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普遍认为太平公主正式公开参与的政治活动,是武则天晚年张柬之等人起兵诛杀张易之兄弟,随后中宗即位的那次政变。不过如果仔细查阅史书,这一点似乎有疑问。
好吧,就算这一次太平公主是明确参与了的,可是她具体做了什么呢?史书语焉不详。会不会是漏记呢?应该不会,虽然这一次是有逼宫的性质,但打出的主要旗号是杀张易之兄弟,并没有什么不堪。而中宗这一次复位,似乎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当然是“中兴说”,李氏终于又从武氏手中夺过政权,因此中宗功不可没,中宗的“中”字即“中兴”之意;还有一种说法,则是说中宗得位不正,这种说法是比较少见的。因此若按多数人的意见,唐中宗这一次复位是“正义”的,人们也不必为此而隐讳什么。
有人认为,事后太平公主是因功才加封为“镇国”太平公主的,这可以用来证实她确实出了不小的力。其实不然,当时的相王李旦在事后也同样被封为“安国”相王,而且拜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他在这一次事变中做的事情也不多,毕竟主角不是他。虽然唐书中没有明确记下他到底做了什么,但通鉴里有一句“袁恕己从相王统南牙兵以备非常”,由此可见,相王当时是统兵以准备应急的,相王是后来的睿宗,睿宗在历史上的口碑比中宗强了不少,中宗、睿宗所做的事史官都不予隐瞒,太平公主做的事又何必隐讳呢?所以,太平公主在这件事当中至多就是一个支持的态度,行动上大概是连相王的统兵以备不测都没有的。
那何以中宗要封他的弟弟和妹妹呢?相王起码还带兵准备应付不测,不过毕竟没派上用场,即使真按功奖赏,也不会赏这么高,太平更是什么都没干。其实中宗封弟弟与妹妹的用意很好揣测,因为当时他刚从武氏手中夺得权力,地位不稳,当务之急自然是巩固自己的势力,或者说巩固住李氏的地位,与自己最亲的无疑就是剩下的这两个人,因此他要加强弟弟与妹妹的地位与实力。事实上中宗对待自己的弟弟和妹妹还是不错的,他曾想立相王为皇太弟(毕竟相王曾为武则天皇嗣,中宗也是照顾到他的旧有地位,不过若说是出于真心,我也不信,但有这个意思已经不错了)。韦后联合宗楚客陷害李旦和李重俊有勾结,中宗虽然曾起疑心,但经人劝谏之后,便作罢了。因此终中宗一朝,相王和太平公主都是很安全的。太平公主虽然先前没有什么行动上的作为,但她擅长权谋则是肯定的,否则韦后和安乐公主也不必那么惧怕她,但韦后母女二人实力也不怎么样,由她们的惧怕推出太平公主有多厉害,水分可能会比较大。
和李隆基一起铲除了韦氏集团之后,太平公主的权力地位变得更加显赫,睿宗常同她商议朝政。每次太平公主入朝奏事,都要和睿宗坐在一起谈很久,有时她没去上朝,睿宗还会派宰相专门到她的家中征求她的意见。睿宗是个很没有主见的人,每件事几乎都要问:“和太平公主商量过吗?”然后还问:“与三郎商量过吗?”三郎就是李隆基。当听到两人都同意之后,睿宗也就同意,如果两人不同意,他也不同意。总之,睿宗就是被妹妹和儿子管着的皇帝。这样一来,趋炎附势投向太平公主的大有人在,一时间太平公主当真是炙手可热。
武则天当了女皇,吹皱了一池春水,她后面的韦后、安乐公主也都纷纷想这么做,而作为武则天嫡女的太平公主,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换句话说,即使她不想谋求更大的权力,单要保住现在的地位和权势,太子李隆基无疑都是她的障碍。因为他太能干了,让姑母很不放心。太平公主想要睿宗立一个懦弱的人当太子,就像睿宗这样,那么她将来以大长公主的身份参政,还是很有优势的。
这样的话,太平公主肯定首先会想到李隆基的大哥宋王成器。按说,太平公主应该联合他一起行动才是,如果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自己一个人挑拨怎么也比不上推波助澜的效果好。假如成器主动提出想当太子的要求——他原来不敢当太子,反悔的话似有出尔反尔之嫌,但他是长子,即便提出这个要求也不算很过分——太平公主再在暗地里推动此事,既可以达到目的,也可以免去别人怀疑自己有野心的麻烦,岂不比她在背后闲言碎语的强?作为老谋深算的太平公主,不可能不想到这一层。但史官并没有记载宋王成器当时参与太平公主陷害太子的活动,那么,成器是不是拒绝了姑母的这番“好意”呢?从后面姚崇、宋璟的话中或许可以瞧出点什么。他二人说“太平公主交构其间”,也就是说太平公主在睿宗长子成器以及高宗长孙守礼和李隆基之间挑拨是非,“将使东宫不安”。可见,太平公主确实在打宋王成器的主意,同时她还拉着一个李守礼(章怀太子李贤的儿子),但姚宋二人并未提到结果如何,只是说东宫“将”不安,将会不安,更多的是防微杜渐,但小有摩擦应该是有过的。虽然如此,宋王成器并未联合太平公主,他只不过是中了太平挑拨之计,因此,太平的拉拢基本上没什么成效。这只说明她在这方面下的功夫太小了,原因八成是她并不重视这一点,认为凭自己的力量足以把太子换下来,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太平公主基本上在单独行动。
从郡王到皇帝·李隆基(8)
太平公主开始行动了,她屡次散布流言“太子不是皇帝的嫡长子,因此不应当被立为太子”。十月二十二日,睿宗颁诏昭告天下,平息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可见还是站在自己儿子一边的。太平公主也并没有一下子就灰心了,她常常派“特务”监视李隆基的行动,哪怕是细微之事也要报知睿宗。有很多耳目安插在自己周围,可想而知,李隆基心里一定十分不舒服。
太平公主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效,有一次睿宗找到宰相韦安石,对他说:“闻朝廷皆倾心东宫,卿宜察之。”这便是有疑心了。如果遇到一个小人,添油加醋地说一些李隆基的坏话,只怕就没后面的开元盛世了(也许也没有安史之乱了),幸好韦安石是一位正直的大臣,当下便点出“陛下安得亡国之言!此必太平之谋耳”,然后说了很多太子的好话,因此睿宗也就回心转意。但韦安石也因此得罪了太平公主,因为当时她就在帘后。这就是韦安石说话不谨慎了,他只说太子的好便可,大可不必提到太平公主,因为睿宗是肯定不会把妹妹怎么样的。不久韦安石差点因此下狱,幸好有人搭救,最后荣升为尚书左仆射,却已无实权了。这件事传达出一个信息,那就是睿宗并非铁打不动地向着李隆基,相反,他已经受到太平公主的蛊惑,如果李隆基不加以小心,情势就危险了。
二
有了太平公主的多次陷害,李隆基确实害怕了。以至于东宫有个女子怀孕,都不敢让她把孩子生下来,原因是“用事者不欲吾多息胤,恐祸及此妇人”。就差点把这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肃宗皇帝打掉。不过后来这个孩子并没有打掉,还被史家盖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这说来就荒唐了。这件事将在《乱后的曙光》中提到,这里就不细说了。
由此可见,太子李隆基此时是十分的谨小慎微,毕竟太子不是好当的,唐朝的太子更是不好当,谁当了太子,半只脚就已经踏进棺材了。但太平公主并未因他的害怕、谨慎而放过他,她甚至公开暗示宰相们朝廷应该换一个太子。不过她又碰了一个钉子,那就是宋璟。宋璟当时大声质问:“东宫有大功于天下,真宗庙社稷之主,公主奈何忽有此议!”此事只好作罢。
随后就是姚崇、宋璟二人向睿宗进言,上一节提到其中一点,即太平公主挑拨宋王与太子之间的关系,他们针对此事提出了解决方案:出宋王及豳王(守礼)皆为刺史,罢岐、薛二王(都是睿宗之子)左、右羽林,使为左、右率以事太子,太平公主请与武攸暨皆于东都安置。也就是把太子地位的合理人选外放,明确其他诸王从属于太子的“君臣之分”,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就是把麻烦制造者太平公主请出长安。这确实是个办法,但如果安置太平公主到东都的提议没实现的话,也基本上是白费。果然睿宗在口头上没有同意把太平公主弄到洛阳去,说:“我就这么一个妹妹,怎能把她弄到洛阳去?其他诸王就由你们吧。”但几天后,也不知姚崇、宋璟等人用了怎样的方法,居然成功地让睿宗把太平公主安置到了蒲州。这个地方离长安更近一些,睿宗也许不舍得把妹妹弄得那么远,所以先让她到蒲州也是权宜之计——个人以为,这里还不如洛阳呢,起码洛阳是个大都市,蒲州哪里比得上洛阳?难怪后面太平公主会大为光火。随后睿宗让太子监国,并且把六品以下官员的任免权交给了他。形势的天平仿佛一下子向李隆基这边倾斜,但一切皆被太平公主的雷霆之怒劈得变了形。
当太平公主听说了姚宋二人的谋划之后,勃然大怒,狠狠地责备李隆基。李隆基感到害怕,就上书说姚宋二人挑拨他和姑母及兄弟之间的感情,请求严加惩罚二人。这也不必怪李隆基的薄情寡义,因为唐朝后面还有好几个请求与自己妻子离婚的太子,相比较而言,李隆基请求严惩姚宋,也不算什么。曾经猜测这是李隆基有意保护二人,也只能说是猜测。但无疑姚宋二人给他的印象极深,此前他们与李隆基并无什么交情,但日后李隆基重用二人,不能不说与此有关。
小说推荐
- 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
- 公元1127年,即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 这一年,北宋帝国覆灭,南宋帝国在风雨飘摇中宣告诞生 中国人陷入长达十余年的兵凶战危血雨腥风之中 先是头年底,帝国首都沦陷敌手;进入正月,金国骑兵将首都汴京城内的金银宝货、文玩古物、仪仗图籍搜罗一空;二月,金人立原来的帝国宰相张邦昌为大楚皇帝;三、四月间,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0章
- 江湖往事之黑金帝国
- 四个性格相投的兄弟走到一起,从零开始,一点点组建起他们的正义,没有政府后台,没有大规模枪战从校园之间的争强斗胜,到江湖的尔虞吾诈;体会过苦痛的监狱生活,也经历了身边兄弟的生死离别主人公半现实的成长历程,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江湖往事 作者:所写的《江湖往事之黑金帝国》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4章
- 过去往往过不去
- 作者所写的《过去往往过不去》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分节阅读 79
- 往而不往
- 秦往觉得她可以陪的起顾景逑一生,后来,她在最好的年华陪他度过最艰难的那段时光,却没有和这个她很喜欢很喜欢的男人走到最后 好像在感情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大家好似宁愿守着过往过余生,从未想过找回过往共度余生 世界上很多误会都是一个不愿解释,一个不愿意听 作者:晴天阴天不下雨所写的《往而不往》无
- 都市言情晴天阴天不下雨连载中
- 最新章:第九章 想回到过往
- 大唐帝国史揭密:那时唐朝
- 《那时唐朝》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用白话文写作,正说唐朝三百年大历史的著作。主要讲述了隋朝末年杨广征高丽,爆发农民大起义,直至公元907年朱温灭唐这个时期风云变幻的历史本书为第一部,以杨广征高丽为开端,到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在内忧外患中登上帝位结束,集中展现了李渊、李世民父子创建大唐帝国,一统天下的艰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7章
- 五代十国之南唐摄政王
- 主人公穿越来到五代十国,成为了南唐李昇第四子李景达,开始了他的王爷生涯,熟读历史的他,想改变历史,他通过广纳贤才和南争北战,最后成为了南唐的摄政王,他能不能统一中原,成就霸业都是未可知数 作者:作家mzZ9jc所写的《五代十国之南唐摄政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作家mzZ9jc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二十四章 火并福州(一)
- 三国往事
- 其实很想写一本关于三国的书。一直没有动笔,后来经过内心的纠结和激动终于开始写了这本新书 希望大家们给我新书点点赞,多刷刷阅读量。还有打赏。作者章韩谢谢大家了 作者:章韩所写的《三国往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章韩连载中
- 最新章:第六十章 太子曹丕
- 蜂王国往事
- 【硬科幻】论在被篡位后如何科技兴国走向星海 蜂王国教皇病重逝世,年幼的储君安琛继位,七天后即被篡位 安琛逃出皇宫,隐姓埋名谋求别路 于是她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研究员,和航天集团的实际领袖 安琛:闷声发大财 1 本文设定为经过拟人化处理的外星文明(否则没法看啊,但生理与社会结构仍与人类文明有明显差异 2
- 恐怖灵异农杆菌连载中
- 最新章:第四十九章:选拔宇航员***
- 共和国往事
- 本书通过对孙成蕙及其一家人五十年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展示了他们在五十年莫测变幻的政治风云中,所遭遇的“天灾人祸”的沉重打击,以及为获取做人的真正权利而不屈斗争的生活画卷,描绘了现实的残酷、求生的艰难、人格的扭曲、道德的沦丧、思想的复苏、社会的进步等等 作者:周梅森所写的《共和国往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
- 都市言情周梅森完本
- 最新章:该章节已被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