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儿老师

第53章


 
  小渔儿很快就把两杯啤酒喝完了,开始点第三杯,他的酒量显然在实习期间突飞猛进。酒喝多了,小渔儿话也密了,“现在看来,在N大科技形 
  势对我还挺有利的。我在海南时候跟的那个主管也回来了,有可能做销售总监,这样一来……” 
  “我都想好了……” 
  每当面对类似人生计划的谈话,米粒儿都会莫名地感到厌烦。好像有什么东西如洪水猛兽般排山倒海地压来,让她透不过气。她有北京人 
  常有的得过且过的习性,就是说,对一种习惯,对一种习惯了的生活和生活方式,对环境,以及一种思维,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依赖。 
  这是一种懒散的习性,或者干脆不客气地说,是一种随遇而安的惰性。但小渔儿显然已经丧失了这种习性,米粒儿看着他兴致勃勃地谈论未来 
  谈论人生计划时,感觉他像一只在起跑线上呈离弦之势的小豹子,就是那种感觉,一种让人气喘吁吁的感觉。 
  话题绕来绕去,从海南到北京,从N大科技到某著名外企,其间小渔儿还说了他的简历放在猎头公司,已经有人找他了,最终话题还是不可避免 
  地回到宜林中学,回到米粒儿在宜林中学的去留问题上。 
  事实上,米粒儿在此之前,在这个暑假里,已经在谭恩湄等人按部就班的安排下,做好当初一五班班主任的心理准备了,她甚至已经做了六份 
  家访,找着一点儿带班的感觉了。没什么特殊原因,一方面是习惯,对宜林中学的习惯,对李西航,严琳琳,于泉儿,谭恩湄,大猫小猫,甚 
  至还有梁闻鹰的习惯;另一方面则是好奇,忽然间她接了一个班,只要想一想,那五十几个小家伙放在你手上,用一种天真无邪真诚无辜的表 
  情看着你,你又怎么能舍得放手呢? 
  “等干完一年再说吧,没准儿干完一年我就腻了呢。”米粒儿安慰小渔儿,心里暗暗地打算至少干两年。 
  小渔儿听了有点不甘心,我都托秦总给你联系了两个广告公司了,你至少去试试啊。 
  小渔儿煞费苦心地游说,米粒儿却渐渐走神儿了。自从进了宜林之后,她开始慢慢对学校以外的环境不太适应。即使是跟杜兜儿一起在酒吧或 
  迪厅流连,她也会产生出异常强烈的虚幻感。仿佛身边的环境并不真实,仿佛身处那样一个环境中的自己并非真实的自己。总之离开宜林之后   
  小渔儿从海南回来(2)   
  ,她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宜林,并且不分时间地点场合。 
  即使是在钱柜唱卡拉OK的时候,即使是在天上人间看漂亮小姐蹦迪的时候,即使是在豹豪跟外地的英俊男白领胡乱搭讪的时候,即使是在仙棕林荡秋千喝奶茶的时候,即使是在簋街的金鼎轩吃粤菜的时候,即使是跟杜兜儿在广告公司参加头脑风暴的时候,即使是此时此刻跟小渔儿在普拉那的时候,宜林的校园,学生,池塘,野花,千篇一律的校服,朗朗的读书声,都会在某个意想不到的瞬间钻进她的头脑。然后,周围的一切就像退潮时的海水一样迅速远去,她的眼前就只剩下宜林。 
  有好几次,她在酒吧刷夜之后第二天站到讲台上,都会有一种恍惚的感觉。会想起冯东东说的,没想到在迪厅遇见的最后一拨客人,竟然是中学教师。 
  她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恍惚中觉得,自己好像正在分裂成两个人,一个是年轻女孩儿米粒儿,时尚,前卫,敏感,多情,任性,散漫,爱跳爱闹爱笑爱叫,漫不经心,随心所欲;一个是宜林中学的米老师,端庄,沉稳,富于爱心,充满了责任感,喜欢小孩儿。 
  与此同时她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她对宜林产生了感情。 
  这种发现并不确定,令她半信半疑。才只有一年的时间,一个她曾经拒之千里,极其抵触的职业,怎么可能就爱上了呢?她对那种正在生长的感情感到困惑。   
  米粒儿在新初一年级组(1)   
  新的办公室,宽敞明亮的大办公室。米粒儿第一次坐进年级组的办公室,新鲜,陌生,怀念。心情意料之外地复杂。想起团委那间小屋,对着窗户的大杨树,树下经常闪现的孩子们的笑脸,团委的学生,那些假装打扫卫生的高中学生,靠窗的办公桌,办公桌对面的居美铮。一年又过去了。不由得感叹。 
  团委又进来一个男孩,新毕业的大学生,坐在米粒儿坐过的位置上。那张办公桌已经很多人坐过了,米粒儿看见玻璃板下压的前面一个女孩的照片,一年,她竟然没想过要换下来。团委总是变化着的,进进出出的老师,进进出出的学生,只有居美铮,总坐在那儿,到星期一,给团委委员开例会。米粒儿想起这些,觉得过去很久了一样,感觉不到究竟是否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 
  新初一年级组的办公室是全校最大的一间,有十几张办公桌,十几个人一起办公,米粒儿还不太适应,和团委小屋两个人的办公室比起来,新初一让她感觉像个巨大的生产车间。 
  抱作业的学生。批改作业的教师。聊天的人,打哈欠的人,接电话的人,拿起课本匆匆忙忙向教室跑的人。训斥学生的声音,喊报告的声音,朗读课文的声音。 
  此起彼伏。嘈杂。喧闹。热气腾腾。沸沸扬扬。 
  但也并不是没有好处。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容易让人感觉到温暖。初一年级组,每个人看起来都是温文尔雅的,面慈心善,让她产生安全感。 
  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来的年轻人,全都和和气气地,气氛轻松和谐,这让米粒儿心情舒畅。除了胡雅玫一人经常发些莫名其妙的奇谈怪论,让她厌烦,米粒儿想想觉得奇怪,她的这个师父,虽然她不喜欢,可却好像跟她特别有缘,走哪儿都粘着,她来了初一组,她也从初三下来了,又在一起。不过幸好她在这个组里没什么势力,大部分中年教师都很随和,看起来也都是平易近人,很好相处的样子。 
  实验班的班主任兼数学教师武安平,于泉儿的师父。一个幽默风趣的中年人。喜欢开玩笑,话语中透露出民间特有的智慧。还喜欢说歇后语,机智,耐人寻味。批评学生,他说“关节炎遇上阴雨天——老毛病又犯了”,教育年轻教师,他说“外甥拿姥姥的东西——我就不跟你客气了”,遇到哪个爱惹麻烦的学生,他就说“刚学理发就碰上大胡子——难题(剃)”。要是谁拿了什么奖获得了什么表扬了,他就站到你跟前,朝你狡猾地一乐,“嘿嘿,真是蝎了虎子掀门帘——您露了一小脸儿。” 
  年轻教师都愿意跟他聊天,他说话有趣会逗得他们前仰后合,他还有丰富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拿来与他们分享。米粒儿的办公桌就在他的身后,两个人是背对背的近邻,米粒儿经常向他请教,他的那些答案,总让她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他和米粒儿欣赏的谭恩湄都是中年骨干,两人的教育风格却全然不同。也许是学数学的和学中文的差异,武安平对待学生理性和冷静,他也没有像谭恩湄那样掌握现成的教育理论,并且从不关注最新的学术动态什么的。 
  他是远郊区县的民办教师出身,后来当上了校长,是那种自学成才的土秀才,没有经过科班的训练,但却凭着天赋和勤奋,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实战经验。米粒儿从他那里,得到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指点,有时候只是一句脱口而出的玩笑话,可仔细体会,却能从中领悟到让人回味无穷的奥妙。米粒儿觉得武安平很像曾经给中国田径带来短暂辉煌却倍受争议的教练马俊仁,出身民间,却天赋异秉,胸中自有一套不足为外人道的成熟的经验,是凭着天生的悟性和不懈的努力积累起来的,这种人如果没有被埋没在乡里,逢到机会就定然能够一鸣惊人。在米粒儿眼里,他们都是不动声色的智者。 
  当初他来宜林就为自己儿女能在市里上学,而如今,一儿一女如愿以偿地在宜林接受了初中教育,如今儿子上了高一,女儿也已经念到高三面临高考即将毕业了。武安平时常挂在嘴上的,就是这一双儿女,他看起来倒像个退隐山林的老修士,与人为善、与世无争。 
  像武安平这样的逍遥派,在初一组的中年教师里不止一个,语文备课组组长卢雅琴,数学备课组组长梅榛,两位风韵犹存,享受人生的女老师。她们都已经评完了高级教师,离退休还有大约七八年的时间,在学校里能够得到的荣誉基本都顺理成章地已经得到,各自的家庭也很美满幸福,丈夫都是大学教授,子女大学毕业,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上都不再有任何值得发愁的事情。 
  卢雅琴像很多这个年纪的主课教师一样,在外面的各种补习班里兼课,据说课时费一小时高达一二百块,不过人家并不为挣钱,只是消磨时光充实业余生活而已,平时则操持家务,养养花种种草,喂喂猫遛遛鸟,令人羡慕的闲情逸致;至于梅榛,五十年代F大的优秀毕业生,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已在美国定居,家人略微投资,让她在学校附近开了一间规模不大的装饰公司,   
  米粒儿在新初一年级组(2)   
  生意虽不能说如火如荼,但也还算像模像样,梅榛的精明能干使她在兼任第二职业时发挥得游刃有余,她也没有把赚钱赢利当作主要目的,一 
  切只是为了在略嫌单调的教书生涯之外增添些色彩而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