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的李奈——他是我保卫战线上的尖兵,曾同敌特做过多次较量,屡建战功。只因工作性质的保密,不便多说。他在“保小”时,就是小有名气的“猴子”。不仅因为他猴里猴气,还因为他聪明过人,精力过人。无论玩什么,总能高人一头,就是“淘气”,他也能常常“淘”出别人想不到的花样来。他思维敏捷、点子多,组织上选他做保卫工作,实在是用人之长,无怪他屡建功勋。“文革”中“砸烂公检法”,他曾被调到陶然亭街道办事处做人防工作。
△在平凡工作中的徐宁——她1945年“保小”毕业人“延中”。1946年13岁人党,建国后人北京师大女附中学习。1955年,他去苏联留学,回国后到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任教。她给学生讲课、带实验、编写讲义,参加萃取化学中分子结构的研究工作,获国家教委科技成果二等奖;参加课题实验,获得专利证书。1978年调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她负责的镭—226、镭—228的取样工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励和卫生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被评为卫生部先进工作者。
△白衣使者蔡转——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蔡和森的女儿。她从延安被送到苏联国际儿童院,中学毕业时获得了金质奖章,并被莫斯科斯大林第二国际医学院免试录取,进人医疗系学习。1953年回国后被分配到北京医院神经科。1958年调武汉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从事“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的专题研究。1963年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神经精神疾病学会议”上,宣读了她这项成果的论文,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注意。1979年她的科研成果通过了国家鉴定,荣获卫生部优秀成果甲等奖。1986年被聘任为主任医师,1990年晋升为教授。
△一个不幸的人张芝明——他1927年出生在上海,父亲张太雷是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母亲王一知是我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他在延安时曾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并安排他到苏联学习。1945年他在国际儿童院毕业后,考入莫斯科钢铁学院,后转人莫斯科大学的原子能专业。1952年毕业后又考上了研究生。1965年回国后被分配到四机部从事研究工作。1966年“文革”开始后,被诬陷为“苏修特务”,被关进监狱,后被关进神经病院。他是个不幸的人,忠心报国的良好愿望成了永远的梦想。
△特殊儿童项阿毛——他是延安出名的调皮孩子,又是尿炕大王,父亲项英牺牲时他才7岁。在老师耐心的教育、同学热情的帮助下,纠正了他的坏毛病。在延安举行的“二十四年来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上,他给父亲写了这样一篇挽词:“亲爱的爸爸:自从你被国民党反动派逼得离开我们后,我和妈妈、姐姐生活非常困难……不料你被国民党反动派用阴谋杀害了,我痛恨国民党反动派,长大了一定替你报仇!”后来他被送到苏联学习潜艇技术,毕业后回国任艇长……
△名字里也包含着故事的田又生——他8岁远离家乡给地主当长工,12岁父亲被国民党判处无期徒刑、弟弟病饿而死、母亲自卖自身,妹妹上吊自杀。他15岁参加爱国将领赵寿山领导的国民党38军,后赵寿山调走又逃回家乡,正巧父亲也越狱出来,与地下党员刘天若一起组织联防自卫军。他1944年9月参加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并加人中国共产党,1945年8月在执行任务时被日军逮捕,关人巩县监狱。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接管监狱,在严刑拷打下始终未暴露身份,在行刑的路上冒死逃脱。后几经磨难,他逃到延安,被送人“延中”学习。由于两次死里逃生都是被党拯救,故将“康荣福”更名为“田又生”。当他全身心正投人学习时,国民党38军55师在孔从周率领下在巩县起义,党派他赴河南接应孔从周起义部队。曾荣获“人民功臣”奖章。
△革命先烈王一飞的儿子王继飞——他1927年出生于上海,父亲当时是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湖南省委书记。1928年父亲牺牲,1939年母亲带他去延安,进人延安“保小”学习,1941年去苏联入国际儿童院学习,1946年考人苏联建筑工程学院。在学习期间,他被推荐到莫斯科外文出版局,边工作、边学习。4年内他参与了《列宁文选》、《共产党宣言》、《斯大林传》、《联共党史》和马恩列斯著作一些单行本的翻译工作,还参加了《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译俄的工作。1951年,他回国后到二机部工作。在如何发展中国的经济问题上,他与人合作,在国内率先提出以科技进步带动社会进步的思想。
△有一双巧手的王兴——他是革命先烈王若飞的儿子。从小生活在延安,好学好动。在延安“保小”、北京“育英”学习时,就喜欢木工组、科技组、模型组的活动,也特别爱做东西。他的玩具没有一件不被他拆卸过的。随着他年龄增长,见识越广、胆子越大。上101中学后,他已经会开钻床、车床、刨床……有一次王维舟到学校来,坐了一辆新型的进口汽车,他看到车门没锁,就摆弄着在校园兜了一圈儿。在“哈军工”毕业前夕,他曾以“U2大炮”为专题作过一篇论文,受到导师的称赞。“文革”期间,他在江西农场劳动时,主动帮助设计、改造饲料粉碎机,曾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受到奖励。
△死里求生的黄文——她是黄镇的女儿,1942年出生在日寇大扫荡的烽火硝烟中。她一岁患上眼疾,双目差点失明;两岁得了赤痢,终日拉脓血,奄奄一息。数年逃避日本扫荡,多次遇险九死一生……她奇迹般地一次又一次活了过来。先人洛杉矶托儿所,后人北京育英小学,集体育儿、养教并举的生活,奠定了她的终生志向和人生追求。她说:“回想走过的路,我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干好本职工作,尽最大努力完成任务,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和大家的帮助外,可以说小学的集体生活为我打下了良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密不可分的。”
△革命先驱董必武的女儿董良翚——她1941年1月,出生在回延安路上的西安。她出生3天后就和母亲一起被抓进了国民党的监狱,后被周恩来救出到了延安。延安生活给她的一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懂事以来,从未感到过自己是生长在一个特殊家庭里。延安的生活,父母的榜样,在这些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她的悟性和认识、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她出任全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后,始终牢记着父亲的教导:“青春难再得,植根宜深厚;同群众前进,立功自不朽。”
△不屈的战士林汉南——他是我党工人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张浩(林育英)的二儿子,他的叔叔林育南,牺牲在上海敌人的龙华监狱。他从小就饱受国破家亡之苦。1938年3月和弟弟汉雄一起进延安“干小”读书时,就立志长大要当英雄。他很崇拜李大钊、方志敏、蔡和森、彭湃、刘志丹、杨靖宇等革命烈士。他也喜欢苏联英雄“保尔”、“丹娘”。1942年他父亲不幸病逝,在安葬大会上他庄严宣誓:“一定要继承父亲、叔叔和革命先烈的遗志,誓做革命接班人!”1945年9月,他参加了党中央组织的赴东北工作团,1947年7月在执行任务时和敌人遭遇,他为了掩护同志,壮烈牺牲。当时,他才20岁。
△彭总的小通信员马喜乐——他原是“保小”的学生,1947年学校转移时他才13岁,但在同年级的同学中年龄已经算大了,就参了军。但在前总通信班中,他又成了年龄最小的一个。由于他聪明、机智,完成任务好,深得彭德怀司令员的喜爱。由于年龄小加上工作劳累,往往夜里躺下去很难醒来,就经常尿炕。小八路尿炕是很丢人的事,他常把尿的被子、褥子叠起来不让人发现,晚上专门躺到湿的地方用身子暖干。这件事情被彭总发现了,就常常背着人给他晒被子。后来他手臂受了伤又被送回“保小”上学。他一直牢记着彭总的父爱。“文革”中彭总遭了难,他死也不相信彭总反对毛主席,为此挨批斗、游街,也没有改变他的信念。
△革命先驱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她被一家公司聘为顾问,她什么事也没做,人家就送了她一辆进口的自行车跑车。为此,她思索了很久,得出了如下结论:“一位高干子女,就像一名演员站在舞台中央,所有的聚光灯都投射在身上,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受到监视、品评……这并不奇怪,因为你处在一种特殊的与众不同的位置上,正是这种位置自觉不自觉地给你带来了特权。人家当然要想方设法潜入到你心灵的深处,了解到支配你行动的究竟是哪一根神经。有些人的亲近和关心,当然是为了要紧紧地拉住你,将你的特权为其所用……”
△革命先烈的女儿黄曼曼——在她尚未出世时,父亲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怀着身孕的母亲在敌人的监狱里生下了她。她常说:“我一生下来,就做了国民党监狱里的小犯人。”她在“保小”学习时,经常早晨起来去拾木炭,帮妈妈打饭,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当有人问她为什么要帮妈妈干事时,她理直气壮地回答:“毛主席是人民的勤务员,我现在年龄小做不了大事,就先干点小事,学着先做妈妈的小勤务员,将来去做人民的勤务员。”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