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模式-职业经理人

第77章


为了适应新的挑战,韩国财团――综合性企业集团学会在相互矛盾的要求中进行经营,适时调整全球战略,增加出口、市场多元化但又
不致于因大幅度降价而破产;激发雇员积极性并提高效率,下放决策权,但又适当集中。例如,三星财团想集中经营电子产品和化学制品,因此它已与连锁
百货公司和造纸业脱钩。乐喜金星财团董事长已要求主要经理人员自主经营而不必去打扰他。现代财团董事长郑周永称他是财团的最后一位老板。他说:“现
代财团不想再具有财团的坏形象了,它将变成一个由完全独立的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再如,韩国财团历来靠银行贷款而不靠出售股票来筹集资金,由于政府
为了限制企业经营过于多样化的做法,已将利率提高到20%,所以公司财团不得不转变成为股份公司,转而实行股份制将使最终会向外国投资者开放的韩国股
票市场出现许多热门股票。此外,韩国企业适应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形势,实行结盟战略,与西方一些大公司结成联盟,这些联盟帮助了大企业获得专门知
识和新技术。冷战的结束和东北亚合作时代的到来,为韩国企业开辟了新的机会,它们的产品和资本终于可以大量进入东欧、独联体、中国和越南等新的市场了。
2.适当降低经营目标,树立新的国际形象
日本在战后的成功依赖于其公司的不愿妥协退让、力争领导国际市场的攻击态势,但是这种不给竞争者以喘息机会的战略由于成为众矢之的,许多公司
不得不降低经营目标,否则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据报道,日本头号汽车商丰田汽车公司就表示放弃它已经制定的到20世纪末占领全球10%的汽车市场的“全
球10战略”。丰田汽车之所以这样做,不仅仅是由于日本工会、政府和竞争对手的压力,而且是自身的战略调整。这一战略调整的内容包括延长产品生命周
期、减少工作时间、提高产品价格和暂停扩大国外市场份额,争取给人一种睦邻友好的形象。丰田汽车公司丰田章一郎博士说,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共
同繁荣。丰田公司的战略调整表现在:
①多产多销不再是公司的重要原则。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自丰田集团创始人丰田佐吉在19世纪90年代创建人力织机公司以来就一直指导丰田集团“向
内看”的公司原则不存在了。现在丰田公司要成为一家“世界性公司”,“跟世界各地的企业伙伴建立持久关系”,这种新的合作精神的一个特点就是提高价
格。另一个特点是延长产品在市场上的周期,不是每4年就更换一次销量很大的车型,而是5年。这些新的步骤可能要牺牲丰田汽车公司的市场份额,但可
以赢得好感,保证盈利。
②除缩短工时外,丰田公司还极力改变其本部以外的形象。例如,丰田在为其新式的卡牌汽车作广告时,就是以它在肯塔基州乔治敦的装配厂的美国工
人形象作号召物的。它还大张旗鼓地宣传它向社区组织提供的慈善捐款。
③提高生产率,保持实力地位。为此,丰田公司一方面解决制造业面临的人力资源枯竭的困境,把一部分生产转移到九州和北海道等开发劳力资源和在
美国、英国设厂缓解人力不足与贸易压力,另一方面,加快实现自动化,以弥补由于工作时间缩短导致的损失。
④更新战略指导思想,也许是最重要的。受到日本许多公司仿效的丰田生产制度的原则,及时适量运送零部件以减少库存,从事渐进的改进而不搞大跃
进,鼓励工人提高质量等。但这些原则正在被更新,例如,在全球市场战略上,丰田把目标瞄准美国和西欧几年之后,它正在将重点转向经济增长迅速的
亚洲、中东和东欧国家。丰田公司从日本出口到美国的客车1991年减少了3.4%,但销往亚洲和东欧的量却大幅增长了。
3.利用变化,为变幻莫测的前途制定计划
美国著名企业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指出,在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变幻莫测的程度已经变得如此巨大,使大多数公司仍在实行的那种制定计划的做
法――根据或然率来进行预测――变得不仅有碍生产,且徒劳无益。经理人员必须作出将目前的时间和财力资源投之于未来的决定,甚至作出不投入资源的
决定即放弃未来,但从投入到产生效果的周期在不断延长。为了保证投入的效益,都要根据对未来的假设作出决定。为了得出这些假设,按照传统方式制定
计划的人会问:“最有可能发生的是什么事情?”而为莫测的前途制定计划的人则要问:“是哪些已发生的事情会创造未来?”
这些已发生的变化给工商业人士提供了利用变化的机会。表现为:
(1)提出问题,认识变化。
德鲁克列举了三方面的问题:
――“对我们工商业来说这些既成事实意味着什么?它们会创造什么样的机会?会带来什么样的威胁?在工商业的组织和经营方式,在我们的目标,我
们的产品,我们的服务,我们的政策方面,这些既成事实需要些什么样的变化?什么样的变化是它们可能促成的,而且看起来可能会是有利的?”
――“在工业和市场结构、基本价值(指强调环境保护)以及科学和技术方面已经发生了哪些变化,但其影响却尚未发挥出来?”
――“经济和社会结构中有些什么趋势?它们会怎样影响我们的工商业?”
(2)回答问题,利用变化。
许多公司都面对上述一系列问题而一筹莫展。但是成功的公司则不然,它们首先会利用变化本身和变化被人感觉和接受之间存在的时滞(在科学方面,
这种时滞往往是25年或30年)进行成功的创新,因为这段时间内很少会遇到强大的竞争。而一旦时滞结束,变化波及整个行业和社会,最早认识并把握了
变化的公司就能经受住激烈的竞争,它将“先走了一步”。其次,及时发现结构趋势,利用了结构性趋势的公司肯定会获得成功。当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松下幸之助首先预见到战后大量消费时代的到来而建立了向消费者大量提供廉价优势产品的日本式生产体系而获得成功。如今,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
废弃的大量消费社会正被多样化的消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新趋势所取代。在“物质已非常丰足、消费者已很富有”的情况下,松下的生
产原则明显反映本公司制品概念和具有独家技术特色的产品,制造消费者真正满意的“有价值的商品”。过去生产产品的原则是“量的追求”,即提供大量物
美价廉的商品,如今重点放在质的追求上,想消费者所想。
结构性趋势分为宏观经济趋势和微观经济趋势。宏观方面,休闲、保健和教育是二十世纪占统治地位的领域。在过去100年中,生产财富能力和个人收
入增长几乎达到50倍,其中大部分用在休闲、保健和教育方面。但展望未来的世纪,尽管老年人人数增多和医学方面取得进展,但保障开支在消费者收入中
所占的百分比很可能会达到顶点;教育事业会继续增长,但主要是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大工业中劳动最密集的部门将向资本最高度密集的部门转变。这些
变化都会为公司的全球战略、政策、产品、市场等提出新的挑战。
微观方面,自战后以来,用于娱乐的电子电器用品,如收音机、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等,在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不断增长,日本人了解并利用了这种趋势。据预测,21世纪在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中所占份额会不断增
长的领域是在通信方面的开支,它可能处在爆炸性的增长状态之中。其它如住房、储蓄、家庭结构的变化等都会出现什么趋势,需要管理者的注意和研究。
使公司的力量同已经发生的变化相适应就是战略调整,它能使公司利用变化趋势或潜在的机会,把意外之事变成利益。变化莫测不再是一种威胁,而成
为一种机会。然而这里有一个条件:当机会出现时,工商业要编制一份单独的未来预算,包括研究和技术、市场的地位和服务、人力和对人力的培养等。这
笔开支须列入经常预算中,作为应付未来变化的投资。
四、转移定价与国际避税
(一)转移价格
转移价格又称划拨价格或内部价格。它不同于公平市价即市场价格。通常转移价格不受市场一般供求关系的影响,即它不是供求各方在公开市场“自由
竞争”确定的价格,而是为实现有关战略目标公司制定的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产品和服务的内部操纵价格。实行转移定价是跨国公司价
格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转移定价的两种方法
转移定价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按“成本加价”基础确定;一是购销双方按“谈判价格”来确定。前者价格同内部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则是广泛的战略性限制占统治地位。在国际交易中究竟决定使用何种定价,关键因素在于买
方能否从外部得到该产品。如果外部市场不存在,则流行“成本加价”公式。谈判价格或高于市场价格,或低于市场价格,在最高供应价和最低购买价之间
徘徊。实际使用的转移定价制度,必须与具体子公司的预算或利润目标相联系,从而保持管理的动力。如果转移定价方法影响了一家特定分公司的利润,那么,
必须把利润以外的其它标准作为其经营目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