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追梦

第14章


只不过这些学校太有名了,我不敢报,后来老师给我推荐了山东大学,说这个学校是全国重点,自己挑选了吉林大学,作为第二志愿。因为在此之前,我在一本刊物上见到过吉林大学的照片,那是我最初对大学的认识,是我大学梦的一部分。当时也没有想到吉林有多远,东北的冬天有多冷。真是太单纯了,做事有一股子不管不顾的样子。
  过后的两天,我们要到县城去体检。县城离我们村有近六十里的路程。前面我说过,我们这个村子正处在和另一个县的交界处,可以称作边区,当然会离县城较远。更为糟糕的是,我们村与县城之间几乎没有油面路。在这样的天气里,要到县城去,只有一条通道,就是沿着离村将近十五里以外的柏油走六十多里路到地区所在地金桃市,然后再从金桃出发,折向县城。那一段路还有五十里。也就是我们实际上要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边,而无法通过第三个边直接到达。
  临行的那天夜里,又下了一夜的大雨,路上到处是积水。经过一连几天的阴雨天气,地里和路上的泥土已经变得十分松软了。自行车没法在上面走,就是推起来也十分费力。仍然是过一段时间就必须清理一下挡泥板里塞紧的泥。这样走太慢了。
  那天我起来的比较早,我父亲送我。最艰难的还是一开始的那段土路。根本无法前进。没有办法,我父亲只好把那辆重重的自行车扛在肩上,硬是走了一个多小时,这次把他累得够戗。我几次都想帮他一下,都被他拒绝了。
  到了油面路上,我和父亲分别后,就一直向东北方金桃市的方向骑去。其实我从小连县城都没有到过,更别提到城市去了,那时城市在我的心里只是一个梦。
  一路上,公路上还留着一片片的积水。公路两旁的树被雨水冲刷得更绿了。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只有那春播的谷子有些泛黄了。抬眼望去,满目的绿色原野和青纱帐。雨后的空气很清凉,但由于骑得快,也不觉得冷。太阳没有露面,望远处还有些雾笼罩着。不时能听到远处石德铁路上传来的列车的鸣叫声。
  沿着这条路一边骑着,一边打听是不是快到金桃了。人们的回答都一样:一直向前骑,还早呢。大约骑了两个多小时,前面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些高楼。我知道,金桃市快到了,不由地加快了速度。时间不长,就来到了市区。原来这就是城市,直直的马路,到处是二三层高的楼房。在市区,我一边骑,一边打听到我们县城去的路线。有一位老者说:“到前边红绿灯向南拐,一直就到了。”
  于是我按照他指给的路线一直沿着马路向南骑去。
  过了金桃市,最初并没觉得累,可是后来走到一半的时候,腿就不好使了。只好下来走一会再骑。这时又累又饿。幸好来的时候,母亲在包里给我塞了两个凉馒头,我就一边骑车,一边啃着凉馒头。这一段路真是艰难,特别是在过滏阳新河大堤的时候,几乎觉得没有一点力气了。现在我实际上已经走了一百多里路了。
  到了县城,并没有错过体检的时间。我在街在草草地吃了点东西,下午一到上班的时候,就顺利的进行了体检。
  体检过后,就又是漫长的等待,我等待着有一天,某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能寄了我们村,送到我的手中。这种情景,有时在梦里反复地出现。这种等待实际上是一个煎熬的过程。我照例是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一开始由于我的考试成绩,在村子里引起了一阵轰动,就连上工的时候,有的乡亲在路上遇到我的父亲,都会对我父亲说些祝贺的话,这时我的父亲的脸上就会露出灿烂的笑容。同样,我的心里也很自豪。当然也不少人显然是在嫉妒。在一次上工的时候,一个社员背地里对另一个社员说:“哼,还不是为了逃避劳动。都不干活,我看以后队里哪还有劳力。”这话让我听到了,觉得很不舒服。
  这个等待的时间的确有点太长了。按照一般的规律,大学都是在九月一日左右开学,所以通知书在九月以前就应当到来。其他同学的通知书已经陆续地来了,他们开始兴高采烈地准备上大学用的东西,而我的通知一直没有信息。这样,我一天比一天的着急。有一天我到学校去问一问是不是寄到了学校里,得到了否定的回答。这时我就有点沉不住气了。直到九月中旬,我所盼望的通知书一直也没到。显然事情发生了变故。
  27、曲折
  那天牛云山从学校里回来,对我说,老师让他给我捎个信,问我是不是想回校复习。实际上这个时候,我们这一届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同学已经回校复习了。这个消息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不能再这样等待了,我必须去问个究竟。
  第二天,我在一个亲戚的陪同下来到了地区所在地金桃市,我们班的历史老师有个亲戚正好在地区教育局工作。我们打听到教育局的宿舍,在他的家里找到了他。他见了我们,问明情况,对我们说:“考学的事怎么不早说,早说了还可以给你盯着点,按你的成绩应当被录取,肯定是被别人顶了。都到这个时候了,招生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了,我也没有别的办法。”
  随后,我们又找到地区教育局的招生办公室。那个地方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胡同里。只有几间平房。进去以后,一位中年妇女接待了我们。我把我的情况一说,她马上说:“是有这么个名字,好象前两天刚刚把档案退回来。现在只能是地区录取了,你要想上地区师专的话,估计没有问题。”
  我说:“我不上地区师专,我不知道大学为什么没有录取我。”
  她说:“我们也不清楚。现在的事情也很难说。”
  这时旁边的另一位中年妇女站了起来,说:“现在的招生工作也真是不象话,这么高的分数不能录取。你到省里去,我借给你十斤粮票,就找省招办,他们不录取你,你就在他们的办公室里吃住。”
  听了这些话,我的心里酸酸的,事情的真相知道了一些。于是,第二天,我就在那位亲戚的陪同下找到了省招生办。
  省招生办公室在教育厅旁边的一座楼上,招生办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女同志接待了我们。我又把我的情况对他说了一遍。
  她说:“不可能吧,你这么好的分数,应当被录取。”
  然后,查了一下退档记录。上面有我的名字。她说:“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也不太清楚。这样吧,现在招生工作已经快结束了。外省来招生的人员都回去了,要想上学,只能从本省几所大学想办法。我替你反映一下。”
  由于这位同志说话相当客气和负责任,所以我并没有吃住在招办,而是在附近的一家小旅馆住了下来。这家小旅馆的房钱很便宜,一天的价钱仅有七角钱。在离家以前,家里给了我二十多元钱,除去来时的车票,现在已经不到二十元了。我那位亲戚把我留下之后,就回去了。于是为上学我开始了在省城的奔波。
  离家门之前,家里给了我一个亲戚的地址,班主任邢老师给了他一个同学的地址。于是在我不去招生办打听情况的时候,我找了这两个人。我的一个远房亲戚现在在省人民银行当副行长,有一定的权利和社会关系。我首先找到他们家。那是一个个子不太高,但有些发胖的五十多岁的人,很有派头。我自报了家门,并把我来的目的告诉了他。他一听,很生气,说:“上学的事是大事,你不要着急,我先了解了解情况,一定给你想想办法。”
  听了这话,我的眼里涌出了泪水。
  过后,我又找到了邢老师那位同学,他在省教育厅高教局当处长。这也是一个权力很大的部门,而且正好能为我帮上忙。到了高教局,我打听到他的办公室。敲门进去后,见到有个身材魁梧的人站了起来,问我有什么事。我把邢老师的信交到他的手里。他认真地看了看说:“你是找对地方了。不过现在招生办想扩招也没有指标,我在指标上为你想想办法,招生办那边勤催着他们点。”
  在此以后的这段时间里我每天几乎都是在这三个地方不停地来来往往。我的亲戚告诉我:“我原来在部队时有一个部下,现在在省经济学院当学生处的处长,他也许有点办法。你看上经济学院怎么样。”
  我说:“行。”
  于是我就把希望寄托在那所大学了。
  那真是一段十分难熬的日子。不知不觉,我已经在省城呆了十天了。我不知这种等待会在什么时候结束。所以我必须省着花钱。在这十天之中,每天都是在街上买几个馒头吃,然后到旅馆里喝些开水。多亏了地区招办的阿姨借给我十斤粮票,不然这些日子就要挨饿了。
  在第十一天,我又到了省招办。那天接待我的同志说:“你的事办得很顺利,现在省经济学院答应录取你了。你在这里也那么长时间了。你可以回去等通知。”
  我说:“真的吗。”
  她认真的说:“是真的。”
  于是当天下午我分别到亲戚家和高教局的处长那里去了一趟,都从他们那里得到肯定的答复。我向他们道了谢,随后就到旅馆里结了帐,决定今天晚上就坐火车返回去。在上火车以前,我到一家小饭馆里要了一碗馄饨吨,自己犒劳了自己一顿,觉得那真是人间少有的美味。
  火车运行三个小时以后,我在金桃火车站下了车。这时,火车站的的大钟正好指向夜里十二点。出了车站,我有点傻眼,见前边有个旅社,就进去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