性子给勾搭了出来,她拉着阿络兴致勃勃地走遍了大街小巷,临近中午才找了一家酒楼坐了下来。一看孙兴脖子上都挂满了东西,于是笑了出来,说:“孙兴,你去放回咱的马车上,再来吃饭。”
  点了四道特色菜,一碗汤,柳姝对阿络说:“累不累,也怪我兴致上来了,忘了时间。”
  阿络笑眯眯地给柳姝擦擦汗,说:“不累,还能再陪你逛一下午。难得你这么有兴致。”
  柳姝趁着没人注意她们,偷偷从桌子底下拉住了阿络的手说:“难得来一回,阿络想买什么也别省着,咱再给爹娘多买点回去,正好能赶上灵枢的百天宴。”
  阿络点了点头。菜来了,二人就不再言语,吃饱喝足,继续下午的采购大战。
  灵枢是孙许氏一月末生的二女儿,正巧赶上大年初二。借着过年的时节,大家好好庆祝了一下,小名也是柳姝起的,按照老大灵安的顺序,起的灵字,大名还是孙家宝起的,叫孙雯。
  灵枢生下来有七斤多,这可苦了孙许氏,也把听说了裴珍的难产事件孙超吓了够呛,还好由于孙许氏生产过,也不至于到难产的地步,但也生了一天。
  参加完庆功宴回来的齐喆,跟着王爷回了王府,一进大门,就看了等着的众人,其中她的夫郎裴珍抱着一个孩子俏生生地站在那,她眼眶一热,大步流星地走了过去。
  柳姝派人孙兴接她回来的路上,孙兴快言快语地就把裴珍生产时地危险状况跟她说了,吓得她一身冷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