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安庆绪早已经埋伏在那里了,士兵们并不敢贸然行动。就这样,安禄山最终因失血过多而死。死后即被埋在床下,最终是被和自己有着相似命运的史思明改葬。而此时,他就只能躺在他的床下几尺深的土地中,随后,在安庆绪由晋王迅速升为皇太子又迅速升为皇帝之后,安禄山也被尊为太上皇。
乱后的曙光·肃代两朝纪实(9)
一年前即位为大燕皇帝的安禄山,一年之后竟然大业未成身先死,而且还是让自己人杀的,要不是唐朝不走运没趁此时平定叛乱,这次造反就成笑话了。不过安禄山的死确实给唐朝提供了机会,怎么说安庆绪的个人能力都无法和安禄山相比,至少威望、经验上就不如。然而,唐朝并未抓住这次良机一举消除叛乱,使安史之乱的结束最终推迟了六年。
八
回过头来,接着说说肃宗这边的事。
即位之后,肃宗即着手准备平定叛乱,收复失地。
就在这时,灵武这里翩翩然来了一个人,一个极其重要的人。此人有管乐之才,又有张良、范蠡的传奇色彩,可着整个中国历史,也找不出第二个类似的人了。
谁呢?李泌。相信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位著名的、名副其实的白衣卿相。
李泌的到来,使肃宗喜出望外。两人仍然和当初为“布衣之交”时一样亲密,事无大小,肃宗都和李泌商量,还打算让他做宰相。李泌不想做,他回答得很有学问:“陛下待以宾友,则贵于宰相矣,何必屈其志?”但是肃宗并未死心。有一次他和李泌一起出去,军士们指着两人说:“衣黄者,圣人也。衣白者,山人也。”肃宗便借此故让李泌穿上紫色衣服(唐朝一二品服紫),等李泌更衣之后,肃宗笑着说:“官服都穿上了,怎能不当官?”于是拿出怀里早准备好的诏敕,当即封李泌为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李泌虽然又推脱,但最终拧不过肃宗,也只好答应。这件事怀疑是肃宗设下的圈套,要不就是处心积虑地找机会,反正肃宗是铁了心要把李泌拉下水,连诏敕都早就预备好了。估计肃宗当时一边“阴险”地微笑着看着李泌,一边心想:嘿嘿,入吾彀中矣。
事实上,李泌所担任的角色差不多就是总参谋长,要想平叛单靠一个李泌当然远远不够,还得有个总司令才行。
所谓总司令,即天下兵马大元帅,是掌握重要军权的人,一般情况下,都要交给信任的人。唐初天下尚未平定,几路主要唐军的元帅都是由李唐皇室中的人担任,李渊的嫡系部队更是由他的儿子来率领。之所以会这样,也正应了这一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军权是绝不能轻易交给外人的。在从唐建立一直到安史之乱之前的这将近一百五十年里,禁军基本上一直由皇帝直接控制,有时也会交给地位确定的太子(比如李世民、李治、李隆基)。糟糕的是,后来唐朝的军权落在了宦官手里,以至于皇帝的废立都由宦官说了算。这些是后话了,以后也要提到,暂且放一下。
此时兵马大元帅要谁来做呢?似乎有两个人选: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按肃宗本意,是想要一路上表现出色的建宁来担任。然而李泌提出不同意见:“建宁诚元帅才;然广平,兄也。若建宁功成,岂可使广平为吴太伯乎!”初看起来李泌的话很没有道理,难道选帅的标准,竟是年龄长幼?肃宗“任帅以才”的想法似乎更合理。因此肃宗诧异地问道:“广平是长子,是将来的继承人,对他而言建功立业哪里有这么重要?”但李泌想到的不单单是眼下谁来做这个兵马大元帅,而是更深更远的嗣位问题:“广平未正位东宫。今天下艰难,众心所属,在于元帅。若建宁大功既成,陛下虽欲不以为储副,同立功者其肯已乎!太宗、上皇,即其事也。”此时朝廷尚未有太子,又是在国难之际,无疑谁当了这个兵马大元帅,就会获得很高的声望,甚至会被当作是下一个理所当然的继承人。联想一下康熙的十四皇子,之所以有人认为康熙是想传位给他,原因就是这样的。如果建宁真的建立了大功,即使他自己没有野心,但是辅助他建功立业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又岂能罢休?随后李泌举了两个例子,“太宗、上皇即其事也”——李世民、李隆基是怎么登上皇位的,相信大家也都很清楚,李亨自然更清楚,因此李泌不用再多说什么,肃宗当时就决定让广平做元帅。
其实兵马大元帅并不一定要有非常出色的才能,只要是个能达到中人之姿的皇室成员即可。比如隋灭陈的主帅即为当时的晋王杨广,事实上杨广确有才能,但不是在军事上,那次伐陈,一来陈的实力本来就比不上隋,二来,又有隋朝一班大将辅佐,杨广想不成功都难。从后来的情况来看,广平做元帅做得也还是不错的。李泌反对建宁为主帅,但不等于他不认同建宁的才能,至德元年十一月,就在确定元帅人选之后,不久李泌又向肃宗提议让建宁王为范阳节度大使,和李光弼一起攻打范阳。但后来肃宗又有反复,问李泌道:“广平为元帅逾年,今欲命建宁专征,又恐势分。立广平为太子,何如?”李泌仍然反对,并且说没有经过太上皇同意,广平王也未必敢做这个太子。肃宗随后询问广平,果然如此。总之,围绕选帅讨论过好几次,可见元帅的人选确实非同小可。
那么,对于李泌反对自己为主帅,建宁又是持何种态度呢?史载:“倓闻之,谢泌曰:‘此固倓之心也!’”。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里时颇感诧异,不由得以小人之心度起君子之腹来,所以就一直持着怀疑的态度,毕竟又有才华又能很安分守己的人并不多。不过建宁没有让我们怀疑很久,而且永远也不必再怀疑了——几个月以后,即至德二年正月,在正式的平乱还没开始的时候,建宁王就因张良娣和李辅国的诬陷而被肃宗赐死了。
乱后的曙光·肃代两朝纪实(10)
以前提起过张良娣,当时她给人的感觉是识大体。然而安定下来之后,张良娣却露出了本来面目。当然也不能说她在危难之中的表现就是假的,只不过有些人是只能共苦,而无法同甘,同样有些人只能同甘而无法共苦,张良娣当是属于前面的那种人。与肃宗的共苦终于成了她骄纵的资本。
为了回报张良娣一路上的辛苦,肃宗赐给她七宝鞍,此事被李泌反对,尽管张良娣不情不愿,肃宗仍然坚定地把宝鞍收回了。这时忽然间听到廊下有人哭泣,当然这个人就是建宁王了。他为什么哭呢?原因是:“臣比忧祸乱未已,今陛下从谏如流,不日当见陛下迎上皇还长安,是以喜极而悲耳。”也就是说,看到自己的父皇能够从谏如流,暗含意义当是指肃宗贤明仁孝,所以将来肯定会迎回太上皇的。本来这件事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很普通,张良娣不高兴也在情理之中,我们也不能苛求她能放开心胸不计嫌隙,但这却是张良娣憎恨李泌、李倓的起点。
此后李泌又因阻止肃宗在未迎回太上皇之前立张良娣为后而开罪于她。另外,还有李辅国也和李泌合不来。本来他们似乎恨的人只是李泌,那又关建宁什么事呢?
建宁王倓谓泌曰:“先生举倓于上,得展臣子之效,无以报德,请为先生除害。”泌曰:“何也?”倓以良娣为言。泌曰:“此非人子所言,愿王姑置之,勿以为先。”倓不从。
是由于对自己太过自信了吧,或者也由于对宫廷斗争不谙,李倓没有听从李泌的劝告,是大大的失策。如果对照一下前面广平王拒绝做太子,可见毕竟还是广平更老道一些。另外,李泌本身得罪张良娣与李辅国,也许对建宁也有一定影响——可以想见,张良娣多半会认定李泌、李倓乃至于还有广平王李俶都是一伙人,所以每一次嫌隙的加深,都使她把怨恨同时加在了他们的身上。
总之,对峙之势已成,在建宁王“数于上前诋讦二人罪恶”的同时,张良娣和李辅国也在肃宗面前诋毁建宁王:“倓恨不得为元帅,谋害广平王。”在我们看来,建宁王揭发二人的罪恶是正义之举,张李二人诋毁诬陷建宁王是小人所为,但在肃宗看来,也许双方的性质是一样的,尤以性质“恶劣”者为甚。
何谓“恶劣”呢?张李二人后来的确是非常“恶劣”了,当然现在也是“恶劣”。不过,没事说一下别人坏话、在不触动皇帝权威情况下专一下权(此时大权绝对是掌握在肃宗手中),或者再贪一下财,这些在肃宗眼里都并不十分重要,天宝十几年宫廷里不都是这个样子吗?早就看惯了,而大唐依然保持着“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世风采。或者说得再广泛一些,历史上所有时期不也是如此吗,可当时也都是该怎么样还怎么样。估计肃宗还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觉悟,也没有未卜先知的本领,看不到这些现象对以后会带来什么影响。另外,说实话,这样的行为在当时真的比较一般,即使是盛世也未必没有这样的事发生,何况这个兵荒马乱的时候。建宁王至清至察,对这些事情看不惯,也是正常的,毕竟他还年轻,还比较单纯。但他希望自己的父皇能够因此而好好管理一下这些人,却注定是不会成功的。
但相反的,李辅国、张良娣对建宁王的诬陷,虽然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但他们的话却起了致命的作用——因为他们说到重点上了。
小说推荐
- 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
- 公元1127年,即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 这一年,北宋帝国覆灭,南宋帝国在风雨飘摇中宣告诞生 中国人陷入长达十余年的兵凶战危血雨腥风之中 先是头年底,帝国首都沦陷敌手;进入正月,金国骑兵将首都汴京城内的金银宝货、文玩古物、仪仗图籍搜罗一空;二月,金人立原来的帝国宰相张邦昌为大楚皇帝;三、四月间,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0章
- 江湖往事之黑金帝国
- 四个性格相投的兄弟走到一起,从零开始,一点点组建起他们的正义,没有政府后台,没有大规模枪战从校园之间的争强斗胜,到江湖的尔虞吾诈;体会过苦痛的监狱生活,也经历了身边兄弟的生死离别主人公半现实的成长历程,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江湖往事 作者:所写的《江湖往事之黑金帝国》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4章
- 过去往往过不去
- 作者所写的《过去往往过不去》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分节阅读 79
- 往而不往
- 秦往觉得她可以陪的起顾景逑一生,后来,她在最好的年华陪他度过最艰难的那段时光,却没有和这个她很喜欢很喜欢的男人走到最后 好像在感情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大家好似宁愿守着过往过余生,从未想过找回过往共度余生 世界上很多误会都是一个不愿解释,一个不愿意听 作者:晴天阴天不下雨所写的《往而不往》无
- 都市言情晴天阴天不下雨连载中
- 最新章:第九章 想回到过往
- 大唐帝国史揭密:那时唐朝
- 《那时唐朝》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用白话文写作,正说唐朝三百年大历史的著作。主要讲述了隋朝末年杨广征高丽,爆发农民大起义,直至公元907年朱温灭唐这个时期风云变幻的历史本书为第一部,以杨广征高丽为开端,到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在内忧外患中登上帝位结束,集中展现了李渊、李世民父子创建大唐帝国,一统天下的艰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7章
- 五代十国之南唐摄政王
- 主人公穿越来到五代十国,成为了南唐李昇第四子李景达,开始了他的王爷生涯,熟读历史的他,想改变历史,他通过广纳贤才和南争北战,最后成为了南唐的摄政王,他能不能统一中原,成就霸业都是未可知数 作者:作家mzZ9jc所写的《五代十国之南唐摄政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作家mzZ9jc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二十四章 火并福州(一)
- 三国往事
- 其实很想写一本关于三国的书。一直没有动笔,后来经过内心的纠结和激动终于开始写了这本新书 希望大家们给我新书点点赞,多刷刷阅读量。还有打赏。作者章韩谢谢大家了 作者:章韩所写的《三国往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章韩连载中
- 最新章:第六十章 太子曹丕
- 蜂王国往事
- 【硬科幻】论在被篡位后如何科技兴国走向星海 蜂王国教皇病重逝世,年幼的储君安琛继位,七天后即被篡位 安琛逃出皇宫,隐姓埋名谋求别路 于是她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研究员,和航天集团的实际领袖 安琛:闷声发大财 1 本文设定为经过拟人化处理的外星文明(否则没法看啊,但生理与社会结构仍与人类文明有明显差异 2
- 恐怖灵异农杆菌连载中
- 最新章:第四十九章:选拔宇航员***
- 共和国往事
- 本书通过对孙成蕙及其一家人五十年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展示了他们在五十年莫测变幻的政治风云中,所遭遇的“天灾人祸”的沉重打击,以及为获取做人的真正权利而不屈斗争的生活画卷,描绘了现实的残酷、求生的艰难、人格的扭曲、道德的沦丧、思想的复苏、社会的进步等等 作者:周梅森所写的《共和国往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
- 都市言情周梅森完本
- 最新章:该章节已被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