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模式-职业经理人

第90章


跨国公司最早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1865年,法国的弗里法里克・拜耳化学公司投资购买了美国纽约州爱尔班尼的苯胺工厂的股票,不久就把它吞并
为自己的分厂,成为最早的一家拥有国外分厂的公司。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公司于1867年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首先建立缝纫机装配厂,1880年又在伦敦和德国
汉堡设立负责欧、亚、非等销售业务的机构,可以算得上是第一家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早期跨国公司。然而由于当时科技、经济等条件的限制,跨国公司的
发展非常缓慢。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带来了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的巨大变化;各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为现代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
质和经济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跨国公司可以说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首先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1945年西方国
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约为200亿美元,占全部对外投资的39.2%,到1978年已增至3693亿美元,占总额的61.6%,并超过间接投资总额,1982年全球对
外直接总存量约为6100亿美元,1987年达10000亿美元,1990年为16160亿美元,到1994年已突破2万亿,达21250亿美元。全球对外投资的增长速度一
直都超过全球经济增长率。其次跨国公司数目迅速增多。据联合国调查资料,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母公司在1968年有7276家,1978年为10727家,如果加上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到80年代中期,跨国公司母公司数已达20000家左右。目前,全世界共有跨国公司40000家。从分、子公司数目来看,从1968年
到1980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子公司从27300家增加列98000家,加上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到80年代中期总数已达10万家,而目前跨国公司遍及全球的
分支机构已有25万家之众。第三跨国公司投资的行业范围扩大。从传统的矿产开采到服务业均有投资,并且制造业的比重最大,服务业投资有上升趋势。第
四跨国公司投资地区分布越来越广,战前西方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区域主要是亚、非、拉殖民地和经济落后国家,而战后大有扩展,到80年代初发达国家跨国公
司的子公司的分布已超过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已是遍及全球的各个角落。
目前跨国公司已成为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从总体上来看,全球跨国公司销售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占世界总产出的40%,其内部贸易已成为
世界进出口贸易中的重要因素。1993年内部贸易额已占全球贸易的1/3,达1.6万亿美元,加上外部贸易,跨国公司已控制了世界贸易的50%。此外跨国
公司的技术垄断也达到相当的程度。目前,世界上国际技术转让的70%,新技术和工艺的80%被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控制。它们也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
力量。从个体上来看,跨国公司把生产经营范围扩大到全球,因而使个体规模有无限增大的可能性。实际上,真正历史悠久的跨国公司都是规模宏大的企业。
《1995年世界投资报告》列出了按国外资产排列的世界1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据估计,1993年世界最大100家跨国公司的全球资产价值为3.7万亿美元,
其中1.3万亿投放在各自的母国以外,皇家英荷壳牌公司名列榜首,埃克森、国际商业机器(IBM)、通用汽车和通用电器紧随其后。榜上有名的23家电子跨
国公司境外分支机构的销售额占世界电子产品销售的80%。199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销售额高达1327亿美元,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国民
生产总值。
由于认识到跨国公司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各国政府正在调整政策,一方面鼓励扩大利用外资特别利用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并以此为基础获
得所需要的技术、资金、管理和销售技巧等。因此,外资在很多国家占有很高的比重。据一项调查表明:英国在80年代中期,外资企业占全国企业资产总额
的比重已达14%,前西德更高达17%。另一方面,鼓励本国的企业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发展跨国经营。毋庸置疑,这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正确选择,而且也
是大多数企业的必然选择。
(三)21世纪的国际经济环境
如研究物体不能以物体自身作为参照物一样,研究一个国家的发展也不能以本国作为参照系数。要研究21世纪本国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以本国
之外的国家作为参照系数,即以世界上的其它国家或以国际经济环境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参照系数。因此,研究国际经济环境及其发展趋势,对于发展中国
家是十分重要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国际经济形势发生着巨大变化,特别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结束了长达40年的冷战状态。由于政治和军事两极对立
的消灭,削减负担繁重的军备竞赛成为趋势和可能,这必然要影响到国际经济形势,军备竞赛的减弱,除使各国有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可用于国家发展
和经济建设外,也使整个世界的关注点转向经济建设,使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成为政府行政工作的核心。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世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世界各国你追找赶,形势逼人,给诸多国家的发展创造了机会和条件。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都把
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增强国家综合实力、赶超世界发达国家作为21世纪的战略目标和国家能否生存的重大问题来看待。因此,每个国家都在选择经济发展的
参照系统,分析自己国家的有利、不利因素,找出差距,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争取在新一轮竞争和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早日赶超发达国家。在20世
纪中期,日本、德国靠技术产业立国,使经济实力在很短的时间里赶超英、法及前苏联等国家,并直逼美国。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
如20世纪60~8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80年代后期的亚洲“四小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90年代的巴
西、墨西哥,都是选择了合适的国家作为参照物,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找出了自己的优势,选择了正确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才使得在世界竞争中,
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缩小了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些经验和方法值得我们国家的行政管理工作作参照,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使
我们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早日成为世界强国。
(一)美日汽车战的较量
汽车被称为是工业的骄傲,是知识、智慧和科技的体现者。目前,在世界各种主要商品和制成品的贸易战中,汽车市场的争夺,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汽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技术水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汽车业的角逐,是知识经济时代各国经济实力消长变化的缩影。
日本汽车工业起步较晚。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的美国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从本国进口零件和半成品,每年在日本的生产量不足30000辆。而此时,
日本政府和财界对发展汽车工业不感兴趣,认为汽车是一种投机性很强的产品。
由于日本连年发动侵略战争,战线很长,需要公路运输战争物资,看到了卡车生产对战争的重要性。日本开始扶植国内的汽车生产厂家,对外国厂商在
日本的生产活动加以严格限制。日本虽然采取了汽车国产化的措施,但在二次大战前,汽车生产发展的重点是卡车和大客车,至于小汽车的年生产量只有
2000辆。
直到1965年,日本才有独立生产汽车的技术水平。从此开始,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汽车工业的发展尤为神速。1980年,日本汽车总产量超过1400万辆,
超过美国的生产量。
然而,从整体上看,美国的汽车工业实力仍然比日本强大。
美国在1975年制定了“能源节约法”,试图以此使各大企业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消耗。不久又强制“八・五型”车必须达到每加仑汽油行驶27.5哩的
要求。从此,美国汽车制造商不得不转为生产小型车。
从石油提价开始,日本小汽车趁机打入美国市场。日本小汽车在美国商场上的大量倾销,引起美国汽车公司的极大不满,纷纷要求政府保护本国汽车工
业,对日本进口施加制裁。这样,双方的汽车摩擦就发展成为政治问题。
促成美国汽车工业衰落而日本汽车工业崛起的重要因素,是美国小汽车开发太晚。70年代中期,美国只有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生产平线型小型车。美国车
由于车身长、耗油大在国内市场不受欢迎,而日本小车却成为人们的抢手货。对此,美国汽车界和政府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及早采取对策,结果在小型车
上吃了败仗。
在1977年―1981年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由于小汽车开发未收到预期效果,被迫同日本公司联合生产小型车,其他美国汽车公司在开发小型车方面也
未取得理想效果。
于是美国采取保护措施。美国的保护措施有:由政府和民间协调,尽快促使美国汽车工业发展,并实施省油、轻量化的原材料开发计划及奖出限入措施:
为了拯救濒于破产的克莱斯勒公司,美国政府于1979年12月和1980年2月分别向这家公司提供15亿美元和4亿美元的贷款保证;为促进国内汽车零件工业
复苏和增加就业,以法令形式强制进口车所用零件必须在美国国内购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