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为谁读书CEO给青少年的礼物

第7章


不久以后,他终于以自己的智慧震惊了全欧洲。他,就是那个时代法国最伟大的天才--哲学家和作家卢梭。
霍兰先生说得好:"在肥沃的土地上,盛开着美丽的花朵;而那些枝拂天堂的参天大树,却长在岩石缝中。"养尊处优的环境是不可能培养出伟大的人物的,甚至可以说,处在优越环境中的人往往日趋堕落。因为他们衣食无忧,今天即使不奋斗,明天依旧有牛奶和面包。可是一成不变的生活会渐渐显得暗淡无光,空虚无聊,于是就开始追寻另外的刺激,比如酒精,比如毒品。而险恶的环境,却让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启发我们内在的力量。众所周知,人类有些潜能,平日里一直潜伏着,除非遭到巨大的打击和刺激,不然是不会显露出来的。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下做出的。 
 
第10节:在绝望的时候再等一下 
   
杨略看到这里,不免有些失望。原来坚强的意志要在苦难中才能锻炼出来的。可自己呢?自出生以来,家境就非常富裕,从小就没有为衣食担心过,玩具也是要什么爸妈就买什么,玩了两天就抛到一边,好像爸妈也并不责备。上了初中,自己的零花钱比别人都多,抽屉里常常一堆零食,自己吃不完,就分给要好的同学。渐渐的他的身边就多了一群哥们儿,天天围着他转,表面上看关系要多铁有多铁。
关于未来,似乎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用外婆的话说:"略略,你是最快活的。要什么就有什么。等你长大了,工作也不用愁,上个大学,接过你爸爸的班就行了。"在这种温床里,父母早就把前面的路铺垫好了,自己只需要安心地长大,顺其自然就可以活得滋润,真是事事顺心,时时得意,哪里还有什么风浪?
杨略靠在屋顶上,双手交叠托着后脑勺,目光平视前方,一群鸽子飞过城市的上空,自由地盘旋。鸽哨清脆而悠长的声音,让人浑身舒坦。他的目光跟随鸽子下移,落在楼下的大树上,风中树枝不住摇晃,树叶也扑扑地动着,似乎也想学鸽子那样自由飞翔。
杨略看着这棵树,突然觉得它其实也是一只大鸟,遍体的叶子都是羽毛,独腿深深扎在泥土里面,为了追求稳定,却失去了飞翔的能力。也许它也很难过,一阵风过,每一片羽毛都在不安地扑腾,做着翱翔于天际的大梦。可是它们总是失望,直到秋天树叶凋零的时候,叶子才有机会做短暂的滑翔。它们是那样珍惜这次机会,一个半圆,又一个半圆,缓缓的,无比陶醉的,最后落在宽阔的土地上,而后死亡,干枯,腐烂。
而我是做一只追求理想的鸟,历尽艰辛,练就矫健的身姿,还是做一棵树,平平安安,益寿延年,然而一生一世挪不了窝?
杨略觉得,自己应该选择前者。特别是他的理想乃是成为一个作家,就更需要丰富的阅历,躲在温室里,哪能写出波澜起伏、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来?
他忽然周身都如烧着猛火,火舌舔到了脑门,嗡嗡地响,眼睛仿佛闪出火星来,拳头重重锤在膝盖上。
许久他才收回心思,继续看下面的信。
在绝望的时候再等一下
杨略,在我们开始下一个命题之前,先来看个小故事吧。我不想让我的课程充满太多的说教味道,不过有时候我也没有办法,可能是太爱你们这一代人了,恨铁不成钢,所以语气上常常显得颐指气使。其实我自己也是非常痛恨这种语气的。因为我觉得,一个人只有自己有甄别是非的能力,才能真正提升自己。而你在看故事的时候,自己会从中悟出道理来。而我会稍微点拨一下,或许会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关键在于你自己。
废话不多说了,我们来看这个故事:
一个老婆婆在屋子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秋天到了,玉米地里一片金黄。一个颗粒饱满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
可是收获那天,老婆婆并没有把它摘走。
"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饱满的玉米这样自我安慰。
第二天,老婆婆又收走了其它一些玉米,可唯独没有摘这个玉米。
"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它仍然自我安慰着。
可是……从此以后,老婆婆再也没有来过。
直到有一天,玉米绝望了,原来饱满的颗粒变得干瘪坚硬。
可是就在这时,老婆婆来了,一边摘下它,一边说:"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它作种子,明年肯定能种出更棒的玉米!"
不知道你看完这个故事以后有什么感觉,我当时是心里受到很大的触动。是啊,也许你一直都很相信自己,但你是否有耐心在绝望的时候再等一下!偶尔的挫败乃是人之常情,健全而快乐的人洞悉世情,知道抱怨自己的际遇毫无用处。他们要做的,就是乐观地坚持自己的事业。竞技场上的法则是,谁是勇敢者,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成功不是轻易能得到的,我们难免会有失败,但是不要灰心,成功往往是躲在拐角后头,只需要你再坚持一会。
百折不挠的毅力就是:当别人都放弃的时候,你仍然坚持不懈。
坚持就是胜利,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可是人们常常在浅显的道理面前迷惑。成功是一个长期艰苦的积累的过程。法国大文豪、政治家卢梭说:"成功的秘决,在永不改变既定目的。"其实,成功就像金字塔的顶点,只有锲而不舍地努力攀爬,才可能最终达到这光辉的顶点。
在漫漫岁月中,有许多名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宋代司马光编《资治通鉴》,耗尽了十九年的光阴,定稿以后,已是老眼昏花,两鬓斑白,不久就去世了;明代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踏遍名山大川,收集上万药方,用了一万零九百五十天,也就是整整三十年;居里夫人深知"我们应当恒心",几十年如一日,终生从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发现了钋和镭两种元素,成为驰名全球的女科学家;德国大诗人歌德,耗费六十年的心血,才完成他的长诗《浮士德》,直到临终前,这个八十四岁的老人,还伏案书写……这一切不正说明只有持之以恒,呕心沥血,竭尽毕生,水滴石穿,绳锯树断,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吗?
为什么只有恒心,贡献出毕生的精力,才能成就一项事业呢?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都有着它的客观规律,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人们只有反复实践、观察和探索,并加以总结和归纳,才能发现和认识客观规律,这个过程的花费几十年乃至一生的时间。即使是像蠕虫这样的小东西,它的生理结构也并不简单,聂弗梅瓦基若不花费几十年心血,又怎能获得较完整而准确的研究成果呢?
可见恒心是开启成功的钥匙。
历史伟人的杰出成就令人敬慕不已,而他们以毕生心血从事一项事业的恒心对我们来说更有意义,更有启迪。当然,你会觉得伟人高不可攀,不过我们不应该有做伟人的理想吗?话虽如此,我们不妨来听听同龄人的故事,这样你可能会感到更亲切: 
 
第11节:网络游戏?电子竞技? 
   
有这样一位学生,非常喜欢数学,初一时参加数学竞赛就得了个三等奖,不过成绩只有59分,而第一名的同学成绩是95分,两个人的分数刚好倒了个,差距可谓大矣。不过这位同学经过了一年的努力,第二次参加竞赛,成绩一下跃居到第一名。其中还因身体不适在家静休了三个月,其间没有任何家教辅导。后来老师让他传授经验,他说:"在第一次失败之后,我在一年里自学完了初一到初三的全部数学课程,后来又超前学习了高中的数学,并且每天坚持多做数学难题。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是最聪明的人,但是我力争成为最勤奋的人。"
杨略,你注意到了吗?他说的是每天坚持!这是他成功的先决条件。但与此相反,我们现在大多数人却意志薄弱,都企图今天努力,明天就会成功。这显然是十分幼稚的想法,因为它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其结果注定是失败。
据我所知,杨略,你现在的意志力还不够坚定,比如你做作业的时候,常常一遇到难题,心里就敲起了退堂鼓,久而久之,难题越积越多,你都懒得去理会了,对学习也产生了恐惧。你现在成绩不容乐观,很大程度出于这个原因,对吗?我还想到一件事情,记得你刚刚喜欢上集邮的时候,到处收集邮票,还到阁楼里把爷爷和爸爸的旧信件都翻找出来,掸掉灰尘,将信封浸泡在水里,然后仔细地揭下,晾干,再夹进集邮册中。那种热情和执着很让人激动,可是才过了个把月,你就失去兴趣了,集邮册也锁进了抽屉。这很让人担心。
如果你现在觉得懊悔,你可以开始有意识地培养恒心。比如你想学好英语,每天早上坚持背30个单词,努力坚持做二十一天。你会惊奇地发现,一到早上,你会不由自主地抽出英语书。一天不背,心里还空落落的,茫然若失。这说明,背单词已经成为你的习惯了。要是你能把你想做的事情都变成你的习惯,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完成呢?坚持吧,我相信你能成功的。因为你一直以来都是好孩子,尽管你自己不知道。
网络游戏?电子竞技?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只有抗拒诱惑,你才有更多的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