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差不多都在演出这类“静悄悄的闹剧”……。
克格勃和“C.I.A”
世界上最庞大的间谍组织,要算是前苏联的“克格勃”和美国的“C.I.A”――中央情报局了。只是随着苏联的解体,“克格勃”也随之土崩瓦解。
克格勃是“国家安全委员会”俄文开头字母的中文音译。它是在赫鲁晓夫上台之后,于1954年3月12日成立的。总部设在莫斯科。
克格勃的正式编制谍报人员,便有50万之众。也许,这还是一个大大缩小了的数字。据说,其中有4万多人并不是在苏联的国土上活动。
克格勃分4个局――第一总局,第二总局,第四总局,第五总局。其中第三总局空缺。
第一总局为对外谍报局。
第二总局为国内防谍局。
第四总局为边防总局。
第五总局为秘密警察局。
另外,克格勃还下设7个直属局、6个直属部。
克格勃设有“技术学校”,专门训练间谍。间谍的课目有电报术、摄影术、窃听术、爆破术、密写术、毒杀术、外语,还有格斗、擒拿、射击技术。
克格勃训练间谍,为的是要跨过苏联的国界,进入异国刺探军情。怎样才能使在苏联土生土长的人,摇身一变,成为“外国人”呢?
克格勃挖空心思,在外人莫入的地区,建立起苏联国土上的“异国他乡”――有“美国”城,有“英国”城,有“加拿大”城,也有“中国”城等。城里的建筑、陈设,一概仿照所模拟的国家。在那里,居住着来自这些国家的叛逃分子。间谍在那里长期生活,学习“外国”的语言、生活习惯等等。一直到学得纯熟了,象个“外国”人了,这才“毕业”,被派往国外。
除了克格勃之外、苏联还设有间谍情报机构――‘苏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简称“格勒乌”
美国的间谍机构较多,鼎鼎大名的是“中央情报局”,英文缩写“C.I.A”。它是美国最大的间谍机构。
中央情报局成立于1947年7月,总部设在华盛顿。
中央情报局公开的编制人员为16万,实际数字比公开的数字多几倍。它的经费每年为100亿美元。
中央情报局之下,设13个部门。跟克格勃一样,中央情报局的间谍也遍及全球,在各个角落悄悄地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
中央情报局的头目深知在现代社会中,如果没有高深的文化科学知识,几乎无法进行间谍活动。因此,他们招收时间谍,并非那些亡命之徒、草莽之辈。据报道,中央情报局的成员中,绝大部分是大学毕业生,其中5%还获得过博士学位、成为“博士间谍”!这些大学生,分属于281个专业,其中35%是社会科学,24%是企业管理,20%是数学、物理,11%是工程技术,6%是生物学,4%是军事情报。有1/3的成员懂一种外语,1/7的成员懂3种以上外语。最近几年招收的新谍报人员中,博士占16%,硕士占38%!
山本大将之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之死,一直是一个历史学家们关注的谜。
山本五十六是日本海军联合船队司令官,是偷袭珍珠港的策划者和指挥者。正因为这样,他成了美军的眼中钉、肉中刺。
1943年4月18日,当山本五十六坐着双引擎轰炸机飞往布干维尔岛的时候,飞机失事,山本遇难。日本从飞机残骸中找到他的尸体,发现他的手还紧握着军刀。
山本五十六是怎么死的?是飞机故障,还是遭到暗杀?
一直到1979年,当时亲手击落山本座机的美国空军上校仲马斯・格・朗菲尔发表了回亿录,才披露了山本之死的真相。原来,当美军获知4月18日上午9点45分山本五十六要飞抵布干维尔岛的卡伊里机场,便组织了16架洛克希德闪电式战斗机在半途截击。山本和他的参谋部乘着2架轰炸机,由6架零式战斗机护航。山本办事一向非常准时。那天,他的飞机准时起飞,落进了美军的伏击圈,遭到突然袭击。山本座机被击中坠毁。
山本的行踪是极端机密的,为什么会被美军知道呢?
关键在于美军破译了日军的密码。山本在抵达布干维岛前一天,曾用密电告知了那里的日军指挥官。
密电码,是属于核心机密。为什么密电码如此重要呢?这是因为电报是现代最常用的远距离通讯技术。电报的无线电波是短波,通过大气电离层的反射而传到遥远的地方,我方能收到,敌方也能收到。然而,电报的内容只许我方知道,不能让敌方知道。怎么办呢?那就是采用密电码。这样,敌人即使截获了电波,也无法获知其中的内容,犹如“文盲”看书。目不识丁。
但是,一旦密码被敌方破获,就能译出电报的内容,造成严重泄密。山本五十六之死,就是死于密码泄密!
正因为密码如此重要,它常常成为各国间谍争夺的对象。间谍机关大都培养了一批“密码专家”,专门从事破译敌方密码的工作。另外,也常派出间谍,以各种方式打入敌方,偷取密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特工人员在战场上找到一本烧残的苏联密码,如获至宝。美国情报机关就用这本密码,破译了苏联的许多密码。然而,苏联竟一直未发觉。
1953年,美国法院判处美国科学家罗森堡夫妇死刑,指控他们把制造原子弹的秘密泄露给苏联。这件事轰动了世界。美国在当时是以罗森堡的妻弟、美军机械师林格拉斯为证人,揭发罗森堡夫妇的叛国行径。直到1980年5月,美国《时代》周刊这才披露,原来美方当时是从破译苏联密电码获知罗森堡夫妇情况的,用林格拉斯出庭作证只不过遮人耳目而已。
一般来说,军用的密码是经常变换的。随着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现在有的间谍机关正在用电脑分析敌方的电文,以求破译密码哩。
1972年,当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他的一位待从总是随身拿着一只与众不同的黑皮包。那包里装着一台小型的“语言保密通信机”,专供总统通信之用。尽管它通过短波无线电跟设在世界各地的7个卫星地面站联系,再由地面站转发,但是几乎用不着担心被破译。因为它是通过语言保密通信机发送的,对方是用语言保密通信机接收的。它的核心部分,用的是“数字化声码器”,很难破译。
其实,除了密码电报之外,普通电报之中,也包含着秘密。
据云,1971年9月13日发生的林彪事件,最早被日本情报部门获悉。那是因为日本情报部门对中国的民用明码电报也进行监控。那时,忽然从发自北京的民用电报中,发现很多紧急召回正在探亲士兵的电报。日本情报部门据此断定,北京发生了异常情况。虽说还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异常情况。
窃听和反窃听
1945年,美国驻苏联大使哈里曼收到了苏联赠给的珍贵礼物――雕刻精美的美国囤微。哈里曼把这件象征着美苏友谊的礼物挂在大使馆的书房里。
过了7年之后――1952年,一位美国国务院的保安人员路过莫斯科,住在大使馆里。他发现那个国微里装有窃听器!这件事使美国大为震惊,才算明白那“象征着美苏友谊的礼物”的真正使命。
窃听,早在古代就有了,叫做“隔墙有耳”。不过,古代是靠人耳窃听,目标容易暴露,而且窃听的距离也很有限。
中国的“末代皇后”婉容失宠,被打入冷宫之后,受到严密的监视,包括被窃听。在婉容身边侍奉的周君适,曾写下当时的真实情景:
“博仪的妹妹二格格韫和,还有一个姓刘的太监和崔小姐,都是溥仪派来监视婉容的。婉容会见宗室内眷,或陈曾寿进讲时,二格格经常躲在屏门后或窗外窃听。婉容的一言一行,随时通过这个‘尖嘴么姑’报告给博仪知道。婉容左右的人,包括陈曾寿在内,提起‘二格格’,莫不恨之入骨。陈曾寿的长女邦巽、次女邦荃、儿媳毓倩文(亲王的后人,溥仪的侄女)经常入内廷陪伴婉容,陈曾寿再三叮嘱两女、女媳对婉容讲话特别慎重,以防‘二格格’窃听,在博仪面前搬弄是非。有一次,邦荃进见,婉容凝目不语,但以手指书空作‘宫中黑暗’四字”。
现代窃听技术,是随着无线电科学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便互相用窃听器窃听对方的机密谈话。到了现在,窃听器在国外已经非常盛行,成为窃取情报的重要手段。据美国记者透露,在1975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就曾窃听了5万人的电话,窃听的次数达50万次,实际窃听电话次数远不止此。据法国官方估计,1976年在法国各地,大约有30万只窃听器在工作。
窃听装置,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微型发射机,也就是窃听器;另一部分是接收机,用于收听。微型发射机把窃听到的声音,用高频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它的作用类似于电台。接收机的作用则类似于收音机,收听微型发射机发来的讯号。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窃听器越造越小,实现了微型化,更便于隐蔽、伪装。小巧的窃听器,有的隐藏在钢笔、手表、打火机、戒指里,有的“化装”成钮扣、图钉。前苏联克格劲间谍曾把窃听器悄悄装在美国驻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的大使的鞋跟里。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