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你尽管说

第24章


 
  也有例外,43岁的约翰・塞拉芬是纽约州一所高中的辅导员兼篮球教练,也是4个孩子(两男两女)的父亲。在读高中和大学期间,他还曾是一名有才华的运动员,并被收录进全市的体育名人厅。尽管自己也曾遵循“同流规则”,但他还是认识到要对这些狭隘的男子汉戒条发起挑战。以下是他关于男孩情感表达所做的发自内心的表述: 
  不论在何时何地,男孩都毫无疑问地应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应该向男孩传达的讯息是,情感要自己做主,而且可以随意地表现出来,不必得到别人的首肯。应该让他们知道,高兴、悲伤、害怕、紧张、窘迫、气愤等等都是正常的情绪。我很希望看到我们在这方面花大力气教导男孩,让他们知道展示自己的情感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近来有研究表明,在青春期早期,男孩开始限制自己的情感表达,而女孩则加强了情感表达。您认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对此问题的所有回答都涉及到了社会交往过程,大多数引用了“同流规则”中的“男孩不能哭”,也提到了男孩“必须强壮”这个一般概念所认为的“强壮的男孩与哭泣是格格不入的”。隐含的还有当男孩做出与“身份”不符的举动时受到的惩罚和羞辱,例如当哭泣时。 
  有的男孩具有害羞的性格,做事谨小慎微;有的男孩性格外向,能很大方地与别人交谈;有的男孩的性格介于两者之间。描述一下您的儿子的性格并且说说与其情感表达的关系。 
  受访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使我了解到,大多数的家长(他们都没有受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的训练)通常并不十分关心自己儿子的性格。如果他们能做到关心,这种映照必将是强有力的家教工具。 
  女孩子们之间常常互相表达情感,在上了中学以后并没有因此而变得爱“哭哭啼啼”,相反,他们在体育运动等许多方面都表现得很优秀。你是否认为男孩子们之间也可以保持情感交往,而且不会让他们长大以后因此而变成“懦夫”?肯定回答的说出该怎样做;否定回答的讲讲为什么。 
  回答基本上都是“是,完全可能”。不完全同意的人认为女孩在一般情况下仍然被视为是懦弱的,例如垒球比棒球要容易些;少年篮球比赛时女孩用的球也比男孩用的小。这种回答或许意味着:“情感和弱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男孩表露情感就不免会被认为是懦夫”。 
  怎样做才能让表达了情感的男孩不变成懦夫?以下是一些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是的。假如男人没有顾虑并且充满信心他自然会表露情感,但事实上做不到……表达心理感受是一种力量的象征”(白人 50岁 三个女儿的父亲)。   
  男孩及其情感表达(8)   
  “是的。我认为如果社会能允许男性以一种更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他们就不会再大发雷霆了”(白人 55岁 两个儿子的母亲)。 
  “是的。对任何人来说,压抑情感都是不健康的”(黑人 60岁 已经是祖父了)。 
  “是的。应该正常地对待男孩,并且(使他们)得到全面改善,从体育活动到表述内心感受”(白人 21岁 女性)。 
  “是的。说心里话,我认为不表达内心感受的男孩才是真正的懦夫”(黑人 19岁 女大学生)。 
  对这次调查的反馈描述了男孩所面对的混沌世界,给出了男孩所面临的双倍的警示:“你的情感或许是重要的,但是在家庭以外流露出来却是不安全的”。更坏的情况是,许多男孩不在外边暴露情感,回到家里同样也不。应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并非只有男人告诫男孩不能在外边暴露自己脆弱的情感,女人同样熟知“同流规则”(特别是“男孩不要哭”这样的主张),而且她们可能了解这些规则怎样限制了男孩的情感,我想应该是清楚的。总之,从调查中得知,普遍都认同男孩情感的重要性,但是却不知道该怎样正视其重要性。 
  结论 
  改变那种认为男孩的情感不重要、表露心情既不合适也不必要的错误习惯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而且存在着文化层面上的冲突。当这样做时家长们也不免会有所焦虑,因为谁也不想成心让自己的孩子变得四处碰壁。诚然,这种害怕男孩丢掉“男子汉气概”、变得懦弱、不成器、胆小的担心就是对“同流规则”的潜在支持。 
  更深层次地来看,既然人们都认同男孩需要具备并表述其情感,下一步顺理成章地就是改造文化氛围,以使男孩不必再用满不在乎或咄咄逼人的架势来掩饰自己的情感。好在情感表达是完全可以教会的技巧,男孩如果掌握了感受并表达情感的能力,情感就不会再走上旁门左道。假设男孩不再由于表现情感而受到惩罚或羞辱,将极大地有益于其生理和心理健康,同时提升那些与男孩有关人士的生活质量,这是毋庸置疑的。     
  第五章   
  男孩情感健康的标志(1)   
  “外星人和埃利奥特有独特的沟通方式”,米切尔悄悄说道。 
  “你是说他们能互相觉察对方的意图”?科学家问道。 
  “不……不不,他们能互相感受到对方的心理”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外星人》中的对话 
  绝大多数人都喜欢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外星人》,这部电影不光有趣,它还用虚构的手法演绎了当代男孩的情感。故事讲述的是回不了自己星球的外星人和地球男孩埃利奥特建立了不寻常的友谊,(最后,外星人找到了回家的路。)影片没有故弄玄虚的故事情节,而是着力叙述了外星人和埃利奥特的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下自然的情感表达。上边引述的对话片断突出体现了心领神会对他们之间友谊的极端重要性,互相感受到对方的心理感受。 
  为什么说神入(心理学名词,意指心领神会、情感互通。――译者注)是情感健康的标志?原因之一就是心领神会所产生的魔力,而且还涉及到其他人。与他人的关系(家庭、伙伴、同学、同事)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关系是极其有益的。不管怎么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与他人心灵互通的能力,就会根本伤害了固有的关系。没有人愿意和不能理解自己的体会和观点的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心灵互通的能力是人与动物以及机器的重要区别,所以说神入是情感健康的重要标志。 
  神入的重要性使得它完全应该独占这本专门论述男孩情感的书中的一章,下面将要讨论神入的本质:关于它的发展、在男孩情感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影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用了两个例子来演示心灵互通在男孩生活中的活力。我的目的是向读者传达足够的信息,以便让大家帮助身边的男孩培养、发展并发挥其能力以便在日常生活中享受神入带来的好处。 
  神入是男孩的人性之本 
  神入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可以被译作“深切感受”。深切感受就需要理解别人的心理感受,它也包括对其它生物包括动物和宠物的“深切感受”。在200多年前,亚当・史密斯把神入描述为“用本能或情感反映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扎恩-瓦克斯勒、科尔、威尔士和福克斯 1995)。 
  我认为以上描述忽视了心灵互通的一个核心特点:想了解他人的感受就必须先了解自己的感受。换句话说,先有了和自己的心灵互通才能有和他人的心灵互通。按照这种说法,许多男孩在与他人情感互通的方面是不利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必须把握自己的情感才能心灵互通,但是男孩被训练得感受不到自己的情感,于是“深切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就受到了严格的局限,甚至是不可能的事。 
  神入被描述为化解愤怒的方法(戈尔曼 1995),我觉得它也是克服自恋的灵丹妙药(当务之急)。自恋是老一套男子汉气中不健康方面的重要支持(或者说,任何时候都要获胜、占便宜)。所以,做到心灵互通就直接反驳了“同流规则”和自恋。只要男孩能够“深切感受”对方的体会,就不会伤害对方,而且对自己的心灵沟通是很好的自我照顾,当然也就不会伤害到自己。 
  神入的缺乏 
  完全缺乏神入有时会导致非常可怕的后果。1994年,一个8名高中生组成的团伙在费城郊外用棒球棒打死了埃迪・勃莱克(弗雷德曼和诺德尔斯达 1999),埃迪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了错误的地点,这个团伙的成员们“自己”也是由于出现在了错误的地点而犯下了谋杀罪。缺乏对那个被殴致死的男孩的同情和理解,怒火驱使着每个人失去理智,直到把埃迪打得血肉模糊。 
  持续折磨一个无还手之力的人,足见缺乏善良心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当发展到打死埃迪这种地步,就应该被称作是惨无人道了。棒球棒是男孩子的一种标志性象征,却被这伙男孩用来亵渎人性。他们没有恐惧心同时也没有了同情心。 
  缺乏心灵互通给男孩及其周围的人都会造成影响。当然,埃迪的惨死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另一个例子是一个13岁的男孩给一位曾经和他很好的女孩散布谣言,因为她不和他好了,他很生气并感到受了伤害,于是他就恶意地散布谣言,以此来让自己得意并“挽回面子”(依照“同流规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