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儿老师

第55章


 
  在严琳琳这边,也的确像米粒儿所想的,当她是个好朋友,她的天真和才情让她发自内心地喜爱和欣赏,在她的身上,她能看见自己少年时候的影子,在她脸上时常绽放出来的少女般的微笑总会让她感到心疼。 
  “我希望从一开学,五班,我是说你的五班就要有个不同一般的精神面貌,要有个先声夺人的气势,这样才能在年级里逐步地树立起威信。” 
  严琳琳特意向米粒儿叮嘱,她看着她那双眼睛里闪烁的聪颖的光,尽管知道她说的话她未必能听得明白,但是她相信她的能力,她从米粒儿的身上看到一种待要发掘的潜能和待要燃烧的热情,她凭直觉就能感到,这个女孩,虽然看起来单纯和幼稚,但她却是个能够创造奇迹的人   
  米粒儿在新初一年级组(4)   
  ,因为她的兜里,揣着成年人早已经丢弃了的梦想和理想。当他们在路上爬行的时候,她会长出翅膀来,在天空当中飞翔,那个,应该是天使 
  才有的翅膀。   
  米粒儿在宜林食堂(1)   
  班主任负责照看学生吃午饭,是这个学期新出台的规定。 
  宜林只有一个食堂。大部分中学都是。但宜林的学生却比一般学校多好几倍。每个年级四百多人,全校两千五百多人。同时在一个食堂内就餐,场面宏大,秩序混乱。十二点钟下课铃声响过,校园里到处是抱着饭盆从教学楼向食堂狂奔的学生,数千个饭盆里勺子晃动的叮叮当当声震撼人心。万马齐喑、无比壮观的抢饭场面,被认为是宜林一景儿。 
  最吃亏的是初一新生,他们身材矮小,体力不足,对环境不熟悉,对高年级学生充满了惧怕。他们站在队伍当中,经常被前拥后挤的大孩子推出去,又裹进来,他们不知所措,轮到他们时,只有空荡荡的大饭盆,大师傅抱歉地笑笑,一个下午的饥肠辘辘。 
  开始有家长提意见。教导处找到门口的小卖部。老板娘虽然很愿意接下这新一笔的大买卖,可是条件限制,只能容纳南淑贤的初二组继续在这里包伙。 
  “必须得实行分餐制,初中学生吃完高中学生吃,各班设定几张桌子。只有麻烦咱们班主任了。”汪明珠走进初一组时面露难色。“咱们得负责组织,不然孩子们吃不上饭,辛苦各位吧。” 
  “心不苦命苦。”班主任们愤愤不平,你们知道心疼学生,谁心疼我们哪!一个上午四节课,下课之后还要先去看着学生吃饭,那我们自己怎么买饭?等轮到我们去教工食堂,饭早就没了?这之中,数胡雅玫叫得最凶:“这不跟旧社会的童养媳一样了?先是公婆吃,再是小丈夫吃,一家人全都吃完了,才轮到自己吃,吃的都是残羹冷饭。” 
  大家心里的确都有怨言,平日班主任工作就极辛苦,按规定,必须要有“三到位”“五到岗”,包括早自习、课间操、上课之前、放学之后,班主任都必须在班级里维持纪律,宜林中学偌大的校园,经常看见班主任四处奔跑的身影,从教室到操场,从办公室到学生宿舍,忙得不亦乐乎。 
  相对工作量而言,班主任的补贴少得可怜,每人每月大概只有三四百元的班主任费,这其中有一半还需要讲评之后分等级按不同档次分发,讲评标准包括流动红旗评比、学生获奖、学生参加劳动等等,要拿到全额班主任费,条件是相当苛刻的。 
  整个年级组里怨声载道。只有米粒儿除外。因为任性,她全凭热情和兴趣工作。大家议论纷纷提抗议的时候,她却引发了联翩浮想,看着孩子们吃饭,保护他们免受那些大孩子们的欺侮,只是想一想那画面,那场景,米粒儿就觉得有趣。她简直有点儿跃跃欲试了。 
  多有意思呀!她暗地里生出更离奇古怪的念头来,想起很小很小的时候,从他们家到N大附小上学的路上,在春风街道,总会经过一个红色砖头垒起的小猪圈。是的,他们遥远而又无比亲切的七十年代,他们那带着乡村稻草芳香的炊烟袅袅的记忆。 
  她和吴非,杜兜儿,还有小渔儿,还有他们班一大帮同学,每次经过那猪圈,都要耽搁很久,那粉红色憨态可鞠的小猪仔让他们流连忘返。 
  高晓松说:“回忆是一种病,而感伤则是终身不愈的一种残疾。”米粒儿是容易怀旧的,眼前任何一种情景都能让她回忆起稻花飘香的年代。当她站在拥挤的食堂里,看着她面前的长条饭桌前,小姑娘小小子们专心致志地埋头吃饭的时候,谁能相信,她竟想到了十多年前她看春风街道上那些小猪仔们时的情形。这样的联想让她心情愉快。 
  周围的老师们都在抱怨,脸上挂着受了很大委屈的苦相。只有米粒儿欢天喜地地,她在食堂里可没有感觉到丝毫乏味。她忙得不亦乐乎,不仅找到了看孩子吃饭的乐趣,她喜欢看见他们津津有味的咀嚼的样子,而同时,她还找到了战斗的乐趣,她对那些抢在五班学生前头打饭,靠体力赢得午饭的初三孩子毫不客气,对付那些让她的孩子没地方吃饭的学生,她毫不留情,长条餐桌上尽管已经事先标明各班名称,但还是总有不自觉的学生到别的班来找座位,米粒儿寸土不让,她喝退那些孩子的时候,表情简直凶神恶煞。 
  她还组织了几个发育较早,身材高大健壮的男生看护他们五班的座位,同时安排其他几个男生替他们买饭,等她看着五班孩子一个不落地坐进自己班的长条桌之后,她就像个战士构筑碉堡守护领地一样,在桌子附近来回“巡逻”。 
  在食堂里,餐桌位置紧邻着她的六班的班主任,同时也教他们班数学课的范丽芹一针见血地说,“米粒儿,你要是当了妈,肯定是个护犊子的妈。” 
  米粒儿笑笑,她眼里只有五班孩子,丝毫没顾及其他班主任和学生。对她的表现每个人都看在眼里,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胡雅玫和四班班主任牛淑仪恨恨地议论,“吃个饭也要出风头。”教导处汪明珠却对她大为赞赏,“在团委怎么没看出她这么负责任呢?” 
  五班的精神面貌逐渐引起各方面注意,他们的纪律和他们的团结已经使他们在年级里显得有些突出了,汪明珠把这些情况汇报给茅炳坤校   
  米粒儿在宜林食堂(2)   
  长,大猫不无感慨的说,看起来,还是应该把年轻人放在最能发挥他们能力的岗位上啊!他回忆起当初米粒儿刚来学校时,曾经言辞恳切地要求进年级组当班主任的情形,无论如何,对年轻人,找对自己的位置至关重要。 
  实际上,米粒儿对所谓位置全然没有概念,就像她对小渔儿一再提出的人生计划一样,毫无感觉。她在乎的只是跟五班的小嘎嘣豆子们在一起时的快乐心情。她管他们叫小嘎嘣豆子,她看着他们就会疑惑,他们是怎么思想的,他们是怎么生活的,他们是怎么说话和做事儿的?关于他们的一切都能引起她强烈的好奇,将来,他们怎么长大,在她的帮助下?这要比位置和人生计划,对她更有意义。 
  一个周末,雷天朗突然跑来找她,“你怎么好久不到公司来了?”自从小渔儿回来后,米粒儿就不怎么去天朗的公司找杜兜儿玩儿了,原来米粒儿去杜兜儿的公司,还愿意去找天朗玩儿,但小渔儿回来之后,不知道为什么,米粒儿有点儿故意躲着天朗。她看见雷天朗,心里总是有种说不出来的羞涩。 
  “听说你当班主任了,”天朗并没注意米粒儿的变化,他交给米粒儿一张影碟,“这是我过去特喜欢的一电影,罗宾·威廉姆斯演的《死亡诗社》,你看看吧,肯定喜欢。” 
  米粒儿当天晚上哪儿都没去,看完了那部电影。岂止是喜欢,她简直是着迷,第二天,又看了一遍,看到最后,仍然会感动地流泪。 
  影片《死亡诗社》讲的是发生在五十年代美国一所寄宿式传统老校海顿中学的故事。海顿中学的校训是:传统、荣誉、纪律、卓越,但学生们在私下里却改成了歪曲、恐怖、堕落、粪便,他们在内心深处憎恨它的虚伪的庄严,可为了家长和前途,他们又必须遵守学校的一切。 
  新学期伊始,海顿中学里来了一位新的文学教师约翰·基丁先生,他是海顿中学的毕业生,据说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他的教学方式是与众不同的,第一节课他就把学生们带到了教学楼的大厅里,四处挂满了多少年来学校里每一届毕业生的照片。他说,照片上那些人也曾经像你们现在这样年轻,但现在,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不在人世了,SEIZE THE DAY ,他说,孩子们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 
  “Oh,captin,my captin!”他朗诵了一句诗,他幽默地微笑着,甚至于轻松地吹着口哨,“请你们叫我基丁,或者像诗里面那样,和我这样打声招呼,哦,队长,我的队长!”他的别出心裁和轻松幽默使学生们迅速地接受了他。 
  基丁的课堂仍然独树一帜。他让学生们撕去课本中必列察博士关于诗歌的机械的论述,告诉他们要用自己的心去体会诗歌的灵魂;他让学生们站到讲台上面,提醒他们必须敢于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他还带着男孩子们到草地上去踢球,放着贝多芬的《欢乐颂》,让每个孩子在射门的同时大声地念出他为他们写好的诗歌;他甚至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们在院子里散步,让他们每个人都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步伐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