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第三百三十二章 不和谐


    与身处噩梦起始之中,却犹然不觉。
    正为日元购买力大增,举国欢腾的日本人完全不同。
    进入十月,真正处于经济腾飞前夕,已经开始向一个现代化都市彻底转变的京城,却处处充斥着不和谐。
    像本月,在大北窑已经盖起十层的“北极熊大厦”旁边。
    那占地更为庞大,即将成为京城地标的“国际贸易中心”建筑群已经破土动工。
    于此同时,为京城主办“第十一届年亚运会”的各种配套工程也纷纷开始上马,北四环的路段率先开工。
    但无论是在未来注定成为京城东区商业、生活和夜生活的中心地带。
    还是今后为百姓提供了偌大方便的马路。
    此时却统统没有获得老百姓由衷的赞誉。
    反倒因为大兴土木导致的暴土壤烟、路况颠簸,让往来的行人和骑车人咒骂不迭。
    郭大亨和城建负责人是没听到啊。
    否则他们一定会为此,感到愧对自己八辈儿祖宗的。
    同样的,老话讲,民以食为天。
    但恰恰就是这一年,京城的餐饮业,整体上呈现出一个不好的趋势。
    物价不但更贵了,而且菜肴品质还出现了较大的滑坡。
    为什么会如此?
    除了通货膨胀把餐饮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之外。
    那就是经验丰富的老厨师,年龄不饶人,逐渐退下来了。
    要知道,老师傅们的徒弟几乎都是建国以后收的。
    这和过去旧社会,当师傅的动辄能打,生死不论。
    徒弟为学艺,得给师傅当牛做马,当亲爹一样奉养的师徒关系怎能一样?
    确实是变得文明了、平等了、人道了。
    可话说回来,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啊。
    师傅懒得教,徒弟懒得学,逐渐成了勤行里的通病。
    大家无非都是一起挣公家的钱混口饭吃罢了,谁也犯不上跟谁较劲。
    那这帮接班人的本事还能强到哪儿去?
    “老鼠下崽儿,一窝不如一窝”就成了必然。
    这帮徒弟,别看也是好几十年炒勺耍下来,却未必及得上他们师傅五六成的本事。
    而这样的差距肯定是骗不了舌头的。
    花大价钱吃次东西,那花钱吃饭的人还能乐意啊?
    于是乎,京城老字号饭庄,便自此开始了名声衰败的过程。
    几乎垄断京城餐饮业的长达三百余年的传统鲁菜饭庄走上了下坡路。
    这也就给了私营餐馆和异地美食的后来者居上提供了可能。
    此外还有呢,偏消极的娱乐形势也开始在社会上泛滥。
    除了各个公园里的游乐场附近出现了用“水管兄弟”、“大蜜蜂”、“打老鹰”、“青蛙过河”,这些虚拟游戏勾搭孩子,以两毛一个币的“小刀儿”割家长肉的电子游艺厅。
    只需一台电视、一台录像机、一个场地就能开张,以开枪似炒豆儿,练剑如神仙的港台片来吸引青少年的录像厅,也于突然之间遍布街头。
    甚至不乏有人为了牟利,改变原有的一部片子,偷偷改放精彩刺激的“*****”。
    同时,各种非主流的、否定人们习以为常的高大全英雄形象小报和书籍,也开始出现在书报摊儿上。
    比如《野人的x生活》、《特大抢劫案》、《震惊世界的奇闻》等等。
    当然,不同于这一年同样因敏感内容而热卖的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这样的书刊丝毫也不具有半点文学意义。
    纯粹是以杜撰的抢劫、凶杀、婚变等内容来挑动人们的猎奇心理。
    说是低级下流、庸俗不堪,并不为过。
    所以这一时期,群众意见很大,老百姓对这些新生事物都很抵触,生怕把自己的孩子给带坏了。
    于是治理文化传播途径种种违规、违法行为再次成为工商部门的工作重点。
    宋国甫便又成了让游戏厅、录像厅、书摊儿老板战战兢兢的瘟神。
    只可惜禁得了行为却难禁胡思乱想,也恰恰正是在这个时期。
    “陈世美”和“第三者插足”竟然变成了“婚外恋”。
    接着,又继而诞生了“情人”的说法儿。
    这些时髦新名词儿虽然仍属于不正经、被鄙夷的范畴。
    但如果仔细品味,却不难发现。
    从人们的口里说出来,已经多少有了点儿浪漫的味道了。
    不能否认,有人在暗中希冀着什么,而这或许就是世风日下的苗头。
    最后的一条是,由于外地人口持续流入京城,京城环境难以避免的变得越来越复杂、难以管控了。
    像善于经商的维族同胞,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陆续进京的。
    这些头戴小帽儿的维族同胞,除了把葡萄干、哈密瓜、杏干、纱巾等商品带进了京城。
    还用车条磨的钎子,把“羊肉串”这种美食也一起引入了这个城市。
    这毫无疑问,确实是他们丰富首都市场,所带来的好处。
    可反过来讲,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甚至文化信仰不同。
    他们不但在经营上存在很大程度的违规情况,在用电和用火方面安全意识不够。
    身在异地聚居在一起产生的抱团心理,也与本地居民也在生活上生出些许多龃龉和摩擦。
    再加上进京人员素质优劣不等,群体流动性强,这就更增加了治安上的难度。
    像在魏公村附近形成的“新(江)村”,很快就沦为了盗窃和拎包的重灾区。
    甚至之后,与之类似在大红门附近形成的“浙江村”,也一样是这样相当混乱的状态。
    这直接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总之,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发现这些变化的坏处,远比感受到带来的好处更容易。
    那么怨声载道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儿。
    或许只有多年之后,他们才能真正看清这些变化的实际意义。
    当然,肯定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的,总有例外。
    像洪衍武就对这些变化就完全是另外的一种态度。
    比如说对于国贸中心的建设,他就举双手支持。
    他把“北极熊大厦”盖在国贸的旁边,原本就是想借人家的东风,在这片炙手可热的区域里沾沾光嘛。
    而有关城市道路升级改建,他也绝对没话说啊。
    道路变宽阔变平坦了,作为已经可以用汽车代步的人,当然是好事。
    虽然洪衍茹上班路较远,目前吃着点苦头,可也没关系。
    因为不过是暂时性的。
    他已经为此,让妹妹挂靠在“北极熊服务公司”的名下,去报名学车本了。
    只要等她考试通过,他就会买辆汽车送给她,也就再无虞路上受罪了。
    当然,肯定不会是什么好车,洪家人讲究低调嘛。
    顶多也就是个菲亚特126p送给洪衍茹。
    俗称“大头鞋”、“小土鳖”的。
    这车是从波兰进口的,因为排量只有0.65l,售价只有七千元。
    可别看小归小,却五脏俱全,能坐四个人。
    不但座椅是真皮包裹,方向盘很大,并且它还带有音响,暖风空调,点烟器等配置。
    让洪衍茹一个女孩子用,其实挺合适。
    最关键就是汽车在当时绝对是身份象征,尤其是私人汽车。
    所以当时这车因为价廉物美,卖得可特别好,受演艺明星们的追捧而长期断货。
    也就是洪衍武路子野,不,是杨卫帆路子野,他才能轻而易举的以没经过炒作的价儿拿到现货。
    而且还能给妹妹预先指定颜色,要了个红色的小车儿。
    至于洪衍茹当然为此高兴坏了。
    学车可用心了,晚上还常拿水清的车来练习。
    真恨不得第二天就能开上属于她自己的汽车,加入到京城第一批私家车主的行里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